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投信基金會員專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金融機構合併對解決我國逾期放款問題可行性研究也說明:... 國泰人壽及統一證券...等) ,其中一銀規畫中的金融版除以一銀篇主體,涵括證券、投信、租賃、保險'資本額將達 1,300 億元,計劃在 11 月 1 日前向財政部提出申請。

國立東華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魯炳炎所指導 林雅婷的 政策論證與政策論述之研究-以國中小教育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方案為例 (2006),提出統一投信基金會員專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退休所得合理化方案、優惠存款利率、政策論證、政策論述、國中小教育人員。

最後網站全球專家觀點- O-Bank 王道銀行則補充:【統一投信】市場波動加劇科技股基本面仍佳逢拉回為布局時機 ... 任何涉及由本金支出的部份,可能導致原始投資金額減損,本基金配息前未先扣除應負擔之相關費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統一投信基金會員專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政策論證與政策論述之研究-以國中小教育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方案為例

為了解決統一投信基金會員專區的問題,作者林雅婷 這樣論述:

零利率時代的來臨,對於18%的優惠存款利率的正當性產生質疑。在這過程,政府與教育人員對此政策各自有其表述,但究竟何者才是符合學理的論述,並無理論根據可循。筆者希望藉由政策論證與政策論述,對論述的語言進行分析,以得出符合國中小教育人員觀感的政策主張。本研究的研究方法選擇上,採用文獻探討、深度訪談與個案分析三種。 際此,本研究所要探討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三點:首先,藉由對於「退休所得合理化方案」的資料獲取,了解政策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所背負的政策功能;其次,以美國William Dunn(1994及2004)提出之政策論證模型,對於「退休所得合理化方案」進行理論上的分析,藉此得出符合學理上的政

策主張;最後,以本研究提出之政策論述分類,對政策論證所獲取的資料進行歸類,得出較符合利害關係人的方案。 理論研究上,首先,本研究乃對於Dunn在1994年及2004年提出之政策論證模型進行比較。理論架構上,兩年的架構最大的不同在於可信度(Qualifier)的角色或功能的差異,1994年的可信度代表的是對於整個論證過程的可信度,因此筆者將它定義為「歸納者」的角色,而2004年即將可信度一分為二,Q1代表的是立論理由(Warrant)的可信度,而Q2是對經過駁斥後所產生政策主張的可信度,因此筆者認為它是較具「分析者」的功能。 其次,論證模型上,1994年提出,「權威」、「統計」、「類

別」、「直觀」、「分析」、「解釋」、「實用」,及「價值批判」等模型,而在2004年將附屬「實用」的「動機」、「個案類比」、「類推隱喻」三項模式各自獨立,並新增了「徵兆」模型。綜上,本研究以Dunn(2004)提出之論證模型與架構為分析基礎,發現「類別」在案例分析上無適用,因此筆者另新增較適用於本研究案例之「法制」與「系絡」論證模型。 在理論研究的最後一方面,政策論述由文獻的探討結果,顯示出政策論述並無較明確的理論分析架構,因此討論與分析上可能較論證空泛。際此,本研究運用MacRae(1993)提出之「共識」與「衝突」兩對比之論述類型為基礎,另行新增「商議」與「策略」兩類,並以論述者「理念

是否一致」與論述「性質的利己或利他」,對此4類型以象限模式進行區分。 本研究的過程,可得到以下結論:首先,改革方案在實施前,除對於所得替代率進行精算之外,亦對實質可增加的財政收入進行評估,其專業考量是可以確信的。其次,多數民眾認為應該對於退休額度與存款利率進行調整,可藉由參考國外的相關經驗,進行退休人員所得之合理化,使經費的使用更符合公平與正義。最後,以利害關係人的觀點來看,立法法制化是必要的解決方案,由立法院主動主導進行,壓力團體與輿論負責監督,執政者在政策推動前,亦應徵詢利害關係人之意見,並應遵循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辦理公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