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車超時問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遊覽車超時問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順民寫的 台灣的社會安全制度:經驗考察與人文思索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司機工時認定. 遊覽車駕駛工作時間檢查參考指引eemxem也說明:「運輸業駕駛員工時合理性之研商」會議紀錄. 遊覽車司機薪水. 新聞內容︰ : 針對遊覽車司機超時問題,立委建議勞動部應落實勞檢,且應將待命時間一律算工 ...

中國文化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邱駿彥所指導 楊憲芝的 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之法律問題探討 (2021),提出遊覽車超時問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時規範、工作時間、變形工時、責任制、彈性工時。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黃程貫所指導 劉芷安的 延長工作時間與假日工作法制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延長工作時間、延長工時、假日工作、休息日工作、加班的重點而找出了 遊覽車超時問題的解答。

最後網站租遊覽車駕駛工時不得逾11小時亂加行程超時「最高罰9萬」則補充:交通部近日通過修法,首度明訂租用遊覽車從報到起到行程結束,駕駛執勤工時不得超過11小時,且手握方向盤駕駛時間仍不得逾現行規定10小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遊覽車超時問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的社會安全制度:經驗考察與人文思索

為了解決遊覽車超時問題的問題,作者王順民 這樣論述:

  本書整體論述的主軸扣緊著當代台灣地區與社會安全制度相關聯的時事議題,其中包括你我眼前生活世界裡包羅萬象以及無所不在的生命素材,諸如健康保險、職災保險、年金保險、經濟安全、房屋津貼、育嬰假津貼、兒童保護、托育服務、課後安親、教育改革、兩性平權、老人獨居、霸凌現象、罕見疾病以及身障福利等,來進行社會科學觀點的考察和解讀。   希望藉由社會科學的概念內涵與理論見解,讓時事的評析獲致某種程度理性論述的可能,也期待能夠拉近與讀者們的對話、討論。對此,在編排上分成「社會保險體系」、「社會救助體系」、「福利津貼體系」以及「福利服務體系」四大議題範疇,同時採取「閱報小秘書」(試圖還原當初時事現象的緣起

背景和賡續發展)、「關鍵字」(藉以導引讀者進入行文的論述脈絡當中)與「評論」(主要是作者個人的解讀觀點)三種不同的表述形式。 作者簡介 王順民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博士、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社會福利研究所、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在職專班專任教授   著有:    《宗教福利》    《社會福利服務:困境、轉折與展望》    《當代台灣地區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發展》    《社會福利析論》    《社會福利現象的考察與解讀》(2002年度)    《透視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2002年度)    《剖析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2003年度上)    《考察社會福利現象

——社會時事評析》(2003年度下)    《解讀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2004年度上)    《探究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2004年度下)(網路版)    《思索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2005年度上)(網路版)    《解構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2005年度下)(網路版)    《考掘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2006年度上)(網路版)    《導讀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2006年度下)(網路版)    《闡述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2007年度上)(網路版)    《超越福利國家?!——社會福利的另類選擇》(王順民、郭登聰、蔡

宏昭合著)    《當代台灣地區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論文集》(王順民、王篤強、胡慧嫈、郭登聰、鄒平儀合著)    《青少年兒童福利析論——童顏、年少、主人翁!?》(王順民、張瓊云合著)    《生命歷程與家庭福利》  《台灣的社會安全制度:經驗考察與人文思索》

遊覽車超時問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每天開車載客的運將,要小心發生心肌梗塞!因為國健局最新資料發現,從事運輸業的男性駕駛,每天工作超時,再加上抽菸比例高達三成,因此成為所有職業類別中,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有位遊覽車司機,日前開車上高速公路,沒想到半路突然心肌梗塞,幸好他強忍著痛,把車子慢慢停靠路肩,才成功救了車上31名乘客,但自己卻不幸喪命。

而事實上,像這類的客貨運司機或是計程車司機,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是常有的事,健康問題很容易被忽略。

根據國健局最新資料發現,國人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快速上升,

從民國85年每十萬人的39.2,攀升到98年的79.8,13年間增加為兩倍,而且男性心肌梗塞發生率是女性的兩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從事運輸業的男性駕駛,每天吸菸比例高達三成,是19大行業類別中,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醫師說,預防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戒菸,而且工作不要超時,多給自己一點休閒時間紓解壓力,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等症狀,就要趕緊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錯失治療時機。"

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之法律問題探討

為了解決遊覽車超時問題的問題,作者楊憲芝 這樣論述:

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原為社會經濟變動,勞動條件也隨之變更,在1996年為擴大勞基法適用對的範圍而新增,但自本法新增適用後,問題慢慢浮出,勞資雙方的爭議也屢見不鮮。例如華航空服員罷工及保全人員等長期超時工作,所引發諸多疑慮與爭執,究其原因,源於目前我國實務操作下「責任制」有被資方擴大或濫用其制度,而處於弱勢的勞方在欠缺資源與成熟的集體力量很難與企業主對抗。上述的華航罷工與保全業長期超時工作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愈來愈多因超時工作導致職災傷亡或過勞的現象層出不窮,工程師與醫師常有過勞猝死的情況,但新聞都很快帶過,沒有人真正關切背後的原因,直至2017年2月13日蝶戀花國道五號遊覽車翻覆事件,因

為一個人的工作導向單純的交通意外,但因為死亡人數太多,終於為社會所重視工時過長可能發生無法彌補的遺憾。有鑒於此,本文認以對勞基法第84條之1的設立,應該適時隨時代變化而更新,在文的最後個人提出本對法規的可行的配套措施,希望能有助於法規適用的完整。

延長工作時間與假日工作法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遊覽車超時問題的問題,作者劉芷安 這樣論述:

工作時間之長短,係對勞工重要的勞動條件之一,當工時過長時,影響勞工身心健康甚鉅,另方面也壓縮勞工原可享有從事個人活動之時間。勞工經常性地加班、工作總時數過高,乃至遭積欠加班費等均是我國時可聽聞的現象,為此政府藉由勞動政策推動與法律制定或修改之方式欲改善之。本文為對加班之議題能有較完整之理解,從歷年法規變動出發,整理現行法制下就加班之相關規範,並就實務上經常發生之爭議問題為研究。所謂之加班,非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上之正式用語,係該法中延長工作時間之俗稱,惟一般提及加班時,多會將勞工於假日(例假、休假、特別休假)工作之情形亦包含在內,是以本文採較廣義之理解,認為加班係指延長工作時間與在假日工

作之時間。另修法後新增之休息日工作亦屬延長工時情形,同為本文研究範圍。對此研究議題,本文於前半部分為「工作日延長工作時間」、「假日(例假、休假、特別休假)工作」與「休息日工作」,以說明勞基法就加班所為之規定,並將三者均再區分為「一般情況」、「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特殊情況」之三種類型,依序論述各自適用之要件、時數限制與加成工資規範。綜觀延長工作時間與假日工作之法規範,由於後來立法者新增休息日工作制度,雖然被定義為延長工時之一種,惟實際上其有與假日工作相似之特性,故整理觀察後,本文認為現行規定似有些部分呈現矛盾或略為奇怪之處,日後或可考慮藉由更改勞動部現行解釋函令或是修法之方式,以調整或解決

。本文後半部則分別針對實務運作上遇見之爭議問題,分析學說、勞動部與司法實務之見解與歧異處,後再說明本文對各議題之看法。一為加班(費)換補休,勞動現場上勞工於加班後可能係以補休代替原先雇主之加班費給付義務,勞基法長久以來對此均無規範,至107年始明文化。二則為勞工自行加班與加班申請程序,雇主有主張其未指示或未有同意勞工加班,應無庸給付加班費及無違反勞基法相關規定,此際又常涉及加班申請程序,勞工自行加班之時段可否被認屬勞基法上工時,仍甚具爭議。三係加班之證明與舉證責任,於民事訴訟上,當勞工起訴請求雇主給付加班費,時常遇有舉證、證明上之困難,並此與勞工出勤紀錄相關聯,現已通過並施行勞動事件法以為因應

,惟爭議仍然存在,須繼續觀察法院判決發展。四則係意定加班費,指勞雇雙方間就加班費之計算方式或金額另為約定,於認定是否符合勞基法時,判斷標準有所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