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育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種子育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日)鹽野米松寫的 留住手藝(II) 和unknow的 園藝通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廣西師範大學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園藝學系所 張正所指導 賴俊廷的 鐵炮型百合於惠蓀林場之栽培方式與景觀評估 (2020),提出種子育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鐵炮型百合、實生苗、鱗莖、栽植、景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宋秉明所指導 呂桂芬的 有機農法與慣行農法之差異比較:以生活中常見的4種蔬果穀物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食農教育、農法差異比較、慣行農法、有機農法、食農解說構想的重點而找出了 種子育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種子育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留住手藝(II)

為了解決種子育苗的問題,作者(日)鹽野米松 這樣論述:

為著更加富裕、便利的生活,我們每天奔波勞碌。 然而從某天起,街邊作坊裡敲敲打打的聲音止息了,接下來,蜻蜓和螢火蟲不見了,山川本來的顏色也失去了…… 我們,是不是太快了?這麼快的速度,我們是要到哪裡去呢? 我想知道,那些過去的手藝人,他們在思考什麼,他們的人生到底是怎樣的。 停下,站住,回顧。也許能看到一條指引我們的新道路。   本書是日本采寫名手鹽野米松,繼引起廣泛關注的談話錄《留住手藝》之後的同名續作。 1999年,初版《留住手藝》試圖呼籲人們關注即將消失於工業化浪潮中的傳統手藝。今天,手藝人總體仍在消逝,但也有一批批的年輕人開始接過手藝的傳承;醉心于追求高效的人們,對於過去生活的記憶逐漸

模糊,但也有人開始跳出現代化的輪盤,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本書採訪了十九位默默無名的傳統匠人,他們的技藝人生是過去生活的剪影,對於今人來說,仿佛熟悉,又很陌生。他們的語言真摯,樸實,不經雕琢;他們心手合一,所製作出的物品都刻印上自己的人格。願這些以一技之長走過一生的匠人,為讀者帶來鮮活的啟迪。   鹽野米松 1947年出生於秋田縣角館鎮。用三十年時間走訪全日本,對各地的手藝人進行采寫,用手藝人的語言記錄他們的生活和技藝,被公認為日本采寫第一人。曾因創作《古老的地圖》《加油的日子》和《空巢》等作品四次入選芥川獎候選人。2003年憑藉《夏天的池塘》榮獲日本繪本大獎。同年

,為了表彰他常年堅持不懈的寫作活動,國際天文聯盟將第11987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YONEMATSU)命名。   英珂(編譯) 生於六〇年代。現居北京。在日本生活和工作近十年。曾供職於日本NHK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現為自由寫作者、譯者。譯著有《留住手藝》《樹之生命木之心》。   中文版序  致中國的讀者們......................................... 001 日文版序................................................................... 007 壹 樹木要修剪才能成材 樹木

修剪師 山本總助......................................... 011 貳 河上的最後一代捕魚人 職業捕魚人 大橋亮一........................................ 033 三 大海不容忍陸地上的任性 海女 田仲之代..................................................... 055 肆 馬和親人是一樣的 馬倌 木村義男.....................................................081 伍 借助黑尾鷗和角嘴海雀捕撈玉筋魚 古法

捕魚師 阿部茂.............................................103 陸 要讓第二年也有蘑菇可采 采菇人 小松武一 追蜂人 田中春雄.................................................125 柒 石材其實比水泥更耐久 石匠  拓植英雄 採石工 橋井敏行................................................147 捌 用雜樹的種子育苗 造園師 千葉喜彥.................................................169 玖

祖祖輩輩都靠燒炭為生 備長炭的燒炭師 父 湯上勇/ 子 湯上升.......................................... 219 拾 從“師傅”到“老闆”的時代 茅草屋頂匠人 熊谷貞好..................................... 263 拾壹 將手工製作的生活雜物商品化 樹編袋工藝師 平田一......................................... 319 拾貳 從修建民宅屋頂到修復古建築 木板屋頂匠人 雲雀佐太雄................................ 351 拾三 野生山茶林造就

的手工技藝 山茶油榨油師 高田八郎..................................... 407 拾肆 過去的日常用品都是竹子做的 篾匠 廣島一夫..................................................... 461 拾伍 不同的季節采不同的花 養蜂人 藤原誠太................................................ 511 拾陸 學徒五年才能磨鋸 鋸木工 關谷文雄................................................ 533 後記......

.................................................................... 551  

種子育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鐵炮型百合於惠蓀林場之栽培方式與景觀評估

為了解決種子育苗的問題,作者賴俊廷 這樣論述:

本試驗採用多個臺灣原生與商業用的鐵炮型百合作為材料,以惠蓀林場的遊客中心景觀區域作為試驗場地,期望透過栽植後的結果分析鐵炮型百合作景觀利用時,適合的栽植方式與景觀性評估。原生鐵炮型百合以實生苗與一年生鱗莖分別栽植一季,實生苗在栽植後五個月僅於1%植株具有地上部,而一年生鱗莖則有68.6%具地上部,故認為以鱗莖經低溫處理後在運輸、栽種與生長上會有較佳表現。以重約50 g的商業鐵炮百合‘白天堂’鱗莖為材料,分別栽植於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的水牆溫室與惠蓀林場,溫室植株在栽植75日後開花,地上部達最重,鮮重為89.8 g;地下部的母鱗片會在萎凋期時消失,並發育出孫鱗片,重13.3 g。惠蓀林場的鐵炮百合

在栽植的60日達露蕾期、90日有96.8%的植株開花,較溫室的植株晚15天,此外,栽植五個月後的植株地上部仍有64 g,地下部則有50.3 g,植株未進入休眠,同時地下部重量並未明顯減少。在栽植的九個月後,再生花莖率達67%,總抽莖數達824,證明鐵炮百合在惠蓀林場具有長二次莖的能力。本試驗除了可作為未來花期預估的參考數值,也意味‘白天堂’鐵炮百合在惠蓀林場具有維持數季持續開花的能力。以商業用鱗莖栽植能取得良好的景觀性,開花所需時間短且一致。且試驗後的結果亦表明,鱗莖以人工低溫處理,在栽植後是可以正常開花,並與天然環境下的開花時間錯開,達到在特定時間段開花的目的,配合節慶活動進行栽植能獲得良好

的成效。本試驗結果顯示鐵炮型百合在景觀造景的利用上是具有可行性的,以達開花臨界大小的種球結合人工低溫處理與栽植地的特性,能有效調節開花時間、開花期一致及節省種球栽植數量。

園藝通論

為了解決種子育苗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園藝是指種植蔬菜、果樹、花卉等的生產技藝,在農業生產和城鄉綠化兩大領域中愈顯其重要地位,國內許多大專院校亦為此開設園藝專業科系。長久以來,蔬菜、果樹、花卉各科分設,形成各自獨立的理論,市面上未見整合之教材。隨著園藝研究者對於教材整合的深入探索與實事求是,打破了以往三者分割的體系,充實新觀點、知識與技術並編寫成本書。

有機農法與慣行農法之差異比較:以生活中常見的4種蔬果穀物為例

為了解決種子育苗的問題,作者呂桂芬 這樣論述:

在資本主義發展下農業成為商品,需要重新回到與土地的連結,當中產生一些問題,例如:因著農耕方式破壞了環境,慣行農業長期所造成的化學農藥、肥料過度使用和汙染所造成的恐慌;或者對於我們日常食用的蔬果、五穀雜糧等的栽植過程相當陌生等。而遺忘了農業的重要性,但透過食農教育可以幫助人們重新思考。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常見蔬果和五穀雜糧的有機與慣行栽植差異比較,以小番茄、小黃瓜、四季豆以及水稻為例。針對栽植資料蒐集,以參與觀察、文獻蒐集及訪談等三種方式,為本研究獲取相關資料的途徑。而本研究所選擇之小番茄、小黃瓜、四季豆以及水稻四種農作物,其考量因素,除了為受訪者農師種植之作物,亦考量為生活中常見蔬果或五

穀雜糧,或常出現農藥殘留相關新聞等。進而提出研究分析,記錄這四種農作物有機農法與慣行農法的栽植差異比較。研究發現:(1)關於農法差異比較的結論,分成三個部分,即為防治、栽植數量以及肥料施灑等。有機栽植防治以非化學農藥的方式進行(例如:礦物油)、栽植數量相較少,亦會依據植物生長狀況給予肥料。而慣行栽植從一開始種植到最後採收階段都會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可能是針對土壤消毒、種子育苗或病蟲草害的;栽植數量較於有機密集;肥料施灑有其固定時間的頻率,也容易發生施灑過量的問題,而造成植株容易生病。(2)關於從研究方法的角度,若僅依賴文獻記錄栽植差異並不完全。例如透過訪問才能夠得知農人在藥劑使用的情形,這些資訊

無法透過文獻得知,文獻中僅有農藥使用的建議方法,但透過了訪問才知道在農藥使用上,文獻建議和農人使用的情形並不一致。若僅依賴訪談或參與觀察,關於資料的正確性無法證實,而是要配合文獻互相應證。最後,提出對未來研究者建議,供其參考。另外以非正式的模式,進行食農解說構想,收錄於附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