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生日快樂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浪漫的生日快樂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笭菁寫的 笭菁:禁忌錄套書 和李雨夢的 島嶼.浮城:15則香港人在台灣的生活札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生日來臨送祝願,好運從此不間斷也說明:... 生日快樂歌,為你來唱響,快樂隨你心,幸福隨你想,生日快樂伴你永甜香。 ... 祝福似清涼的仙丹,將煩躁驅逐在黑暗;問候是浪漫的帆,將溫柔盡情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春天出版社 和南十字星所出版 。

最後網站生日快樂我最行|MyMusic 懂你想聽的則補充:生日快樂 我最行 · 生日快樂2019. 曹格. go · 快樂鳥日子. 康康. go · Happy Birthday 買滴兒. 大嘴巴. go · 生日快樂. 伍思凱. go · Happy Birthday. 林強 · 生日快樂. 雷光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浪漫的生日快樂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笭菁:禁忌錄套書

為了解決浪漫的生日快樂歌的問題,作者笭菁 這樣論述:

  電梯:禁忌錄   在電梯裡,   千萬不要盯著鏡子超過五秒,否則——   『你要到幾樓?』空無一人的電梯中,傳來幽幽的詢問聲。   金石堂文學排行榜|蘋果日報華文排行榜|博客來華文年度暢銷作家|   華文靈異天后笭菁繼《惡童書》後,最新系列!   .《惡童書》金賞繪師 Fori精心繪圖   一名警衛在夜間巡邏後神秘失蹤,   當他再次被發現時,   竟出現在他絕對無法進入的電梯井中。   在此同時,   大樓中的電梯開始出現各種詭異難解的情況,意外更是頻傳,   為了找回寧靜的生活,   平凡上班族連薰允決定依靠自己過人的直覺解決事件……   她正要按下電梯的關門鈕──一抬頭

,電梯門口不知何時站著一個人。   沒來得及看清楚對方的樣子,只看見染滿血的裙子,還有全是飛濺血跡的雙腳,然後──電梯就掉下去了。   開著門的電梯,像自由落體般瞬間從三十五樓鬆開,筆直地往下掉。   「哇啊啊啊啊──」她發狂地尖叫著,她可以看見電梯箱磨擦牆壁的火花,她還可以看見……   看見不該看得見的人,在掠過的每一層樓殘影裡!   在尖叫掙扎的女人、驚恐瞪大眼的男人,身穿紅色洋裝正在哭泣的女孩……不可能,就算電梯箱的門是開著的,每一層樓的電梯門應該也還是緊閉的啊!   「為什麼──」她趴在地上尖叫,「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啊啊啊啊——」   探病:禁忌錄   醫院,生與死的

交界,   許多人活著進來,卻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活著離開……   連薰予,一個擁有強大第六感的平凡上班族,   偶然在臉書上看見大學同學分享的照片,   沒想到,大腦卻在一瞬間接收到混亂的影像,以及刺耳的雜音。   本不該多管閒事的她,最終還是放不下同學之間的情誼,   決定盡人事的幫上一把。   而第一步是,前往醫院探病……   她的腦袋一片空白,背脊瞬間發涼,   看著突然領先她半個車身的女孩,從全罩式的KITTY安全帽裡,緩緩流出鮮血,   一條接著一條,細血涓涓,流滿全身。   然後是那短褲下的修長左腿,硬生生的開始迸裂,   僅一秒的時間忽然斷開,向後噴飛還差點迎面撞上自己!   

入厝:禁忌錄      你可知,   入厝儀式沒辦好,那是會家破人亡的……   出過事,有被發現的,才能叫「凶宅」;   至於那些沒被發現的……   羅詠捷住家樓上搬進了新住戶,   基於敦親睦鄰,羅詠捷在新鄰居入厝當天前往致意,   正巧在她家度週末的同事小薰也一起同行,   小薰天生擁有強大的第六感,能讓她預先感受到意外,或危險。   那日,她還沒進新鄰居——謝茂一的家門,   就看見謝茂一家中有「其他住戶」,大腦裡還閃過滿是鮮血的影像,   而一切的導火線,就只是因入厝儀式沒有處理好……   頭髮花白的女人趴在地上,雙眼瞠圓死不瞑目,   趴臥在自己血泊中的她,到死都還不明白,到底

是誰殺了她;   女人蹲在自己婆婆身旁,冷冷看著那逐漸冰冷的屍體,   手裡已換上了家裡最銳利的剁骨刀,刀上閃著未沾血的銀亮。   想起婆婆說過的話,她滿腹的怒火難消,   手上的刀子朝婆婆的遺體後背一刀再一刀──   「我才是謝太太!」   掃墓:禁忌錄   祭祖掃墓時,可得注意腳下,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不小心踩過了「什麼」……   他吃我供品,我就讓他活活餓死,當我供品!   入厝事件後,   小薰和蘇皓靖在小薰姊姊的介紹下,到山裡的小廟清修。   下山的那天,蘇皓靖準備送小薰返家;   但才到山腳兩人就被強烈的不安感襲擊,   果然,沒多久國道就發生嚴重的連環車禍,

  兩人靠著強大的第六感,以小擦撞換得躲過一劫,   沒想到,被撞的車主居然是被蘇皓靖稱作「活動神主牌」的阿瑋。   也因為這一撞,讓他們和阿瑋的大學同學——彭重紹有了牽連。   而彭重紹一家,打從掃墓後就再也沒安寧過……   他打開整理箱的蓋子,只見箱子裡血跡斑斑,   十幾隻倉鼠屍橫遍野,屍塊遍佈,全都是咬囓傷。   此時,他留意到角落有塊毛球在蠕動。   說時遲那時快,那倉鼠竟跳了出來!   「哇啊──」他直接嚇得往後倒,   眼前只看見那猙獰……對!   猙獰的倉鼠,張開滿是鮮血的利齒朝他撲上!   鬼月:禁忌錄   同事好意幫阿瑋慶生,   只是,他們不但時間選在半夜,還正值

七月半!!   窗外,飛揚的衣物間隱約傳來同步的歌聲,   『Happy ……Birthday……』   「活動神主牌」阿瑋在居酒屋有份兼職,   雖然工作時數不長,但跟同事們也算相處融洽。   居酒屋每個月都會安排一天晚上,輪流到員工家中聚會,   這日,阿瑋首次參加了員工聚餐,   就在麻辣鍋煮滾,大家正要大快朵頤時,   同事捧出生日蛋糕,為阿瑋唱起了生日快樂歌,   原來,這天碰巧是阿瑋的農曆生日——七月十五。   他們本要給個阿瑋一個驚喜,   沒想到,卻成了永生難忘的驚嚇……   有東西在她的背上蠕動,讓她不受控制的打平左手,   接著那東西順著她手臂爬了出來,是另一隻手,

  一隻深黑帶青綠,殘肉剩骨的手。   女人嚇得渾身顫抖,而右手的袖管裡,也緩速伸出了另一隻冰冷的手。   挺直背脊,因為在她外套裡的東西,頂著她的背往上遊移,   有另一個「人」,在她的身上,她的背後,她的……外套裡。   『嗨。』那是個沒多少肉的人頭,頭髮所剩無幾,一雙眼珠子晶亮有神,因為它沒有眼皮。『想去哪裡啊?』   嫁娶:禁忌錄   陸姐終於露出了真面目?!   她是敵?是友?   『我……才是新娘子……』哽咽的哭聲傳來,『明明說好的,最美的新娘應該是我!』   白紗後的人影以一種奇怪的扭曲姿勢走來。   『為什麼要這樣對我!說好的海島婚禮呢?說好的一輩子呢!為什麼只有我被扔下

了!』   穿喪服,撒冥紙,   她大鬧了妹妹前男友丁禮軍的婚禮,   就是為了幫自殺的妹妹討回公道。   彷彿要回應這詛咒似的,當晚新郎的父親酒駕撞死了新娘的父親,   美好浪漫的婚禮瞬間變了調,   而丁禮軍的新居更是從此不得安寧……   妻子像受到驚動似的,翻了個身,緩緩轉過來。   丁禮軍眼皮快闔上了,卻滿臉笑意看著連妝都沒卸的妻子,不管如何,他都不想放手,畢竟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個想生活一輩子的女人……   沒想到,轉過頭的女人,用一雙滿是眼白的大眼看著他!   他登時被嚇到說不出話,女人的頭撐著枕頭,身子卻漸漸向上拱起──這不是元婷!   女人死白的臉咧開笑容,臉上彷彿上了層蠟

般開始龜裂,緊接著一塊塊的開始剝落,露出底下的肌膚,卻是腐敗糜爛的臉龐!   懷孕:禁忌錄   紅線突地斷裂,切割開那胖胖的小孩子,   祂瞬間成了碎塊,卻連聲慘叫都沒有……     胎神,已經死了!   失去了胎神庇祐的胎兒,該如何平安降世?     就不能只愛我一個人嗎?     民俗傳說中各種禁忌或許虛構,或許其來有自,   只要有一個是有所本,那就絕對不能大意。     結婚三年了,涂靜媛覺得自己過得非常幸福美滿,   唯一的缺憾就是還沒有自己的小孩,   而這個願望,如今也即將實現。   為了就要出世的孩子,涂靜媛親手縫製了幾件小衣服,   但從那之後,家中不再平靜。   家裡有

看不見的小男孩在奔跑,玩耍,   丈夫珍藏的布袋戲偶,趁半夜想剖開她的肚子,   表弟介紹來幫忙的朋友,更發現她求的安胎符裡包的居然是骨灰!   究竟是誰在針對涂靜媛,和她未出世的孩子?   而落地窗外,那濕淋淋的「女人」又是誰?     她那六個月的孕肚,突然自中間裂開,肚子裡竄出的兩條長手如蜘蛛腳般在地上爬著,而裂開的肚子成了張大的嘴,滿布尖牙,以爬行之姿朝接吻中的情人逼近……   詐屍:禁忌錄   出於善意的殺戮,以欺瞞構築的守護   小薰終於知道了當年車禍的真相,   害死她親生父母的人,居然是——陸虹竹!   蘋果日報華文排行榜|金石堂文學排行榜|博客來華文年度暢銷作家|  

    華文靈異天后笭菁《禁忌錄》系列,最終完結篇精彩落幕!   傳說,若讓黑貓跳過遺體的話,那屍身將會……   小薰和蘇皓靖終於找到了那場車禍的肇事者,   當年的車禍除了造成小薰父母慘死外,還有多人死傷,而肇事者也成了植物人,   詭異的是,收容肇事者的療養院不但拒絕訪客,還想方設法的要讓他們離開。   兩人藉著「深入」的接觸,加強第六感,成功闖入療養院,接觸到肇事者。   僅僅一瞬間的碰觸,小薰看見了車禍發生時的影像,   肇事者種種不合常理的舉動,暗示了一種可能——他或許被人控制了。   而小薰認識的人中,就有人擁有「精神控制」的能力,   她,正是待小薰如親妹的陸虹竹,   真相

,呼之欲出……   喀喀,那腐爛帶骨的手指突然動了兩下,   來人還想再近點看時,那手猛地跳起。   是,斷肢躍起,已經裸露的手骨驀地衝上前,   直接刺穿了就近觀察者的雙眼。   「哇啊啊——」  

浪漫的生日快樂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月的第一天貝塔就先來為2月壽星祝福~
上次有好多偽壽星提前過生日,請記得一定要2月出生的才能來許願喔!!

0:00-30:08 壽星點點名 & 雜談
30:09-31:42 大貝咒
32:25-33:18 生日快樂歌
1:23:43-1:28:07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1:29:57-1:34:08 戀愛循環
1:35:24-1:38:59 暖暖
1:40:00-1:43:45 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
1:46:03-1:49:57 太陽
1:52:17-1:55:50 無眠
1:57:55-2:01:37 小小戀歌
2:04:06-2:07:20 地球上最浪漫的一首歌
2:08:48-2:13:05 綠色
2:15:51-2:20:17 ANIMA - ReoNa
2:22:22-2:25:55 斑馬
======================================
虎妮好朋友每週都會更新各種有趣的影片,有空可以來逛逛喔! 希望能跟大家成為好朋友。
私たちのチャンネルでは毎週いろんな新しい動画を更新しています フレンズのみんな是非覗きに来てね! みんなとお友達になれたらいいな〜

訂閱虎妮YouTube吧🐯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s0wLR0TZauzTVoGGw2r6g/join

一起加入Facebook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hoonie.friends/

追蹤虎妮的日常Twitter🐯 https://twitter.com/hooniefriends

上YahooTV追新番,打電動🐯 https://tw.tv.yahoo.com/hoonie_friends

丟棉花糖給虎妮,Q&A🐯 https://marshmallow-qa.com/hooniefriends

貝塔的Line貼圖 http://user54605.psee.io/x9ask

貝塔的冰箱(非官方DC)🐯 https://discord.gg/dmVBdpm

#TWvtuber #台灣Vtuber #貝塔 #虎妮 #フニー

島嶼.浮城:15則香港人在台灣的生活札記

為了解決浪漫的生日快樂歌的問題,作者李雨夢 這樣論述:

  二○一四年的初春,李雨夢第一次踏足台灣,並計畫於此地停留半年。在充斥著「小確幸」的寶島,我不知道到底會遇上甚麼事、甚麼人,又會經歷到些什麼。於是,帶著種種的未知,抱著諸多的問號,還有渴望一嘗在異地生活的滋味,她來到了這片距離香港八百五十公里的土地上。機緣巧合下,展開了一個與在台港人交流的訪談計畫,嘗試了解這樣一個群體的生活狀況。     跨越在島嶼與浮城之間,李雨夢透過這一本書,十五篇採訪記錄,追尋流動在兩地的生命故事,包括她自己。 本書特色     在島嶼的人們,除了選擇土地,原來也選擇成為自己所期許的,更好的人。     ◎本書收錄15則香港人在台灣的生活故

事,從咖啡店主人、牛雜湯老闆、到音樂創作人,蒐羅在列。讀者可以索驥閱讀,閱讀多元香港移居台灣圖像。   ◎以「說故事」的方式,讓你看完本書,依然記得這家店、這位香港人,並深刻記下他們生活在台灣,最動人的故事。   ◎這本書的故事,不只是說台灣故事,也是說香港的故事。台港互為對照,呈現兩地正在發生的歷史。   名人推薦     「微妙的時代困境和背景,讓台灣成為香港最接近的溫暖異地,從那兒汲取的生活案例,成功和失敗與否,都像一絲遠方美好的極光,光明地放亮。」──劉克襄(作家)     「『台灣』是多數香港人嚮往的夢想天堂,台灣好山好水好有人情味,只是背後還有好多需要

克服的問題或是困難,你了解台灣有多少呢?究竟是選擇逃離香港還是愛上台灣呢?」──爵爵&貓叔(在香港生活的台灣插畫家)     「李雨夢的《島嶼•浮城》,採訪了十五個在台灣的香港人故事,正是提供了這一種眼光,從他人看向自己的雙城記、兩地書。」──房慧真(作家)     「『城內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期盼台灣朋友閱讀異鄉人的二三事,亦能對香港有多些的了解。」──吳蚊蚊(一舊雲旅行雜貨店長、寫作人)     「《島嶼․浮城》記錄了二十一世紀的香港人怎樣跟台灣談戀愛的故事,從相識、交往、以至計畫白頭偕老的生活歷練實證;淡淡的,卻充滿戲劇性之真人真事。」──Ali(香港插

畫家) 作者簡介   李雨夢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畢業,曾為香港獨立媒體記者。二十二歲那年休學,在東南亞旅行與實習,並旅居台灣半年,一嘗獨立生活的心願。對世界的未知與好奇,讓她不斷思索如何在陌生的異地,將自身與當地連結的方法。這是《島嶼.浮城》誕生的由來,希望透過記錄香港人在台灣生活的故事,從他方經驗回看我城,讀出種種改變的可能與盼望。   推薦序/從他人眼中看見自己  房慧真 推薦序/我們選擇樂土,也選擇成為怎樣的人  吳蚊蚊 自序/生活在他方   Story 1 遠在他方的香港小食:士林夜市裡的十三座牛雜 Story 2 槍!在我們

的肩膀上:CY的阿兵哥日記 Story 3 追夢者的奏鳴曲:Canopy Café & Lifestyle Story 4 香港的大仁哥:古斌的台灣演藝生活 Story 5 聲音與憤怒:陳民官的音樂與人生 Story 6 六個完美的藝術家:當Artista Perfetto成為一種潮流 Story 7 以有涯隨無涯:政大教授蘇偉業 Story 8 漫活的創業家:林維源與台北漫步旅店 Story 9 飄洋過海的愛情:香港人妻Rositor Story 10 打狗上的香江風情:我愛香港茶餐廳 Story 11 島國半生緣:李勉之的漫畫人生 Story 12 

國境之南:我們退休到後灣開民宿 Story 13 在島嶼上的放肆輕狂:紅眼的台灣求學與寫作 Story 14 巷弄中的青春夢:黑熊港式食閣 Story 15 離開是為了回來:自由工作者陳瑄   推薦序   從他人眼中看見自己 房慧真     雨傘運動期間,旺角街頭,藍絲帶挑釁,黑警打人,情勢最緊張的那幾天,在一個夜晚,我隨著李雨夢深入險地。     知道我一個異鄉人孤身到旺角,李雨夢臨時約我同行,我們約在旺角地鐵站口,來到亞皆老街、彌敦道的交會處,人群如海潮,一下就把我們淹沒。我們被捲入浪潮裡,忽而左擺,忽而右擺,黏膩而緊密的身體感,是在金鐘感覺不到的

。激情的身體其實都暗暗期待衝撞,一發覺藍絲的蹤跡,便團團湧上,還沒有開始唱起生日快樂歌,圍上了頂多反唇相譏,高舉手機錄下「證據」。和台灣318運動最大的差別是,這裡沒有要人守秩序的糾察隊,都是群眾自發,卻能懸崖勒馬,止於衝突前的臨界點。     我並非一張白紙,我帶著半年前記憶猶新的抗爭記憶而來,眼光裡時時帶著對照。二○一四年,歲次甲午,香港和台灣,藉由兩場民主運動,第一次這麼緊密相依。這年夏天也是李雨夢從大學休學,在外旅行一年的終點,她走過中南半島的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並非只是遊覽,她在異地觀察大選,在馬來西亞的獨立媒體實習,最後來到台灣住下半年,正好目擊了三月台灣的太陽花運動

,「跟隨著一個又一個年輕人,沿著梯子爬進被佔領的立法院內,自以為有種見證的責任。」我記得在那個夜晚,她問了我許多對於太陽花學運的想法,眼前疊映的是雨傘現場,什麼經驗可以學習,什麼錯誤可以避免。我們在十月深秋的旺角,共同回憶起台北濟南路,三月早春的那場騷動。     不知從何時開始,在台北觀光區的街頭,在捷運裡,在咖啡店,在誠品書店,甚至在東部花蓮的民宿,南部墾丁的沙灘,耳邊傳來的時常是廣東話。搭飛機一個小時就到的台灣,成了中港矛盾下,香港人喘口氣的他方,或者像何韻詩所說的「後花園」。這幾年也常聽香港朋友說,想要移民台灣,台灣的房租低廉,但工資奇低,讓他們卻步。這座當初在荷蘭人眼中驚豔不

已的婆娑之島「福爾摩沙」,如今政治紛擾,社會問題頻傳,台灣人時常以「鬼島」稱呼,為什麼還有人想來?比台灣更具國際化現代化的香港,如何反身過來,想像台灣?李雨夢的《島嶼.浮城》,採訪了十五個在台灣的香港人故事,正是提供了這一種眼光,從他人看向自己的雙城記、兩地書。     在閱讀《島嶼.浮城》的過程中,浮想連翩,頻頻招喚在「我城」裡其實一直存在的香港人,早在中港矛盾之前,他們就已前來。我讀中學時,同學間已經不耐於媽媽愛去的家庭美容院之老土,我們習慣存零用錢,去裝潢新潮的店找香港設計師剪頭髮。香港師傅語言不通,動作俐落,把我削了短髮,像王靖雯剛出道唱〈天空〉的樣子,後遺症是那年夏天,我常被

叫做小弟,在進入女廁時被投以白眼。這樣以香港設計師為賣點的髮型屋,也就是李雨夢書中所寫的湯建業,他的出香港記前後有兩波,第一波經營美容美髮生意,在台灣擁有好幾家美容分店。那是一九八七年前後的事,台灣解嚴前後,社會最有活力,也是經濟蓬勃發展的年代。湯建業卻生意失敗,毅然走進台灣工地,當起苦力揹水泥爬鷹架。     生活在他方,從來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然後,便來到了一九八九,大限過後,富一點的移民美加紐澳,小康一些的就近落腳台灣。港式燒臘店鑽進街巷,成為台灣的庶民吃食。每間學校附近一定會有一間燒臘店,門口掛著雞鴨肝腸,師傅大多穿著一件白汗衫,拿起菜刀剁鴨腿、片叉燒,有模

有樣,鋪在白飯上,配上酸菜,桌上一定有一壺粗茶。從前總不能明瞭,為什麼白飯那麼多,沒有其他配菜,後來到香港,才知道這是給勞工苦力吃的「碟頭飯」,飯量多其來有自。在八九前後第一波大舉移民的香港人,學會一手燒臘手藝渡海而來,幫忙跑堂的通常也是一家人,店裡水清無魚,沒有太多裝潢,做點小生意,過上小日子,不知不覺間,安家落戶二十五年過去,當時的夫妻生一個孩子,如今都大學畢業了。     上髮型屋給香港師傅設計造型,上燒臘店外帶一個三寶便當,這是八九前後的第一波移民風景。那麼李雨夢書中的第二波「出香港記」,則大多不是因為單純的恐懼共產黨而遠離。第二波,是對於香港高度發展下的資本主義競逐,感到厭惡

,希望尋求另一種生活的可能。從謀生到尋夢,所以偏安一偶,沒有太大野心,經營咖啡館、開民宿的多了,學藝術做設計,讀文學寫小說的多了,尋求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可能性。     還是那句話,生活在他方,從來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在墾丁後灣開民宿的年輕夫妻,原本想要逃離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香港,卻才發覺,資本主義無所不在,在靜好之地等著他們的是具有爭議性的大型開發案。與高牆妥協?或者與雞蛋站在一起,或者乾脆置身事外?反正本來就是一個外人?然而在土地上栽下一朵花,就有連結,就有感情。Kiky和Jacky選擇參加當地居民的自救會,一起阻擋怪手的到來。     真正的生活在他

方,就不是無憂的烏托邦。剛開幕的牛雜店碰到食安危機,來台灣體驗軍營生活的,遭遇洪仲丘案,即使只是開一間咖啡店,都沒有那麼簡單,生意清淡,工讀生工作態度不佳,台灣慢活、小確幸的另一面是不敬業、生產力遲滯。從他人眼中看見自己,看到台灣的保護主義,本地法規對於移民的不友善,不管是幫傭做工的東南亞人,還是創業自己當老闆的香港人,租房子要找擔保人,也要多付押金,且不能分期付款,要一次付清。在他人眼中看見自己,同時也看到,玩獨立音樂的香港僑生,只要一碗三十元的滷肉飯就能飽肚,三十元在香港要填飽肚子,無異於天方夜譚。在台灣,總還存留著一點點可能,給他的夢想。     雨傘運動之際,香港有難,因此書中

的受訪者,時常被質疑一個問題:此時選擇移民台灣,等於逃離和背棄嗎?     這讓我想起書裡有一間咖啡店,店名取為「Canopy」,用香港話指的是「罩蓬」,也就是中文的「婆娑」。咖啡店主人是這麼說的:「Canopy是我們在香港讀地理時,熱帶雨林樹冠的意思,我們叫它Canopy是因為《阿飛正傳》裡張國榮死前一幕,熱帶雨林的畫面,也是樹影婆娑的來源。叫Canopy,是因為想在樹冠上看美好的風光。」     在熱帶雨林的樹冠上,隨著樹枝搖曳擺盪,一覽最美好的風光。有了這個開闊的視野,與無邊的想像,也許,已經不需要答案了。   推薦序   我們選擇樂土,也選擇成為怎樣的人 吳

蚊蚊     晚上騎單車去清粥小菜店吃個宵夜也想來去吃個糖水冰,點了幾樣菜,要不是收銀櫃檯的媽媽講了幾句我聽不懂的台語,才發現我並非本地人。「你國語說得很標準呢!幾乎沒有什麼口音。」     一如眾多港人,我對台灣也同樣有著無以名狀的情結。滿城的咖啡香與弄巷書香,慢生活與人情味;年前因為出版首本書的緣起與這片土地結緣,不只曾住上三百六十五個日與夜,現在因工作亦常於兩地浮游。     初到台灣生活,在離公館捷運站步行十五分鐘的一幢四層古舊老房,跟編輯和她的兩個室友同住。三個女生分住大約八百呎(約二十四坪)的空間,儘管台北的房價愈來愈高,可幸在城市的邊緣地帶,仍能找到合理而

能負擔的棲身之所。在這青春的女生宿舍,交錯而真實的生活點滴,旅居的經歷不只有趣而更在地。比如每日一聽到巨大的音樂聲響,便要瘋狂奔跑追趕垃圾車;又比如盂蘭節,可以過得如此幽默,超級市場的超尺度貞子廣告和高掛的半價招牌,叫大家放心去「餵飽好兄弟」。     和這書裡的幾位受訪者是朋友,青年旅舍的熱血老闆,越洋當兵的古怪青年,還有來尋咖啡夢的其中兩位咖啡師;都曾經相聚在他們那間裝潢素白與摩登的咖啡館裡。這個序言,卻是良久未能動筆。以為帶著距離與作為旅人的自來自去,總希望對兩地可以有著比較客觀的看法。因為熟悉,因為喜愛,想說的太多竟變得不知從何說起。     近年港人移民台灣的話題炒得

更為熱哄,甚至無限發酵,膨脹。謝謝李雨夢的書寫和她筆下一個個努力在島嶼打拚的身影,在主流媒體的吹捧以外,讓嚮往與欲窺視異國生活的人們,得以有較為全面而多元的表述與參考。他方的人們各有不同的事業,有音樂人,教授,寫作人,和經營青旅的,咖啡館的,港式食店的創業者……。在追尋理想的片面歌頌,美好的旅遊包裝紙下,台灣亦面對不少問題。政治,貪污,薪資過低等,在小確幸之下,令人羨慕的風景潛藏著困境。     「城內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人們娓娓道出故事,並非要比較兩地優劣,去爭奪誰比誰更好。而是希望在熱潮之下,城外的人別過分浪漫化與聽信單一口徑,一頭煙的便衝進城裡去。期盼台灣朋友閱讀異鄉人

的二三事,亦能對香港有多些的了解。     《旅行的異義:一趟揭開旅遊暗黑真相的環球之旅》(Overbooked:The Exploding Business of Travel and Tourism),所探討隱藏在光鮮亮麗的觀光產業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與黑暗面,放諸移民這個議題上一樣適用。每個人都有移居的自由, 只是以後的日子真的會如想像中美好?我們又會否將樂土變成當地人的不樂土?     書中十五個故事的主角,至少他們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任,身體力行走自己的路,實驗各種可能性。也為所在的土地負責,努力融入為其中一份子,不做他們口中只會奪取他人成果的人。生活其實在於尋找與實踐屬於

自己的答案與理想,不為自己好好思考而隨波俗流的人,或許到哪裡都不會有多快樂。     我與雨夢各自在台灣生活過一段時間,其實也算半個在島嶼打拚的港人一員吧。年前我們曾經相約在書內所提到,六個香港大男生所經營的咖啡館見面。我曾為香港網媒報導二十二萬人於凱達格蘭大道的示威,雨夢則投身參與太陽花運動。回想台港兩地多少人們哭著看新聞,更有香港人飛到台灣立法院聲援。沒想到有天到香港自身的雨傘運動,我們不只身在其中,與世界一同見證這個里程碑;今次,輪到彼岸的人來支持。而我所認識,很多在台灣或外地留學工作的港人亦特意回港參與。一場運動,叫人們重新定義何處是家,也重新思考自己與土地的關係。  

  就像運動中一直發聲、在台港都有發展,剛宣布成為獨立歌手的何韻詩,她說:香港曾經令她失望而想遠離,雨傘運動卻讓她與香港重新「re-friend」。台港兩地的公民意識與民主發展,變得更密不可分,兩者作為命運共同體,彼此砥礪、支持,帶來參考與借鏡。我們對於自己城市的想像也不再被動,意識到原來可以爭取更多的自主與話語權。那麼在來與去之間,不只以土地為界,有更多深層的意義和討論。     去過台灣的人總說忘不了她的人情味,好像台灣巴士司機都會習慣跟乘客打招呼,說再見。回到香港,雖是一樣的擠擁,下車時我想,台灣司機既然給了不少乘客窩心的記憶,那麼,吸收了不少正能量的人們可以學習像他們傳遞溫熱

吧。為自己生活的城市帶來喜歡的風景,而不只口裡說說自己有多珍重這些情。下車時我先跟司機大聲說謝謝,他們都會揮手來回應。     在島嶼的人們,除了選擇土地,原來也選擇成為自己所期許的,更好的人。   二○一五年四月四日寫於伊朗旅途之上。   自序   生活在他方     「在浮城生活,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要靠意志和信心。」——〈浮城誌異〉西西     二○一四年的初春,人生第一次踏足台灣,並計畫於此地停留半年。在充斥著「小確幸」的寶島,我不知道到底會遇上什麼事、什麼人,又會經歷到些什麼。於是,帶著種種的未知,抱著諸多的問號,還有渴望一嘗在異地生活的滋

味,我來到了這片距離香港八五○公里的土地上。機緣巧合下,我展開了一個與在台港人交流的訪談計畫,嘗試了解這樣一個群體的生活狀況。     一直以為,異地最吸引人之處並非壯麗的風光,美景看得太多終究會出現審美疲勞,唯有那些在途上遇見的人,如同囈語又或認真的對話,才能印在記憶的最深處。所謂旅行的意義,大抵如此。     法國詩人韓波說過:「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遭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     我開始揣想,在台灣生活的香港人,究竟如何閱讀台灣?是否與浮城裡的居民般,只是念茲在茲想要逃離這一座監獄的枷鎖。接觸到形形色色居住在台灣的香港人,他/她們之

間的故事既相似,也截然不同,讓我得以聽見媒體以外的聲音。文字有時是匱乏的,再多的言說與補充,甚至用上一本書的篇幅,也許並不足以描寫出他/她們生命的重量。但我衷心希望,能夠誠實且更為立體地把這些人的故事呈現出來。     這群香港人中,有人在台北開咖啡店,實行在香港未竟的理想;有人來台灣開設青年旅舍,希望能夠擺脫急促的步調,宣揚慢活的精神;有人在巷弄販賣香港小食,傳承著香港的道地特色;有人因婚姻留在台灣,然而心裡頭的家之所在,仍然是香港;有人當起自由工作者,只因台灣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令她可以專心致志做喜歡的工作;有人在台灣玩獨立音樂,並深刻地體驗到香港對於文化產業的扼殺與摧毀……透過這

些故事,拼湊出一張張香港人在台灣生活的斑駁圖像。     「為何會來台灣?」、「未來還會留在台灣嗎?」我總是會在每次的採訪中,提出這兩個問題,得來種種不同的答案。     大多數於近年移居台灣的港人,心裡不免裝載著一個浪漫的理想,他們渴望追求一個能夠容納更多可能的空間。尤其是開店的人,客觀條件如創業成本及風險,都是他們在選擇時重要的考慮因素。像是Artista Perfetto的六個大男孩,選擇在高人氣的信義區開咖啡店,租金不過是香港的四分之一。又或是自由工作者陳瑄,家便是工作室,八坪的空間,不過八千元(約二千元港幣)。     如今香港的樓市被大型地產商壟斷,不斷上升

的租金,高度資本化所造成的「地產霸權」,導致為數不少的特色小店無奈結業。取而代之的是如倒模般印製出來的大型連鎖店,無差別地分布在香港各地,加上公共空間不斷萎縮,城市的模樣與生活方式愈趨單一。在這個被視為發達城市的社會中,物質看似充裕,卻產生了二十一世紀式的迫人生活,基層市民變得更難以存活。     進入千禧年後,香港大大小小的保育運動此起彼落,從十年前保育灣仔的「囍帖街」,到要求保留具有歷史價值的天星皇后碼頭。近年,新界鄉村亦處處是紛爭,各處因發展之名而被拆遷及徵收的土地,導致村民流離失所,並強行打散一個社區的連結。於是,關於「保育」跟「發展」的討論在社會中一直僵持不下,兩者被推至一個

對立的位置,看似不能相容。很多年後的現在,我們才漸漸懂得慨嘆事物消逝之快速,才會反思「發展是硬道理」這一回事。     同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近年來在經濟方面陷入泥沼。面對隔鄰的中國在經濟與政治方面所施加的雙重壓力,台灣倍感迷惘與失落。金錢與生活、經濟與主權,兩者間應該如何抉擇,台灣似乎相較於香港更有意識,且更為深層地去思考這個問題。在反服貿運動爆發後,五十萬個台灣人站上街頭,也算是為這道難解的習題,印下了重要的註腳。難忘台灣民主先行者鄭南榕曾經寫下︰「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     然而,台灣不是世外桃源,也非烏托邦。政策向著資本家及大財團傾斜的現象同樣屢見

不鮮,林林總總的都市更新議案、現代圈地運動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準備在墾丁後灣開設民宿的年輕夫婦Kiky及Jacky,最初不過是被後灣的寧靜所吸引,卻沒料到這片祥和之地最後也逃不過大財團的眈視,「後灣開發案」使兩人與當地村民建立起一種另類的情誼,雖未至於全力投身於抗爭中,但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忙。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     聽著由李雙澤所寫成的《美麗島》,歌詞中流露出對於這座美麗島嶼的強烈情感,旋律把我的思緒帶回印尼的峇里島,當時在反世貿行動中遇上台灣的行動者,他們獻唱此曲給來自世界各地

的人。毛管不禁一豎,亦暗自感動,台灣人那份對於土地的熱愛,彷彿是自然而然遺傳在骨子裡的。或者他們並不如香港那般現代化及國際化,但對於鄉土的一份情感,卻是純樸而實在的。     台灣的民主與自由,尤其是能夠民選自己的總統一事,總令港人心生羨慕。然而,台灣過去的民主化道路極其艱辛,卻也更能堅定地迎向光明。或許很多人已然忘記,在過去仍未有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的戒嚴時代裡,香港曾經是台灣所追求的自由之地。漫畫家李勉之在台灣解嚴前夕來到台灣,在校園裡頭見識到國民黨對於管制「政治正確」思想最後的迴光返照。解嚴至今不過二十多年,當我們還為了爭取普選而作出不同的抗爭之時,台灣的民主化道路已經邁向另一個里

程,從前被人揶揄為「台灣式的民主」,成為了香港今天的他山之石,儘管台灣代議民主至今仍然存在千瘡百孔的問題,但那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全民共同學習而累積下來的漫漫長路。     時至今日,兩地公民社會之間的連結愈來愈緊密,台灣的反服貿運動爆發後,「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成為了一道響亮的口號。當時我身在台灣,跟隨著一個又一個年輕人,沿著梯子爬進被佔領的立法院內,自以為有種見證的責任。這場運動,不只震撼了台灣人,也深深影響著對岸的香港人。     朋友曾經戲言,我走到哪裡,當地的社會都會出狀況。離開台灣後,七月回到香港,由於「佔領中環」的醞釀,導致了十月那場波瀾壯闊的雨傘運動出現,歷時兩個

多月。運動開始之時,心裡暗暗感動,覺得我們終於走在以自己的力量去爭取民主的路上了,並不倚賴他人,自己的香港自己救。一幕幕激勵人心的畫面,導致在台灣留學的香港朋友忍不住回家,例如陳民官,他跟我一樣,同時目睹了兩場運動的發生。     或許「今日XX,明日XX」終究是個簡化的口號。然而,雙方渴望互相了解彼此的意願卻是愈來愈強烈。台灣朋友曾跟我說過︰「如果台灣的佔領立法院給了香港雨傘運動很大的啟示,那麼我們在九合一選舉中的藍天變綠地,某程度上都跟你們的這場運動有所關連,不要灰心,香港總有看得見真正民主的一天。」     把台灣的九合一選舉看在眼裡,百般滋味在心頭,我們最後的一哩路,好

像還長著呢!     台灣就像一面鏡子,映照香港的美麗與哀愁。想起他們爭取民主的歷史所充滿的血與淚,一代一代人前仆後繼所付出過的犧牲,那是以生命換取自由的道路。路途雖曲折遙遠,卻是教懂我不可輕言放棄的一課。     跨越在島嶼與浮城之間,我想用這一本書,十五篇採訪記錄,追尋流動在兩地的生命故事。包括我自己。 Story 1 遠在他方的香港小食:士林夜市裡的十三座牛雜台北的冬季多雨,陰陰細細,帶給人一種黏膩的感覺。來台灣生活之前,早有朋友提醒過我,台北比香港多雨、潮濕,但真正面臨雨季時,才知道衣服永遠曬不乾的苦惱。劉以鬯在《酒徒》曾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若是如此,記憶如

潮水,我在台北的雨季裡便留下了滿滿的回憶。台灣人總覺得香港的都會氣息濃厚,具有國際觀,連距離天空也比較近一點。在香港生活就像在世界的中心,能看到更多不一樣的世界。相反的,香港人也熱愛台灣,總覺得少了一股銅臭味,可換來更多生活品質與水準。兩地人民對於他者的浪漫化,呈現出自身位置的困境,不安現狀既是一種欲望的投射,也是為了追求理想生活的冀盼。在光影的交錯之間,造就了兩地觀光發展的蓬勃以及移民熱潮的吹捧。「牛雜」,庶民小吃的代表那個陰暗的下雨天,我走到了香港人最為熟悉的士林夜市,不為觀光,只為採訪十三座牛雜店的老闆湯建業。在香港,湯老闆是個名人,除了他的牛雜在香港首屈一指之外,同時他也上遍了大大小小

的電視節目與平面媒體,在許多的旅遊美食書裡,都會提及他的牛雜店。「十三座」可以稱得上是香港牛雜的代名詞,是家喻戶曉的小食代表,一點也沒有誇張。「十三座」一詞,來自於湯老闆父親早年在柴灣第十三座公屋下的小販生意,為了傳承或紀念逝去的老時光,故以此為牛雜店的名字。十三座牛雜並非數十年的老店,他在父親身上承接過來的,不是實體的店鋪,而是一種容易失傳的手藝。湯生的父親賣過粥,也賣過飲品,沒料到,最受食客歡迎的是滷牛雜,一道便宜的小食,讓光顧過的客人念念不忘。然而,他的父親滷牛雜雖是一絕,但他卻拒絕自己的小孩接手牛雜的生意,更警告千萬不能開牛雜店。他自己說到這段時,不免感慨:「父親曾告誡我,什麼行業都可

以做,就是不要賣牛雜。」湯爸爸的憂慮不是沒有原因的,牛雜的製作流程繁複又耗工費時,往往需要花上兩三天的時間做準備,一百斤的牛雜,經過清潔、處理、汆燙、滷製的過程,最後剩下的只有三十斤,成本相當高昂。賣牛雜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前置工作時間非常漫長,不像咖哩魚蛋、雞蛋仔、煎釀三寶般,既容易準備,也較容易被市場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