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大仙寺住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南榮技術學院 工程科技研究所碩士班 賴登明所指導 宋美玉的 溫泉文化數位加值之研究-以關子嶺溫泉區為例 (2012),提出白河大仙寺住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地理資訊系統(GIS)、數位加值、溫泉文化、關子嶺。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 趙家民所指導 徐季瑤的 關子嶺地區宗教觀光認同、體驗、滿意度之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宗教觀光、認同、體驗、滿意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白河大仙寺住宿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白河大仙寺住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溫泉文化數位加值之研究-以關子嶺溫泉區為例

為了解決白河大仙寺住宿的問題,作者宋美玉 這樣論述:

「關子嶺、四重溪、北投與陽明山」於日據時代並列臺灣四大溫泉,自從1902年日據時代開發之時,便已成為日軍傷患療養之處,因關子嶺獨特的灰色泥漿內含有碘及溴弱食鹽泉的泉質,對於皮膚病、風濕、關節炎等頗有療效,兼具有養顏美容養身保健等功效,曾經極具盛名。但由於環境與硬體設施缺乏有效管理,遊客卻步,風華不再。本研究利用2D電子書、720度環場與影片剪輯結合之型式,將關子嶺與具有價值的文化資產與歷史悠久的寺廟建築,建構跨時空的數位典藏創意。基於溫泉文化的主題,創作溫泉知識等6本電子書,並創作溫泉銘、當傳奇遇上傳奇等8部影片,再製作大仙寺、碧雲寺、水火同源等8個環場。藉由數位技術保存,傳承給後代子孫豐富

的歷史資產本研究利用Google Maps作為數位整合平台,以溫泉文化加值、溫泉知性文化、在地特色文化等三個構面,建構關子嶺溫泉文化。溫泉文化加值包含美食文化、泡湯SPA文化。溫泉知性文化包含溫泉守護神、溫泉露頭與知識。在地特色文化包含人文宗教文化、休閒生態文化。藉由網路技術述說關子嶺溫泉文化,引進Google Maps成為「文史脈流-數位資產」整合平台。讓數位化資產跨領域的分享與保存應用,並以數位技術強化關子嶺的觀光旅遊行銷。

關子嶺地區宗教觀光認同、體驗、滿意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白河大仙寺住宿的問題,作者徐季瑤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關子嶺地區宗教觀光認同、體驗及滿意度之研究,本研究訪問對象是到關子嶺地區宗教景點之遊客為對象,以抽樣的方式進行,共發出320份問卷,有效問卷306份。本研究問卷以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Pearson績差相關及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在到訪遊客中,女性多於男性,年齡是以「31~40歲」居多數,職業以「軍公教」為多數,教育程度以「大學」為多數,已婚多於未婚,平均月收入以「40,001~50,000元」為多數,「無宗教信仰」的人為多數,居住地以「南部」為多數。2.遊客最主要目的以「觀光旅遊」為多數,到訪次數以「第4次(含)以上」為多數,交通工具以「自用車」為主,

旅遊資訊獲得以「親友告知」為多數,停留時間以為「半天」為多數,過半的遊客會前往其他旅遊景點,個人花費以「500元(含)以下」最多。3.在認同方面以「我認為此次旅遊可以使遊客的心情放鬆」為最高。4.在體驗方面,「情感體驗」中的「此次旅遊讓我感到身心舒暢、心情愉快」為最高。5.滿意度方面,以「我對此次旅遊的環境氣氛感到滿意」為最高。6.不同的遊客屬性及旅遊特性對認同及體驗有顯著差異。7.宗教觀光認同對體驗有顯著相關。8.宗教觀光認同及體驗對滿意度均有顯著相關。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不僅對日後有關單位在發展關子嶺地區宗教觀光之參考,亦可提供後續研究者進一步之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