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水庫 供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白河水庫 供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炎銘寫的 遊水庫聽故事:看水庫的熱鬧與門道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用水拉警報!曾文水庫蓄水率只剩22% 全台水情大盤點也說明:南部地區去年以來降雨量為30年來新低,經濟部水利署表示,因應南部降雨不佳、水情嚴峻,高雄地區預計於8日調整為減壓供水黃燈,而嘉義、台南地區於1日 ...

國立成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陳女菀如所指導 曹書涵的 白河水庫集水區新興污染物─除草劑與抗菌劑於水體與底泥分布濃度調查 (2019),提出白河水庫 供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興污染物、水庫集水區、嘉磷塞、AMPA、固殺草、三氯沙、三氯卡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林志棟所指導 邱萬吉的 埤塘調蓄對於水資源利用效率探討-以桃園大圳10支線串聯工程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埤塘、農業用水、通用化水資源模擬模式、桃園大圳、埤塘串聯工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白河水庫 供水的解答。

最後網站雨神降臨仍難解旱象!曾文水庫「蓄水率僅剩11%」全台水情 ...則補充:台南的白河水庫為17.7%;嘉義、台南的曾文水庫為11.3%;台南、高雄的南 ... 解除旱象,水利署也呼籲請大家持續加強節約用水,以延長水庫供水時間。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白河水庫 供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遊水庫聽故事:看水庫的熱鬧與門道

為了解決白河水庫 供水的問題,作者張炎銘 這樣論述:

  由水庫興建的歷史,可一窺過去我國的經濟發展史。過去,水庫已滿足民生用水、增加糧食生產、促進工商經濟發展;未來,若還要興建水庫須注意哪些面向,若不建設水庫,有哪些替代方案?甚至,現有水庫如何加強營運管理,都是值得國人關心的課題。讓水庫能永續經營,不要讓水資源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阻力。水庫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正如一般的有機體,水庫會出生,也會衰退與死亡;水庫也會因功能的改變、增減而增刪某些設施,本書只能記錄當下的真實。最後,希望讀者能一書在手、按圖索驥,到各水庫遊玩一番,並一起關心水庫及水資源的問題。

白河水庫集水區新興污染物─除草劑與抗菌劑於水體與底泥分布濃度調查

為了解決白河水庫 供水的問題,作者曹書涵 這樣論述:

  因人類活動而導致新興污染物進入並殘留環境之議題一直受到大眾關注,考量到在台灣時有經濟活動區域與水庫水源保護區重疊,本研究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針對集水區中涵蓋農業用地與知名溫泉觀光產業的台南白河水庫進行為期一年半共12次的採樣與監測,重點檢測項目包含對應潛在污染源之五種新興污染物,分別為除草劑嘉磷塞(glyphosate)、固殺草(glufosinate)與嘉磷塞之降解產物aminomethylphosphonic acid (AMPA),以及常作為抗菌劑添加於日常用品中之三氯沙(triclosan)與三氯卡班(triclocarban)。除了對承受污染風險之河川水體與溫泉旅

館廢水進行採樣檢測,亦收集溫泉泥漿樣本分析污染物濃度,以探討其吸附累積於固相之潛勢。  在除草劑項目水相樣本中共135個樣本顯示,嘉磷塞比固殺草擁有更高的檢出濃度與頻率(嘉磷塞: 0.11±0.79 μg/L, 10%; 固殺草: 0.004±0.024 μg/L, 5%),反應出含嘉磷塞成分之除草劑在該地區被廣泛使用。降解產物AMPA比嘉磷塞有更高的殘留濃度與頻率(0.17±0.51 μg/L, 35%),顯示AMPA有更長之環境半生期並比原化合物有更長久之影響。在抗菌劑項目共126個水相樣本中,檢出濃度與頻率分別為三氯沙之3.97±13.41 ng/L, 47.6%與三氯卡班之0.86±1

.83 ng/L, 47.2%,最高濃度貢獻者多為溫泉旅館廢水。抗菌劑平均濃度雖比除草劑成分低了約數百至千倍,反之擁有更高的檢出頻率,前者可歸因於除草劑具有高水溶性與抗菌劑易光解特性而不易高濃度殘留,後者可與除草劑使用頻率不比含抗菌劑成分之日常用品來得頻繁產生連結。考慮到雨季對雜草生長之影響與溫泉觀光區來客數多在寒冷氣候達到高峰,本研究更進一步地將檢出結果依季節分類,發現除草劑與抗菌劑之最高檢出濃度與頻率分別發生在採樣時段中的炎熱時期(嘉磷塞: 0.19±1.10 μg/L, 11%; AMPA: 0.25±0.66 μg/L, 37%; 固殺草: 0.01±0.03 μg/L, 4%)與寒冷

時期(三氯沙: 7.0±19.7 ng/L, 58.2%; 三氯卡班: 1.1±2.0 ng/L, 58.2%),顯現出不同的污染高峰時間點。若以白水溪中三條支流(溫泉坑溪、柚子頭溪、關子嶺排水)探討其貢獻濃度,除草劑方面在寒冷與炎熱時期都以關子嶺排水較高,抗菌劑在寒冷時期以溫泉坑溪居多,炎熱時期則是關子嶺排水與溫泉坑溪皆有一定程度的貢獻。  因白河水庫集水區為較上游之地區,鮮少底泥累積,固體樣本以該地盛產之泥漿溫泉固體物為主,採自溫泉源頭周遭與旅館廢水積累之泥漿。在固相樣本共13個樣本數中的平均濃度與頻率分別為嘉磷塞無檢出、AMPA 0.93±3.37 μg/kg, 7.7%、固殺草0.90

±3.25 μg/kg, 7.7%、三氯沙 4.98±5.63 μg/kg, 61.5%、三氯卡班 2.06±2.57 μg/kg, 46.2%,而三氯沙與三氯卡班甚至在旅館廢水的泥漿樣本檢測頻率高達100%。結果顯示抗菌劑比除草劑被檢出更高的固相殘留濃度,推測為其擁有較高的土壤吸附特性,與採樣點鄰近抗菌劑重點污染源之旅館廢水所致。利用現有數據計算有機碳吸附係數(log Koc)後發現三氯沙與三氯卡班其平均值各為5.31±0.26與5.63±0.65,顯示其對固相之吸附傾向;而由於本研究缺乏除草劑於固相與水相中同時檢出之數據,無進行該項目相關Koc之討論。  本研究提供水體環境中除草劑與抗菌劑

項目之相異污染濃度高峰時間點與污染熱點,並顯現出抗菌劑在泥漿中相對較高之吸附濃度,以利日後該水源區之水質監測方案之實施與規劃。

埤塘調蓄對於水資源利用效率探討-以桃園大圳10支線串聯工程為例

為了解決白河水庫 供水的問題,作者邱萬吉 這樣論述:

近年受極端氣候影響,桃園地區缺水風險頻率升高,且生活及工業用水需求量逐年成長,在水資源供不應求之情況下,常將灌溉用水移用至生活及工業用水,導致有搶水現象,亦成為水資源分配不均之重要課題。然桃園地區因具台地地形,早期興建眾多埤塘,若能加以利用區域埤塘之水資源,並搭配水庫供給,應可提升水利會於農業用水之調配能力。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不同區域用水需求及埤塘調蓄水量之條件下,以通用化水資源模擬模式進行桃園大圳 10 支線灌區之埤塘水量變化,透過不同水資源調配情境之演算模擬分析,獲得桃園大圳 10支線灌區埤塘水資源於不同情境下之調配使用效率,藉此可回饋於現行水利會操作機制,如應用工程措施進行埤塘管

路串聯,以重力流輸送水源,將桃園大圳上之 10-15 號池、10-16 號池與 10-19 號池等埤塘串起(即為桃園大圳 10 支線系統之串聯工程),以及利用非工程措施加強灌溉管理方式,以強化埤塘水量利用率。經本研究成果顯示,利用通用化水資源模擬模式分析結果,埤塘串聯工程確實可提升桃園大圳 10 支線調配水資源之功效,降低區域農業用水之每年缺水率達1.5%~3%不等,尤其於民國 93、95、100、104 及105 年等枯水年更較為顯著,故本研究成果可做為水利會於桃園大圳 10支線系統埤塘水資源之調配操作機制,當圳路提供過多灌溉用水時,可蓄存於埤塘內,當圳路灌溉用水少時,可將埤塘內水源引入使用

,透過水資源調配,可減少水庫單一提供灌溉用水來源,以及圳路與埤塘做為水資源調配系統工具,達到蓄養與調節水源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