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飯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瑞士飯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維寫的 週期表:永恆元素與生命的交會 和傑夫.戴維森的 不再拖拖拉拉:60個訣竅,活用一個,你就開始翻身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瑞士酒店推介!今夏暢遊瑞士盡情享受美食、健康和大自然也說明:瑞士 擁有壯麗高山、湛藍湖泊,置身在大自然中,瞬間就能掃走生活上所有煩惱。編者在此推薦當地特色酒店及國家公園,為下次出發歐遊做好準備!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文化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休閒運動研究所 游士正所指導 莊雅愉的 國人出國東南亞旅遊知覺風險、知覺價值對重遊意願之影響 (2021),提出瑞士飯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知覺風險、知覺價值、重遊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餐旅管理學系 張亦騏所指導 黃思晴的 力麗哲園旅館服務品質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星級評鑑為調節變數 (2021),提出因為有 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星級旅館評鑑的重點而找出了 瑞士飯店的解答。

最後網站全球公認最佳酒店管理課程- 瑞士留學優勢與酒店管理學校推薦則補充:瑞士 工商酒店管理學院Business & Hotel Management School (BHMS)便是一所容易在排名中被遺忘的出色酒店管理學校。 瑞士酒店管理大學推薦BHMS-瑞士工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瑞士飯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週期表:永恆元素與生命的交會

為了解決瑞士飯店的問題,作者李維 這樣論述:

有史以來最動人的科學作品   《週期表》借用科學書名,包裝了大屠殺劫後餘生的人文關懷。李維身兼化學家、抗法西斯游擊隊、集中營生還者、作家四種身分,用獨有的筆觸,追憶了他在整個時代中感受到的喜樂與哀戚。   書中以各種元素暗喻不同人生階段的際遇,每一章節都濃縮了作者一部分的生命。用氬的惰性,回憶家族親人的安逸個性;用氫的活潑,思念少年時期令人興奮的啟蒙實驗;與心儀同學重逢的有機磷分析,則讓他沉澱了同窗不同路的酸苦情愫;以及遭關進集中營時,偷取鈰來換得在慘澹奴工生活中足以苟活的麵包……   《週期表》呈現了一段不可抹滅的歷史,也存留了人與人交會時的光輝。 名人推薦   面對急遽變遷的世界

局勢及環境變化,創新的科學研究是解決當前眾多棘手問題的重要基礎。天下文化多年來持續以淺顯活潑的文字,將深奧嚴肅的科學知識介紹給廣大的讀者,深受各界歡迎。如今精選各領域的科普著作為經典套書,不但可使讀者一窺歷久彌堅的大師風範,領略科學與人文和諧之美,更能啟發理性的思辨能力,為人類的永續發展持續追尋與努力。──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   閱讀片刻,我便欣然沉浸在《週期表》的書頁之中。本書毫無冗贅,文字美妙又精粹。──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婁   本書引領我們通往這位當代天才作家的心靈世界。── 義大利文學家卡爾維諾   本書讀來撫慰人心、沉澱心靈,甚至又帶有飛躍的想像力。──《紐約時報書評》

  《週期表》就像燦爛陽光中,帶有一絲陰鬱氣息……毫無疑問是傑作!──《洛杉磯時報》   每一章節都充滿了驚奇、洞識、幽默與詩意。── 《紐約客》 作者簡介 李維Primo Levi   猶太裔義大利人,1919年生於義大利的杜林。從小著迷於化學實驗,1941年自杜林大學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李維加入反法西斯組織,但不幸被納粹逮捕,隨後送進舉世聞名的奧茲維茲集中營,也就是他口中的「地獄」。   二戰結束,李維是集中營少數倖存者之一,他把集中營裡的悲慘記憶,化作文字,以小說、散文、詩呈現在世人面前。李維不因他化學上的專業而令寫作有悶塞之感,反而因自地獄走過一遭而擁有獨特的人文

關懷,再加上摻揉化學上的隱喻,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風格。   其著作受同時期文學大師推崇,如義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婁等人。《週期表》以化學元素暗喻其人生的不同階段,或化為腦海中的奇思幻想,是公認的最佳代表作品。 譯者簡介 牟中原   出生於台灣基隆,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博士。   曾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台灣大學教授、天下文化「科學人文」書系策劃者之一。曾獲世界科學院「化學獎」。   研究領域包括、奈米材料、界面化學、催化等。   著有學術研究論文約四百篇、專著《原住民教育》《物理化學實驗》;譯作有《理性之夢》、《氫彈之父︰沙卡洛夫

回憶錄1921~1967》、《人權鬥士︰沙卡洛夫回憶錄1968~1989》、《週期表》。 回憶週期──再版序 牟中原 翻譯李維──譯序 牟中原 倖存者的聲音──導讀 王浩威 氬 Argon 氫 Hydrogen     鋅 Zinc 鐵 Iron 鉀 Potassium 鎳 Nickel 鉛 Lead     汞 Mercury 磷 Phosphorus 金 Gold 鈰 Cerium 鉻 Chromium 硫 Sulfur 鈦 Titanium 砷 Arsenic 氮 Nitrogen 錫 Tin 鈾 Uranium 銀 Silver 釩 Vanadium 碳 Carbon

再版序 回憶週期   李維於1919年,出生於義大利北部杜林市的中產猶太家庭。當時,猶太人多已成功在社會取得地位,並不很注重猶太宗教和身分。年輕的李維受到良好的古典教育,但特別喜愛科學。他在杜林大學開始學習化學,也在這個時候,法西斯政權實施了反猶太族法律。李維的化學學習是在日益艱困的環境中完成的。畢業後,種族法律已經讓他沒辦法找到正式工作。德國占領之後,李維加入地下反抗游擊隊。由於笨拙和背叛,李維被捕而送進納粹的奧茲維茲集中營。   在非人的集中營一年,李維倖存的活了下來。戰後被蘇聯軍隊俘虜,他又花了十個月,非常辛苦的輾轉流離於東歐各國,才終於回到家鄉。當初同批進集中營的八百多人,只

有二十幾個人活著回家。   身為大屠殺的倖存者和見證者,李維在戰後結合了化學家和作家的身分,辛勤的做和寫。白天在化工廠做化學製造,晚上則拿筆傾訴集中營的非人世界。《如果這是個人類》給了世人有關大屠殺極為縈繞的傑作。此後,他長期思考「人怎麼才算是個人」。《終戰》則反省了整個世代的恥辱。除此之外,他為報紙寫短文、評論,並翻譯了卡夫卡的《審判》。   李維是一個博學的人。雖然正職是化學家,他出版了二十本書,包含短篇小說、散文和詩。他也到各處演說,談在集中營的經歷,以及自己的倖存。到了1970年代初期,李維開始考慮從化學工作退下來,以專心從事寫作。從1948到1975年,他在同一家化工廠擔任技術總

管(他在同一棟公寓住了一輩子,從生到死)。化學是他青少年時期的最愛,化學也是他終身賴以為生的專業。更重要的是,化學是他在集中營倖存下來的護身符。在集中營的苦工,包含了一間化學化驗室,李維,以他的專長成為了有用、免死的奴役。他的存活是化學所賜予。在臨退休前,他想寫一本書總結他化學與文學的生命。於是《週期表》誕生了,這本書成了他的人生頌歌和對化學的獻禮。在這本奇妙、無從分類的書,他以二十一個元素隱喻他的人生。   李維從豐富的化學故事去和他的祖先、同學、朋友聯繫。他以惰性氣體描述猶太家族的獨特孤立及豐富語言。   「在我們呼吸的空氣裡有所謂惰性氣體。它們有奇怪的希臘名字,博學的字源,意指「新」

(氖)、「隱」(氪)、「怠惰」(氬)、「奇異」(氙)。它們真的是很遲鈍,對現狀極為滿意……」   在〈氫〉這一篇中,化學是有關童年的明晰之美,是那教人心動不已、探知世界的勇氣。多年之後,即使戰雲消散,正邪的塵埃落定,昔日的夢想也已不復,李維仍能歡愉的回憶第一次偷進實驗室做了氫氣的製備和燃爆。   「我的腿有點發抖,同時感到事後的戰慄和愚蠢的驕傲,我釋放了一個自然力,也證實了一項假說。是氫沒錯,和星星與太陽裡燃燒的元素一樣。它的凝聚產生了這永恆而孤寂的宇宙。」   在〈釩〉這一篇,故事起源自李維公司生產的一批油漆有了問題。為了這個問題,他和德國供應廠的一位化學家通信。故事有兩條線,一條線是

化學性質出錯的偵探故事。但另外在通信過程中,他敏銳覺察到那人是他在集中營實驗室的上司。那時對方只是不涉情緒的專業工作,李維卻要花每份精力想辦法存活下去。李維在書中以一種平靜,但幽默而曖昧的語氣訴說這令人激動的重逢。那德國人似乎想道歉,但李維並不急著想原諒。   在一篇篇散文中,李維成了化學哲學家。他沉思化學的工藝(如蒸餾)和純度的意義。   「鋅雖然很容易和酸反應,但是很純的鋅遇到酸時,倒不大會起作用。人們可以從這裡得到兩個相反的哲學結論:讚美純真,它防止罪惡;讚美雜物,它引導變化以及生命。我放棄了第一個道德教訓,而傾向於後者。為了輪子要轉,生活要過,雜質是必要的。」   當李維沉思化學

純化的過程,有如納粹的種族清洗時,他也發現這過程中物質變化的奇蹟,和他原來不怎麼重視的猶太族裔聯繫起來了。在墨索里尼的統治下,他李維當然是一位猶太人,並從中吸取了哲學上的教訓:純度雖可以起保護作用,但是雜質可以促使變化,產生新生命。   就這樣,李維揉合了奧妙的科學、可怕的經歷和如詩的語言,寫下了《週期表》,懷念他的化學與人生。   「它是一本微觀歷史,是行業誌,記錄它的勝利、失敗和痛苦。是一個事業快走到終點的人所想講的故事。」   從化學工藝退休以後,李維又回到猶太浩劫的問題。在他最後一本書《滅頂與生還》中,李維反覆沉思、一再詰問,是為了誠實回答自己一個問題:這不可思議的歷史屠殺事件,

如何可能發生?我又如何面對存活的恥辱?他曾寫:「最壞的、能適應的活下來了;最好的卻都死去了……」倖存者的罪惡感侵蝕著他,1987年4月11日,李維自殺了。大屠殺最後還是粉碎了他對秩序的信念,集中營之後他盡力反思,徒勞的對抗虛無的侵襲。同樣是奧茲維茲倖存者、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維瑟爾(Elie Wiesel)說:「早在四十年前的奧茲維茲時代,李維已死。」然而,李維「倖存」下來的四十幾年,給世人帶來豐富的遺產。「週期表」是這裡面的鑽石,它也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本科學書。   《週期表》中譯版距離上次發行已經有18年了(時報文化出版:1998年),多年以來一直有愛好者此書的讀者,但近年來在書店已經

不容易找到。現在「天下文化」能夠再次出版,能夠讓新一代的讀者見到它,感到很欣慰。李維去世多年,他的書仍然一直有新的進展。前年大陸出版了《週期表》的簡體字版,是和台灣相同的譯本。今年李維全集出版,含三千萬字,二十本書和很多他的文章。李維雖然走了很久,但他的影響是一直存在的。 牟中原 導讀 倖存者的聲音   1997年初夏,到義大利水上之都參觀威尼斯雙年展。   結束了比安那列舉辦的頒獎觀禮後,離開這個過度擁擠的第一展覽會場,一群朋友走到舊日造船廠改建的第二會場。   1893年開始的威尼斯雙年展,曾經是未來派的大本營,希特勒痛斥為墮落藝術的討伐對象;到了二次大戰後,原本秉持世界一

同的良意,比安那列區舊別館再加上新設計的建築,都擁有了自己的國名,恍如聯合國般充斥著另一種國家主義。舊造船廠改成的第二會場,以大會主動邀約的藝術家為主,國家的旗幟終於消失。   我們一群人先出了第二會場,沿水道旁的巷子漫步,而後隨意找了一家平常小館,簡單進食。一位同行的義大利藝術家聊起了文學和藝術的關係,他說其實義大利一直都很重視文字的。他本身是位化學家,經營了一家化學工廠,卻是長期支持前衛藝術,包括蒐購和寫評論。   雖然一起走了好長一段路,我才終於有機會認識他,不禁問:「你的情形,跨界搞文藝的化學家,不就像普利摩‧李維一樣嗎?」   他忽然一陣驚訝,問道:「在台灣,有他的作品翻譯出版

嗎?」然後就滔滔不絕說李維是多麼棒的作家,他的敏銳心思,他真誠的文學態度,當然,也談到了他的自殺帶來的遺憾。   1992年3月12日的晚上,李維去世近五年左右,羅馬的街頭出現了長長的火炬隊伍,上千的火光在黑夜中前進。他們的聚集是反對義大利境內逐年崛起的種族主義和新納粹風氣,特別是近年橫行的光頭族。在小巷口,一幅長長拉開的抗議布條只簡單寫著幾個數字:174517。   1994年4月25日,二十萬人聚會在米蘭慶祝義大利脫離法西斯政權四十九週年,其中一幅搶眼的旗幟寫著:「勿忘174517」。   174517,一個乍看毫無意義的隨機數字,在二次大戰尚未結束的1944年2月,赤裸裸火烙在李維

的肌膚上。當時他才從一列囚禁的火車走下月台。這是前後一年總共載送幾千人的許多次列車的其中一次。五百個人從義大利Fossoli監獄送到德國日後惡名昭彰的「奧茲維茲」集中營。車上有二十九名婦女和九十五名男子被挑上,依序烙印,編號174471到174565,而174517只是其中一號。剩下的四百人,老幼婦孺等等,人數很龐大,處理卻很簡單,直接送入瓦斯室處死。   人類歷史上最悲痛記憶的所在地奧茲維茲營,1943年底設立。當時納粹德國年輕人力投入了戰場,工廠人手急迫缺乏,於是一個徹底利用人力的集中營出現了。二次大戰期間,在義大利境內有八千名猶太人被送出境,六千名送到奧茲維茲,只有三百五十六名在戰後生

還回到故鄉。李維,這位被編號為174517的囚犯,日後在美國小說家羅思(Philip Roth)的訪談裡表示,他的倖存是一大堆因素賜予的,主要包括他的遲遲被捕,他適合這個強迫勞役制度的要求,當然,最重要的純屬幸運而已。   奧茲維茲的大門就刻著這樣的字句:「Arbeit Macht Frei」(勞動創造自由)。1919年7月31日出生的李維,抵達奧茲維茲時是二十五歲。他被挑出來的原因,最先是年輕力壯的肉體,後來是他化學家的專長;最後,當德國開始戰敗,健康囚犯都被強制撤離和謀殺時,他卻正因腥紅熱侵襲奄奄一息,被丟棄在營中而倖存。   這許多幸運的偶然,這樣微小的生存機率,在和死神不斷擦身而過

的過程,倖存的人,包括李維,也就成為一個永遠無法相信生命的困惑者,卻又勢必扮演這一切災難的目擊證人。   和台灣讀者所熟悉的卡爾維諾一樣,李維從出生以來,一直都是在杜林。1930年代的作家,也是文壇精神領袖帕維瑟,將卡爾維諾引進文壇,介紹到最重要的文化出版社埃伊瑙迪(Einaudi)工作和出書。相反的,同樣是杜林人,同樣二次戰後寫作,只比卡爾維諾大四歲的李維,卻沒有這樣的一份幸運。一方面,戰後回到杜林的他,就像《週期表》裡寫的,在這個近乎廢墟的城郊找到了一份工廠化學家的工作,也就少與杜林文人圈來往。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卻是他作品中的絕望和憤怒。   在奧茲維茲的絕望處境裡支持他活下去的,就是

盼望扮演這場悲劇見證人的決心。他將觀察和感受陸續寫在紙上,然後一一銷燬,只留在腦海而避免遭發現。   回到杜林,他和另一位同是倖存者的醫師貝內德蒂(Leonardo de Benedetti)揭開集中營如何虐待和摧毀人體的科學報告,刊在醫學期刊。1947年,他開始在《人民之友》週刊發表有關集中營的文章。完整手稿分別給了埃伊瑙迪、帕維瑟和金芝柏夫人(Natalia Ginzburg),反應極佳,可是埃伊瑙迪的出版社都沒興趣,最後是一家小出版社草草發行,第一版滯銷而庫存在佛羅倫斯的地下倉庫,某年水災全遭淹漬。   二次大戰後,乃至到了今天,人們一直不願去回想大屠殺這類的記憶,這一切歷史事件證明

了人性可能的殘酷,既不僅屬於少數幾個民族,也不是人類的文明演化可以消除的,而是永遠,永遠存在像你我這樣的所謂平凡或善良老百姓的潛意識深處。李維喊出來了,大家的痛處卻被觸及了,即使是良心知識份子也都有意無意迴避而不積極歡迎它的出版。   《如果這是個人類》在被拒十年後,1958年才由埃伊瑙迪出版。   1950年代末期,二次大戰的災難還距離不遠,經歷過法西斯、戰爭、死亡和集中營的一代,發覺部分新一代歐洲青年開始投入當年的思考模式,新法西斯和新納粹風潮開始蠢蠢欲動。學校的教科書還停留在過去,課本裡的歷史只記錄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這樣的發展,原先指望以遺忘作為原諒的文化界,才開始恐慌起來,許多

二次大戰期間的資料,包括《安妮日記》在內,終於得以發行。初版才兩千冊的《如果這是個人類》,直到1987年為止,共售出一百七十五萬冊。   在《如果這是個人類》裡,集中營的主題一直持續著,聲音是憤怒和見證的;到了《終戰》,分貝開始下降,思考更加複雜。他的反省不再是只有少數的「壞人」,而是包括猶太人在內的集體的道德責任,恥辱和罪疚成為一再盤旋的主題。   《終戰》的〈恥辱〉一章最先完成於1947年,關於「所謂正直的人在他人果真做下錯事以前,早已隱約感到恥辱」的主題,到四十年後他在死前發表的最後一本重要作品《被溺斃的和被救活的》,進一步發展成對倖存者更深遠的分析,特別是他們的罪疚和恥辱。罪疚是指

在某些場合中,儘管主動選擇的可能性將是渺小的,但還是有可能時,倖存者對自己的沒有抵抗和沒有救助他人(雖然當時的情況根本不可能)而永遠承受自責。恥辱既是個人也是集體的。倖存者必須個別承受別人質疑的眼神:為什麼人都死了而你還活著,同時也承受著集體的恥辱:我居然也是屬於這般禽獸的人類的其中一分子。   在這樣複雜的思考和分析後,李維開始肯定為何有些人在承受囚禁和侮辱時,可以勇敢活下來,在自由之後反而自行結束生命。他說:「自殺的行徑是人性的而不是動物的,它是縝密思考的舉止,不是衝動或不自然的選擇。」奧地利籍哲學家Hans Mayer(別名Jean Améry)在1978年自殺,生前寫了一篇〈奧茲維茲

的知識份子〉,警告下一代一定要抗拒冷漠和不在乎。李維在書中,也用了一整個章篇來討論這個問題,結論都是悲觀而不確定的。   這本書出版的同一年,1986年6月,奧地利前納粹份子華德翰(Kurt Waldheim)當選為該國總理,引起歐洲知識份子的一片憤怒和辯論;當然,義大利也不例外。李維在他的聖經背後寫了一首詩:   如果沒有多少的改變也不要怯懦了   我們需要你,雖然你只是較不疲累罷了。   ……再想想我們所犯的錯吧:   在我們之間有一些人,   他們的追尋是瞎眼的出發,   像是矇上眼布的人憑依摸索。   還有些人海盜般出航;   有些人努力繼續堅持好心腸。   ……千萬別驚駭了,在這

廢墟和垃圾的惡臭裡:   我曾經赤手清除這一切,   就在和你們一樣的年紀時。   維持這樣的步伐,盼望你可以做到。   我們曾經梳開彗星的髮叢,   解讀出天才的祕密,   踏上月球的沙地,   建立奧茲維茲和摧毀廣島。   瞧,我們並不是啥都不動的。   扛上這負擔吧,繼續現在的困惑。   千萬啊,千萬不要稱我們為導師。   這一年的年底,李維再次陷入嚴重的憂鬱症。1987年初,在最後的一次訪問裡,他說:「過去和現在的每一刻,我總覺得要將一切都說出來……我走過迢迢的混亂,也許是和集中營經驗有關。我面對困難的情形,慘透了。而這些都是沒寫出來的。……我不是勇敢強壯的。一點也不是!」   3

月,他連續兩次前列腺手術,生理的惡化讓憂鬱症更沉重。4月8日清晨,義大利國家電視台的新聞,宣稱李維從他家的三樓墜落死亡。   李維不僅是奧茲維茲的倖存者,不止是書寫集中營的回憶和反思。   1995年9月,旅途行中路過倫敦,遇見了在英國遊修科學史的朋友。他說,最近才因為課堂老師的介紹,讀完一本棒極了的書《週期表》。從薩爾茲堡搭車到蘇黎士,再搭機到倫敦的途中,我也買了這一本《週期表》。   李維從沒失去他出身的化學本行。只是,在人的問題和化學的科學之間,身為科學家的他不再是看不見的觀察者,所有所謂客觀的科學都開始有了主觀的故事和歷史。李維用人文的眼神凝視科學,顛覆了幾百年在科學與人文的爭執

中,永遠只有科學在打量著人文的處境。   他曾經寫詩、寫評論,也寫過完全符合嚴格西方定義的長篇小說:《如果不是現在,又何時?》然而,大多的評論家公認《週期表》是他最成功的文學創作。這本1975年出版的「小說」,在濃厚的自傳色彩中將化學元素化為個人的隱喻,恍如也是宣告他的記憶開始努力從集中營的經歷中再回到一切還沒發生的原點。   第一章的氬開始追溯祖先的脈絡,從古老猶太傳統到杜林的定居,而李維是最後登場的一個角色。從氫到鎳,李維渡過了他的青春期到第一份差事。這是《週期表》的第一部分,也是最愉快的人生,他發現了自己擁有傾聽的能力,而別人也有告訴一切的意願。   第二階段是磷到鈰,從他失去自由

到Lager(營)處的囚禁。第二階段則是鉻到釩,談及戰後的一切,在重新適應原來城市的過程,已經失去了昔日用浪漫眼光看待化學的悠哉了。他必須面對現實的需要,重新架構自己的價值觀和視野。   碳出現在最後倒數的階段,一種「時間不再存在」的元素,是一種「永恆的現在」。特別是,李維指出,這樣的平衡狀態將導致死亡。碳和人類的肉體是不同的,它擁有永恆的質性,李維選擇它暗喻自己化學生涯的結束和作家身分的重生,卻也不知不覺預言了在面對創傷記憶的漫長奮鬥後,四十年的煎熬渡過了,最後還是選擇了一種永遠平靜下去的結束。 王浩威 1942年6月,我坦白和中尉及主任說了。我明白我不再有用,他們也同意並

建議我,去那些猶太人還可以進去的行業找找工作。正覺得茫然時,一天早晨來了件不尋常的事:有通電話找我。另一端是粗魯有力的米蘭腔,自稱是馬丁尼博士,約我下星期天在杜林的「Hotel Suisse」(瑞士飯店)見面,什麼細節也沒提。但他說的是「Hotel Suisse」,而不是一位愛國公民應該說的「Albergo Svizzera」。在史塔拉西當權時,人們都注意用語,耳朵特別尖。飯店休息室(哦,對不起,義大利人該說大廳)有豪華的裝潢、紫窗簾等等。馬丁尼博士正等著我。剛才我從門房那兒知道,他還算是個爵士。他年約六十,中等身材,壯碩,黝黑的皮膚,頭幾乎禿了。他臉上皺紋深刻,眼小而銳利,薄嘴像是有點輕蔑斜

向一邊。從第一句話,可以看出這位爵士是個認真、公事公辦的人。這奇特的「亞利安」式一本正經對待法,像我這種猶太人是不意外的。不管是本能,還是算計,對一位猶太佬,在這「種族優先」的年代,你可以加以禮遇,甚至可以幫助他,或是可以(小心的)吹噓幫助過他。但可別和他有私人關係或深交,以免惹上麻煩。爵士只問了幾個問題,對我的很多問題都避開了,但對兩個重要問題倒是直截了當:薪水之高,是我根本沒敢要的數字,直讓我目瞪口呆;他經營的是一家瑞士公司,事實上他是瑞士人(他把Swiss唸成Sviss),所以我的應聘是沒問題的。他那濃厚米蘭腔的瑞士味道,有點怪和好笑。但他的拘謹是有道理的。他的工廠在米蘭郊區,我得搬去米

蘭。工廠生產荷爾蒙精,而我得處理一個很特定的問題,就是研究一種治糖尿病的口服劑。我了解糖尿病嗎?不多,但我說外祖父死於糖尿病。也有幾個叔叔,通心粉吃太多,年老時出現糖尿病的病徵。聽到這,爵士瞇起眼開始注意起來。後來,我便了解,既然糖尿病是遺傳的,他倒是樂意找個還算是人類的糖尿病患者來試驗他的主意。他告訴我,薪水會加得很快,實驗室寬廣、設備好、現代化,工廠圖書室有一萬本書。最後,像魔術師從帽子拉出兔子,他說也許我不知道(我是不知道),在實驗室中已有一個我熟悉的人在研究同樣的問題。是我一個同學,喬麗亞.文耐斯,她跟他提到了我。我應該仔細考慮,兩星期後和他在瑞士飯店見。

瑞士飯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南法蔚藍海岸尼斯,果然是度假勝地
真的是好讓人放鬆耶! 
這裡的海,也是說有多藍就有多藍💙
打開窗戶陽台,真的是被美醒 😍
美麗的天使灣 (La baie des Anges) 海岸就在眼前啊!
-
✅文章連結:
https://halokkvision.com/nice-hotel-hotelsuisse
📣文末有訂房優惠折扣資訊
-
📍 Hotel Suisse Nice 尼斯瑞士飯店
地址: 15 Quai Raubà Capéù, Promenade des Anglais 06300 NICE France
電話: +33 (0) 4 92 17 39 00 
房型: 傳統客房,高級客房,升級客房,套房(都有海景)
(房價: EUR€105up~*35=相當於NT$3500up~)
我入住的房型: 高級客房, 1 張標準雙人床, 陽台, 海景
Superior Room, 1 Double Bed, Balcony, Sea View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各大訂房網 比價查詢:
Hotelscombined👉 https://brwd.me/ewEThQY
Trip.com👉 https://brwd.me/AVHqNmC
trivago👉 https://brwd.me/GpMNwKq
skyscanner👉 https://brwd.me/TnpioX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各大訂房網 預訂:
Agoda👉 https://brwd.me/AyCJ6pP
Booking👉 https://brwd.me/fdqGhbj
Expedia👉 https://brwd.me/HFlSCer
Hotels.com👉 https://brwd.me/mHsnipa
Airbnb👉 https://reurl.cc/4gXroK
*Airbnb是限新用戶,如果你還沒註冊過,就可以來拿我的優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類搜尋🔍 #kkvisionsleep #kkvisionfrance
#kkvisionflying
-
FB搜尋🔍【我,走著、走著、走著,】
https://www.facebook.com/halokkvision/
IG搜尋🔍【halokkvision】
https://www.instagram.com/halokkvision/

國人出國東南亞旅遊知覺風險、知覺價值對重遊意願之影響

為了解決瑞士飯店的問題,作者莊雅愉 這樣論述:

摘要 由於旅遊產品具有無形性的特徵,因此,各種風險可能在購買旅遊產品的不同階段產生,因此,研究者想了解旅客的特徵在知覺風險和知覺價值對重遊意願之影響。本研究針對曾去過東南亞旅遊的國人進行研究,探討一、旅客基本資料在知覺風險、知覺價值及重遊意願之間是否呈顯著差異;二、知覺風險和知覺價值是否顯著影響重遊意願。以網路便利抽樣法及滾雪球方式發放問卷。共發放35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48份,以SPSS 22.0統計軟體作資料分析,分析方法有:描述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比較、逐步迴歸分析、相關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所示:(一)、「性別」、「學歷」、「年薪」在知覺風險、知覺價值及重遊意願皆無顯著差異。(二)、「年齡」在知覺風險方面並無顯著差異,但在知覺價值及重遊意願均呈顯著差異,其中31歲以下皆高於51歲以上。(三)、「婚姻」在知覺風險方面並無顯著差異,但在知覺價值及重遊意願皆呈現有顯著關係,其中未婚皆高於已婚有子女。(四) 在青壯年組中,若知覺風險和知覺價值同時預測重遊時,知覺風險中只有財務風險負向影響重遊意願;而知覺價值中以情緒價值的影響力最大,另外嚐新價值及附加價值亦顯著影響重遊意願。在中老年組方面,知覺風險只有身體風險與重遊意願有顯著關係;知覺價值的部分則是情緒價值有顯著影響。關鍵字

:知覺風險、知覺價值、重遊意願

不再拖拖拉拉:60個訣竅,活用一個,你就開始翻身

為了解決瑞士飯店的問題,作者傑夫.戴維森 這樣論述:

不只一次下定決心「不再拖拖拉拉」 你一定是以下五種人之一: 1. 事情擺到最後期限才動手,以為這樣才能逼出效率和靈感。 2. 最後一天才報稅、填志願、買禮物。 3. 老是跟不值得的人際關係「糾糾纏」。 4. 花最多的時間來處理無意義的工作。 5. 桌面、櫃子、甚至整個房間都亂糟糟──而你「想整理」已經很久了。   你一定需要這本書,照著做,你就變成俐落、效率、果斷。 60個訣竅,活用一個你就開始翻身 全美150萬人、44州、數百家大公司受惠 效率達人 傑夫.戴維森Jeff Davidson 傳授做事不再拖延的方法。   有一個朋友的辦公桌亂到不行,數年來看不到桌面要找到想要使用的文件,都會引發

如山的資料山崩,引爆大災難。他每次離職,花在整理歸檔的時間極長,弄得老闆以為他不會離職了。   拖拖拉拉,不處理,其實是人類的通病。有些人卻不必如此,像是本書作者經歷過許多考驗,克服了人性上愛拖拉的牽扯,焠鍊出60個幫助人不再拖拖拉拉的祕訣。   前面提到的那個朋友,明明工作亟需效率,卻又不願意快刀斬亂麻,把真正重要的事情解決掉,常常告訴自己,等到最後期限到了,船到橋頭自然直,結果每每原本野心勃勃,想要在工作上大展鴻圖,卻老是被期限追著跑,老闆、同事對他(她)的效率都是抱怨一堆,而他的內心則是充滿悔恨。   然而,許多效率奇高的人並不是天生就有個內建時鐘,隨時提醒他們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才能在期

限前完成工作。《不再拖拖拉拉》的作者戴維森就坦承,自己其實是經過一番痛苦的學習,才能達到今天這種境界。 書評 推薦者的話 職場達人 邱文仁(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俐落推薦:   「我的座右銘:做,就對了!想要有成就,就別拖拖拉拉。」   麥克.安德生,美國勵志商品領導品牌SUCCESSORIES暨美國中西部第一大旅行社McCord Travel創辦人:「《不再拖拖拉拉》是簡短、詼諧之作,書中珍貴的智慧讓人讀來每每感到當頭棒喝。」 作者簡介 傑夫.戴維森Jeff Davidson   美國知名的企業教育訓練專家、演講者和企管顧 問,他並且擔任時間管理顧問公司Breathing Space In

stitute 執行董事。讀者如果想要和他連絡,可以上到公司網址 www.breathingspace.com,或者是利用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傑夫.戴維森專門為今日人們常遇到的事業和生活和諧的問題,提出新觀念和新解答。他的演講有六次被提為「當代重要演講」,跟他並列的人有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反敗為勝》作者艾科卡、老布希總統、美國前教育部長?《美德書》作者威廉.班奈特、迪士尼前董事長麥可?艾斯納、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美國前央行總裁葛林斯潘,還有達賴喇嘛,都是想叮噹的大人物。他也和東尼.羅賓斯與偉恩.戴爾博士( Dr. Wayne D

yer)一同上過幾本雜誌的封面。   戴維森經常接受媒體邀約,上電視或是電台暢談如何作好時間管理,媒體也經常引用或是報導他的觀點,他在美國發行量排名前七十五名的報紙中至少六十九家以上出現過,包括《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芝加哥論壇報》等重量級媒體。   他的著作多達十餘本 ,在競爭激烈的勵志書、商業書市場,連續五年每年銷售超過十萬本,包括《不再拖拖拉拉》(大是文化)以及《服務顧問業如何拓展業務:如何開拓並留住新客戶的聖經》(合著)、《生活悠遊術》(Breathing Space)、The 60-Second Organizer、The Complete Id

iot's Guid to Managing Your Time 和《向壓力說再見》(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Managing Stress )等多本著作。   戴維森以企業家、管理與行銷效力、生活和諧這些題目,在幾乎所有種類的報刊雜誌、通訊和線上雜誌發表過超過三千三百篇文章,五度贏得年度美國「中小企業處媒體擁護者獎」。   傑夫也是專業的演講者,他的客戶包括許多財星五百大企業,吸引過美國線上、富國銀行、美國國家銀行、Swissotel 瑞士飯店、美國運通、西屋公司、 Uncle Joe's Eat and Run以及其他超過四百個美國的組織與協會,包括美國財政部

、全美房地產業者協會、美國俱樂部經理協會和美國醫療保險主管會議( American Congress of Healthcare Executives )。他也參與了企業內部訓練線上方案公司MentorUnion (www.mentoru.com )的創立,是四十一名創始成員之一,為該公司設計了二十六套線上教學課程,並且為其他線上訓練業者另設計了二十四套教學課程。 譯者簡介 周沛郁   熱愛文學、音樂和電影,喜歡各種型式的語言及言外之意,不可思議之事。腳踏自然、人文兩艘船一路長大,拿到森林學碩士後才找到一生摯愛,投向翻譯的懷抱至今兩年餘。譯有《忠誠第二》(大是文化出版)、《接觸靈光的第一堂課》

等書。 部落格:vampraths-translate.blogspot.com。 作者的感謝 推薦序:這本書為你而寫!∕麥克.安德生(《好態度能改變一切》作者) 作者的話:給我一分鐘 第一步 轉變心態 1. 做好準備動作了沒?2. 對拖延的習慣正面迎擊3. 給自己設定挑戰4. 找出意義來5. 回憶過去成功的情形6. 巧妙地想像你成功的過程7. 感受恐懼,勇於執行8. 換掉限制自己的詞語9. 實踐創造性拖延10. 運用適當的自我對話 第二步 組織安排 11. 回顧你的優先事項和促成目標12. 將事情或目標視同己出13. 讓事情井然有序14. 整理好書桌,準備工作15. 整

齊的辦公桌有利決策16. 做好萬全準備17. 待在你的地盤18. 分心的事愈少愈好19. 自我隔離20. 完美時機並不存在,別再空等待 第三步 替自己創造一個優勢 21. 善用氣味的力量22. 聆聽有激勵效果的錄音帶或CD23. 擺脫過量的資訊24. 問問自己:「再拖一陣子,事情會比較好辦嗎?」25. 其實想要動手開始工作,跟決心動手是兩回事26. 找個人,踢你一下27. 別等自己「好心情」28. 借力使力的好處29. 讓自己預習30. 倒吃甘蔗,先苦後甘 第四步 不拖拉的關鍵行動 31. 決定從容著手工作32. 排出沉思的時間33. 獎勵自己的辦法34. 和自己訂契約35. 把程序寫下來36

. 和自己達成有彈性的協議37. 計算拖延的所有代價38. 吃好睡飽39. 運用「三到五」法則40. 只要堅持四分鐘 第五步:對付困難事 41. 找不到藉口不運動42. 快刀斬亂麻43. 錄下你的聲音44. 找到搭檔,迎向成功45. 花錢,找人代勞46. 一次只做一件事47. 做到超過一半才能休息48. 運用「麻煩糟糕法」49. 寄存金50. 必要時,請教諮詢師 第六步 繼續進展 51. 每次走一小步52. 藏起時鐘53. 為其他會受影響的人著想54. 讓別人鞭策你55. 掌握期限的力量56. 別再用多工的方法做事57. 把挑戰貼在牆上58. 縮短休息時間59. 以一天為工作單位60. 年齡並

不是問題 作者的話:給我一分鐘 你有以下這些習慣嗎?   .花上一大堆時間處理非常無意義的工作。 .報稅報晚了(雖然還有幾百萬人跟你一樣,不過這不能當藉口)。 .即使一切都已結束,還陷於不值得的人際關係中。 .即使現在的工作沒意思,但是對這工作比較熟悉,因此還是會繼續待著。 .不願意想像自己的喪禮,所以一直不立遺囑。 .寄的賀卡都要寫上「遲來的祝福」。 .十二月二十四號才去選購聖誕禮物。 .懷疑身體出了狀況之後,要隔好幾個月才會去健康檢查。 .一直覺得還不需要提自己藥物依賴的問題。 .辦公桌的抽屜,檔案櫃的檔案,一整個衣櫥甚至整個房間,都亂得無以復加──而你「想要整理」,已經很久了。 .有

些事務甚至是期限後才動手做的。你覺得只有那種焦慮感才能讓你動手開始做。   拖延,是然把事情延後,等到之後再做。有可能是不動工去做,或已經動工的工作卻不完成。不過拖延最原始的定義,並不包括大家在這個詞上連結的各種情緒。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可能認為自己不但懶惰又生產力不足,這還是上得了臺面的說法。也有人會因此焦慮、喪氣,覺得愧疚,或是有無力感。   如果你現實的經歷因為拖延而受挫,那麼拖延就會顯露出它最隱而不顯的後果。舉例來說,你週末帶工作回家,但是回了家裡卻不曾看工作一眼。雖然回家其實沒做工作,你卻因為曉得應當處理工作,所以拒絕參加會讓你頭腦狀態更好的休閒活動。莎士比亞可能會這麼說:「一報還一報

,餘暇值多少。」   多年來,研究者發現做事拖延的人,通常比較不能忍受挫折──說難聽一點,其實就是太容易放棄了。他們也常常是完美主義者,很需要自主的自由,又需要別人認同。最後,他們還可能很害怕失敗。因此有些可憐人之所以放著事情不做,是因為眼前這些事情或工作的利害關係很重要,讓他們懼於著手。這時他們會自圓其說:「反正誰想動手做啊?」你聽過這樣的人嗎?   務必瞭解到即使你愛拖延,又固執到極點,你生命中(但願?)也存在著某些你會發光發熱的領域。沒有人真的事事拖延,而且我們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情我們絕對不會拖!不論如何,萬萬別讓自我價值或自尊,因為拖延的習慣而消耗殆盡。你仍舊是好人,你媽媽還是很愛你。

天生我材必有用。   拖延的習慣影響遍及高階主管、企業家、家管人員、退休人員、學生還有其他所有人。心理學家威廉.卡納斯估計,有百分之九十的大學生是拖延一族。在這些學生中,大約有四分之一已經拖延成習。據卡納斯觀察,這四分之一的大學生通常會輟學,最後還可能經營起一流的軟體公司。   至少在學生族群中,即時通訊是大概是干擾事情進行最大的阻礙。你用過即時通訊軟體嗎?電子郵件傳遞到你的信箱還需要幾分鐘的時候,而即時通訊的視窗則會立即跳出,就像遊樂園鬼屋裡的嚇人的鬼一樣。很多學生表示,即時通訊是會上癮的。正在做事的時候,就在那一剎那,即時訊息比以你想起「那個人」更快的速度彈出,顯示在螢幕上。而且不論你在用

什麼程式,或是正做什麼別的事情,訊息都會出現。   有些學生沒有登入即時通訊的時候,會覺得和世界隔絕了,因此即使在溫習功課、寫學期報告時,甚至連期末考前都還會開著即時通訊(即使只顯示他們使用狀態是「離開」),這點超過三十歲的人大概很難相信吧。我們有的是青春;但是智性的泉源呢?   資訊時代的這種奇蹟,揭示了一個惱人的問題:今後人類專注的時間長短、程度和集中力,還會和以往一樣嗎?會不會因為多方干擾拉鋸,使專心於一件事情的能力就此消失了呢?當然相反的論點認為,不專心又很容易拖延的人本來就可有可無,而即時通訊只是拖延一族依附的最新玩意兒罷了,和人世的一切比起來,不過是蒼海一粟。未來市面上還會出現更吸

引人的事物,像是能密切互動、對談的虛擬朋友,讓人分神。   工作環境中,讓人分心的事也不勝枚舉。現代辦公室普遍使用小隔間,造成辦公室中無孔不入的噪音和干擾;史考特.亞當斯(職場諷刺漫畫與書籍「呆伯特」系列的作者)就是藉此致富的。同事產生的噪音干擾充斥於工作環境中,在這裡工作一整天,對專心能力已經很有限的人來說實在沒什麼好處。今日許多辦公環境可悲的現況,就是這樣的環境其實是促成拖延的元凶之一。   而人們總會努力掩飾拖延的事實,有時候還會為此捏造故事(說實在,就是扯謊)。有些人上班偷懶,無止境地瀏覽網路,或是找惡名昭彰的接龍等等不需連線的事情分心。而拖延也是曠職和遲到的成因之一。 拖延更是惡習

  打從穴居人穿著獸皮,地球上還有野生的貴賓狗跑來跑去的時代,拖延這種習慣就開始影響人類了。不論需要完成的是什麼事情、什麼工作,或公或私,今日的人類面臨的可能干擾,都比過去無論什麼時代還要多。而干擾又會讓拖延的狀況加重!   (作者的話:為了讓本書裡的詞彙簡單一點,我用事情、事務和工作來代表單一、短期的任務、目標或期望的最終結果。目標指的是特定的行動、目的,或是為了達成優先事項、執行事情或工作時需要用到的策略。而優先事項,則是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事,其中的極致是人生的優先事項。現在跟我重複一遍……)   只要讓重要性低的事情或工作阻礙重要的事情、工作進行,就是在拖延──懂了嗎?由文化的角度來看,拖

延這件事,是一再回應爭相吸引你注意的所有事情。人類在現代要比過去歷史上任何一段時期,更容易拖拖拉拉,因為現在可以讓人迷失的事物,要比以往來得多。只不過這不見得是我們樂見的發展。引用一段我最愛的作家說的話:   「大家都太忙錄時,別期望這個社會的生產力會更高;這社會只會變得更忙亂而已。」-傑夫.戴維森 (咦?不就是作者自己嗎?)     接受事實吧,我們身處的社會一天能產生的資訊,比我們一星期或一個月能吸收的分量還多。過去的世代當然有他們不方便的地方──沒有遙控裝置,沒有速食的車道取餐服務──但是他們碰過令人分心的事物,從來不及我們今日這麼繁多。這樣的情形,你可能已經在許多不同的程度上知道或感覺

到了。 神奇的一分鐘   我在本書裡,會直接引用人名,主要的原因是,我並沒有那種想像力能為他們取假名,保護無辜的人。二十年前,出現過一陣「一分鐘如何如何」的書籍潮,最受歡迎的是《一分鐘經理人》(One Minute Manager)。拖延一族最清楚,停工時間只有一分鐘,真是天賜的禮物,謝天謝地啊!本書以一分鐘為架構,針對克服拖延,提出六十種實實在在的技巧(一小時中的一分鐘各有一種)。全書分為六部分,各部分都會介紹十種技巧。   我們由基礎的部分開始──首先轉換心態。就像換一套內衣可以改變你的個性;轉換心態,你的人生就會隨之不同。這些證明有效的基礎,建構出你可以輕鬆著手應用的技巧、看法和行動,幫

助你掌握生命中的挑戰。你在其中可以發現各種不同的技巧,有的很深刻(至少在我看來如此),有的很有激勵效果。我想你應該會很高興,這些技巧中沒有半個會把「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老調重彈。   如果某個技巧沒用,總有別的有用。書中提供的許多祕訣無疑都彼此矛盾──舉例來說,有些會建議你先處理困難的事項,有些又會建議先處理簡單的事。人類的天性,和處理拖延的挑戰也是矛盾的。看起來有效的策略,時間一久,就可能失去效用,這時就該嘗試別的辦法。有什麼事物能永遠有用呢?好啊,也許自動櫃員機有這麼厲害。   有時候因為事情的性質、你的體力、先前做過的事還有其他種種在本書有限篇幅中無法詳述的複雜因素,某種策略對你來說會好用

得不可思議。書中的技巧,即使怪異致極、有點逗趣或非常沉悶,無論是否和其他技巧衝突,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你著手做某件重要事項的時候,能幫你迅速克服阻礙。   好消息是,拖延其實是可以慢慢改變的習慣。我們知道你現在就要答案和成果,因此在此提供的主要都是可以現學現用的技巧。重複活用這些技巧,可以藉此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助於防止拖延。改變需要洞察和努力,不過你成功的機會大得驚人呢!好吧,至少比你拾起這本書之前大得多。   讀這六十個祕訣的時候,別忘了,我寫出這些祕訣,並不是為了改變世界;我只是為了改變你。這本書將給你起身行動的動力。即使沒辦法讓你有動力,至少還能讓你收集完「拖延」系列的書籍。 推薦序

這本書,為你而寫!∕麥克.安德生,SUCCESSORIES公司創辦人 「人要有將馬車駕向星辰的凌雲壯志。」──美國詩人愛默森   作家要是寫了教人不再拖延的書,會遇上的窘境,就是購書的讀者真的是根深蒂固的拖延一族,即使買了書也可能不會讀。即使他們讀了,也要隔好一陣子,才會實踐書中的知識。傑夫體認到這種本質上的矛盾,因此為《不再拖拖拉拉》量身訂作,全書總共有六十個祕訣,一小時裡的一分鐘各有一個,而每個祕訣都能在一分鐘內就輕鬆吸收。   傑夫認為閱讀這本書時,沒必要從頭一頁頁讀到尾;我看完書稿,也同意他的看法。讀者不如將這本書看作你的資源,發現自己陷入困境的時候,就拿來翻翻,找出三、四個感覺有幫助

的祕訣。   如果你是少數對自己拖延的本性有自覺的人,決心開始預防,減少拖延,那麼你比較可能按部就班閱讀這本書。不過要得到它完整的好處,就要將書放在身邊,需要時隨時拿起來翻閱,才能保護你不受拖延侵擾。 傑夫將《不再拖拖拉拉》分成六個步驟: 1.轉換心態,2.組織安排,3. 替自己創造一個優勢,4.不再拖拉的關鍵行動,5. 對付困難事,6.聽從生理時鐘。   這連串的祕訣遵循著同一個脈絡,是所有全心承諾將減少生活中拖延情形的人,都能應用的計畫。你可以選擇要不要按順序進行。也許會發現單一一個或少數兩、三個祕訣,就能幫你除去目前的障礙。   相信你會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因為這六十個祕訣中,有經過時

間考驗的技巧,也有新鮮創新的洞見,在許多人身上有效。傑夫這本書和他先前許許多多的作品一樣,都是以友善、詼諧、引人入勝又實在的風格寫成,讓人覺得像朋友和正在和你說話,而不是對你說教。   他承認自己也是愛拖延的人。本書中,他公開分享這些年學到,可以克服拖延的內行辦法,和重要的教訓。不論你正卡在微不足道的事務還是長期的工作中,你都會發現《不再拖拖拉拉》不旦是重要的工具,也是行動指南,能讓你做事更完善,而且對你的工作和家庭更加滿意。 麥克.安德生Mac Anderson 識於美國伊利諾州,奧羅拉市     (本文作者麥克.安德生是成功勵志商品專賣店SUCCESSORIES公司創辦人,該公司設計及行

銷勵志商品,在業界居領導地位。他參與另兩家企業,一個是美國中西部最大旅行社McCord Travel,為創辦人兼執行長,另一家是美國規模第一大即時沙拉製造商Orval Kent Food Company 合夥人兼業務行銷副總裁。著有《好態度能改變一切》等書。)

力麗哲園旅館服務品質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星級評鑑為調節變數

為了解決瑞士飯店的問題,作者黃思晴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日月潭力麗哲園飯店其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理論作為基礎,將星級評鑑作為調節變數,檢視台灣觀光旅館參與星級評鑑之後,以兩間同體系飯店作為比較,探討星級旅館與非星級旅館相比,探討是否會使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有其影響因素,並提出印證研究。研究目的為:一、瞭解日月潭力麗哲園飯店之顧客住宿目的、預定方式與飯店消費方式。二、分析日月潭力麗哲園飯店之顧客對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現狀。三、檢驗星級旅館與非星級旅館的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差異。四、探討星級評鑑是否為調整變數可影響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採取發放問卷調查,係以日月潭力麗哲園

飯店,須曾有入住過經驗符合抽樣之受訪顧客,並採取便利抽樣法,正式問卷共各發出440份,回收有效問卷409份,回收率為92.9%。結論與研究假設多半符合:1)服務品質對顧客滿意度具有正面影響;2)顧客滿意度對顧客忠誠度具有正面影響;3)服務品質對顧客忠誠度具有正面影響;4)顧客滿意度為服務品質與顧客忠誠度之中介變項。5)顧客對知道是否星級旅館具有顧客忠誠度顯著影響,但星級評鑑仍不具有調整變數。建議:1)多數顧客皆對旅館具有完善設備評分低下,業者應作為首當規劃與調整;2) 建立旅館優勢與特色,持續維持顧客滿意度;3)旅館其售價呈現須多方考量與評估,維持適當的售價空間,維持顧客忠誠度;4)旅館針對消

費客層提升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