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者旅行社西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發現者旅行社西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余杰寫的 1927:民國之死(新版) 和阿南朵的 上7堂 富有的故事 成為有錢必備的智慧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旗文化 和大樂文化所出版 。

萬能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莊哲仁所指導 李茂榮的 西藏旅遊高原反應醫療緊急救助之研究 (2016),提出發現者旅行社西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西藏旅遊、高原反應、高山症、海外緊急救護、海外醫療救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發現者旅行社西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1927:民國之死(新版)

為了解決發現者旅行社西藏的問題,作者余杰 這樣論述:

  真正的「中華民國」早已被蔣介石埋葬!   民國十六年蔣介石率領的北伐與清黨,伐掉的不只是軍閥,還有國旗、國歌與國會。   清掉的不只是共產黨,還有國民黨的理念與良知。   1927年,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完成了被國民黨史觀學者歌頌不已的「北伐」與「清黨」。然而,透過不同的史料分析,後世發現真相是「北伐」推翻了當時合法且廣受世界各國承認的北京政府,而「清黨」不僅以血腥屠殺殃及大量無辜,種下國共兩黨的血海深仇,隨後國民黨更效法了蘇聯的模式,建立黨、政、軍一把抓的權威體制。   若以1927年為分界線,這一年的前後可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個民國」。1927年之後的南京政府,拋棄了北京中華民

國政府之法統,國旗、國歌均被變更。在其冠冕堂皇的五院制當中,國會和最高法院都有名無實。此後二十二年,國民黨政權腐敗無能,坐視農村經濟凋敝,又與城市新興資產階級爲敵,雖然對日抗戰有功,最終仍丟掉中國大陸。   然而,在國民黨、共產黨相繼掌權之前,短暫但蓬勃的自由氛圍一度在中國大地上欣欣向榮。由於政治權力分裂,老百姓相對享有更多的自由,知識分子與愛國青年遂有施展抱負的空間。1927年前後的中國:   ◎達賴喇嘛十三世引入現代電力系統讓拉薩有了電燈。張作霖治下的東北在民生經濟、社會安全上皆優於關內。   ◎孫傳芳重用丁文江開發大上海,放手郭秉文在南京興辦東南大學。   ◎「現代旅遊觀光業之父

」陳光甫成立中國旅行社並創辦中國第一份專業旅遊刊物《旅行雜誌》。   ◎落魄的前清舉人劉大鵬雖然一窮二白,但因受到言論自由、主權在民等新觀念的啟蒙,上書南京政府抗議「晉綏軍總司令」閻錫山的苛稅。然而,山西在閻錫山三十八的經營下,一度成為「模範省」,甚得胡適、梁漱溟好評。   ◎昭和天皇的登基改變了日本對中政策,川島芳子正好繼承父親遺志,斡旋於中、日、滿之間,圖謀復國大業。   余杰相信,這段歷史可以作為未來中國應當參考的借鏡:唯有破除統一與威權的迷思,中國才能存在真正的繁榮與多元。   25篇關鍵人物精彩傳記,透視民國終結的真相。   為了完整呈現這段歷史,余杰仿效黃仁宇《萬歷十五年

》之筆法,挑選了25位代表性人物,透過書寫他們在1927年前後的生命歷程、政治理念與精神取向,來呈現中國的真實面貌,進而探討近代中國由帝制走向憲政共和的轉型為何全盤失敗。其中既包含了蔣介石、毛澤東、汪精衛、胡適等重要人物,但為了突破傳統國共兩黨單一史觀的框架,余杰更廣泛地納入過去不被重視的角色,諸如其中包括代表了庶民社會的商人、農民,如劉大鵬、張幼儀;為少數民族與邊境地帶發聲的川島芳子、圖登嘉措(十三世達賴喇嘛);還有反映了列強的觀點的鮑羅廷、史迪威等外國人。內容廣泛而細膩,是深入瞭解民國歷史與國共興衰不可多得的讀本。   這是一本哀悼中華民國之死的輓歌,但在那灰燼的餘火中,余杰也看到了中國

人綻放光芒的潛力。 本書特色   第一,破除黨國教育迷思,澄清歷史真相:1927年(民國16年)前後發生的幾件大事,諸如蔣介石發動北伐、推翻北洋政府是否真的是為國為民?北洋政府施政如何,是否真的離心離德?國民黨剷除共產黨導致寧漢分裂真相是什麼?關於這些重大歷史問題,過去國民黨主導的教育提供的只是片面的觀點,大多台灣讀者是不瞭解複雜的原貌。中國著名海外異議人士余杰效法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利用最新的多元史料對民國16年前後的歷史進行橫向的剖面解析。他主張,真正能繼承中國民國的法統與理念的政權,早在民國16年就被消滅了。唯有認清這點,我們才能進一步對現今的國民黨與共產黨進行公平的評價。  

 第二,民國人物精彩點評,還原多元歷史面貌:本書採取傳記體裁,以25位當時人物的生平為稜鏡,透視時代無情的脈動。其中既包含台灣讀者耳熟能詳的梁啟超、胡適、張作霖、蔣介石、汪精衛等重要文人、政治家,也試圖從多元角度來看待當時的民國,因此涵蓋了一般劉大鵬(農民)、陳光甫(商人)、達賴喇嘛十三世圖登嘉措、川島芳子(少數民族領袖),與鮑羅廷、史迪威(外國使節)等等。余杰考察大量文獻,對每個人物的生平、性格、人生中的關鍵轉折,與在大時代中面臨的無奈都有深刻的描寫。《1927:民國之死》不只是一部中國近代史,也是對歷史人物的悲歡榮辱、成王敗寇之深刻點評。   第三,創造性破壞,從被忽視的角落尋找未來希望

:余杰一方面主張「中華民國」以顛覆今日兩岸華人對民國的迷思,但另一方面也在國民黨、共產黨統治前的中國看到了光明的一面。在體制隳壞、獨裁集權之前的中國,一度有著欣欣向榮的公民社會。因此余杰也相信,採行聯邦制、賦予地方更多自主、自治的權力是未來中國改革必須的方向。 聯合推薦   王  丹(前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所客座助理教授)   吳叡人(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楊憲宏(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   管仁健(台灣文史工作者、作家)  

西藏旅遊高原反應醫療緊急救助之研究

為了解決發現者旅行社西藏的問題,作者李茂榮 這樣論述:

旅遊西藏目前遇到的最大致命傷,就是旅客時有【高原反應】的危險情況發生,除了將其緊急送往醫院外,還得觀察是否往低海拔後送之必要。本文研究主要即聚焦在旅客發生高原反應時,面臨各種接踵而至的危機處理,如何在危機中將突發事件流程化,同時能防患於未燃。畢竟人命關天,且西藏旅遊市場如經常發生旅遊風險與人身危害,長期下來將造成負面效應,甚至市場萎縮,其影響甚鉅。本研究就高原旅遊團體於高原(2000 公尺以上)地區旅遊時,旅客常因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氣壓力的降低,空氣含氧量也逐漸減少之故,加上氣候溫度等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約有 40%者初期屬輕微反應,其中這 40%患者約有 35%可經醫療救護而獲致

改善,但約有 5%因延誤就醫而產生嚴重高原反應,導致肺水腫、腦水腫。在嚴重高原反應的患者中,約有 2%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敗),這時患者如滯留高海拔地區醫療,除無法改善病情外,嚴重時還會因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其潛藏的危險甚大。有鑑於此,本文研究如何整合現有的醫療與救援資源系統,在西藏成立『高原反應救助中心』,以西藏在地擁有高原急救醫護經驗的人員為基礎,加上自購之運輸交通工具、協調海外救援機構協助後送,輔以通訊設備以進行遠距醫療諮詢、醫療照護,以縮短救援時間。 旅客一旦有輕微高原反應之初,即須正視問題且展開醫療醫治,若已然發生嚴重情況時,則必須及時將病患從高海拔地區移往低海拔,此醫療過程需仰賴

相關單位的配合支援,才能啟動全面支援系統。首先必須克服的問題是取得當地醫院醫療急救單位的配合,讓醫生同意協助病患出院移往低海拔地區,且派醫生與護士隨行以協助後送醫護照顧。在救援費用的支付問題上,必須讓保險公司同意動用海外緊急醫療後送的醫療服務。同時,還需讓承接的海外救援仲介(保險)公司也就是海外緊急醫療業務的救援公司(即俗稱 SOS 公司),同意進行後送運輸單位(公司)接手運送病患的專機業務:派遣由醫生、護士組成的專業醫療團隊,帶著足夠的醫療器材,搭乘醫療專機(包機),前往救援與運送病患等。本文研究高原反應之醫療緊急救助中心之建構模式如下,首先必須建立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尋求在地診所與可配合的專

業醫師、建立【緊急醫療救援通報】平台、購置配備完善的救護車、遠距醫療通訊設備建構與緊急救助人員的培訓、UIA 聯合國際服務、協調入藏旅客投保同一家保險公司之便利性、保險公司除外條款之應對、推動在拉薩機場派駐(常駐)醫療專機。印製【旅遊醫療緊急求助之 SOP 手冊】及推廣【高原旅遊暨防治高山症】安全教育。西藏旅遊醫療緊急救助中心之運作流程,其運作順序如下:建立『醫療緊急救助中心』、進行旅客身體檢測(高原反應)、推行醫師或照護員的旅遊隨團諮詢服務、建置通報【緊急醫療救援通報】平台、成立遠距醫療協同指揮協調中心、推動救護運送與重症患者後送至低海拔地區的服務體系。本文透過一系列之文獻探討、經驗陳述、深

度訪談與在地醫療文化探訪,獲致第一線救護醫師的多年醫療經驗,記錄海外急難救援第一線救護醫療人員心聲;採訪西藏高原旅遊 19 年的旅遊業者以及帶團之資深領隊們。從而深入建構高原反應之醫療救助體系模式,與啟動海外緊急醫療後送之操作模式。期盼透過本文的研究,以利在台灣與西藏等高原地區的旅遊,能加快成立【醫療緊急救助中心】的管理與設立,俾使旅客能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相信本研究所研擬的海外急難救助模式與推動成立醫療緊急救助中心,亦是經營高原地區市場的旅遊觀光業者所樂見的救護機制。 期能藉此研究,推動高原旅遊進入低(零)風險時代。

上7堂 富有的故事 成為有錢必備的智慧

為了解決發現者旅行社西藏的問題,作者阿南朵 這樣論述:

  ★作者被譽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19個問答題,培養你的金錢心理素質   ★25則故事,幫你創造與眾不同的金錢思維   想有錢,不能專注在錢上,   才能讓更多的錢主動靠近你!   ‧明明投入很多心力去賺錢,結果只獲得一點點?   ‧有機會領高薪、賺大錢,但因為心生恐懼讓機會溜走?   ‧累積不少財富,卻無法過著嚮往的生活、享受快樂?   如果你也有以上的煩惱,本書就是你的良藥。其實,累積財富與努力、智商或機遇無關,而在於你是否培養出「金錢心理素質」……   ◎每個人都渴望財富自由,但為何做到的人不到5%?   本書作者阿南朵被譽為心靈成長的領航員,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性

之一。她經歷人生大起大落,放棄英國的律師、知名出版商等人人稱羨的職業,踏入了旅行與修行之路。如今透過課程與演講,幫許多人建立健康的金錢思維與行動。   阿南朵指出,每個人都渴望邁向財富自由,但是你內心深處的金錢心理,是阻礙還是幫助?在與金錢的關係中,你是被耗盡還是被滋養了?   書中提供25則真實故事、19個自我問答、7個練習,傳授「成為富足有錢」的智慧,讓所有在生命中負重前行的人,排解對金錢的羞恥、厭惡與貪婪,打造聚財體質,獲得由內而外的真正富足!   ◎當錢來敲門,你是否做好真正的準備呢?   阿南朵說:「當你把目標專注在賺錢時,你就看不到其他人。」若凡事以金錢為第一考量,在工作與生

活上會覺得背負沉重壓力,孤立無援。其實,只要從純粹的快樂和熱情出發,改變既定的想法與作法,金錢自然會朝你招手。   因此,想要做到財富自由,你得……   1. 不再專注於產值,而是察覺事物的價值。   2. 審視做某件事時,內心是否感到滿足。   3. 確立一個真正目標,並腳踏實地前進。        如果想破解財源受阻,你得克服以下問題……   1. 沉浸舒適圈   【問題】長期浸泡在舒適圈中,喪失了許多機會與改變的可能性。   【解方】停止抱怨、跳脫「受害者」身分,並承認自己止步不前。   2. 壓力累積   【問題】潛意識中不斷地累積隱性壓力,影響了健康與日常生活。   【解方】用印度

的「動態靜心」技巧,幫身心釋放壓力、喚醒能量。   3. 深受家庭影響   【問題】因為家境貧窮、重男輕女……,無法跳脫過去在家中扮演的角色。   【解方】承認自己被父母影響之處,有意識地加以保留或者清除。   另外還有……   如果經常衝動購物,該如何解決問題?   總是對金錢焦慮不已,可以怎麼改善?   ◎連巴菲特也認為,「心理素質」決定金錢能否靠近你!   測測看,你用什麼角度思考及對待金錢?   1. 被無名的衝動驅使,盲目追求更多金錢   2. 相信一分努力一分收穫,犧牲和拚命才能賺到錢   3. 必須牢牢抓住手上的錢,希望錢永遠不離開   還有很多你以為對的、卻造成把錢往外推

的體質。如果不想一輩子沒有錢,就得改變態度,所以作者告訴你……   ‧有10種錯誤的金錢態度,你犯傻了幾種呢?   ‧貪婪與恐懼,只會讓你的財富之路被制約!   ‧不論父母的智慧或財產,都是你借力使力的機會!   ‧家庭的經濟壓力,讓你對錢產生焦慮與不安?   ‧你的職場生涯與事業,一路上有人支持嗎?   ‧擺出贏家的勝利姿勢,把借出的錢要回來   ‧九成企業家依據直覺,你如何練就這身武功? 名人推薦   霞天國際CEO/家族企業教練/作家/諮商師 賴佩霞   定時定額教母 蕭碧燕   大鼻子哲人 熊仁謙   SRI自我重建整合課程體系創始人 盧熠翎   知名成長培訓機構慧真教育創辦人 李

悅   官方帳號「小莉說」創始人/新女性作家 小莉   「幸知在線」女性心理平台CEO 潘幸知   作者簡介 阿南朵   著名心靈導師,被譽為心靈成長的領航員,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啟發性的成功女性。   二十九歲就是英國知名律師和出版商,但因內心充滿緊張和壓力,開始追尋自我成長。她致力於蛻變療癒技巧的研究,生命經歷淬鍊綻放出絢麗的光芒,並用自己生命轉化的實例,幫助許多不同膚色和年齡的人,找到內心渴望的喜悅和生命力。   著作有《對生命說是》。   推薦序一 熱愛金錢也是熱愛生活/小莉 推薦序二 成功不存在於重壓下,金錢只在滋養中獲得/潘幸知 推薦序三 成功、財富與自

由的背後,有何秘密?/盧熠翎 推薦序四 最強的助人者幫你綻放生命力/李悅 第一章  連巴菲特也認為,心理素質決定金錢是否靠近你! 錢是流動的能量,愈是緊握愈會失去 吸引力法則的念力能為你帶來財富嗎?NO! 我們內心不只要錢,更要被尊重、被包容…… 【練習1】探索你對金錢的態度   第二章  對金錢的態度與心智,決定你的財富多寡! 10種錯誤的金錢態度,你犯傻了幾種呢? 貪婪與恐懼,只會讓財富之路被制約! 只要改變3種說法,你就能引發自己變有錢的體質 你的職場生涯與事業,一路上有人支持嗎? 【練習2】發掘態度如何影響你與金錢的關係   第三章  別刻意與父母走不同的路,因為借力使力賺更多! 你

的理財觀,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響! 我曾經刻意與父母走不同的路,結果…… 不論父母的智慧或財產,都是你借力使力的機會! 家庭的經濟壓力,讓你對錢產生焦慮與不安? 【練習3】向父母表達認同與感恩,療癒你內在的小孩   第四章  努力跨出舒適圈,才能確實享受金錢的威力! 13個問題幫你找到壓力源,訂立賺錢目標 勇敢面對事業風險,焦慮與緊張就會煙消雲散 對改變說「是」、停止埋怨,活力就會回來 【練習4】用印度的「動態靜心」,釋放壓力喚醒能量   第五章  身體與姿勢會告訴你,該如何累積財富! 擺出贏家的勝利姿勢,把借出的錢要回來 九成企業家依據直覺,你如何練就這身武功? 聽身體說話,就能累積健康這

筆無價的財富! 【練習5】用少林功夫的「猛龍攻擊」,從丹田激發力量   第六章  從純粹的快樂和熱情出發,讓金錢主動匯聚! 想賺很多錢?第一件事就是不能專注於金錢   承認自己工作背後的動機,成為主動承擔者 走捷徑、亂投資會帶來災難,導致你對金錢感到害怕 【練習6】學會與自己和解,放下過去的遺憾與創傷   第七章  得到真正的滋養,體驗由內而外的富足! 阻斷來自外界的負能量,重寫自己的生命評語 別讓壞習慣阻止你與金錢連結,讓生活失去自由 坦然正視所有遭遇,只要平靜與滿足才是真正財富自由! 【練習7】用西藏的靜心技巧,消融執著與傲慢   後記:人生轉角藏有無限機會,感謝生命讓我如此幸運   附錄

:感覺內在的自由,你本來就是聚足的——賴佩霞專訪阿南朵   推薦序 最強的助人者幫你綻放生命力 知名成長培訓機構慧真教育創辦人 李悅   十年前,我在工作坊認識阿南朵老師,她個子不高,看起來大約四十多歲,當時穿著黑色長裙,漂亮又有精神,笑容也非常燦爛。我不太記得那個課程講什麼,多半是一些體驗式的活動。   但是,第一天下午我內心某處卻被深深觸動,覺得胸口像被打了一個洞,那是我第一次有這麼明顯的身體感受。好像以前我的心一直住在沒有窗戶的房間裡,長期缺氧已經成了習慣,某天突然有一扇窗戶被打開。直到新鮮的氧氣流進來,我才赫然感悟:「原來自由呼吸、自由跳動的感覺是這樣!」終於,生命的活

力流動起來。   晚上我回到寢室照鏡子,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臉居然變得更有神采。甚至有很久不見的朋友對我說:「你的表情比以前更放鬆、更漂亮了。」我知道這是因內心變化,導致相由心生。但這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出來,我從來沒有在一天之內,就感受到面貌有這麼明顯的變化!第二天,好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直接告訴我:「你今天變得特別美、特別快樂!」   更明顯的變化發生在第二天午餐。工作坊的第一天,我在一大群人中覺得相當不自在,也擔心遇到同學跟我打招呼。因為同學幾乎都是外國人,而我的英文不太好,所以非常害怕跟他們說話,也不知道怎麼正確表達自己。於是,第一天我默默地在餐廳的角落用餐,快速吃完後,躲進寢室

裡休息。   但是,第二天的午餐時間,我居然很自然地跟同學坐在一起聊天、聽他們說話,原本不記得的英文單詞,也突然變得清晰起來。   在那次的午餐時間,我記憶猶新的是一位以色列男同學說:「阿南朵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我聽到後滿頭問號。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也太誇張了吧?雖然這位老師很漂亮,但畢竟四十多歲,臉上也有不少皺紋,最美的女人應該是指美豔的大明星吧!   而且,更讓我吃驚的是,他們居然告訴我,老師已經六十歲了!年輕帥氣的以色列男同學心中,最美的女人竟然已經六十歲,顛覆我往日的價值觀,也讓我開始對這位老師產生極大的興趣。   工作坊有三天,我用剩下的一天半時間仔細觀察「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才發現她的美並非來自容貌,而是源自於綻放的生命力。   如果說每個人都是一朵花,孩童時期的生命力應該最為綻放,雖然成年人偶爾也會綻放笑容,但總是很快消失。我過去認識的所有人當中,包括我自己在內,即使容貌再怎麼漂亮,或多或少都感覺生命力的某些部分被束縛。這是無法偽裝的,它呈現在表情和身體上,忠誠地表達我們的心事、擔憂、壓力和束縛。   在認識阿南朵老師之前,我很難把某個成年人(何況已六十歲)與「綻放」這個詞畫上等號。漸漸地,我明白為什麼那位年輕帥哥會認為,阿南朵老師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因為她身上鮮活、綻放的生命力是如此芬芳美好,笑容如此喜悅,感動時會毫不掩飾地落淚,安靜時寂靜肅穆如古井,跳舞

時又熱情性感像盛開的桃花。   怎麼有人的生命能活得如此全然?我真希望自己六十歲時,也能像她一樣美麗綻放。很快地,我發現幾乎所有女同學都有跟我相同的心願。   接下來的十年間,我非常有幸成為阿南朵老師的工作夥伴。一般來說,我們會對舞臺上的明星或老師有不切實際的投射,不過一旦走到幕後和他們一起工作,真相就會浮現,發現臺上與臺下不一致之處。這無可厚非,誰都希望在臺上展現最好的一面,如果下臺後還要保持同樣的狀態會相當疲累,幾乎沒人堅持得了。但是,我跟阿南朵老師工作了十年,甚至更喜歡臺下的她。   有一次,我在不熟悉的城市遇到嚴重交通堵塞,差點錯過飛機。一到機場,我們還在四處張望,阿南朵老師居然

直接衝向正確的航空公司櫃檯。我們幾個比她年輕許多的女子跟在後面一路氣喘吁吁地小跑步,心裡暗想:不知道誰是老太太,誰是小姑娘。   幾年前,我們舉辦某個西方國家的遊學團。因為是旅遊旺季,碰巧那年申請簽證的人數又多,四位同學的簽證遲遲沒有消息。在出發前一天晚上,我們接到被拒簽的消息。這件事本來與阿南朵老師沒什麼關係,但她聽到消息後說:「我明天去領事館。」   通常申請那個國家的簽證最快也要兩個星期,我們的航班是隔天晚上,旅行社也勸我們放棄。不過,阿南朵老師第二天一早還是去了領事館。當被拒簽的四位同學到達時,她已經成功叫來主管,並跟這位高級官員聊得熱烈。見到四位同學後,她要來新的簽證申請表,大家

填寫完畢、重新支付簽證費用後,當天下午五點前每個人都拿到新的簽證,順利搭上晚上的航班。之後,我們告訴旅行社這件軼事,對方目瞪口呆,因為入行十幾年從未聽說過這種事情。   那年遊學團的同學都說,還沒出發就學到人生非常重要的功課。事後我問阿南朵:「當時不擔心被拒絕嗎?」她說:「我就是先行動,不擔心結果,如果真的沒有成功,我就坦然接受。」   這就是她,「對生命說是」的她,看起來很簡單很輕鬆的態度,卻讓能量完全地流動。不像我們前怕狼後怕虎,被腦中的恐懼、不可能的信念給束縛,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即使鼓足勇氣嘗試也是患得患失,將能量浪費在內耗上,把自己弄得精筋疲力竭。   為什麼阿南朵老師雖然年屆

七十,步伐卻比許多二十歲的年輕人輕盈?這就是秘密。身體會衰老,但她的內在能量順暢,所以生命力自然綻放。也許你會在一個修行很高的大師身上看到這一點,但阿南朵老師不是出世的修行人,她不講形而上的哲學道理,只是活出自己生命原本的樣子,那就是喜悅和綻放。   阿南朵老師年輕時是著名的律師,擁有成功的事業和家庭,但內在卻陷入情緒的低谷,甚至想過輕生。她的童年經歷過重大創傷:父親生意失敗,破產後自殺,家境一落千丈。但經過幾十年淬鍊,她身上充滿喜悅和對生命的熱忱,所以非常瞭解如何支持生命的蛻變成長。   每當我遇到人生重大挑戰,哭哭啼啼一副快活不下去的樣子,去找阿南朵老師說話,就會從老師的話中領悟:「誰

決定這件事是大事件還是芝麻小事?當然是我自己決定!」   有位同學說,阿南朵老師曾把一瓶水放到面前,請她試著拿起來,當她準備伸手去拿,老師提醒她:「不能真的拿起,只能嘗試去拿。」那位同學手足無措起來,不知道把手放哪裡好,等她糾結得差不多後,老師走過去直接拿起水瓶說:「要不然就去做,要不然就不要做,嘗試是個笑話。」的確如此,人生本是如此簡單,為什麼我們把一切弄得這麼複雜?   某次我們與朋友吃飯時,有位女士說:「老師,我喜歡佛陀、彌勒佛、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諸佛菩薩。也喜歡耶穌、聖母瑪利亞和孔子、老子等聖人。我吃飯前要先感謝他們,但是要感謝的對象太多,總怕會忘記哪一位。」阿南朵老師聽聞後回答

:「你不是應該先感謝幫你做飯的廚師嗎?」哇!這簡直是神回,把飄在天上的人直接拽到地上。   阿南朵老師就是這麼踏實地享受人生。一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最喜歡去深圳的羅湖商業城購物,請裁縫做她自己設計的衣服,或是改良某個名牌的設計。她擁有占地龐大、價值不菲的別墅洋房,也喜歡去血拚,享受殺價的樂趣。有位女生曾跟阿南朵老師去購物,她說從未見過有人這麼精通殺價的藝術。        在她身上,我看到什麼叫作「活出生命,運用和享受金錢」。這對於追逐金錢、為金錢掙扎、無法活出喜悅生命的我們來說,實在太有啟發性了!我覺得對待金錢的態度其實也是對待生命的態度,它跟我們擁有多少財產沒有直接關係,因為最快樂的人可

能不是擁有最多的人,而是最能享受和感恩的人。就像阿南朵老師不是理論講得最好、最高深的老師,但是身上卻有神奇的轉化力。   以前我不明白其中的奧秘,直到有一次參加名為「助人的藝術」教師培訓,才知道助人者的影響力有三個層級:   ‧一級助人者:傳遞知識,例如國中教師。   ‧二級助人者:傳授能力或技巧,例如某個領域的專家、老師或師傅。   ‧最高級的助人者:身份可能不是老師,也不一定從事助人工作。對方可能是一位受尊重的長輩、領袖人物或老師。能影響他人的品格。      向一位英語能力強的老師學習英文,不一定就想成為對方。只有遇到品格特質令自己非常尊重和喜愛的人,才會想要成為像對方一樣,而且潛意

識會通過模仿,逐漸朝對方的特質靠近,這就是最高級助人者帶來的學習動力和影響力。   在阿南朵老師的課堂中,最常聽到這句話:「我希望老了能像阿南朵老師一樣綻放,喜悅地活著。」阿南朵老師就是這樣的助人者。   第二章  對金錢的態度與心智,決定你的財富多寡! 10種錯誤的金錢態度,你犯傻了幾種呢? 我們對於金錢常會有一些無意識態度?這些念頭並沒有對錯,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們。以下介紹十種常見的金錢態度: ‧盲目地追求更多金錢 某部關於華爾街的電影中,有一個場景是老闆問新進員工:「你的數字是什麼?」華爾街每個人都有一個數字,代表賺到的錢。沒想到員工反問老闆:「您的數字是什麼?」老闆回答:「很

簡單,我的數字就是更多。」 很多人對金錢有焦慮、恐懼、沮喪、抱怨等情緒,這些都與無意識態度有關。還有一種常見的無意識態度:認為錢愈多愈好。 尤其在當前的消費型社會,愈來愈多人具有這種無意識態度。從另一方面來看,代表我們永遠無法停下來享受,伴隨金錢而來的是壓力和焦慮。 舉例來說,某個人心想:「只要再多一億元,就可以放鬆地享受人生。」然而,賺到一億元之後,真的會停下來享受嗎?答案往往是否定的。賺到一億元後,看到其他人有更多金錢,便會接著對自己說:「我需要更多金錢,這樣根本不夠。」 只要有這種無意識態度,就會不斷跟人比較,而且永遠不會覺得滿足。我敢保證,這種態度不僅會帶給自己壓力,甚至會被吸取能量,

無法真正自由地享受。 在工作坊中,我讓學員兩人一組,其中一位學員扮演錢,另一位對錢說出自己的無意識態度,接著再讓錢複述他聽到的話。某位學員分享說:「當我聽到錢復述我的話,說出『更多』時,我的身體變得緊繃又抵觸。」 實際上,很多人都處於這種狀態,一味地盲目追尋更多金錢,卻從來沒有停下來問自己: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如果將所有焦點放在錢上,便無法享受快樂,更無法享受生活。 ‧努力、辛苦、犧牲才能賺到很多錢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許多人也將它套用在金錢觀念上,認為賺大錢必須非常努力、拚上全力。如果你也這麼認為,代表你覺得賺錢的壓力很大,你經常感又累又疲憊。 這種無意識態度會限制自己

,就像在白天戴著眼罩走路,即使財富走到你面前,也不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