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屋優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王貞富所指導 劉暮虹的 現代建築趨同性之研究 (2020),提出石板屋優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地域性建築、建築構造、永續建築、單一化、現代建築、趨同性。

而第二篇論文明新科技大學 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白東岳所指導 金淑敏的 觀光景點經營策略之研究–以花蓮卓溪「伊入柑」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質性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石板屋優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石板屋優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代建築趨同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石板屋優點的問題,作者劉暮虹 這樣論述:

摘要中國大陸地區1958年起,開始試點修建全裝配式鋼筋混凝土住宅,1982年後,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逐步發展,現在成為了大陸地區住宅建築的主要結構形式。而據臺灣營建署统计,2011年-2018年平均每年新建建築數量為26527.8件,其中混凝土建築多達21302件,占總建築的80.3%,其次是鋼構造3994.8件,占總建築的15%,鋼骨鋼筋混凝土764.8件,占總建築的2.9%。兩岸建築共同面臨構造單一化的問題,混凝土建築讓城市失去了文化特色,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近30年混凝土建築逐漸替代了傳統建築,成為了兩岸的主要建築形式。不同材料和構造都有不同的優點,但在現在已經無法得到合理的利用。

本研究將通過以文獻收集為主,問卷調查、訪問等方法做輔助,從兩岸的建築法律法規、大學教育課程、大眾心理、營造廠技術、建造成本、結構設計技術等6個方面切入,分析兩岸建築構造單一化的影響因素及原因,並比較其異同點。研究結果得知,兩岸建築趨同性現象在構造單一化方向中的原因在細節上雖有差異,但是在大體上比較統一。主要有以下幾點:1.法律法規對傳統構造的多方面限制。2.在大學的教育課程中不注重對於材料和構造的學習。3.民眾對於傳統構造的不信任且缺乏環保意識。4.傳統技術的流失導致造價高或無法預估。5.營造廠與結構技師事務所的主要客戶為地產公司,而傳統構造形式並不符合地產公司的商業利益。

觀光景點經營策略之研究–以花蓮卓溪「伊入柑」為例

為了解決石板屋優點的問題,作者金淑敏 這樣論述:

台灣在加入WTO後,發展地方觀光產業似乎成了某種對抗全球化下地方性的救贖。然而,地方觀光產業之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產業初期規劃與計畫階段,普遍缺一套理性的策略思考系統,即匆促付諸執行,因而導致在後續發展上,產生許多經營上的困難點,崙天遊憩區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由於缺乏遠觀及觀光產業局勢丕變,不得不停止經營。崙天遊憩區(綠海天際)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崙天部落,是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稱縱管處)規劃開發的遊憩區,因位居花、東兩縣交界地區,鄰近有多處景點,區內既有布農石板屋招待所、露天展演劇場、餐飲中心、停車場等遊憩服務設施,建築外觀展現出濃濃的布農族特色,是極具特色的觀光景點。台灣週

休二日休閒活動的興起,休閒遊憩業者經營成效更是良窳參差不齊,觀光資源未能充分發揮,甚為可惜,因此本仍進行本研究。本研究以是台灣國內觀光景點-卓溪「伊入柑」為例,探討其創新與未來經營策略之研究,透過重要文獻與質性訪談,找出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及景點特色,作為未來經營之參考。研究結果顯示,「伊入柑布農部落」必需尋找或創造特色、需有健全的組織來推動及擬定可行之策略。因為「伊入柑布農部落」是花蓮南區,甚至昃緃谷中尚未開發的新亮點,資源調查、整合及人才資料庫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若能從中找出與鄰近景點不同之處,並且廣為宣傳,提高遊客探索體驗之興致,對地方發展、農業推廣及文化傳承都有極大的影響及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