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大內區石林里131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應用日語系 劉伯雯所指導 陳凱鈞的 日治時期高雄州神社之研究 (2019),提出臺南市大內區石林里131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神社、高雄州、日治時期、國家神道、宗教政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江寶釵、方慧臻所指導 楊玉茹的 臺南西市場之現代性與集體記憶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臺南西市場、現代性、集體記憶的重點而找出了 臺南市大內區石林里131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臺南市大內區石林里131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治時期高雄州神社之研究

為了解決臺南市大內區石林里131號的問題,作者陳凱鈞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日治時期高雄州區域神社為研究範疇,對該區域內的個別神社現況考察並且對照該現今城市或鄉鎮發展及互動關係加以分析。研究將散落在各處文獻加以整合,整理出當時的神社較確切數量,首先就當時(昭和20年,西元1945年),高雄州的行政劃分二市七郡整理出現今所在區域,又據『臺灣に於ける神社及宗教』中所載,得知日治時期高雄州有縣社2所、鄉社3所以及無格社5所,社祠9所,一共19所。 實際考察高雄州各區日治時期神社,發現共有70所,神社之現況會隨各地方的時空因素而有極大差異,綜合田野調察心得,歸納高雄州神社之現況發展研究,結論為:(一)神社遺蹟的淹沒與出土、(二)政權轉換後的改造與遺留、

(三)轉型人文休閒公園的空間價值、(四)融合地區的特殊文化發展。考察研究發現高雄州神社遺蹟雖有許多不可考,但仍有值得參考的保留與重建經驗,如東港神社海濱國小內的孔子祠與溪北國小神社遺址增設的孔子銅像都發展出在地特殊的融合性文化教材或教育活動;轉型人文休閒公園的代表有屏東市「阿緱神社」、瑪夏區「達卡努瓦神社」賞螢步道、屏東高士神社重建等,都使空間與人文價值得以再造;另外「震洋神社」古蹟出土與佳冬鄉神社遺跡的保存則值得被重視。

臺南西市場之現代性與集體記憶研究

為了解決臺南市大內區石林里131號的問題,作者楊玉茹 這樣論述:

臺南西市場是日治時期南臺灣最大的公設市場。本研究試圖從日本殖民時期的現代性出發,追溯臺南西市場現代化的歷程,探索作為南臺灣第一嫁妝城的西市場在結婚禮俗上所蘊藏的傳統文化,找尋當年摩登現代化、繁華熱鬧的西市場與臺南人對西市場的集體記憶。臺南西市場是日治時期在殖民政府的現代衛生要求之下所興建的公設市場。她曾是南臺灣規模最大的市場,無論是現代華麗莊重的建築樣貌,或是挑高的空間、通風排水的設計、整齊衛生的環境,在在突顯西市場的現代性。而臺南人在這歷史地景空間下因消費而衍生的活動與集體記憶中,最鮮明立體的集體記憶是「西市場是南臺灣第一嫁妝城」,所有婚喪喜慶所需的用品都可以在西市場採買備齊,訂婚結婚的洋

裝西服要去西市場裁布訂製,喜宴辦桌食材的採買也在西市場。西市場所在的中正商圈也曾是府城庶民生活最摩登繁華的地方,府城人逛街、看電影、吃小吃、聽歌跳舞都在這裡。2003年臺南西市場被公告為市定古蹟,西市場的修復工程也於2017年5月20日正式動工。不管是西市場的殖民現代性,或是在結婚禮俗上所蘊藏的傳統文化,都可以是西市場修復再利用時的參考元素。本文著重於西市場歷史文化的研究,希望可以提供日後西市場古蹟修復,空間再利用時,一些參考的方向,讓古蹟的保存不只是空間的複製,而是能結合過往的歷史紋路和目前當地居民生活所需,成為一個訴說府城歷史文化的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