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埕車站導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車埕車站導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明勳童振疆古庭維寫的 哈瑪星台灣鐵道館:台灣百年鐵道縮影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五倍券遊南投~落羽松秘境、猴探井天空橋、車埕小 ... - 可樂旅遊也說明:車埕火車站 :被譽為《最美車站》,是集集支線的終點站;深山中的原木外觀,顯得 ... 遊山茶訪文化館(導覽+品茶):自十九世紀中期開始,凍頂山就已遍植 ...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多媒體設計系碩士班 蔡子瑋所指導 許倍瑜的 建築投影製作與評估研究:以集集車站對位投影為例 (2020),提出車埕車站導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建築投影、體驗行銷、在地文化傳播、集集、燈會。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徐逸祥所指導 胡書銘的 遊客步行特性及行為分析 -以南投水里車埕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遊客行為、GPS軌跡、步行路徑、迴歸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車埕車站導覽的解答。

最後網站集集車埕火車站 - 蔚藍的彩虹天空則補充:車埕火車站 的貯水池頗具日本風味白梅花開了! ... 最後的火車站「水里車埕」,是一個充滿文化與歷史的小山城,而現在車埕多了許多 ... 這裡有定時導覽.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車埕車站導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哈瑪星台灣鐵道館:台灣百年鐵道縮影

為了解決車埕車站導覽的問題,作者謝明勳童振疆古庭維 這樣論述:

  近250處台灣經典鐵道場景、   南北縱貫4條主軸路線及糖鹽林礦等8種鐵道、   30餘款火車模型、   120年台灣鐵道史縮影,   全面而實用的台灣鐵道知識百科。      ※10區重現近250處台灣經典鐵道場景   無論是魚藤坪斷橋、七股鹽場、台中車站等經典舊場景,抑或是高雄輕軌等現代化設施,皆融合於哈瑪星台灣鐵道館內,讓您全覽台灣最經典鐵道場景。      ※南北縱貫4條主軸路線,及糖鹽林礦8種鐵道全收錄   無論是南北縱貫鐵道或是已廢之舊山線、轉型為觀光性質的平溪線、阿里山林鐵,或現存僅有的虎尾糖鐵全收錄。      ※30餘款火車模型,最精彩的車輛圖鑑   舉凡最新的普悠瑪號,

或是已走入歷史的白鐵仔,本書都以HO規(1:80)之比例重現,並製成經典車輛圖鑑,讓您一次擁有。      ※跨越百年台灣鐵道史縮影   從1888年的騰雲號到2016的高雄捷運輕軌列車皆收錄,可謂120年台灣鐵道史縮影。      ※台灣鐵道知識百科   延攬知名鐵道專家謝明勳、童振疆、古庭維撰寫導讀,涵蓋鐵道修築、鐵道歷史、車輛演進、軌道QA,可謂全面而實用的台灣鐵道知識百科。    本書特色      1、以台灣首座鐵道博物館「哈瑪星台灣鐵道館」為切入點,介紹台灣近250處鐡道經典場景、30餘款經典火車車輛,進而閱讀台灣百年鐵道歷史。   2、邀請台灣最知名的鐵道研究專家謝明勳、童振疆、

古庭維撰寫鐵道知識導論,及洪致文推薦序文,可謂最專業的台灣知識百科全書。 作者簡介 謝明勳     美國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大地技師。曾任職行政院公共建設督導會報、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行政院南部中心、總統府,目前是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正工程司兼技術課長,曾以外交部國際鐵路專家身分派駐西非友邦規畫興建鐵路。先後創辦高雄中學鐵路社、交通大學鐵道會、《鐵道情報》月刊、打狗鐵道故事館,並曾任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會長。 童振疆   鐵路車輛研究專家。從小志願為成為鐵路工程師,就讀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期間加入交大鐵道研究會,從而開始研究考證台鐵歷史上曾出現過之各型鐵道車輛,橫跨清期、

日治時期至今,尤其對台鐵客貨車之演進歷史最具心得。曾任《鐵道情報》總編輯,台灣高鐵公司專員。現職為日本車輛製造株式會社技術顧問。 古庭維   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碩士,曾任台大火車社社長,現任《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打狗鐵道故事館館長。自幼喜歡搭火車、看風景,對不載客的產業鐵道特別著迷。 02 [推薦序]高雄港都的城市新亮點/陳菊 04 [推薦序]重現台灣百年鐵道榮景/尹立 06 [推薦序]亞洲最大HO規場景模型的「哈瑪星台灣鐵道館」/楊仙妃 08 [推薦序]悠遊台灣鐵道時空的新體驗/洪致文 第一篇 台灣百年鐡道歷史 14 高雄臨港線與蓬萊倉庫/謝明勳 16 台灣的產

業鐡道/古庭維 34 台灣的火車站建築/謝明勳 64 島嶼的鐵道旅行/謝明勳 86 第二篇 遇見哈瑪星台灣鐵道館 128 打開百年鐵道歷史記憶 130 哈瑪星台灣鐡道館場景導覽圖 138 第三篇 重現台灣百年鐡道風華 140 Zone1高雄哈瑪星海陸聯運及現代運輸 142 高雄港驛‧高雄港扇形車庫‧南、北號誌樓‧哈瑪星聚落‧高雄港‧高雄港岸壁倉庫‧臨港線‧高雄市役所(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苓雅寮大橋(今愛河舊鐵橋)‧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高雄新驛(今高雄車站)‧鳳山縣舊城、春秋閣‧高雄捷運‧環狀輕軌線 Zone2 嘉南鹽糖聯運與阿里山林鐵 162 台南車站‧嘉義車站‧七股鹽場與鹽糖聯運‧

烏樹林車站‧阿里山林業鐵道‧螺旋式與之字型路段‧北門車站‧嘉義製材所‧閩南式三合院‧媽祖信仰 Zone3 產業支線與水力發電 178 集集支線(二水—車埕)‧二水車站‧濁水溪鐵橋‧集集車站‧彰化扇形車庫 Zone4海線與經典木造車站 186 五座經典木造車站:追分‧日南‧新埔‧大山‧談文 Zone5舊山線奇景:隧道與橋梁 190 勝興車站‧橋梁與隧道群‧魚藤坪橋‧內社川橋‧大安溪橋‧泰安車站‧台中車站 Zone6鐡道與北台灣繁華城市 198 新竹車站‧新竹閩客混居聚落‧台北車站‧中華商場‧淡水線 Zone7與港口串連:基隆 208 基隆港埠‧基隆車站‧中山高速公路起點 Zone8因礦業而興盛:

平溪線  214 十分車站‧平溪車站 Zone9 通往後山的鐡支路:宜蘭、北迴線 220 宜蘭線(八堵—蘇澳)‧北迴線(蘇澳新—花蓮)‧蘇花斷崖 Zone10 穿山越嶺南部鐵道 224 臨海景觀‧多良站‧嘉和遮體‧客家聚落(屏東線:高雄—枋寮)‧菸業場景‧九曲堂車站‧下淡水溪(舊高屏溪)鐵橋‧三和瓦寮 第四篇 奔馳百年的台灣車輛 232 台灣鐵道車輛演進/童振疆 234 台灣車輛圖鑑 268 第五篇 籌建縮時紀實 302 近250處經典場景,來場時空穿梭的鐵道旅行 304 如幻似真的台灣百年鐵道場景與模型 308 集百年之大成的台灣鐡道車輛模型及軌道 311 天片彩繪出台灣萬種雲彩 314

劇場式燈光展演 316 推薦序    悠遊台灣鐵道時空的新體驗 洪致文(鐵道研究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火車的出現,帶動了人們對於時間與空間上極大的改變。火車的本身,為了追求速度上的提升,有著許多新科技的導入,因而讓動力從蒸汽機、內燃機到電力火車,近年甚至演進至高速鐵路或磁浮列車。這些改變,都是科技史上劃時代的突破,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台灣的鐵路歷史,開啟於大清統治的時代。日本在1895年領有台灣後,則開始島內鐵道的大規模建設。這其中,縱貫鐵道的興建最為重要。因為日本殖民政府意識到,縱貫鐵道的建設,是台灣統治上的一大要務,因此不惜鉅資投入興建。在經過了將

近十年的施工歲月,基隆到高雄的全線終於在1908年完工通車。縱貫鐵道的完成,使得台灣南北不再遙遠,島內一體意識逐漸形成。對於當時必須南北行走的旅人,再也不需辛苦地跋涉跨過數條大河,或者沿著西部海岸水路而行;南北的貨運,也可以利用鐵路輸送,讓島內的物資獲得更佳的重新分配。南北一氣通的縱貫鐵路,儘管全程走完要10多小時,但能讓行旅在一日之內由北到南或由南到北移動,還是有空前莫大的突破。      而在將近一個世紀後台灣高鐵的完工通車,則更進一步讓北高行駛時間縮短到90分鐘上下,台灣島內的時空距離更加縮短。那種咻地一聲就可以跑到中南部玩,又或者呼嘯狂奔馬上到台北的快速移動經驗,是台灣民眾開始能夠品嚐

的生活體驗與生活形態。      不管是什麼年代,從搭著古老的蒸汽火車牽引列車緩慢爬行,還是如今飛快的台灣高鐵列車,它們都會在台灣這座島上,帶著大家南來北往旅行,而經過的城鎮美景,鄉土特色,也都從列車的呼嘯中,宛如電影畫面般地一一交替上演。      我想,從小生長在台灣的人,想必都有這樣值得回憶的鐵道記憶。我們的美麗寶島,曾是一個處處有火車、遍地有鐵路的「鐵道王國」。鐵道與你我,早已在生活中融為一體,甚至早就變成本土文化的一部分。      庶民記憶中的「鐵支路印象」,無論是原野上奔馳的黑頭仔、蔗園間穿梭的甜蜜五分仔車、還是氣勢磅礴的白鐵仔光華號,全是許多人生命中無法忘卻的記憶。我們的鐵道文

化,就是這樣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中而漸漸形成,逐漸變為你我共同的回憶。      這樣的鐵道記憶,有的已經消失,有的仍然存在。位於高雄駁二特區的「哈瑪星台灣鐵道館」,運用精細的模型,具體而微地呈現了這樣的台灣鐵道印象,讓民眾能夠從模型的世界裡,悠遊於台灣的鐵道時空中。而這本《哈瑪星台灣鐵道館:台灣百年鐵道縮影》書,則更進一步地補充模型以外的台灣鐵道發展與文化歷史背景。透過文字與圖片的說明,加上模型的擬真展現,開啟了有興趣民眾走向真實台灣鐵道世界的大門。這就好像搭乘一列疾駛的火車,鑽入了一個神祕的山洞後,當你鑽出時,曠宇天開一氣通的全新感受,將引領你走向一個真實豐富的台灣鐵道王國。   

建築投影製作與評估研究:以集集車站對位投影為例

為了解決車埕車站導覽的問題,作者許倍瑜 這樣論述:

近年來,體驗經濟與行銷的出現改變了服務過程和消費習慣。人們參加慶典與展演活動時,從中獲得的不單純只是活動中販賣的商品或飲食,而是生活體驗、甚至情緒感受的連結。因此一個城鎮透過節慶顯露的文化表現更為有價值,因為能從參觀者體驗展演的過程中,達到地方文化行銷與傳播的目的。本研究目的以集集車站建築投影《燦燦集光》個案研究為例,以參與式行動研究執行個案並探討建築投影之設計製作方法,並以體驗行銷的概念評估集集車站建築投影《燦燦集光》此體驗媒介,在策略體驗模組各構面的影響以及其傳播效果,提出建築投影設計製作與應用於地方文化傳播的建議。本研究透過建築投影《燦燦集光》的設計製作與展演,以體驗行銷理論發展量測問

卷與訪談內容,透過問卷量化分析、開放性問卷及參觀者訪談資料的歸納編碼之質性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建築投影《燦燦集光》於各體驗構面的皆有正面的效益。在建築投影中加入地方特色元素、故事劇情、人物角色的設計,可提升其完整性與連貫性,同時可觀眾獲得情感連結與學習到當地文化特色。將建築投影推廣到地方小鎮,可為當地帶來創新形象與正面效益,提高民眾參與相關新形式展演活動的意願。將建築投影應用於地方文化之傳播效果具可行性且有達到預期之目標。

遊客步行特性及行為分析 -以南投水里車埕為例

為了解決車埕車站導覽的問題,作者胡書銘 這樣論述:

本研究數據主要來源為GPS軌跡資料,將基礎資料分為點資料與線資料,點資料以「遊客行為」分析為主;線資料以建立「路徑指標」於判定路線為何種旅遊路徑為主,「遊客行為」以頻度、累加頻度、停留時間、移動速率等指標進行歸納,進而探討可能影響遊客行為的因子,如:店家知名度、產業分區、停車場距離、公車站牌距離、店家類型等;「路徑指標」依照文獻歸類為七種步行路徑類型,結果發現車埕的遊客多數以「旅遊點對點」的路徑類型為大宗,透過迴歸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商業型態中餐飲類、小吃店及產業分區中,古早味美食區是影響遊客行為的主要原因,其次為停車場距離及觀光區;「旅遊點對點」的路徑型態中,產業分區以古早味美食區及林班道區

之間來回通過的遊客次數為最多,其次為遊客中心區及林班道區之間。依照因子顯著結果,分析車埕的遊客行為,建立店與店之間的關聯性,並提出以下幾點觀光建議:一、專櫃A店設置專櫃販賣B店的商品;在B店設置專櫃販賣A店的商品。二、一日遊與半日遊規劃車埕假日遊客多以住宿為旅遊目的,良好的一日遊或半日遊規劃是吸引遊客前來的主要因素。三、主觀的遊客調查本研究分析屬客觀方式,建議管理者加入主觀的遊客調查,如:問卷、訪談,使後續較能針對不同遊客提出旅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