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設施定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雅富寫的 圖解港埠經營管理 和(美)基夫•莫里斯的 基礎設施即代碼:雲伺服器管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嫌惡設施是什麼?購屋前您必須知道的眉角!也說明:每個人對於特定建設或場所的接受度不一,嫌惡設施定義也沒有很明確,但有些普遍不受歡迎的存在如葬儀社、瓦斯行、焚化爐等,大約就是公認的嫌惡設施。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設計博士班 彭光輝所指導 林孟儒的 殯葬設施治理之區域合作策略研究-以新北市及周邊地區為例 (2021),提出設施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殯葬設施、區域合作、服務半徑、供需分析、魚骨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 林昭志所指導 林廷威的 不動產買賣之物的瑕疵擔保─以嫌惡設施為中心 (2020),提出因為有 嫌惡設施、物之瑕疵擔保、不動產、不動產說明書的重點而找出了 設施定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設施經營者及雇主之定義差 - 中小企業法律諮詢服務網則補充:【企業人事制度.勞資糾紛】本公司有董事長,而公司旗下又有各地方之設施場所,而各設施場所均設有場長,想請問是否「雇主」是指董事長還是指場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設施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港埠經營管理

為了解決設施定義的問題,作者張雅富 這樣論述:

  ●介紹港埠管理的原理及營運焦點   ●增加商港經營與管理的實務議題   ●補充國外港埠營運管理發展趨勢     現代商港是國際物流和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作業節點,也是商船與不同運輸工具作客貨更換乘載的場所。港口的經營管理為運輸管理範圍的一環,其中涉及海運、聯外交通運輸、船舶服務、倉儲、物流等作業,其中港埠設施的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安全及污染防治等管理事項更涉及國內航港法規、國際海事公約及規則等。本書以企業經營及運輸管理的角度說明我國商港的重要營運業務及管理項目,同時輔以圖文說明,並介紹國外有關港口管理上對智慧化、污染防治等的一些發展趨勢。

設施定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中秋烤肉最怕下雨,若雨下得剛好是浪漫,下得太多可能讓用路人心情很爛,阿凱帶大家回顧2020年6月6日澄清路家樂福現場,當天早上整點的時雨量:
6點 22.5mm
7點 69.5mm
8點 64.5mm
9點 10mm
⏰6-8點時累積雨量達156.5mm
🌧平均降雨量 8.7mm/10分鐘
澄清路家樂福前積水💦,市府回應時雨量沒超過排水量10.2mm,排水量應該足夠, #但還是淹水了,且只有澄清路往北東側大淹水、西側都沒事。
📣水利局蔡局長在質詢中承諾📣
因爲澄清路目前都是往寶珠溝排水系統去,然而寶珠溝排水容量較小,為了改善目前東側淹水情況,澄清路東側的排水,之後會疏導往鳳山排水系統。
在改善排水系統的同時,阿凱也想呼籲大家,遇到瞬間降雨量過大的情況🌧排水系統恐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就像營養師建議我們一天喝2000c.c.的水,若瞬間我們灌了6000c.c.,也需要時間來排解,留言處也幫大家補充一下雨量分級定義👇
🎯希望市府除了改善排水的孔蓋和分洪之外,也能做到下列三件事:
1️⃣ 公佈易淹水地區可承載時雨量​,給市民心理準備。
2️⃣ 大雨來襲前,將設置在排水溝上的住家周邊防蚊🦟設施移除,加強排水速度。
3️⃣ 改善坡道設計,讓澄清路西側的排水孔也發揮功能。
#你的事就是阿凱的事
#時雨量會說話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fishkai.lin

殯葬設施治理之區域合作策略研究-以新北市及周邊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設施定義的問題,作者林孟儒 這樣論述:

臺北市、新北市及基隆市(以下稱北北基)三個城市人口數占全台灣人口約30%比例以上,且因地理區位及交流頻繁而關係緊密,在各種公共議題方面採取區域合作模式早已行之有年,但對於殯葬設施使用與規劃卻因行政、官僚、制度、需求及區位分布、環境條件與土地資源限制等問題,導致殯葬設施供需失衡情形日益嚴重,納入區域合作項目實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新北市為三個城市土地面積最大且人口數最多,如何運用新北市資源與優勢,創造殯葬設施區域合作之平等互惠原則成為重要課題,因此,本研究以新北市為主要研究對象,輔以鄰近的臺北市與基隆市做為研究範圍,經由相關文獻回顧蒐集殯葬設施在殯儀過程扮演角色、殯葬設施現代化作法以及區域合作面

臨的困境;透過繪製殯葬設施服務半徑,瞭解殯葬設施服務區域分布現況;同時透過相關殯葬設施使用數據說明殯葬設施民眾跨區使用的事實,後以人口變化推估北北基轄內公立墓園及公立骨灰骸存放設施供需情形,用以說明北北基殯葬設施區域合作的必要性;另針對新北市轄管公立、私立殯葬設施之民眾與各行政區墓政機關問卷調查結果,歸納出對於未來殯葬設施之期望與維護管理需求,最後以策略型魚骨圖研擬新北市殯葬設施區域合作策略,以供未來新北市辦理殯葬設施區域合作之參考。經過研究歸結以下幾點結論:(1)融入人文、藝術、文化、地景之多元化殯葬設施已謂風潮;(2)新北市居民因殯葬設施不敷使用而被迫跨區申辦使用情形,但因跨區不同收費標準

造成民眾負擔;(3)基隆市現已面臨塔位不足情形,臺北市也將在10年內面臨塔位不敷使用之窘境,新北市塔位存量127萬,除自用外仍有餘裕提供基隆市與臺北市使用;(4)民眾多數期望設置「塔位」、「火化設施」、「禮廳」等設施,且認為公立殯葬設施因環境品質、服務、交通便捷等方面不及於私立殯葬設施,但公立殯葬設施在價格低廉的部分是其優勢;(5)北北基殯葬設施因區位及供需不均,啟動區域合作刻不容緩;(6)研擬新北市殯葬設施五大合作面向及15項區域合作策略。

基礎設施即代碼:雲伺服器管理

為了解決設施定義的問題,作者(美)基夫•莫里斯 這樣論述:

本書旨在解釋如何利用“雲時代”基礎設施即代碼的方法來管理IT基礎設施。主要內容包括:組織在採用新一代基礎設施技術時經常掉進的陷阱以及避免這些陷阱 的核心原則和基礎設施即代碼的關鍵實踐;動態基礎設施平臺的性能和服務模型;提供、確認核心基礎設施資源的工具;規定伺服器、構建伺服器範本和更新運行服務器的實踐和模型。 基夫·莫里斯(Kief Morris)是ThoughtWorks歐洲區持續交付和DevOps帶頭人,致力於説明客戶尋找建立和管理基礎設施運維工作的更有效方法;擁有近20年設計、構建和運行自動化IT伺服器基礎設施的經驗。 第 一部分 基礎 第 1章 挑

戰與原則 3 1.1 為什麼採用基礎設施即代碼 3 1.2 什麼是基礎設施即代碼 4 1.3 動態基礎設施的挑戰 5 1.3.1 伺服器蔓延 5 1.3.2 配置漂移 6 1.3.3 雪花伺服器 6 1.3.4 脆弱的基礎設施 7 1.3.5 自動化恐懼症 7 1.3.6 侵蝕 8 1.4 基礎設施即代碼的原則 8 1.4.1 系統能夠輕鬆複製 8 1.4.2 系統是用完可扔的 9 1.4.3 系統是一致的 10 1.4.4 過程是可重複的 10 1.4.5 設計經常變更 10 1.5 實踐 11 1.5.1 使用定義檔 11 1.5.2 自文檔化的系統和流程 11 1.5.3 一切版本化 1

2 1.5.4 持續測試系統和流程 13 1.5.5 小的變更,而不是批量變更 13 1.5.6 讓服務持續可用 13 1.6 反脆弱性:超越“穩健性” 14 1.7 結語 15 1.8 下一步 15 第 2章 動態基礎設施平臺 16 2.1 什麼是動態基礎設施平臺 16 2.2 對動態基礎設施平臺的要求 17 2.2.1 可程式設計 17 2.2.2 按需獲取 19 2.2.3 自服務 19 2.3 平臺提供的基礎設施資源 19 2.3.1 計算資源 20 2.3.2 存儲資源 20 2.3.3 網路資源 22 2.4 動態基礎設施平臺的類型 23 2.4.1 公有IaaS雲 23 2.4.

2 社區IaaS雲 23 2.4.3 私有IaaS雲 23 2.4.4 反模式:手搖雲 24 2.4.5 混合雲服務 24 2.4.6 裸機雲 24 2.5 如何選擇動態基礎設施平臺 25 2.5.1 公有還是私有 25 2.5.2 雲的可攜性 27 2.6 與雲和虛擬化的“機械通感” 29 2.7 結語 30 第3章 基礎設施定義工具 31 3.1 選擇基礎設施即代碼的工具 31 3.1.1 需求:指令碼介面 32 3.1.2 需求:無人值守的命令列工具 32 3.1.3 需求:支持無人值守的執行 33 3.1.4 需求:外部化配置 34 3.2 配置定義檔 36 3.3 使用基礎設施定義工

具 37 3.3.1 用過程化腳本置備基礎設施 38 3.3.2 聲明式定義基礎設施 40 3.3.3 使用基礎設施定義工具 41 3.3.4 配置伺服器 41 3.4 配置註冊表 42 3.4.1 羽量級配置註冊表 42 3.4.2 配置註冊表是CMDB嗎 43 3.4.3 CMDB的審計與修復反模式 44 3.4.4 CMDB的基礎設施即代碼方式 44 3.5 結語 44 第4章 伺服器配置工具 45 4.1 自動化伺服器管理的目標 45 4.2 具有不同的伺服器管理功能的工具 46 4.2.1 創建伺服器的工具 46 4.2.2 配置伺服器的工具 47 4.2.3 打包伺服器範本的工具 

48 4.2.4 在伺服器上運行命令的工具 49 4.2.5 從中央註冊中心獲取配置 50 4.3 伺服器變更管理模型 51 4.3.1 臨時變更管理 51 4.3.2 配置同步 51 4.3.3 不可變的基礎設施 51 4.3.4 容器化服務 52 4.4 容器 52 4.4.1 以容器方式和非容器方式管理Ruby應用程式 53 4.4.2 容器是虛擬機器嗎 54 4.4.3 使用容器而不是虛擬機器 55 4.4.4 運行容器 56 4.4.5 安全和容器 56 4.5 結語 58 第5 基礎服務概述 59 5.1 基礎設施服務和工具的考慮 59 5.1.1 支援外部配置的工具優先 60 5

.1.2 假定基礎設施是動態的工具優先 61 5.1.3 具有雲相容許可的產品優先 61 5.1.4 支援松耦合的產品優先 62 5.2 團隊之間共用服務 62 5.3 監控:告警、指標和日誌 63 5.3.1 告警:出現問題時告訴我 64 5.3.2 指標:收集和分析資料 65 5.3.3 日誌聚合和分析 65 5.4 發現服務 66 5.4.1 伺服器端的服務發現模式 67 5.4.2 用戶端的服務發現模式 67 5.5 分散式進程管理 67 5.5.1 使用伺服器角色編排進程 67 5.5.2 使用容器編排進程 67 5.5.3 調度短期任務 68 5.5.4 容器編排工具 68 5.6

 軟體部署 68 5.6.1 部署流水線軟體 68 5.6.2 打包軟體 69 5.7 結語 70 第二部分 模式 第6章 置備伺服器的模式 73 6.1 伺服器置備 74 6.1.1 伺服器的生命週期 74 6.1.2 伺服器都承載了什麼 77 6.1.3 伺服器上東西的類型 77 6.1.4 伺服器角色 79 6.2 創建伺服器的模式 80 6.2.1 反模式:手動製作伺服器 80 6.2.2 實踐:將伺服器創建參數放在腳本中 81 6.2.3 反模式:熱克隆伺服器 82 6.2.4 模式:伺服器範本 82 6.2.5 反模式:雪花工廠 82 6.3 引導新伺服器的模式 83 6.3.1 

推送引導 83 6.3.2 拉取引導 84 6.3.3 實踐:對每個新伺服器實例進行冒煙測試 84 6.4 結語 85 第7章 管理伺服器範本的模式 86 7.1 供應範本:不能讓別人來做嗎 86 7.2 使用範本置備伺服器 87 7.2.1 創建時置備伺服器 87 7.2.2 在範本中置備 88 7.2.3 平衡範本和創建之間的置備工作 88 7.3 構建伺服器範本的流程 89 7.4 原始鏡像 90 7.4.1 反模式:熱複製伺服器範本 90 7.4.2 基於作業系統安裝鏡像烘焙範本 91 7.4.3 基於供應鏡像烘焙範本 91 7.4.4 基於Unikernel構建範本 92 7.4.5

 在不啟動伺服器的情況下自訂伺服器範本 92 7.5 更新伺服器範本 92 7.5.1 重新烘烤範本 93 7.5.2 烘焙新範本 93 7.5.3 版本控制伺服器範本 93 7.6 構建基於角色的範本 95 7.6.1 模式:分層範本 95 7.6.2 共用範本的基礎腳本 96 7.7 自動化伺服器範本管理 96 7.7.1 在烘焙前自訂伺服器 96 7.7.2 實踐:自動測試伺服器範本 97 7.8 結語 97 第8章 伺服器更新與變更模式 98 8.1 伺服器變更管理模型 99 8.1.1 臨時性變更管理 99 8.1.2 持續配置同步 99 8.1.3 不可變伺服器 99 8.1.4 

容器化伺服器 100 8.2 通用模式和實踐 100 8.2.1 實踐:最小化伺服器範本 101 8.2.2 實踐:當伺服器範本變更時更換伺服器 101 8.2.3 模式:鳳凰伺服器 101 8.3 持續部署的模式與實踐 102 8.3.1 模式:無主要伺服器的配置管理 102 8.3.2 實踐:應用Cron 103 8.3.3 持續同步流 104 8.3.4 未配置領域 104 8.4 不可變伺服器的模式與實踐 106 8.4.1 伺服器鏡像作為製品 106 8.4.2 使用不可變伺服器簡化確認管理工具 106 8.4.3 不可變伺服器流程 107 8.4.4 使用不可變伺服器引導配置 10

8 8.4.5 事務性伺服器更新 109 8.5 管理配置定義的實踐 109 8.5.1 實踐:保持配置定義最小化 109 8.5.2 組織定義 110 8.5.3 實踐:使用測試驅動開發來驅動良好的設計 110 8.6 結語 110 第9章 定義基礎設施的模式 111 9.1 環境 112 9.1.1 反模式:手動製作的基礎設施 112 9.1.2 定義基礎設施棧即代碼 112 9.1.3 反模式:每個環境單獨的定義檔 114 9.1.4 模式:可重用的定義檔 114 9.1.5 實踐:測試並推進棧定義 115 9.1.6 自服務的環境 116 9.2 組織基礎設施 116 9.2.1 反模

式:單體棧 116 9.2.2 遷移基礎設施時避免“直接遷移” 118 9.2.3 將應用程式環境分到不同的棧中 118 9.2.4 管理棧之間的配置參數 119 9.2.5 共用基礎設施元素 120 9.2.6 實踐:應用程式碼和基礎設施代碼一起管理 122 9.2.7 共用定義的方法 123 9.2.8 實踐:基礎設施設計要與變更範圍匹配 124 9.2.9 示例:微服務的基礎設施設計 125 9.3 運行定義工具 128 9.4 結語 128 第三部分 實踐 第 10章 基礎設施的軟體工程實踐 131 10.1 系統品質 132 10.1.1 低品質的系統很難變更 132 10.1.2 

高品質的系統能更容易、更安全地變更 132 10.1.3 基於代碼的基礎設施品質 133 10.1.4 快速回饋 133 10.2 基礎設施管理的版本控制系統 133 10.3 持續集成 134 10.3.1 持續測試分支不是持續集成 134 10.3.2 誰破壞了構建 136 10.3.3 忽略失敗的測試 137 10.3.4 針對基礎設施的持續集成 137 10.4 持續交付 137 10.4.1 集成階段的問題 137 10.4.2 部署流水線和變更流水線 138 10.4.3 持續交付不是持續部署 139 10.5 代碼品質 140 10.5.1 整潔代碼 140 10.5.2 實踐:

管理技術債務 140 10.6 管理重大的基礎設施變更 141 10.7 結語 142 第 11章 測試基礎設施變更 143 11.1 敏捷測試方法 144 11.1.1 自動化測試提供快速回饋 144 11.1.2 有機地構建一個測試套件 145 11.2 構建測試套件:測試金字塔 145 11.2.1 避免失衡的測試套件 146 11.2.2 實踐:盡可能在最低層級進行測試 147 11.2.3 實踐:僅實現需要的層級 148 11.2.4 實踐:經常刪減測試套件 148 11.2.5 實踐:持續評審測試的有效性 148 11.3 實現均衡的測試套件 149 11.3.1 低層級測試 15

0 11.3.2 中間層級測試 151 11.3.3 高層級測試 154 11.3.4 測試運維品質 155 11.4 管理測試代碼 156 11.4.1 實踐:將測試代碼與所測代碼放在一起 156 11.4.2 反模式:反射測試 156 11.4.3 隔離元件進行測試的技巧 157 11.4.4 重構組件以便隔離 158 11.4.5 管理外部依賴 158 11.4.6 測試設置 159 11.5 測試的角色和工作流 161 11.5.1 原則:人們應該為所構建的東西編寫測試 161 11.5.2 編寫測試的習慣 162 11.5.3 原則:每個人都應該能夠使用測試工具 162 11.5.4

 品質分析師的價值 162 11.5.5 測試驅動開發 163 11.6 結語 164 第 12章 基礎設施的變更管理流水線 165 12.1 變更管理流水線的好處 166 12.2 設計流水線的準則 166 12.2.1 確保每個階段的一致性 167 12.2.2 對於每個變更都立即得到回饋 167 12.2.3 在手動階段之前運行自動階段 168 12.2.4 儘早獲得類生產環境 168 12.3 基本流水線設計 169 12.3.1 本地開發階段 169 12.3.2 構建階段 169 12.3.3 發佈配置製品 170 12.3.4 自動化測試階段 171 12.3.5 手動驗證階段 

172 12.3.6 上線 173 12.3.7 流水線的節奏 173 12.4 使用流水線的實踐 174 12.4.1 實踐:證明每個變更都對生產準備就緒 174 12.4.2 實踐:每個變更都始於流水線起點 175 12.4.3 實踐:出現錯誤時停止流水線 175 12.5 擴展流水線到更複雜的系統 175 12.5.1 模式:扇入型流水線 176 12.5.2 實踐:保持較短的流水線 179 12.5.3 實踐:解耦流水線 179 12.5.4 集成模型 180 12.6 處理元件之間依賴的技巧 181 12.6.1 模式:庫依賴 181 12.6.2 模式:自置備的服務實例 183 1

2.6.3 提供預發佈的庫構建 183 12.6.4 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測試實例 184 12.6.5 將服務的測試實例用作消費者185 12.7 管理元件間介面的實踐 186 12.7.1 實踐:保證介面的向後相容性 186 12.7.2 實踐:從發佈解耦部署 186 12.7.3 實踐:使用版本相容 187 12.7.4 實踐:提供測試替身 187 12.7.5 實踐:用契約測試來測試提供者 188 12.7.6 實踐:用參考消費者來測試 188 12.7.7 實踐:提供者介面的冒煙測試 188 12.7.8 實踐:運行消費者驅動契約測試 188 12.8 結語 189 第 13章 基礎設

施團隊的工作流 190 13.1 任何可以自動化的都要自動化 190 13.1.1 手動變更 191 13.1.2 臨時的自動化 191 13.1.3 自主的自動化 192 13.1.4 自主的自動化工作流 193 13.2 使用本地沙箱 194 13.2.1 使用本地虛擬化做沙箱 194 13.2.2 具有本地測試的工作流示例 196 13.2.3 使用虛擬化平臺做沙箱 197 13.3 代碼庫組織模式 197 13.3.1 反模式:基於分支的代碼庫 198 13.3.2 模式:每個元件一個主幹 199 13.3.3 模式:單一主幹 199 13.4 工作流的效率 199 13.4.1 加快

變更 199 13.4.2 代碼評審 200 13.4.3 將治理融入工作流 200 13.5 結語 202 第 14章 動態基礎設施的連續性 203 14.1 服務連續性 204 14.1.1 真實可用性 204 14.1.2 用動態伺服器池做恢復 205 14.1.3 為動態基礎設施設計軟體 206 14.1.4 為連續性劃分系統 208 14.2 零停機變更 208 14.2.1 模式:藍綠替換 209 14.2.2 模式:鳳凰替換 209 14.2.3 實踐:縮小替換的範圍 210 14.2.4 模式:金絲雀替換 211 14.2.5 為零停機替換路由流量 212 14.2.6 有數據

的零停機變更 213 14.3 數據連續性 214 14.3.1 冗餘地複製資料 214 14.3.2 重新生成資料 215 14.3.3 委託資料持久化 215 14.3.4 備份到持久存儲 215 14.4 災難恢復 216 14.4.1 持續的災難恢復 217 14.4.2 災備計畫:為災難做計畫 218 14.4.3 實踐:優先重建而不是冷備份 218 14.4.4 通過流水線持續監控 219 14.5 安全 220 14.5.1 自動掩蓋危害 220 14.5.2 以可靠的更新作為防護 221 14.5.3 包的來源 221 14.5.4 自動加固 222 14.5.5 流水線中安全

驗證的自動化 223 14.5.6 變更流水線的漏洞 223 14.5.7 管理雲帳號的安全風險 224 14.6 結語 225 第 15章 基礎設施即代碼的組織要求 226 15.1 演進式架構 226 15.1.1 在實戰中學習 228 15.1.2 從先驅者流水線開始 228 15.2 度量有效性 229 15.2.1 首先對期望的結果達成一致 229 15.2.2 選擇有助於團隊的度量指標 230 15.2.3 跟蹤和改善週期時間 230 15.2.4 使用看板視覺化工作 232 15.2.5 回顧會議及事後分析 233 15.3 組織授權使用者 233 15.3.1 劃分功能模型的陷

阱 233 15.3.2 採取自服務模型 235 15.3.3 承擔全部責任:誰構建,誰運行 235 15.3.4 組織跨職能團隊 236 15.4 持續變更管理的治理 237 15.4.1 提供穩固的構建單元 237 15.4.2 在流水線中證明運維就緒 238 15.4.3 共用運維品質的所有權 238 15.4.4 審查和審計自動化流程 238 15.4.5 優化發現和修復問題的時間 239 15.5 結語:永無止境 239 關於作者 240 關於封面 240

不動產買賣之物的瑕疵擔保─以嫌惡設施為中心

為了解決設施定義的問題,作者林廷威 這樣論述:

土地與房屋的買賣非如一般物品的買賣,其單價之高不是任何人隨時隨地都能交易,一般人終其一生最多也只能購買為數不多不動產,惟千金買房屋跟土地萬金買鄰,在辛苦一輩子所購買的不動產周遭,若有嫌惡設施設置,進而受其噪音、氣味或任何影響生活居住品質的侵擾,因此造成房屋不動產價值之減損,是否構成買賣不動產之瑕疵擔保即為本論文所欲探討之主題。本論文採用文獻探討法與比較研究方法為研究,亦從原理原則到具體規範詳細論述,並以解決議題為中心。擬先就民法關於買賣瑕疵擔保責任作介紹,以為本論文之開頭,將其特點尤其是「買賣物之瑕疵擔保」之部分加以敘述,以期明瞭買賣瑕疵擔保之法律制度任務所在。再者,嘗試對嫌惡設施定義並予以

類型化作歸類,蒐集整理分析我國實務對於嫌惡設施之見解。此外,探討嫌惡設施是否構成不動產買賣瑕疵擔保責任,其買受人及出賣人有何權利義務關係,以及實務就嫌惡設施與瑕疵擔保責任有何關聯,並佐以外國立法例作整理及分析。在結論部分,將整理之前章節的內容作說明,提出嫌惡設施是否得成立買賣物之瑕疵擔保,並提出行政上是否有其他經濟成本較小方式,以防堵嫌惡設施對於不動產買賣契約債務之履行造成妨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