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 譽 雙子星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興大學 中國文學系所 陳欽忠所指導 陳昭坤的 盛世遺珠──金農硯學及硯銘研究 (2020),提出翔 譽 雙子星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農、行楷硯銘冊、冬心齋硯銘、硯銘、硯學、硯、硯史、西清硯譜、蔣衡、朱彝尊、屈大均、厲鶚、汪士慎、丁敬、馬曰琯、馬曰璐、華喦。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翔 譽 雙子星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盛世遺珠──金農硯學及硯銘研究

為了解決翔 譽 雙子星ptt的問題,作者陳昭坤 這樣論述:

本文的撰寫動機是因為筆者愛好書法,臨習金農(1687-1763)隸書,乃進一步了解其為人行事、藝術涵養,對於其功在硯史,卻遭漠視,深感可惜,遂發心研究,藉本文之撰寫以探討其硯癖、硯事,凸顯其在硯學史上的成就。金農的硯銘具有豐富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金農硯學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硯學史上的一顆明珠,但因辭約意豐,且好用典故而不容易為一般人所理解,以至於《冬心齋硯銘》成書至今近300年,竟無學者有系統地為之詮解註說,實在令人惋惜。當代,海峽兩岸學界對金農的研究,雖然已經累積極為豐碩的成果,但大多數從金農的書畫家身分切入,研究重心偏重在他50歲應博學鴻詞失利以後,開始在揚州鬻字賣畫以為生的這段時期及其

藝事。這固然能反映出金農的一個側面,但也相對忽略了其前半生、其素以自重的詩人、學者身分,以至於其在硯學上的成就。 本文區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敘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現況與分析,並對本文提到的兩個重要概念—硯學及硯銘作界定,以及本文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限制。第二章針對明清之際至盛清時期的硯學、硯銘名家作探討。第三章研究金農的生平、硯癖及硯友。第四章對金農〈行楷硯銘冊〉所收之銘文進行考釋並依其性質予以分類後,再敘述金農硯銘的特色。第五章討論金農傳世硯銘書法墨跡的特色以及冬心硯。第六章回顧全文與臚列各章研究所得,評說金農於硯史之成就,並總結本文的研究成果。 金農的硯學成就就建築在他創作

的一則又一則的硯銘中。他以認真的態度創作硯銘,不論就創作的數量、題材的豐富性來講,都是此前文人包含蘇軾、陸游、朱彝尊等人所望塵莫及的。他擴大硯銘的表現空間,硯銘到他手裡,除了原本的警誡、褒讚的功能外,還可以抒情、言志。他想像力豐富,行文詼諧幽默,句法則長短隨意、無施不可。嘻笑怒罵,皆成文章,使得原本嚴肅板重的銘文,變得可親可近;使得原本質樸無文的銘文,變得絢麗多姿。他的硯銘風格多樣豐富,文辭優美流暢,內容又多不拘成格而屢出新意,誠如他於《冬心齋硯銘‧自序》所言:「至其辭之為雅、為鄭、為莊、為諧、為正、為廋,則予不自知。」這是他硯銘的文學性、藝術性高出於朱彝尊,並同時福州包括黃任在內的諸藏硯家、

高鳳翰以及乾隆皇的原因。他於雍正11年出版的《冬心齋硯銘》,是硯學史上首部出版的私人硯銘集,宣示著重視硯銘,並將以此名世的企圖心。於是,就硯銘一道來說,金農的成就是空前的,甚至到現在,都還沒有人能夠超越。 金農的硯學成就還展現在與僕人、友人合作的一方又一方冬心硯。由於僕人朱龍的琢硯技術高超,並金農本人銘詞、書法、篆刻之高妙,乃至圍繞在金農身邊的這一幫專精書畫的文人,如高翔、汪士慎、黃樹穀、康燾等,經常有機會與金農合作製硯。他們在冬心硯的製程中,各自有不同程度的涉入,或琢硯,或書銘,或刻銘,從而造就一方不論就硯材、硯式、硯雕,乃至於硯上的銘文及其書法、刀法,都粲然可觀的佳硯,為後世留下可貴

的資產。 本文的成果在於:一、補充現行金農研究過度偏重其晚年而輕中、壯年的不足。二、揭示金農的人生旨趣及補充其草書觀。三、提供金農硯銘的箋注、迻義。四、擴大對金農的交遊圈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