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穗溫泉 顏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科學研究所 宋聖榮所指導 盧乙嘉的 溫泉區的霰石和方解石成核與成長機制探討 (2010),提出瑞穗溫泉 顏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溫泉、結垢、碳酸鈣、霰石、方解石、孔隙率、顏色。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瑞穗溫泉 顏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溫泉區的霰石和方解石成核與成長機制探討

為了解決瑞穗溫泉 顏色的問題,作者盧乙嘉 這樣論述:

  本研究取花蓮瑞穗虎爺溫泉會館的霰石結垢與知本東美溫泉飯店的方解石結垢為研究對象,藉由水樣化學成分探討影響碳酸鈣晶型的因素。並以各種精密的儀器如X光繞射分析儀、電子背散射式繞射分析儀、X射線螢光掃描分析、能量頻譜分析儀與波長頻譜分析儀等,分析結垢的晶型、晶軸方向、晶界角度、元素分布、孔隙率和結晶大小等,來比較方解石和霰石晶體形成的差異,並探討虎爺溫泉會館結垢顏色和條帶的成因,以及其結晶生長的條件。  本研究認為:影響虎爺和東美碳酸鈣晶型的主要因素,很可能就是溫泉水中的鎂離子濃度。因虎爺溫泉水含高濃度的鎂離子,不利方解石的生長。  結垢研究方面:霰石結垢有兩種晶形,一為以細顆粒的圓球聚集成的

條帶。另一則是針狀排列。方解石結垢只有一種晶形:呈塊狀且相互鑲嵌。霰石的晶界角度有三個高峰:15度內、50-60度、60-70度,方解石的晶界角度則大多在20度以內。霰石的孔隙率差異極大,可在0%到25%左右(與其排列的方式有關),而方解石孔隙率極低。霰石易存在離子半徑較鈣大的鍶、鋇等離子,方解石易存在離子半徑較鈣小的鎂、鐵、錳等離子。這個現象不受溫泉水各離子濃度的影響。與方解石為堆積較密的六方晶系,霰石為較寬鬆的斜方晶系有關。  虎爺溫泉結垢的顏色變化與元素分布、晶軸方向、晶型並無對應關連,而與孔隙率和結晶大小有關。因最白的地方有最大的孔隙率和細顆粒晶體組成的條帶,最黑的地方孔隙率極低且無細

顆粒晶體組成的條帶。這可以光學角度來解釋:若晶體為長條針狀彼此緊密排列,則光線照射到晶體時較容易穿透,而鮮少有光線折射和反射回眼睛,看起來偏暗黑。但倘若由許多細小的球粒狀晶體所組成,則光線再照射到晶體表面的時候,即可能有許多折射和反射,顏色就偏亮白色。  虎爺溫泉霰石結垢的產狀和孔隙率不同可能是抽水頻率所導致。冬天因大量抽水,導致地底溫泉水的二氧化碳大量逸失,使得pH快速上升、離子溶度積(Ksp)驟降,而比夏季更易達高度過飽合,因短時間大量成核,霰石結垢易呈現細小球狀,其後長出之針狀霰石也較易排列混亂,造成較大的孔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