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生活 博物館 2020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澎湖博物館澎湖生活博物館 - RIMBT也說明:2020 澎湖親子旅①|Addict Brunch/澎湖生活博物館/篤行十… Day1-澎湖生活博物館我得承認,這是我一開始覺得可有可無,最想刪除的行程(笑) 但日本友人表示有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電資碩士班 吳培基所指導 李全發的 澎湖文石書院文化資產數位典藏及周遭環境地理資訊 (2021),提出澎湖生活 博物館 2020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澎湖孔廟、石碑、拓本、施琅靖臺碑、文石書院碑記。

而第二篇論文臺灣觀光學院 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曹雄源所指導 杜佳喜的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遊客滿意度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滿意度、博物館、重要-表現程度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澎湖生活 博物館 2020的解答。

最後網站澎湖生活博物館認識澎湖,走入在地民俗生活則補充:孔廟隔壁就是澎湖生活博物館了,進入博物館是要收門票的,全票80元不算很貴,裡面也展示了些不錯的內容,逛完一圈覺得門票價格可以接受。 ... November 4, 2020.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澎湖生活 博物館 2020,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澎湖文石書院文化資產數位典藏及周遭環境地理資訊

為了解決澎湖生活 博物館 2020的問題,作者李全發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乾隆31年(1766年)胡建偉奉命擔任澎湖通判時,有感於地方上讀書之人問道無門、苦無良師,加上當時又有地方紳士們請託,遂在報請上級同意後,隨即展開「文石書院」的創建,並於隔年4月建成。此後,書院又經歷了大大小小多次的整修改建,日治時期更改名為「澎湖孔子廟」,現則稱為「澎湖孔廟」。目前廟內建築僅存「魁星樓(登瀛樓)」為百餘年前所建,其餘均為民國91年(2002年)改建完工後之新建物。另庭院中現存的石碑與門額則述說著「文石書院」的過往歷史,其中刻有〈文石書院碑記〉的石碑為文石書院最早立下的石碑,而輾轉改置於廟內的施琅「靖臺碑」則記錄著鄭清海戰、臺澎納入清帝國版圖的史實。 本

研究要旨有二:其一,利用數位影像技術,將所蒐集到的碑石拓本,以及實地拍攝廟內碑石照片,進一步分析其原本文字,以改正文獻紀載之失,並試圖將碑文依文字大小、碑中相對位置排版保留成電子檔,加上拍照、測量、整合文獻資料,將現存廟內各碑石之文化資產做數位化典藏。最後,更將此數位典藏資源成果分享給大眾,做為推廣教育之用。其二,踏查文石書院周遭古今重要景點,利用地理資訊技術,及蒐集到的古今照片、地圖、空拍照等,設計一份可緬懷古今的觀光導覽地圖。研究成果如下:1. 完成廟內現存9面石碑、2面門額所刻文字之勘正,建立碑文排版及各碑石相關資訊的後設資料,更進一步利用網路平台分享其數位典藏資源。2. 完成文石書

院周遭古今景點的踏查,以及利用Google 地球/地圖設計完成的各景點導覽專案,讓讀者可進行線上或親赴現場緬懷、參觀各景點的文化之旅。關鍵詞:澎湖孔廟、石碑、拓本、施琅靖臺碑、文石書院碑記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遊客滿意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澎湖生活 博物館 2020的問題,作者杜佳喜 這樣論述: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屬縣級博物館,肩負文物清整、專業典藏、學術研究之使命,同時負有促進花蓮縣文化觀光與社會教育之責。本研究以花蓮縣考古博物館為研究場域,並以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IPA)分析遊客對於博物館所提供的服務是否感到滿意。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探討並發放問卷450份,有效問卷為411份,有效回收率為91.3%。研究結果顯示遊客對於博物館的各項服務感到滿意並肯定,其中以「環境空間」、「人員形象」、「服務人員專業度」滿意度最高。遊客最不滿意者前三名與IPA分析結果「優先改善」的項目結果一致,需要改善項目則為「足夠的停車場車位」、「明確的交通標誌指引」、「聯外交通便利」,遊客對於考古博物館感到最

不滿意的是交通方面,本研究建議考古博物館需強化入口意象與增設相關之明確交通導引標示、改善停車場面積不足,重新規劃停車空間、增進聯外交通之便利性等,以提升遊客之重遊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