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林道步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知本林道步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孫瑋芒寫的 台灣83條小確幸賞鳥行旅 和徐如林,楊南郡的 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東天然秘景開車直達免走路!超方便的快閃瀑布滿天水花 ...也說明:「知本林道瀑布」是個開車即達瀑布點的台東秘境,抵達時滿分在車上就能看到瀑布了! · 「知本林道步道」目前可達6.5公里處,據說早期可自東部越嶺通往霧台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雜誌 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所出版 。

國立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學系 潘文富所指導 陳泠錆的 登山步道健行者對環境態度、休閒體驗及遊憩涉入之研究-以臺南梅嶺登山步道系統為例 (2016),提出知本林道步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梅嶺、登山步道健行者、環境態度、休閒體驗、遊憩涉入。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觀光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王正平所指導 葉協和的 森林價值傾向、無痕山林知識與環境情緒投入對環境保護行為之影響 (2013),提出因為有 森林價值傾向、環境情緒投入、無痕山林知識、環境保護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知本林道步道的解答。

最後網站機關暫停事項 - 台東縣災情看板則補充:臺東林管處表示,浸水營古道東段、嘉明湖國家步道及周邊山域(含戒茂斯山徑及霧鹿林道)等須經由部落、社區進出,經與當地部落與社區洽詢並於尊重在地意願,仍暫不開放。知本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知本林道步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83條小確幸賞鳥行旅

為了解決知本林道步道的問題,作者孫瑋芒 這樣論述:

法國電影導演克勞德.李洛許說:「生活裡除了女人之外,最美好的就是四季。」 而野鳥,就是「美的東西」、四季的聖靈。   在冷酷都市生活中,每當需要補充心靈的能量,就該走入山野賞景、訪鳥,擁抱大自然的色彩與芬芳。作者由於愛花,跑遍台灣南北各地訪花,進而發現鳥就仿若會飛翔、會唱歌的花朵,於是開始走入林野尋鳥。在遍尋台灣各個角落的賞鳥祕境後,作者以生動的文字記錄鳥類的迷人姿態與習性,搭配豐富精彩、躍然紙上的攝影技巧,成就83篇關於鳥、人與自然的故事。   作者將自身在各個季節、走遍台灣各地的賞鳥經歷,撰寫成83篇令人動容的文章。除了活靈活現地描寫出鳥類的姿態與習性外,也提及了關於鳥類保育議題,

展現出對於台灣自然環境的關心與重視。再搭配栩栩如生、色彩鮮豔豐富的鳥類照片,讓人彷彿身歷其境、正身在山野中賞鳥,鳥兒就在眼前高歌。   全書以春、夏、秋、冬四季分為四大章節,每一季節中又分為北、中、南、東四方區域,方便了解各地各季能夠欣賞到的鳥類品種。在每一章的最後也附上四季賞鳥地圖,作者也貼心提供各地的住宿地點,讓你可以輕鬆按圖索驥、出發前往賞鳥,享受大自然的洗禮。   還等什麼?一起來計畫一場台灣賞鳥小旅行吧!  

知本林道步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0:18 關子嶺泥漿溫泉飯店:統茂飯店
02:00 宜蘭太平山:見晴古道、鳩之澤溫泉
06:45 台東栗松溫泉
09:08 台東知本溫泉飯店:知本老爺酒店
12:03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林道咖啡烘豆工作室
14:00 知本人氣羊肉爐:黑松羊肉爐
15:40 日月潭環湖單車道
17:40 日月潭樂園周邊住宿:日月潭˙悠森境˙森居“

金探號更多【台灣在地旅遊】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6ae-
jPwkQLTAfQtRZNOkqJAFHmoNDdd

#外媒激推 #寶島美景 #金探號行程規劃
--
主持人:王軍凱 楊智捷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

登山步道健行者對環境態度、休閒體驗及遊憩涉入之研究-以臺南梅嶺登山步道系統為例

為了解決知本林道步道的問題,作者陳泠錆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登山步道健行者對臺南梅嶺登山步道系統之環境態度、休閒體驗及遊憩涉入之現況、差異性及相關性。本研究以自編之「登山步道健行者對環境態度、休閒體驗及遊憩涉入之研究-以臺南梅嶺登山步道系統為例」問卷,採隨機抽樣法抽取臺南梅嶺登山步道系統之遊客760人,回收有效樣本605份,並運用 SPS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分析結果經討論後,獲致結論並提出建議,期可供相關單位參考。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一、登山步道健行者在「環境態度」、「休閒體驗」、「遊憩涉入」上之得分均為中等偏高,表示登山步道健行者之「環境態度」、「休

閒體驗」、「遊憩涉入」均有良好之表現。二、登山步道健行者之背景變項在「整體環境態度」上,以「性別」、「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月收入」、「主要得知梅嶺登山步道來源」與「過去到現在前往梅嶺登山步道次數」等七項具有顯著差異性;在「整體休閒體驗」上,以「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月收入」與「過去到現在前往梅嶺登山步道次數」等五項具有顯著差異性;在「整體遊憩涉入」上,以「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居住地」、「月收入」與「過去到現在前往梅嶺登山步道次數」等六項具有顯著差異性;其中三項背景變項:「年齡」、「職業」與「過去到現在前往梅嶺登山步道次數」在「整體環境態度」及其各層面、「

整體休閒體驗」及其各層面與「整體遊憩涉入」及其各層面上皆具有顯著差異性。三、登山步道健行者之「環境態度」、「休閒體驗」、「遊憩涉入」各變項間均具有顯著之正相關,其中以「休閒體驗」與「遊憩涉入」間之相關性最高,其次為「環境態度」與「休閒體驗」間之相關,而以「環境態度」與「遊憩涉入」間之相關最低。

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

為了解決知本林道步道的問題,作者徐如林,楊南郡 這樣論述:

  歷時二十多年刻劃而成的報導文學史詩鉅作。   古道研究權威楊南郡與徐如林,帶領大家走入「浸水營古道」,   從這條路窺見臺灣五百年來的命運!   沒有一條道路能像浸水營古道一樣,激發人們那麼多的思古之幽情。這一條道路的形成,可以推溯到五百年前,被稱為卑南王的卑南族總頭目,威震臺灣東部與南部各原住民的時代。   五百年來,卑南族、排灣族、荷蘭人、平埔族、漢人、日本人,利用這一條路探金、納貢、交易山產、訪親、山地探險、學術調查、移民、販牛、郵遞、傳教、行軍、赴任、爭戰、討伐、山地警備、巡視、健行、山訓......,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發生在這裡。   五百年來,層層疊疊的時空,

訴說著不僅是浸水營古道的故事,更是臺灣的故事。

森林價值傾向、無痕山林知識與環境情緒投入對環境保護行為之影響

為了解決知本林道步道的問題,作者葉協和 這樣論述:

本研究試圖去解釋無痕山林知識與登山環境保護行為間的缺口,根據Kollmuss與Agyeman(2002)的環境保護行為模型,本文探討森林價值傾向、環境情緒投入與無痕山林知識間的關係,以及對登山環境保護行為的影響。調查基地為北插天山步道,研究對象為北插天山步道的登山者。問卷包含基本資料、登山行為、森林價值傾向、環境情緒投入及無痕山林知識五個部分。分析方法有敘述性統計、T檢定、相關分析及邏輯斯特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無痕山林知識對清洗餐具選擇、步道通過選擇有顯著影響;環境情緒投入對步道通過選擇及面對動物有顯著影響;森林價值傾向對清洗餐具選擇及休息處選擇有顯著影響。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與提供後續研究建

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