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麻園休閒農業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薑麻園休閒農業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小璘,何友鋒寫的 臺灣園景 和天下雜誌人文出版部的 浪漫台三線款款行 客遊 慢巡庄:休閒農場 親近大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苗栗縣大湖鄉薑麻園休閒農業區(薑麻園社區) - Facebook也說明:薑麻園 社區位於大湖鄉及三義鄉交界處。海拔約800公尺,歷年來的特產以「薑」最廣為人知。這裡的主要道路苗130 線是往來大湖與三義兩個觀光勝地之路,旅客路過薑麻園,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東海大學 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陳秋政教授所指導 劉佩雯的 苗栗縣食農教育推廣之研究 (2020),提出薑麻園休閒農業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食農教育、永續發展、青農返鄉、生態環境。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研究所 劉瓊如所指導 陳家珍的 當地食物消費動機模式之研究-以「田媽媽餐廳」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當地食物、消費動機、餐廳依戀、忠誠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薑麻園休閒農業區的解答。

最後網站薑麻園休閒農業區, 聯絡電話(037)951-870則補充:園區介紹. 大湖鄉薑麻園休閒農業區位於關刀山山系海拔700公尺處,此區交通相當便利,東西向由苗栗縣大湖鄉的130縣道串聯,東側則接台3線,西側為國道一號三義交流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薑麻園休閒農業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園景

為了解決薑麻園休閒農業區的問題,作者王小璘,何友鋒 這樣論述:

  全書以敘事性方式,開啟4百年來臺灣景觀發展的綜述;總計18萬字,60張示意圖,610張照片和430篇引用參考文獻。「總論」鋪陳了臺灣景觀各個時期的歷史背景和變遷,令人讚嘆臺灣景觀專業領域一甲子的苦行和艱辛,而今終致開花結果。「各論」中20個公園和庭園,以文資較多、取得較易、區位可及性高,且容易到達;在類型上較具代表性,且為人熟知,以及與筆者息息相關者為選取原則。盼能將這些寶貴的碎珠串成一條項鍊,予己予人留下些許記憶,也盼新生代景觀人繼續將臺灣景觀史延續下去。

薑麻園休閒農業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News金探號】寶島玩很大 特搜DIY採果樂

00:00 草莓控注意!採果秘笈大公開
13:29 苗栗果園民宿 宜蘭採金棗
26:05 台東採釋迦 鹿野溫泉飯店
37:09 屏東玩樂路線 高雄採蜜棗

#News金探號 #寶島 #年假必去的旅行
--
主持人:王軍凱 呂佳宜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

苗栗縣食農教育推廣之研究

為了解決薑麻園休閒農業區的問題,作者劉佩雯 這樣論述:

近年來因為食安、環保與健康意識的抬頭,尋求安全食材與環境永續的運動漸漸展開,因而衍生出一個新的議題--食農教育。本研究探討如何以食農教育相關概念來達到環境永續目的;在永續發展框架下,透過文獻分析成果與深度訪談所獲見解,了解在全球氣候環境變遷與糧食安全議題的影響下,各國及臺灣面對民間團體的主張,加上學研各界的積極關注,相關立法已經啟動而衍生對食農教育與環境永續議題的重視。苗栗縣近年來亦持續推展食農教育相關計畫與活動,並積極推廣慢食、慢魚、慢城等運動。作為一個農業縣,苗栗縣雖有相當農業發展基礎,但對照食農教育發展趨勢與理想樣貌,仍有相當努力的空間。對此,本研究累積文獻探討及深度訪談的成果,歸納下

列策略,分別是:(1)規劃完整法源以建立推動依據;(2)發起縣民食農教育運動;(3)強化地產地消循環經濟模式;(4)結盟農會協力共進;(5)納入社區增加推廣平臺,希望對苗栗縣的食農教育推廣帶來啟發與政策建議功效。

浪漫台三線款款行 客遊 慢巡庄:休閒農場 親近大地

為了解決薑麻園休閒農業區的問題,作者天下雜誌人文出版部 這樣論述:

  始自桃園大溪、平鎮、龍潭,至台中東勢、石岡、新社等,全長約150公里的「浪漫台三線」,是全台最具客庄特色的客家人文廊道。   本書以「食尚生態」、「親子同歡」、「無毒有機」、「同村共好」四大篇章,十五個浪漫台三線沿線休閒農業區中的休閒農場切入,訴說他們如何善用自然及人文資源,打造出一座座兼具友善農業和生態教育等意義的休閒農場。   本書附有「鐵馬追風慢活十路線」折頁,是慢遊「浪漫台三線」的最佳參考資料。 名人推薦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永得   薰衣草森林執行長 王村煌   台灣農林公司副總經理 劉伶珠  

當地食物消費動機模式之研究-以「田媽媽餐廳」為例

為了解決薑麻園休閒農業區的問題,作者陳家珍 這樣論述:

動機是引發遊客行為的一個關鍵因素,食物在影響整體旅遊經驗和意圖重遊目的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食物消費在整體旅遊消費支出比例上也有逐年成長的趨勢。現今,許多目的地提供當地食物以吸引想品嚐具有正宗味道和各式特色風味食物的旅遊者親臨拜訪,增加目的地價值。而提供當地食物之餐廳業者如何自眾多同業中脫穎而出,關鍵點在於是否能迎合遊客之當地食物消費動機,有效提升其對餐廳之依戀及忠誠。田媽媽餐廳做為國內提供當地食物料理的鮮明角色,素以利用當地新鮮與美味的農產品食材,設計開發具地方特色的風味料理著稱,一直以來都在農村觀光旅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至今更成為享用當地食物消費最重要的場所。爰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田媽媽餐

廳之當地食物消費動機因素組成,以及遊客對田媽媽餐廳依戀與忠誠之心理行為反應。本研究分別選取位在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內的「古道廚娘(嘉義縣竹崎鄉)」與位在薑麻園休閒農業區的「雲也居一(苗栗縣大湖鄉)」做為實證研究地點,調查 303 名遊客,並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模式檢定。研究結果發現:引發遊客對餐廳依戀之當地食物消費動機以「人際互動動機」對餐廳依戀最具影響力,其次分為「文化動機」及「健康關注動機」;而遊客對提供當地食物之餐廳依戀也會正向影響其對餐廳忠誠。本研究結果可提供田媽媽餐廳業者強化遊客當地食物消費動機之因素,以引發遊客後續對消費場所之依戀和忠誠行為,並作為未來研究當地食物消費動機相關議題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