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利原子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莫斯利原子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孟浪寫的 自由詩魂 孟浪詩全集 和JillLepore的 輿情操縱:用數據操控心智的鼻祖「析模公司」運作大揭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原子序- 翰林雲端學院也說明:莫斯利 參考原子中質子的數量至定原子序。 原子序=質子數=電子數(在原子中性狀態)。 元素週期表大致上依原子序排列。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暖暖書屋 和行路所出版 。

中央警察大學 國境警察學系碩士班 高佩珊所指導 陳韋儒的 美國對北韓政策之研究 (2009-2020年) (2020),提出莫斯利原子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正恩、歐巴馬、川普、美國-北韓關係、北韓核危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明居正所指導 葉曉迪的 大國爭霸的成敗歸因及其權力競爭機制:「國家功能替代」的解析途徑 (2018),提出因為有 權力競爭、爭霸成敗、權力轉移、大國關係、功能替代的重點而找出了 莫斯利原子序的解答。

最後網站十分鐘搞懂國中理化生物地科: 莫斯利YouTube教學頻道則補充:主題3: 原子序與質量數+精選範例3 主題4: 正負離子的形成+精選範例4 另外,如有學習問題需要解惑,亦可直接在YouTube教學頻道該主題影片底下留言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莫斯利原子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由詩魂 孟浪詩全集

為了解決莫斯利原子序的問題,作者孟浪 這樣論述:

  中國當代詩人、華語思想文化圈重要的文學編輯與獨立出版家孟浪先生,於2018年12月12日因肺癌在香港沙田醫院逝世,享年五十七歲。   孟浪的詩在中國現代詩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位置,然而孟浪選擇了流亡,多年分別居住在美國、香港和台灣,並用詩歌紀錄和回應世界與時代,以出版醒世立言,可惜事功尚未完成就與世長辭,為了讓他的詩歌繼續流傳,《孟浪詩全集》於焉產生。   一生中,孟浪寫詩近兩萬行。其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萬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五千行,二十一世紀頭十年寫了三千多行,生命最後的八年則寫了一千多行。   本套全集共分三卷,亦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卷》、

《二十一世紀卷》,分別收錄了自由靈魂詩人孟浪在不同時間點所創作的詩作。   作為一位縱貫三十多年的詩歌寫作者,孟浪一生清苦、奔波。他素然地把冰與火集於一身。幾十年順從於命運,漂泊的生存,淡漠的寫作……他內心的火焰總是以苛刻的角度噴放。他善對友人,熱衷詩歌江湖,而溫和的孟浪藏著一顆嫉惡如仇的心,如一隻絲毫不妥協與退讓的反抗雄獅。在中國當代詩人中,沒有誰能像孟浪這樣以「命+詩」的方式死死地追逐著自由。他的生命元素一個是單純,一個是堅定!他的詩歌美學,一是乾淨,二是鋒利!像一首凌厲、兇狠、鼓點般的進行曲,孟浪生存的歌詞句句是自由,伴之步步譜曲的詩的旋律也是自由! 名人推薦   徐敬亞   詩人

∕文學評論家   楊小彬   詩人∕學者   黃燦然   詩人∕翻譯家   黃粱   詩人∕評論家   朵漁   詩人

美國對北韓政策之研究 (2009-2020年)

為了解決莫斯利原子序的問題,作者陳韋儒 這樣論述:

目錄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6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0第四節 文獻探討與名詞解釋 12第五節 研究章節架構與研究步驟 24第二章 北韓核計畫發展 27第一節 北韓核計畫發展背景 27第二節 金正日時期 (1994-2011年) 45第三節 金正恩時期 (2011年至今) 73第四節 小結 102第三章 美國對北韓政策分析 104第一節 美國對北韓政策回顧 106第二節 歐巴馬政府對北韓政策 121第三節 川普政府對北韓政策 141第四節 小結 177第四章 美國處理北韓核危機之思維與政策 179第一節 美國與北韓安全議題博弈 179第

二節 「川金會」後情勢發展 223第三節 未來發展情勢預判 246第四節 小結 253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55第一節 結論 255第二節 研究建議 265參考文獻 267貳、中文部分 267貳、中文部分 290附錄─北韓研發核武與彈道導彈大事記 308

輿情操縱:用數據操控心智的鼻祖「析模公司」運作大揭密

為了解決莫斯利原子序的問題,作者JillLepore 這樣論述:

《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最佳商業圖書入圍 《時代雜誌》2020年秋季最期待著作 《歐普拉雜誌》2020年秋季最佳圖書 美國國家圖書獎「非虛構類」入圍     這家企業自詡是約翰・甘迺迪贏得總統大選的幕後操盤手!     早在冷戰時期,它便開啟先河研發電腦程式模擬人類思考,     用來預測乃至操控人們的行為與思考,深遠影響延續至今。     從劍橋分析公司到俄羅斯網軍工廠「網路研究機構」,     從Facebook、Amazon到Google,都是它的徒子徒孫!     想了解當今「數位操控戰」,你不能不知道它的歷史!   析模公司成立於冷戰期間,遠在Facebook、Goo

gle和劍橋分析公司誕生之前,它便從事資料探勘、鎖定選民、左右政情,乃至操縱大眾。本書作者吉兒‧萊波爾偶然間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檔案庫中發現此公司文件,於是著手挖掘這段遭人遺忘的歷史——而它,也是當今矽谷的操控術和傲慢背後,沉眠已久的神祕源頭。     1959年,美國一群頂尖的社會科學家創立了析模公司,發明了一套用於預測和操縱種種人類行為的電腦程式,稱為「仿人機」。他們相信,「仿人機」不只能推銷日常用品,還有其他大用:它可以打贏選戰,可以壓制政治反抗運動,可以擊敗共產主義;可以摸透人心,贏得越戰;可以預測種族暴動,甚至瘟疫──可以說,他們的初衷是善意的。隨著業務逐步拓展,析模公司的客戶除了《紐約

時報》等數十家民間大型廠商,就連要競選美國總統的約翰‧甘迺迪和美國國防部等,都赫然在列,其經營據點也因而遍及紐約、華盛頓、劍橋,甚至遠到越南的西貢。     從多屆美國總統大選、越戰,到詹森政府不幸誤判種族暴動等,析模無役不與。然而,由於當時的數據收集能力與資訊科技遠不及今日,加以後來析模發生各種不當管理情事,包括向媒體洩漏情資、未能繳交業務報告,乃至因引起民眾疑慮而面臨抗議,甚至遭指控犯下戰爭罪,最終該公司於1970年宣告破產,相關史料且因機緣湊巧幾乎銷聲匿跡……     析模公司的科學家相信,「仿人機」乃是「社會科學界的原子彈」,但他們沒預料到,這項發明會像深埋已久的未爆彈,於數十年後的今

日引爆——時至21世紀初,企業收集數據、建立行為模型、操弄訊息傳布——甚至左右各國政情。省思這些現象時,析模公司的歷史與當年的爭議,將是重要的借鏡。   各界好評     ►萊波爾是出色多產的歷史學家,眼光獨到,總能發掘不為人知的故事。本書精彩絕倫,時而滑稽好笑,時而令人感到惡寒,作者本身形容它為「1960年代的黑歷史」……當代的我們宛如身處一座圓形監獄:因為世界往往充滿監控,哪怕監控者不是國家,也有超大型企業的身影,它們透過預測和操縱人類行為賺進大筆鈔票,其中滲透最深的目標,莫過美國人的投票行為……作者從中挖掘有可信度、不為人知的故事來源。——《紐約書評》詹姆士‧格里克(James Glei

ck)     ►當代臉書等企業操控心理和輿情,這方面早就有鼻祖析模公司進行同樣操作。作者以極具說服力的手法寫出其中故事,引領讀者探索近代史鮮為人知的一隅。——《科克斯評論》     ►內容豐富,敘事技巧出眾,眼光銳利。如同作者萊波爾所言,1960年代甘迺迪總統大選過後,對於政治人物可能利用廣告、心理戰甚至新科技來操作選情,當時的民眾可能感到震驚。然而一甲子過去了,現代美國政治生活已經接受這樣的生態,正由於在當代看來稀鬆平常,現在反而需要一位歷史學家來鉤沉,挖掘那個操弄選情的觀念開始萌芽的年代。——《新共和雜誌》,J‧C‧潘(J.C. Pan)     ►作者揭露了這間遭世人遺忘的企業如何創造

出未來的數據武器。本書讀來既讓人欲罷不能,又毛骨悚然。——歷史學家亞曼達‧福爾曼(Amanda Foreman)     ►作者不留情面,犀利批評想要以演算法了解人類行為的愚蠢念頭,以及試著破壞民主的侵蝕性後果,成就出這部深具洞察力的作品,帶領讀者認識具有歷史意義的異議事件。——《書目雜誌》星級評鑑,布倫丹‧迪斯克爾(Brendan Driscoll)     ►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作者以迷人的文筆和讀者對話,寫出橫跨多洲地理與時間維度的敘事格局。她取得大量的家族相關資料,訪談親近人士,拜此之賜,筆下人物性格、家庭、外遇、爭鬥、家常便飯的八卦閒聊,都躍然紙上。——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夏儂‧龐

德(Shannon Bond)     ►敘述預測分析和行為數據科學源起於冷戰年代的故事,文字優美,邏輯嚴謹。——《金融時報》

大國爭霸的成敗歸因及其權力競爭機制:「國家功能替代」的解析途徑

為了解決莫斯利原子序的問題,作者葉曉迪 這樣論述:

自二戰結束以來,國際體系的性質因為「核恐怖平衡」、「國家生存權的合法化」以及後冷戰時期的「國家間相互依賴程度加深」而大體進入「大國戰爭克制」的時代。作為驅使國家做出行為選擇的結構性誘因,國際體系性質的轉變不可避免地對國家,特別是大國之間的策略互動和行為模式產生衝擊。一個比較明顯的現象是:「戰爭,作為國際關係歷史中的常用選項,在二戰後的大國之間的權力競爭中逐步退讓至最後選項。」這不僅意味著,傳統爭霸大國之間通過戰爭實現快速權力轉移的首要選項受到極大的限制,還使大國之間的權力競爭的時間與方式更具長久性和複雜性。那麼,這種有趣的現象也就產生下列重要的研究問題:(1)在戰爭選項受到限制的前提下,大國

之間的權力轉移將通過何種方式實現?其中的權力競爭機制是怎樣的?(2)何種權力競爭方式更有助於大國最終問鼎霸權?(3)對於具有明顯權力差距的崛起國而言,如何通過和平的權力競爭方式突破源自於霸權國產生的結構性制約,實現最終的權力轉移? 為了更好回答和解決上述問題,本文先是系統性地回顧和批判既有關於「大國權力競爭」研究後發現,現有的文獻存在以下問題,如缺乏一個兼容兩個爭霸大國視角的權力競爭的分析架構等。在辨析既有研究不足的基礎上,本文以結構現實主義作為理論基底,並修正了Kenneth N. Waltz提出的相對實力分佈為「單一變量」的假定,將國家功能的相似性進一步修正為「國家功能分殊化」,並操

作化為「國家功能替代性的高低」,使其成為結構現實主義中的第二個變量。其中,相對實力是「主自變量」,功能替代性為「次自變量」,由此組合成一個2X2的核心解釋模型。根據解釋模型,本文提出一個核心假說:「大國的對外功能由安全領域、經濟領域和價值觀領域組成,這三個功能領域構成大國權力競爭的主要路徑,即:如若爭霸大國B能夠在安全、經濟和價值觀領域提供全面替代爭霸大國A的對外功能供給,那大國B便能在權力競爭中獲得最終勝利。」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驗證核心假說,本文將其拆分成三個輔助假說:(1)在二戰前戰爭頻發的多極體系下,兩個大國在爭霸過程中,能夠提供較高國家功能替代性的一方因受到其他國家制衡的強度較低,而

取得最終的勝利。(2)在二戰後大國戰爭克制的兩極體系下,兩個極國各自領導一個爭霸聯盟,國家功能替代性高低成為雙方主要競爭途徑,如若兩極的一方所能提供的功能替代性較低,那麼該極國的權力將流失,同時受到制衡的強度較高。(3)在大國戰爭克制的單極體系下,如果體系中崛起國的相對實力較強,同時又能對體系內其他單元(行為體)提供可替代霸權國的國家功能,那麼崛起國就有可能規避制衡,進而得以與霸權國進行權力競爭;相反,如果該大國無法提供可替代性的國家功能,那麼對該國的制衡則有可能形成。 為了驗證上述三個輔助假說與核心假說,本文選取了三種體系類型下的大國爭霸作為實證案例,它們分別是:拿破崙時期的英法爭霸、

冷戰時期的美蘇爭霸以及21世紀以來的中美權力競爭。這三個案例因為體系類型的不同、時間的不同、爭霸大國的不同等要素構成了三個「最不相似案例」,並且在每個案例中,爭霸大國所採用的各自的競爭方式,最終導致了勝敗的結局,因而構成了「案例內差異」。同時,每一個案例對應著一個前文提出的輔助假說。倘若本文所提出的解釋模型及其運作邏輯分別在這三個案例中得到驗證,那麼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本文我提出的核心假說是成立的。在三個案例的六組大國爭霸關係中,我們不難發現,英國、美國和中國都(或階段性地)為體系內的成員國提供了替代性較高的功能供給,從而獲得最終(階段性)的勝利,使本文的核心假說獲得驗證。可見,大國權力競爭的功能

替代邏輯是成立的。 就理論層面而言,國家功能替代論對現有研究做出如下幾個理論的推進與補充,包括:第一,從權力競爭的視角提供了一個較為系統和完整解釋大國爭霸成敗原因的分析,展示了更為細緻化權力競爭過程,避免落入「經濟興衰論」和「週期興衰論」的線性邏輯中。第二,對結構現實主義的單一變量做出修正,將國家功能視為第二變量,拓寬了結構現實主義的理論適用範圍。同時,功能替代論所具有的動態性和時序性,為結構現實主義注入新的動態元素,有助於緩解它長期被詬病的理論僵化和無法解釋變遷現象的問題。第三,功能替代論的視角使權力轉移從自變量轉向了因變量。第四,功能替代論有效地橋接了「霸權現實主義」與「均勢現實主義

」的理論斷層。在功能替代論的視角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爭霸的大國如何在提供較高替代性的功能來規避制衡的同時,最大化地獲取權力轉移的幅度,突破均勢現實主義所強調制衡限制,最終問鼎霸權,轉入霸權現實主義的理論邏輯。就現實層面而言,功能替代論還可以為現實政治提供相關的解析視角。在理解Trump的退群行為時,功能替代論認為美國正在進行它從二戰以來提供功能的調適,扭轉逐漸對自身不利功能供給,但這事實上也為崛起國——中國提供了戰略機遇與空間。根據功能替代論的分析,霸權國功能調適的成敗與崛起股功能替代性的高低,將導致四種不同類型的情境——爭霸大國二元對立、霸權國功能主導、崛起國功能主導、金德伯格陷阱。

當然,每個理論框架都具有明顯的範圍限度,功能替代論也具有不足之處:第一,功能替代論堅持現實主義「國家中心論」的核心要素,對非國家行為體關注較少,並排除了國家的非理性行為。第二,功能替代論的主要研究對象為大國,對中小國家的作用關注不足。第三,功能替代論的分析層次為國家間與體系層次,無法解釋國家內部變遷對大國爭霸成敗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