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三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陳敦源所指導 林淑芬的 新制度主義觀點分析我國彈性用人制度變遷-以勞動派遣管理制度為例 (2021),提出財政預算案三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制度變遷、新制度主義、歷史制度主義、路徑依賴、勞動派遣。

而第二篇論文佛光大學 公共事務學系 張中勇所指導 饒佳汶的 台灣人口少子化問題與對策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台灣少子化、人口老化、少子化政策的重點而找出了 財政預算案三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財政預算案三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財政預算案三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財政預算案三讀發言】(14/05/2020)轉授權力與撥款令

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今日在立法會三讀,我在發言所指出的兩個問題──財政司司長轉授權力與撥款令──容許財爺自行批錢予政府部門、亦容許部門之間將公帑調來調去,立法會無法過問,無法反對。

除2020-21年度新批出的258億,警隊2019-20年度另外鬼祟拎到34億。

1. 除咗每年等財政預算案批錢,警隊仲有一啲陰濕招數,靜靜雞cap到公帑,立法會同一般市民都難以監察;

2. 根據《公共財政條例》第8(3)條,財政司司長可運用財委會轉授嘅權力,毋須經立法會審議或批准,即可批錢俾政府部門。2019-20財政年度,財政司司長運用轉授權力,總共批咗30億9千8百幾萬給警隊,其中有22億5千1百萬係警員OT津貼。根據資料,2019-20年度,警員OT津貼總額為25億2千萬;

3. 轉授權力亦可用嚟更改人事編制,2019-20年度,財政司司長運用轉授權力對警隊348個職位作出變更,相信大部份係無經立法會審議及批准嘅新職位;

4.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撥款渠道,係部門之間嘅「撥款令」。根據《公共財政條例》第14(4)條,一個政府部門嘅管制人員,可以透過簽署撥款令,將部門預算轉俾另一個部門。一般而言,每一項撥款令嘅金額上限為1千萬,但一個政府部門每年可以簽幾多項撥款令並不設上限。即是話,簽十項1千萬的撥款令,夾埋就係1億,程序上係可行;

5. 2019-20年度,警隊通過撥款令機制,總共由其他部門暗中拎咗3億3千7百萬公帑。對比過去四年,足足增長3至4倍。保安局解釋,其他政府部門簽俾警隊嘅撥款令,用途多數係加強保安,例如購置大型水馬,以及請警察做政府建築物保安;

6. 我就想問,點解其他政府部門買水馬,要經過警隊採購咁得意嘅?正常嚟講,如果有一個產品,好多政府部門都需要用到,例如口罩,通常由物流署負責招標、採購。更耐人尋味嘅係,街上面可以明確見到,大型水馬上面用中英雙語標示「警察 POLICE」字樣。即是話,這些水馬明明係其他政府部門用自己部門的預算出資採購,但訂購返嚟嘅水馬,又明顯變成警隊管轄嘅財產。既然如此,點解當初警隊不獨資採購、反而要不同部門「籌旗」夾錢買呢?

7. 先唔好忖測有無人過河濕腳,但成個操作,猶如黑社會收保護費一樣。明明每年的預算案已經批咗好多公帑俾警隊,俾他們維持全港治安,但當政府建築物需要警隊保護嘅時候,警隊居然要其他部門另外交一筆錢買水馬。香港嘅公共財政,居然淪落到爛仔收陀地呢個地步;

8. 所以贊成通過財政預算案嘅保皇黨議員,其實都俾政府搵咗老襯。就算立法會唔批准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一樣可以毋須問准立法會,就幾廿億幾廿億咁直接簽俾警隊,人手編制加幾多都得。特區政府會唔會感謝保皇黨?北京會唔會感謝保皇黨?其實係唔會㗎。

新制度主義觀點分析我國彈性用人制度變遷-以勞動派遣管理制度為例

為了解決財政預算案三讀的問題,作者林淑芬 這樣論述:

近幾十年來,「勞動派遣」為我國政府機關及民間企業常見之彈性用人類型之一,1990年代我國開始推動政府改造相關措施,期能透過組織、員額精簡,解決財政困窘問題,朝「小而美」政府目標邁進,1999年「政府採購法」施行,政府開始推動業務委外化,運用勞動派遣及勞務承攬等委外人力。之後,政府持續推動各項人力替代措施,以撙節人事成本。然而,勞動派遣有別於傳統勞雇關係,在立法尚未完備情況下,勞資爭議頻頻,成為民意機關及相關勞工團體多年來持續關注的議題,我國政府亦持續訂定勞動派遣相關規範。為瞭解我國勞動派遣管理制度變遷,本研究選擇同樣於1980年代興起之「新制度主義」為理論基礎,研究焦點著重於「制度變遷因素」

,嘗試以「新制度主義」三大學派,即「理性選擇制度主義」、「社會學制度主義」及「歷史制度主義」之不同觀點,詮釋制度變遷過程。接著,綜合三大學派觀點再作整合性歸納,採計量制度變遷因素比重方式,作為比較各學派之重要指標,從而得知「歷史制度主義」強調制度變遷之核心概念,較能概括「新制度主義」詮釋制度變遷之觀點。另透過縱貫分析整體制度變遷模式,亦發現與「歷史制度主義」之「路徑依賴」理論觀點相異之「斷續均衡」模式。然而,本研究採用之研究方法亦有其限制,將制度變遷因素作為量化指標,似有爭議。最後,由本研究之結果發現,建議賡續探討未來政府機關重新運用勞動派遣,以及持續推動勞動派遣法制化之必要性及可行性。

台灣人口少子化問題與對策之研究

為了解決財政預算案三讀的問題,作者饒佳汶 這樣論述:

少子化現象一直都是許多國家迫在眉睫的問題,由於現代人因為各種因素使得生育意願降低,導致多項層面皆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各國政府積極制定政策及措施,期望能夠將生育率回升,以應對少子化帶來的危機。然而台灣也不例外,目前台灣少子化現象逐年嚴峻,生育率更是年年下滑,到2021年出生人數更是下滑到153,820人,總生育率僅剩0.98胎,成為政府棘手的問題。因此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法,分別透過蒐集相關之專書、期刊、書籍、論文、報章雜誌、研究報告、電子資料庫、官方統計數據、文件記錄、市場調查資訊、以及政府部門報告等相關資料進行探討。首先針對目前台灣少子化之現況與成因,介紹台灣近年來少子化現象的發展與趨勢,並

從而了解台灣人不願生育的因素。接下來要討論少子化會對台灣造成的衝擊與影響,針對經濟、社會以及環境三大面向分別進行闡述,從中探討直接造成的衝擊與威脅,以及間接所產生的影響與未來可能引發的趨勢。在認識台灣少子化的危機後,分別於馬英九與蔡英文兩個執政時期,對於因應少子化所制定的政策與措施進行成效之評估。最後則是討論目前台灣無法應對之挑戰以及未來的策進之道。最終研究結果發現,台灣人不願生育的因素在經濟方面有1.經濟負擔2.工作壓力3.育兒成本;在社會方面有1.價值觀改變2.育兒條件不足3.醫療技術進步;最後在環境方面有1.政府政策的影響2.移民人口的變動。另外在衝擊與影響中,對於經濟面向、社會面向以及

國防面向皆造成嚴重的危機。而馬英九與蔡英文執政時期的少子化相關政策與措施皆有不錯的執行狀況與滿意度。但是評估的結果卻存在許多問題與缺失,依舊無法提升整體生育率。最後在挑戰與策進中,發現1.房價逐年上漲,導致民眾買房困難2.國民價值觀改變,生育意願不高3.歷年薪資毫無成長,經濟負擔沉重等未來需要積極改善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