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田中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葉志誠,葉于正寫的 返土歸真:葉志誠陶藝創作展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田中窯」蜀葵花萬紫千紅超浪漫 - 新浪新聞也說明:「田中窯」蜀葵花季到,百花綻放萬紫千紅,是賞花客追逐拍照熱點。(圖/記者金武鳳攝,2021.1.22) 春節腳步近,又是蜀葵花盛開季節。蜀葵花是百花界 ...

大同大學 設計科學研究所 羅彩雲所指導 葉志誠的 工藝品牌的在地性發展之研究 -以田中窯為例 (2020),提出田中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景觀營造、田中窯、社區營造、陶藝、人才培育、產品創作。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吳振岳所指導 蕭惠玲的 彰化縣私人陶藝工坊經營策略之研究 ─以「田中窯」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陶藝工坊、經營策略、田中窯的重點而找出了 田中窯的解答。

最後網站葉志誠-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之家則補充:田中鎮位於彰化縣八卦山南麓,出生於田中鎮的葉志誠,陶藝工作室立於數甲田中,取名為「田中窯」,集出生地、工作室地理位置與創作方向於一身。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田中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返土歸真:葉志誠陶藝創作展

為了解決田中窯的問題,作者葉志誠,葉于正 這樣論述:

  田中傳鄉土情懷窯,貓村跨童真樂淘陶 葉志誠老師1970年出生於彰化縣田中鎮,他建立全彰化第一座「柴燒穴窯」的陶藝家,從小在稻草田玩耍,心中種下了陶藝種子。自高中美工科、大葉大學景觀設計系、研究所造型藝術系,進修攻讀設計科學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從傳統美工到設計科學,努力向上、孜孜不倦的精神,期望從傳統脈絡中,依循著後現代化的時代發展趨勢,尋出屬於自己的創意,愛上陶藝這條不悔之路。 起初,葉老師在三十年前回鄉創作,即深受挫敗感,之後悟出必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力及思考策略,發展出藝術加上教育推廣才能成功;他不僅在自己的陶藝創作上持續精進、參與國中小學校教學課程、在創立的「田中窯

創意園區」旁的三民社區與村民創建「貓村」,營造以貓咪陶藝浮雕作為社區印象及陶藝連結。透過教育措施讓居民親身參與體驗,創造互動感、認同感及參與力;一切從零開始及13坪工作室開始,克服重重困難,終獲得1997年第三屆工藝之家殊榮及1998年第23回日本手工藝美術公論賞獎之激勵,也成功帶動社區總體營造發展。 葉志誠是典型農村子弟,同時屬於具有濃厚鄉土情懷及跨領域設計創意的生活陶藝家,對身邊的土地、麻雀、蝸牛、甲蟲、青蛙、螃蟹等存有一份特殊情感,形構「記憶、創意與情感」三合一連結思索,自然成為源源不斷之創作靈感來源。所以,創意來自於生活周遭,習以為常的物件,一旦改變日常被觀看的方式時,對大眾潛意識產生

衝擊,進而產生一種會心一笑與心靈反省的感覺,藝術創作是集個人情感、思想、意念、風格之總體表現,同時對照藝術家獨特的想像力、潛力、創造力,順勢呼應時代感受力,老師將田中地區之文化沙漠要轉變為文化綠洲。 本次展出以「返土歸真」為主題,其中藏有濃濃的鄉土情懷及兒時記趣主軸,從兒時記憶所及,不論聽到、看到、摸到的,轉變成創作題材,仍以陶土做為基礎媒材,回歸原始製作技法,展現歷年作品,有大自然系列、花藝系列、大型公共藝術系列、人物童真系列及生活陶系列,不只侷限在拉坯,雕刻、彩繪、陰刻、浮雕、半浮雕等,也將呈現多元製作方式,從手捏、拉坯、陶板、仿真,以及多媒材組合,如加上木頭、金屬等不同媒材,或利用陶土仿

造其真實的質感,呈現令人玩味與動人之生活藝術。 葉老師在田中創立了彰化第一座柴燒穴窯「田中窯創意園區」屬於技術知識,以有效率推動陶藝教育落實生活、組織居民在三民社區創建了「貓村」屬於有用知識以以效能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創造陶藝創作之思考屬於秘方知識,以有效果進行公共藝術,生活陶→藝術陶→景觀陶,使用浮雕技法產生不同質感,凸顯其陶藝創作在公共性上面的連結感、存在感及價值感,一路堅持基本功及創作風格,創下首位第一位陶藝博士、台灣工藝之家,嶄露頭角。

田中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影片請點4K畫質才能看到最棒的畫質
📱 手機可開啟1080p觀看
💖喜歡我們的影片請幫忙點讚、分享並按下小鈴鐺喔~!!!

💌 合作可發信到
[email protected]

📷 04/13拍攝,2021年蜀葵花季已結束

🌻田中窯創藝園區🌻
園區占地2.5公頃,種植將近兩萬五千株的蜀葵花
被譽為全台最大蜀葵花海迷宮
有淡紫、紅色、粉色、黃色、白色及深紫等約10幾種顏色

🛵彰化高鐵租車資訊🛵
田中隆盛機車行
https://cwh.ego.tw/index.html​
可直接在彰化高鐵站取車
填寫資料後10分鐘就能領到車
店家提供兩頂安全帽、兩件雨衣及機車手機夾

🚩️小黑的旅行誌Blog:
https://change84.pixnet.net/blog​​​​​​
🚩️小黑的旅行誌FB:
https://www.facebook.com/crazykyo2017...​
🚩️小黑的旅行誌IG:
https://www.instagram.com/crazykyo20000​
#田中窯創藝園區​ #蜀葵花​ #田中隆盛機車行

工藝品牌的在地性發展之研究 -以田中窯為例

為了解決田中窯的問題,作者葉志誠 這樣論述:

1994來台灣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而2002年開始推廣文化創意產業,直至2019年推動地方創生,工藝產業皆被列為其中之重要項目,而透過文化創意產業的推波助瀾下,工藝產業除了在地化的經營之外,以參與文博會及國際展會的宣傳活動,讓台灣的工藝產業開始走向品牌化,因此許多工藝師及個人工作室即以此形式開始進行品牌化的產業推廣活動。 而陶瓷產業具有深厚的工藝歷史,在台灣除了重要產地之外,個人工作室在營造個人品牌較為困難,因此與社區在地共生發展,成為個人工作室發展品牌的一種形式。本研究以「田中窯」為例,透過參與式行動研究,對陶瓷工藝產業的在地化與品牌化進行自證與自省。其目的在於了解陶瓷工藝品牌建立

的過程與轉型契機,並探討工藝品牌與社區整體營造的合作關係及其配合模式。並從跨領域合作之觀點,建構工藝品牌在地化之經營策略與模式。 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工藝師與社區營造的合作模式,基於社區營造的人文地產景的五大面向架構,歸納出的結果可從「人才培育」、「產品創作」、「景觀營造」此三方面來進行說明。1. 人才培育:田中窯透過教學培育陶藝人才,透過國中小學校、以及社區的技藝學習課程培育學生對陶藝的興趣。並可協助居民於農閒時,培養第二專長並協助製作,可為農民帶來額外的收入的正向循環。2. 產品創作:田中窯的創作之路,早期以日用生活陶瓷的生產為主軸,而後以柴燒作為藝術創作的基礎,力求創作上的反璞歸

真。而後更與在地企業共同開發訂製商品,並與公部門配合活動的禮贈品設計與製造,為田中窯的品牌進行產業加值與宣傳曝光。3. 景觀營造:與三民社區發展協會共同營造貓主題的藝術環境,除培養居民共創的意識與凝聚向心力,並可藉此發展觀光產業。並落實當地蜀葵花季的營造,透過賞花的觀光活動,帶動原本陶瓷體驗與販售,並於園區內販售當地的產品,形成另類異業結合的契機,共同深化田中鎮的觀光資源。

彰化縣私人陶藝工坊經營策略之研究 ─以「田中窯」為例

為了解決田中窯的問題,作者蕭惠玲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本論文旨在研究探討彰化縣私人陶藝工坊之經營策略,並以陶藝家葉志誠先生所創立之「田中窯」為例。經由搜集與主題範圍或對象有關的資料,以田野調查為基礎與研究分析,舉出工坊之經營策略。根據前人文獻、研究論述與曾經展覽、比賽的文件資料加以分析,以了解「田中窯」的發展歷程與現今的發展經營特色。例如柴燒、加入工藝之家、參與社區營造、推廣陶藝教育並深耕校園、與異業結合等。經由分析各種策略對陶藝工坊的影響,以及工坊行銷與其他經營策略所帶來之經濟效益,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以提供陶藝工作室在經營策略上另一思考與發展空間。由研究結果發現:一、善用公家與異業的資源可使彌補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使發展更多元。

二、營造特色、建立品牌讓產品的附加價質提高。三、創意商品的不斷研發使工坊更具有競爭力。而陶藝環境的改善有賴政府、業者與社會以更積極、主動的態度面對,除了要以文化來豐富產業內涵外,更要具備創意與國際觀。關鍵字:陶藝工坊、經營策略、田中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