波斯帝國年期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波斯帝國年期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Corrine L. CarvalhoPaul V. Niskanen寫的 厄則克耳先知書及達尼爾書詮釋(神叢148) 和近藤二郎的 古埃及解剖圖鑑:法老、陵墓、眾神,從各面向了解古埃及的文化與歷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历任沙阿的时间表(包含其疆域与统治者变化)也說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EKBoGti2w萨珊王朝或萨桑王朝,也称波斯第二帝国,是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的 波斯帝国 ,国祚始自公元224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光啟文化 和台灣東販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翁明賢所指導 吳淑如的 解構美軍戰略溝通機制兼論對國軍政治作戰的影響 (2019),提出波斯帝國年期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戰略溝通、政治作戰、認知作戰、不對稱戰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朱新民所指導 馬家龍的 我國國家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影響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動員、國家安全的重點而找出了 波斯帝國年期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安息帝国是波斯吗- 头条搜索則補充:【历史地图】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的疆域历史变化图新版本(... 哔哩哔哩. 2020年8 ... 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历任沙阿的时间表(包含其疆域与统治者变化). 哔哩哔哩. 2020年10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波斯帝國年期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厄則克耳先知書及達尼爾書詮釋(神叢148)

為了解決波斯帝國年期表的問題,作者Corrine L. CarvalhoPaul V. Niskanen 這樣論述:

  本書介紹兩位遭放逐巴比倫( 約主前598~538年 )期間的先知,詮釋其先知性文體及訊息。   首先是《厄則克耳先知書》,尤其包括厄則克耳先知在放逐期間的各種神諭﹔在耶路撒冷被毀之前的神諭( 則一~廿四 )、抨擊異民的神諭( 則廿五~卅 二 )、先知聽到的耶路撒冷淪陷的消息( 則卅三 ),以及復興以色列的神諭( 則 卅四~四八 )。本書寫於巴比倫帝國權勢的高峰期,主題涉及罪惡的污濁影響、 天主對耶路撒冷的拋棄,及有關天主能力等神學問題上。   其次是《達尼爾書》,同樣在放逐巴比倫時期,它向一個被趕出家園的民族宣講天主的話。本書文體獨特而擾雜, 常被歸屬為默示 / 末世文學,並在思想及語

言上極大地影響了新約﹔而貫穿全書的中心訊息,涉及以色列如何在失去國家主權、受制於外國強權與國王的環境下,依然忠信於上主及其盟約。   v  輔大神學叢書「活水專輯系列」序 vii 聖經新舊約各卷名稱及其簡稱對照表 1    《厄則克耳先知書》詮釋(Corrine L. Carvalho) 2      導 論 9      第一部分:先知蒙召(則一1~三15) 17     第二部分:毀滅的神諭(則三16~廿四27) 18     天主離去前的神諭(則三16~七27 28     天主離開耶京(則八1~十一25) 37     缺了天主之地的神諭(則十二1~廿四27) 7

9     第三部分:抨擊異民的神諭(則廿五1~卅二32) 99     第四部分:復興的神諭(則卅三1~四八35) 101    以色列民族的復興(則卅三1~卅九29) 121    聖殿的神視(則四十1~四八35) 137    《達尼爾書》詮釋(Paul V. Niskanen) 138    導 論 141    猶大被放逐和異邦國王(達一1~六29) 163    歷史的神視(達七1~十二13) 183    希臘文寫的故事(達十三1~十四42) 191    學術性研經討論課題   《厄則克耳先知書》詮釋     導論   《厄則克耳先知書》包括了厄則克耳先知的神諭,他

是一位耶路撒冷的司祭,在主前597年遭放逐到巴比倫。由他遭放逐的時間來看,厄則克耳是菁英司祭中的一員,這些菁英司祭與其他猶大(南國)社會中的領導者對巴比倫造成了威脅。本書記載了很多神諭發生的日期,都在厄則克耳自己被放逐期間(主前593~571)。這些神諭使用了多種先知性文體的形式﹕蒙召的敘述、神視的報告、象徵性的動作、哀歌、謎語,等等。以往,很多聖經學者都認為《厄則克耳先知書》是一部雜亂無章的神諭集成,資料來自相當不同的時期;但近代研究顯示,本書是一部精心製作的整體性文學作品。本書最初的文體有一些暗示﹕包括神諭的長度、為了指引讀者而註明的事件發生日期,以及書內出現的貫穿全書的結構模式。   

本書有一個清晰的文體結構﹕在耶路撒冷被毀之前的神諭(則一~廿四)、抨擊異民的神諭(則廿五~卅二)、先知聽到的耶路撒冷淪陷的消息(則卅三),以及復興以色列的神諭(則卅四~四八)。一個不斷重複出現的象徵---天主臨在的天主戰車、寶座的神視---將這幾部分連接在一起。   日期、起源和作者   對本書寫作日期的看法非常不同,從巴比倫放逐一直到瑪加伯時期都有可能。然而,由於本書沒有暗示任何發生在波斯或希臘時代猶大面臨的問題,它很可能寫於充軍時期,之後加入了一些零散的補充。由於本書關注的是耶路撒冷內及其周邊地區的活動,有些學者建議本書的作者應來自猶大。但是本書作者從來不認為自己與第一次放逐或耶京淪陷

之後,留在猶大地區的人有任何聯繫。相反,本書關注的是有權勢的人﹕王室成員、經師、賢明的智者、司祭,及國家的(或國民的)先知,即那些被擄往巴比倫的人。   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學者。他展示出自己很瞭解巴比倫和埃及的神學、文化及歷史。他深諳以色列的各種文學傳統,常故意使用一些早期的主題和象徵。這些要素完全符合先知書的記載,即厄則克耳在第一次充軍時就流亡到巴比倫,這就是說,他是有機會接受國際化教育的菁英群中的一員。   雖然本書有無可否認的後期改編的跡象,但它呈現出來的,就如同厄則克耳自己是本書的作者一樣。本書的作者就是厄則克耳先知嗎?或一位匿名的作者,利用厄則克耳這個人,使本書的焦點放在厄則克

耳先知身上(如同《達尼爾書》的作者一樣)﹖雖然答案還在辯論中,但厄則克耳這個人物達成了一個文學目的﹕他既代表了理想的先知形象,又成為一雙人們可以看到天主的眼睛。   歷史背景   本書註明了明確的日期,這些日期為本書的讀者可能有一定的意義。但可惜的是,即使有了日期,每個神諭是由哪些確切事件引起的,依然還是一團謎。我們只能從古代不同的資料源流中,對一些重大的事件重建一個大致的輪廓。   《厄則克耳先知書》設置在巴比倫帝國權勢的高峰期。巴比倫諸王剛剛由亞述人手中奪取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之後,就想嘗試把他們的勢力擴展到黎凡特(Levant)地區,那是在地中海東部的邊緣地區,自土耳其到埃及,包括猶

大和以色列兩個王國。這一擴展,引起了巴比倫與埃及和腓尼基(Phoenicia)很多的衝突。猶大的命運也在此衝突中被確定。約史雅王(Josiah)在主前609年去世後,猶大在廿二年內有過四位國王,每位國王都依靠埃及或巴比倫的支援。   第一次的圍攻及充軍發生在主前597年,是由反抗巴比倫的叛亂而導致的。這次被放逐的人士,只有王室成員、軍人、技工人員,以及「地方上的王公大人」(列下廿四15~16)﹔厄則克耳就在第一批被放逐的人中。厄則克耳先知參照被放逐的國王耶苛尼雅(Jehoiachin)的就職,來記錄他神諭的日期,顯示出厄則克耳認為耶苛尼雅是當時唯一的、真正的猶大國王。   厄則克耳的先知職

務開始於被放逐四年之後(主前593年)。這也是埃及盡力想在黎凡特地區建立聯盟之際。結果,在耶路撒冷城第一次遭圍攻之後,被巴比倫人所委任的國王漆德克雅(Zedekiah)最終起來反抗巴比倫人的操縱。這導致巴比倫人的報復---第二次圍攻京城。雖然在十八個月的圍攻中,埃及前來援助猶大,但沒有成功,耶路撒冷城於主前587年7月淪陷於巴比倫人手中(列下廿五1~4)。雖然則一~卅二章的神諭是關於京城淪陷前的事,但本書就整體而言,是在第二次放逐後寫成的,並反思這一事件帶給以色列的神學挑戰。   重要主題   本書文學的完整性,顯示在其整合一致的神學上。本書的主題是﹕罪惡的污濁影響、天主對這城市的拋棄,以

及關於天主能力的問題。   本書的基本結構,以天主的臨在和缺席為中心。在本書的開始,天主仍居住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坐在革魯賓寶座上,上面裝有車輪,準備離開。根據以色列人的聖殿神學,只有那些處於禮儀潔淨狀態的人可以接近天主。禮儀的潔淨源於讓世界儘量保持原有被創造的純潔狀態。罪惡所帶來的不潔會累積起來,污染整個家族、土地及城市。耶路撒冷城在本書的開始,就處於這種狀態中﹕百姓的罪行在增加,城市的不潔在累積。   厄則克耳用「可憎之物」(abomination)一詞來指稱這樣的不潔。除了《厄則克耳先知書》外,這個詞在《肋未紀》中指違犯了禮儀的潔淨,特別是違犯了「聖潔法」(Holiness Code

;肋十七~廿六)。這個詞也出現在《列王紀》中,指朝拜異民之神祇,特別是外約旦地區(the trans-Jordanian)的神祇﹕革摩士(Chemosh,摩阿布人敬奉的神祇)、米耳公 / 摩肋客(Molech / Milcom),這些神祇都要求將人的兒女獻祭作為犧牲(列上十一5,十一7;列下廿三13)。《厄則克耳知先書》中用的「可憎之物」(abomination)一詞,和這兩種意思非常相似,指違犯「聖潔法」和朝拜邪神。   在則八~十一章的神視中,厄則克耳看見這種禮儀的不潔已進入聖殿,使它不再適合天主居住了。結果,天主把戰車—寶座裝上齒輪,飛離聖城。隨著天主的離去,這城也被拋棄了。在古代近東

,當一個神祇離開殿宇,這城市就不再受神祇保護,以得福祉,而容易遭受攻擊、瘟疫、傳染病及傾覆。當上主離開這城後,這城最終的沉淪是不可避免的。則十一~廿四章又再一次地敘述這城的瓦解,結果百姓也愈來愈墮落下去。天主的拋棄使得他們回到赤身裸體的自然狀態,一種全然污穢及低劣的狀態。   以色列這「自然狀態」的光景遍布在《厄則克耳先知書》中。則十六和廿三章用擬人的方式,把耶路撒冷描繪成一名女人,以表達以色列本質的污穢,一個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值得天主關注的事情的民族。以色列被描述為一個耽溺在自己出生血液中的嬰兒,一個污穢的受造物,無法潔淨自身,甚至不察覺有必要去潔淨。天主看到了這嬰兒,淨化了她,這是一個天主

主動的淨化行動。天主如此主動的行動模式,貫穿全書。以色列從來沒有潔淨過自己,甚至在先知「復興」的神諭中,以色列也從來沒有採取過任何行動,使自己擔當得起「復興」,也沒有做過任何事情使復興得以成就。枯骨的圖像就說明這一主題﹕以色列如同一堆枯骨;天主獨自行動。   以色列只能以承認自己的墮落惡行及天主的大能來回應。一個在本書中重複了72次的短語﹕「你們便承認我是上主」(that you may know that I am the LORD),傳達了本書的主題。很清楚,這樣的對天主的認知,不是客觀記錄事實,而是完全認識到上主特性的重要意義,意識到天人間全然不平衡的關係,從而達到內在的轉化。這種對天

主「偉大」的「認識」,會讓以色列人「羞愧」,因而步入正義的行為。   在歷史背景的光照下來讀本書時,這樣的神學是可以理解的。這一團體對上主大能的這一概念本身提出了質疑。他們被放逐到了巴比倫、眼見他們的城市被毀、聖殿被焚,並且他們的同胞被殺、被殘害、被毆打、被奴役。他們心中迫在眉睫的問題是﹕當這些發生時,天主在哪裏呢﹖天主為什麼不來拯救他們﹖《厄則克耳先知書》藉著強調使「雅威主義」能存活下去的要素,回應了這樣的神學危機。作者強調昔日的傳承,表明他想保持與以色列過去的連繫;他甚至「玩弄」運作那些傳承,試圖使人重新設想「天主大能」的含義。   《厄則克耳先知書》的不朽影響力   《厄則克耳先知

書》幾乎從一開始就有巨大的影響力。這位先知神視中的點點滴滴,可以在舊約中的《匝加利亞先知書》及死海經卷中的《安息日獻祭之歌》(The Songs of the Sabbath Sacrifice)找到回應。《厄則克耳先知書》對新約最明顯的影響,是《若望默示錄》中對聖城的描繪。戰車寶座圖像,即the merkaba(希伯來字,英譯:Chariot of Fire,意思是「火的戰車」),成為猶太神秘主義思想反思天主經驗的沃土。基督宗教傳統把本書第一章的神視看作是聖經本身的象徵,四活物代表舊約及新約皆有的四部分,它們的四個臉面就寓意了四福音的作者:瑪竇聖史是天使 / 人,馬爾谷聖史是獅,路加聖史是牛

,若望聖史是鷹。  

解構美軍戰略溝通機制兼論對國軍政治作戰的影響

為了解決波斯帝國年期表的問題,作者吳淑如 這樣論述:

「戰略溝通」(Strategic Communication)概念在各國的運用日益廣泛,無論是美國、英國、日本、德國、俄羅斯、中國等。尤其是美國在發生911事件後發動了「全球反恐戰爭」(Global War on Terror),開始積極重視「戰略溝通」,重新體認資訊力量及外交上的應用。後又歷經科索沃、阿富汗及兩次波灣戰爭,美國深覺軍事勝利不敵宣傳,佔有資訊優勢並非最後勝出的一方,更加重視「戰略溝通」及「不對稱作戰」的相關研究。在美國國家安全事務中,資訊作戰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如同全球反恐戰爭所揭示給世人,資訊作戰將不僅局限於軍事武器坦克、船艦及飛機調動與戰鬥的傳統戰場。戰場的重心轉移到「濕

體」(wetware),即形成公眾輿論與決策的大腦「灰白質」(認知領域)。在這個戰場上,最有效的武器是「資訊」,而這場革命的特徵,諸如戰場的透明度和直播報導涵蓋面,充分突顯了資訊作戰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尤其美軍在兩次波灣戰爭中戰略溝通的實踐,展現許多成效,這些成功經驗對於各國也帶來軍事事務革新的重大影響與相繼效仿此概念機制。我國於103年由國防部(政戰局文宣心戰處)發展此機制,編成「戰略溝通小組」,並規劃戰略溝通相關作為與編修準則,早已納入各項演習驗證,已然建構穩定運作與發展之機制。「戰略溝通」(Strategic Communication)這名詞第一次揭櫫在我國官方文件是在民國106年的《四

年期國防總體檢報告書》(QDR)中,接續在106、108年國防報告書中,均將戰略溝通明列為國軍「精神戰力」重要一環。以實務經驗來檢視「戰略溝通」,發現此機制類同國軍政治作戰制度及相關工作。然而,兩者若是類同,國軍既已存在政治作戰機制,為何引進美軍戰略溝通機制概念?引進後,對於現行政治作戰制度的轉型與影響?其所面臨的限制與能力為何?如何精進相關作為?這是筆者亟欲探究的核心問題,也是研究此議題的重要價值。因此,主要研究目的為: 一、理解「戰略溝通」概念的發展與影響;二、探究戰略溝通有關的學理基礎與論述;三、檢視「戰略溝通」在波灣戰爭的實踐情形;四、比較戰略溝通與政治作戰之差異;五、建議我國發展戰略

溝通相關作為。本研究發現,一、美軍戰略溝通機制與國軍政治作戰機制,兩者在概念意涵上是相同;二、在任務導向上,兩者亦相同;三、兩者均面臨「正名」和「稱號」問題。最後,本研究提出幾點建議,一是應成立跨部會整合小組,以作為國防部與各部會協調合作的平台。其次,無論美國或中國大陸,因應作戰形式的改變,不斷研發創新戰法,近年來均著重智庫研究,觀察美國在戰略溝通方面的研究已不計可數,而中國也相繼投入對戰略溝通的廣泛研究,亦有豐碩成果。2018年,美軍智庫蘭德公司(RAND)研究報告也指出政治作戰為戰略溝通是否成功有效的關鍵,未來強化政治作戰在媒體溝通、公眾宣傳能力,建立與培育專業人才,實為必然趨勢。國軍引進

戰略溝通機制後,政戰制度面臨變革與轉型,而所產生的影響與效果,非本次研究的方向與重點,建議未來研究此議題者能朝此目標方向繼續深究。

古埃及解剖圖鑑:法老、陵墓、眾神,從各面向了解古埃及的文化與歷史

為了解決波斯帝國年期表的問題,作者近藤二郎 這樣論述:

  為什麼金字塔的形狀變了?   人面獅身像是以卡夫拉為原型所建?謎樣美人娜芙蒂蒂的任務是?   古埃及人吃什麼、玩什麼?    解開3000年來歷代法老和巨大金字塔、神廟之謎!     《王家的紋章》(舊譯:尼羅河的女兒)這部漫畫,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也啟發了大家對於埃及的好奇與認識。     孕育於尼羅河的古代文明──埃及,一直都蒙著一層神祕的面紗。   人們總是對於古埃及充滿好奇,驚豔於古埃及的歷史文物,古埃及的展覽也吸引許多人參觀。   但除了金字塔、木乃伊、人面獅身之外,人們對於古埃及的了解似乎仍然不深,或存在許多誤解。   古埃及文化的魅力絕不僅如此而已。   本書將從古埃及的法老

、陵墓、神廟、眾神及生活等領域,大範圍解說古埃及的各個面向,帶你一探神祕古埃及的真實面貌。     第1章 古埃及主要的歷任法老   第2章 古埃及的埋葬設施   第3章 木乃伊與古埃及的生死觀、多神信仰   第4章 徹底分析古埃及神廟   第5章 古埃及人的生活 作者簡介   近藤二郎     1951年生於東京都杉並區。早稻田大學文學部考古學教授暨埃及學研究所所長。在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西洋史學系畢業後,進入該所大學研究所的文學研究科攻讀考古學博士,並於課程修業期滿後退學。自1976年起加入早稻田大學的埃及調查隊。1981年10月~1983年9月以文部省亞洲各國等的派遣留學生身分到埃及開

羅大學留學。之後,在埃及各地從事古遺址的發掘調查工作。調查、研究埃及新王國時代底比斯西岸的底比斯墓地群的石窟墓穴。專攻埃及學、考古學、古代天文學。     主要著作有《50個物品的由來》(岩波Junior新書)、《古埃及聖書體賞析》(集英社新書)、《埃及的考古學》(同成社)、《埃及考古學》(早稻田大學On Demand出版)、《已知星座的神話起源:埃及尼羅河的星座》、《已知星座的神話起源: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星座》、《星辰命名之由來:誕生於阿拉伯的星星名稱與歷史》(誠文堂新光社)等。並有多部譯作如Nicholas Reeves的《圖解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原書房)、Nicholas Reeves

/Richard H. Wilkinson《圖解帝王谷百科》(原書房)、Jaromir Malek《埃及美術》(岩波書店)、Bill Manley《聖書體初體驗講座》(原書房)等(以上書名皆為暫譯)。 002前言 008位於尼羅河沿岸的狹長狀國土 古埃及的領土 010古埃及的3000年歷史 第1章 古埃及主要的歷任法老 016現世的宇宙秩序(Maat)執行者 法老是? 。初期王朝時代/第1王朝 018那爾邁是美尼斯? 那爾邁 。古王國時代/第3王朝 020最早建金字塔的法老 尼特傑里赫特(左塞爾 ) 。古王國時代/第4王朝 022挑戰真正的金字塔 斯尼夫魯 024興建埃及最

大的金字塔 古夫 026興建吉薩第二大金字塔 卡夫拉 028最後一位興建三大金字塔的法老 孟考拉 。新王國時代/第18王朝 030奠定第18王朝興盛的基礎 哈特謝普蘇特 036遠征將版圖拓展至最大 圖特摩斯三世 038以君王專制為目標的法老 阿蒙霍特普三世 044進行世界最早的宗教改革 阿肯那頓(阿蒙霍特普四世) 048被時代捉弄的謎樣少年法老 圖坦卡門 。新王國時代/第19王朝 056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 拉美西斯二世 。新王國時代/第20王朝 060新王國時代最後一位大帝 拉美西斯三世 。第三中間時期/第22王朝 063再度統一埃及的利比亞裔法老 舍順克一世 。托勒密王朝 064古埃及帝國最

後一位首領、女王 克麗奧佩脫拉七世 第2章 古埃及的埋葬設施 068墓地也是權勢的象徵 金字塔是什麼? 070集中在帝都附近的建設 金字塔的分布區域 072在第4王朝迎來鼎盛期,隨後衰退 金字塔的變遷 074誕生於第5王朝的新信仰型態 太陽神信仰與金字塔 076採石、搬運、堆疊工程 金字塔的建造方法 078工匠們過著怎樣的生活? 建造金字塔的村落 080興建多次才完成的馬斯塔巴墓 左塞爾時期的金字塔 082為什麼在興建途中改變斜度? 斯尼夫魯的彎曲金字塔 084從代赫舒爾到吉薩 吉薩三大金字塔 086最有名謎團最多的金字塔 古夫金字塔 090金字塔從活躍到衰退 卡夫拉與孟考拉的金字塔 092

從金字塔到岩石墓穴  「帝王谷」的位置 第3章 木乃伊與古埃及的生死觀、多神信仰 098追求永遠的生命 古埃及的生死觀 102保存遺骸的埃及人造木乃伊 木乃伊的做法 104渡過尼羅河前往陰間的旅程 喪葬禮儀 106讓逝者過陽間般的生活 法老的陪葬品 108感應周遭萬物的神性 古埃及人的信仰 110世界由造物神所創 創世神話與眾神 第4章 徹底分析古埃及神廟 118連接眾神和人類的重要設施 神廟的功能與主要儀式 120分成三個神域的神廟複合體 卡納克神廟 124奧佩特節的重要據點 路克索神廟 126獨座祭廟的先驅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祭廟 128 象徵強大王權的巨大建築 阿布辛貝神廟 132 偉

大的建築家法老祭廟 拉美西姆祭廟 134托勒密王朝眾位法老的傑作 埃德富荷魯斯神廟 136充滿神秘魅力的「尼羅河珍珠」 菲萊島與伊西斯神廟 第5章 古埃及人的生活 140與尼羅河共生 由三個季節組成的埃及 142以法老為頂端的金字塔社會 古埃及的社會結構 144以書記官為尊的多項專職 各種職業 146法老與平民的愛好 休閒娛樂活動 148注重時尚 古埃及人的儀容 150均衡的飲食生活 古埃及人的餐桌 152因為難懂而被遺忘的最大遺產 聖書體的念法 154從規則中看出古埃及特有的涵義 解讀壁畫 COLUMN 古埃及學的功臣貝爾佐尼…66 古埃及學的功臣馬里埃特…96 古埃及學的功臣商博

良…116 古埃及學的功臣皮特里…138 156用語解說 158參考文獻 159作者簡介 前言     日本人對古埃及的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無論在電視或雜誌上,都能看到很多專題報導,每年舉辦的埃及特展也有不少人前來參觀,相當受歡迎。     不過很可惜,當我想找一本關於古埃及的概論時,意外地發現沒有入門讀本。我認為原因之一是在日本只要說到埃及,就會圍繞在「吉薩大金字塔」、「圖坦卡門」、「克麗奧佩脫拉(埃及豔后)」這三個話題上,因此市面上很少見到概論書籍。我將這三個話題戲稱為「古埃及三大趣事」。就算是電視節目也只輪流播出這三大主題。這些專題報導確實可以引起我們的好奇心,但多數觀眾都不清楚古

埃及的歷史事件表,如吉薩大金字塔的建造年期(西元前2550年左右)比圖坦卡門時代(西元前1330年左右)早1200年,比克麗奧佩脫拉七世自殺那年(西元前30年)早2500年等。     而且,《歷史》作者希羅多德說過「埃及是尼羅河的恩賜」,表示「拜尼羅河所賜,埃及農業繁榮興盛,比其他地區發達」,說明古埃及的文明起源,實際詳讀《歷史》卻發現,希羅多德該句話只描述了尼羅河的堆積作用造成尼羅河三角洲的面積增加。「尼羅河的恩賜」這句名言被過度解讀,超出原本的意義。我想這可以視為言語自由發展的範例。     本書將帶您解讀古埃及,糾正錯誤的觀念。並詳細說明古埃及的法老、陵墓、神廟、眾神及生活等各領域。如

果讀者能透過本書認識古埃及的歷史與文化,對筆者而言就是最大的欣慰。 第1章 古埃及主要的歷任法老 現世的宇宙秩序(Maat)執行者──法老是? 法老在古埃及文是「好大的家」,也就是「王宮」的意思。第19王朝時期成為國王的代名詞。在古埃及,法老以一人之力統一南北埃及建立王國。於是法老被稱作「善神(Netjer.Nefer)」,是在凡間生活的神明。Maat有宇宙秩序、天理、法律、氣度、正義等含意。執政者法老必須在現實社會中,代替神明遵守並執行神明制定的宇宙秩序Maat。法老是萬能天神的代理人,負責在人間推廣Maat的理念。 直到西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自波斯人手中解放埃及,第31王朝滅亡為止,

埃及共有超過兩百位法老。 法老的五個王銜 王銜是象徵法老權威的稱謂。統一埃及成立王朝時只有荷魯斯名,但中王國時代以後正式確立為五個王銜。 荷魯斯名 表示法老是荷魯斯神的化身。寫在代表宮殿門面的方框(王名框)中。 兩女神名(Nebty名) 表示法老受到上埃及奈赫貝特女神和下埃及瓦吉特(Wadjet)女神的保護。 黃金荷魯斯名 黃金上的荷魯斯。雖是王權永續的象徵,但詳情不明。 登基名(上下埃及王名) 為上埃及的象徵莎草和下埃及的象徵蜜蜂之標誌,寫在象形繭(P156)上。 出生名(太陽神之子名) 有太陽神拉之子之稱的王名。直接使用出生時的命名。 初期王朝時代第1王朝那爾邁(Narmer) 西元前30

00年左右,上下埃及統一,開啟埃及文明的歷史。第一位完成統一的法老是誰呢?在祭司曼涅托的《埃及史》(西元前3世紀初)中,記述第一王朝的首位法老是美尼斯(Menes)(希羅多德在《歷史》中稱之為「米恩(Min)」。從阿拜多斯王名表及都靈紙莎草王名表上記載的「美尼(Meni)」之名來看,得知古埃及人的第一位法老是美尼(希臘語中的美尼斯)。 關於美尼斯的身分有兩方強而有力的說法,覺得是那爾邁或阿哈。19世紀發現「那爾邁調色盤」,普遍認為美尼斯就是那爾邁。但是,在20世紀初出土的象牙牌上刻有荷魯斯名「阿哈」和兩女神名「Men(美尼)」,便有人提出傳說中的美尼斯不是那爾邁,而是阿哈的論說。之前那爾邁是美

尼斯的說法比較有力,但近年來越多人認為第一王朝首位法老是阿哈,那爾邁是第一王朝之前,第零王朝的末代君王。「Men」在古埃及語中有「確立」之意,也有一說認為第二任法老阿哈奠定王國基礎,故得此名。

我國國家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波斯帝國年期表的問題,作者馬家龍 這樣論述:

第壹章緒論。本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期望藉由本研究瞭解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影響與未來發展、透過主題相關文獻回顧瞭解學者對動員機制與國家安全看法、說明本研究採用之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及論文章節架構規劃等。第貳章動員機制沿革與發展。內容區分動員機制背景、動員機制沿革瞭解動員機制發展歷程、對於國家安全之意涵與範圍進行歸納、最後透過前述動員機制發展、法令演進與任務調整,瞭解動員機制對於與國家安全近年之關係,得知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內在與外在之影響程度,可說是與日俱增。第叁章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與動員之相關分析。內容區分當前國家內部安全威脅分析、當前國家外部安全威脅分析、我國國家動員機制在國家安全中

之定位等,藉以瞭解必須依據時代與威脅演進方向,而不斷的調整、修正、改進作法與各種法令等配套措施並不斷地進行驗證與磨練,才能獲取至當方案,以確保我國家整體安全。第肆章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維護之評估。內容區分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維護影響之評估、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維護之挑戰、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維護未來發展、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維護應有作為等項,以瞭解未來動員機制改進方向與建議,包含因應防衛作戰節奏,加速動員機制、動員作業資訊化等各項可行之作法,供未來動員作業發展維護國家安全作為參據,以加快部隊戰力恢復速度,期望能及時編成、及時作戰,達成保國衛民的神聖使命。第伍章結論。將本研究一至五章各章小結在此綜合總結,

以提供動員作業精進參據,與後續相關研究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