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943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943 暢飲小站也說明:943 暢飲小站, 新竹市。 4 個讚。純屬好玩.

國立臺灣大學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高文媛所指導 黃閎義的 台灣稀有食蟲植物-長葉茅膏菜生理生態特性之探討 (2015),提出竹北943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蓮花寺濕地、食蟲植物、長葉茅膏菜、環境因子、蟲源氮。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民俗藝術研究所 曾漢珍所指導 宋國用的 原住民部落營造與再生策略-以復興鄉溪口台部落為例 (2010),提出因為有 泰雅族文化(gaga)、原住民部落營造、部落再生策略、文化園區、文化觀光、文化再現的重點而找出了 竹北943的解答。

最後網站陳淑耘老師作品 - 陶舍(竹北)則補充:陳淑耘老師作品. 觀看大圖. 土耳其藍雙層花器(943). 創作者:陳淑耘名稱:土耳其藍雙層花器尺寸: 日期:104/11/14 編號:943. 觀看大圖. 青瓷雙層花器(942). StartFromHere創作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竹北943,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稀有食蟲植物-長葉茅膏菜生理生態特性之探討

為了解決竹北943的問題,作者黃閎義 這樣論述:

長葉茅膏菜 (Drosera indica) 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具有會分泌黏液之腺體,可捕捉獵物。目前台灣本島僅剩竹北蓮花寺濕地有較穩定族群,但須透過人為管理才得以維持。本研究:(1) 透過觀察野外、農場種植族群及石蠟切片等方式,了解長葉茅膏菜生活史及內、外部構造。(2) 使用穩定性同位素技術探討生長於濕地之長葉茅膏菜是否有透過捕捉獵物補充氮源,並用模式計算蟲源氮之比例;在台大農場進行隔蟲處理實驗,以探討獵物對長葉茅膏菜生理及生長之影響。(3) 假設濕地伴生植物過度生長限制長葉茅膏菜之族群數量,因此在該濕地進行除草及除草加翻土處理以驗證;並在台大農場及生長箱內進行光度及溫度操控實

驗,以了解伴生植物影響長葉茅膏菜族群數量之可能機制。 觀察發現,濕地長葉茅膏菜大約於3月萌芽,5月開始開花,持續至10月左右結束生長季。植株高度變化很大 (15 ~ 50 cm),與過去文獻紀錄有差異 (約20 cm)。花柱開裂呈Y字形,交錯於雄蕊之間,且花朵有日週期性開閉運動,可能會使柱頭沾附自花花粉。葉片上具有長、短柄腺體,長柄腺體是數百個細胞組成的複合體,分成頭狀構造及柄狀構造;短柄腺體是由8個細胞所組成。分析結果顯示野外長葉茅膏菜之穩定性氮同位素比值顯著高於伴生植物,代表其有不同的氮來源,估算植株約 46 ~ 58 % 的氮是從獵物獲得。而從隔蟲實驗結果得知:捕捉獵物可增加植株的

氮含量及種子產量。蓮花寺濕地經除草及除草加翻土處理之樣方,土壤所接受到的光度及土壤溫度變化趨勢與控制組樣方不同,且兩種處理都有助於增加長葉茅膏菜族群數量。種子萌芽及生長環境光度操控實驗結果顯示:長葉茅膏菜種子需照光才會萌芽,且在低溫會有休眠現象;生長於高光環境植株會有較高的生物量及種子產量;生長於中光環境植株徒長且生物量及種子產量較低;多數低光環境生長植株未開花、結果即死亡。 綜合野外操控及光度、溫度生長實驗證實,在蓮花寺濕地由於伴生植物過度生長,使得長葉茅膏菜種子及植株無法接收到足夠的光度以萌芽及生長,導致族群數量下降,透過除草增加土表接受到的光照度可以有效提高族群數量,因此光度為限制

野外長葉茅膏菜族群數量之重要環境因子,而土壤溫度是造成長葉茅膏菜有明顯生長季原因之一。

原住民部落營造與再生策略-以復興鄉溪口台部落為例

為了解決竹北943的問題,作者宋國用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是以原住民部落營造與再生策略為議題,從部落之角度切入,探討部落再生最佳之策略。研究範圍設定在桃園縣復興鄉泰雅族溪口台部落,研究方法大部分採質性研究法,直接與部落、文化工作者、地方政府以及耆老對談,小部份採量化研究以獲得部落真正之認知態度。研究發現溪口台部落的泰雅族人仍是遵循泰雅族gaga之核心價值為部落發展之依歸;由於部落領域之認同,溪口台部落教會之介入,也影響了部落文化的發展,部落人大多認為泰雅族文化與宗教是不相衝突,反而對傳承泰雅族文化有幫助;溪口台部落分上、下兩個部落,本為單一部族之領域,日據時期「集團移住」之後,下溪口台也多了一個部族,雖曾釀成部落對抗,經部落長老之「psb

alay ke」化解,從此兩部落就有閒隙,近年經由公部門之統合,以及部落會議機制適時推出,上下部落才有意見交流之機會,真正能統合上下部落意見者是地方首長(鄉長),這是部落領導轉移之現象。1990年代,在國家政策賦權下推動社區營造,並推出地方「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希望提升地方文化產業之附加價值,經由地方政府推動與鼓勵下,溪口台部落在公部門大量的資源挹注下,部落人展開學習型部落營造,惟仍面臨許多發展困境。有鑑於此,溪口部落正開始慢慢推動文化園區的營造,研究也發現文化園區受絕大部份部落人支持,只有極少數人認為文化園區無未來性;而文化園區之經營由部落人自己經營為最多人表示;惟公部門、部落營造組織

及學術之意見則偏向共同經營之思考。本研究綜合地方政府人員、部落營造組織領導人及學術單位等各種意見之整理,對正規劃中之泰雅族文化園區,經由SWOT潛力分析及擬定策略對策,協助相關單位,善用優勢,避開風險,掌握機會,加強弱點,做為策劃行動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