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蓋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遮蓋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錫培寫的 恩典腳蹤:內地會帶領中國大學生歸主行傳 和余英時的 余英時文集【典藏套書 I】:香港時代、學術論著與書信選集,重訪史學泰斗的思想軌跡(加贈博客來限定獨家別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閨密」英文該怎麼說?一定要會這11種形容朋友的說法也說明:1.nodding acquaintance · 2.wingman · 3.Bosom/buddy/friend/pal · 4.bestie · 5.BFF · 6.soulmate.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宇宙光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樹德科技大學 人類性學研究所 施俊名所指導 王家螢的 女性衣著顏色對性吸引力影響之實驗研究 (2020),提出遮蓋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女性衣著顏色、性吸引力、外顯態度、內隱態度。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心理輔導學系 黃政昌所指導 陳汝婷的 摳皮者之壓力源、壓力因應策略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摳皮者、摳皮行為、身心健康、壓力因應、壓力源的重點而找出了 遮蓋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cover中文(繁體)翻譯:劍橋詞典則補充:cover翻譯:置於…上, 蓋上;覆蓋;遮蓋;遮蔽, 處理, 處理;涉及;包括;針對, 報道, 報道, 保護, 給…保險,承保, 旅行, 行,走過(一段路程), 足夠,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遮蓋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恩典腳蹤:內地會帶領中國大學生歸主行傳

為了解決遮蓋英文的問題,作者黃錫培 這樣論述:

  中日戰爭爆發時,   中國沿海諸省的知識分子和青年紛紛逃至後方。   他們遠離了父母、故鄉,擺脫了傳統文化的束縛,   加上生活困頓、前途茫茫,對戰爭充滿恐懼……   內地會的宣教士們眼見神打開了福音的大門,   藉由英文查經班,以及各式的營會、退修會等,   關懷、撫慰青年學子的心靈,引領他們歸主。     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又起,   內地會不得不撤離中國,轉進東南亞。   爾後,艾得理牧師落腳香港,繼續推動學生工作,   使得港、台兩地的學生團契遍地開花,   開啟了另一頁的華人學生福音工作。   這段歷史,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更有一些基督徒大學

生效法宣教士,獻身作傳道人。   循著這些外國宣教士的足跡,我們看見了神恩典的腳蹤,   一步一腳印,終讓福音種子萌芽、成長,繼續不停遠播。

遮蓋英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資訊欄ALWAYS認真,閱畢再發問】

🔊本片與「A.M Fairyland」合作
Collaborate with A.M Fairyland.

/

⚠️只經營YT /IG /FB三個社群APP,其餘皆非本人
-INSTAGRAM: @gemieegemiee
-FACEBOOK: @gemieemakeup
-FOR BUSINESS: [email protected]

#直男朋友說這樣好看 #找回心動感 #不是地瓜球業配
#AMFairyland #自然妝容 #平價彩妝


••••••••••••••••••••••••••••••••••­­­••••••
▌A.M 乾姊優惠叮嚀

 影片內只要是「我使用」的A.M家產品,
輸入折扣碼皆有優惠(無分潤)。

 折扣碼:𝑮𝒆𝒎𝒊𝒆𝒙𝒂𝒎 (全英文)(注意大小寫唷)
 https://www.alicemakeup.co/products


••••••••••••••••••••••••••••••••••­­­••••••
▌時間軸

00:00 intro搶先看
00:26 告訴大家今天我要化身萌欲系
02:18 仙女系奶茶刷具組的優缺 (更詳細請點資訊欄)
04:09 參考「愛情少尉」與「網戀少年」的建議
06:52 想要底妝薄透亮,不能少了它
09:15 上好遮瑕跟提亮液就不用修容粉
11:08 不同妝感需要不同蜜粉刷
12:21 好想參與地瓜球葛格的夜市人生
13:57 賞自己巴掌讓你們看一下沾黏度
14:23 沒畫眉毛,約會餐也不用吃了我覺得
15:40 重要!鼻尖下的萌穴位修容
17:08 直男建議我眼妝不要誇
18:28 丟臉小經驗分享
19:43 不對稱的裝可憐腮紅
20:57 上的了廳堂,進的了閨房
21:27 我對自然唇妝/色的想法
23:04 穿著一個月沒洗的毛衣收尾


••••••••••••••••••••••••••••••••••­­­••••••
▌刷具全心得整理

 【#吻上肌膚仙女系奶茶刷具組】
 ✔三凹握把設計,不怕手汗手滑,牢牢抓進你的心
 ✔仿動物毛材質的極細緻纖維刷毛,清洗上無需小心翼翼。
 ✔平均長度15~19cm,這長度滿意男人女人都喜歡(?)


【A01 澎澎蜜粉刷】
官方介紹:毛量飽滿,為整臉妝容輕薄定妝
➜我的心得:
實際使用完全符合官方說法,尤其毛質柔軟度高,摸起來像法蘭絨毛毯一樣,上臉觸感不只舒服也十分療癒。它的毛量分布平均,但不是MUF130那種超級密集看不到任何刷毛之間的空隙,所以建議全臉只用輕掃輕壓的方式定妝。

【A02 輪廓修容刷】
官方介紹:大面積的斜角造型,陰影修飾不費力
➜我的心得:
寬度適中,比起修容的剛硬線條更強調區塊陰影的自然分布,濃淡深淺皆合宜。

【A03 貼膚粉底刷】
官方介紹:符合臉型弧度設計,紮實刷毛修飾毛孔
➜我的心得:
U型弧度、毛量密集紮實,很好駕馭黏性較高的粉底,刷出無孔不入的臉蛋。

【A04 拍拍腮紅刷】
官方介紹:抓粉力佳,輕拍畫圓表現漸層顯色腮紅
➜我的心得:
抓粉力合格!跟A01一樣毛量分布平均,天熱紅暈、可愛凍傷的自然漸層感的疊加上都十分安全不失手,這支私心大推。

【A05 拋光打亮刷】
官方介紹:尖錐設計讓新手輕鬆掌握細節亮度,光澤感立現
➜我的心得:
比A04更窄更尖一點,刷出來的光澤也是區塊>線條,宛若天生的那種光澤感靠它完全超安心。同時當然也能拿來刷腮紅。

【A06 局部遮瑕刷】
官方介紹:輕拍即可遮蓋瑕庛,亦可當眼影刷使用
➜我的心得:
在舌型刷上它屬於寬度小澎一點的刷具,所以在刷開遮瑕上不易留下刷痕!個人使用上更傾向讓它專門來「輕刷」遮瑕、搭配另一支C03「點暈」遮瑕!兩支都私心大愛非常好用,會看心情挑哪支使用都不會滑鐵盧。

【A07 暈染眼影刷】
官方介紹:拍壓顏色後更易勻開邊界範圍,掌握眼妝層次
➜我的心得:
暈染眼影邊際線十分輕鬆,尤其對於自身單眼皮/內雙想要畫素雅有神的眼妝時,拿這支在睫毛根部處稍微暈染就會很漂亮!

【A08 精準細節刷】
官方介紹:小區塊重點疊色,描繪眼妝範圍更精確
➜我的心得:尖筆(類毛筆)型的暈染刷,但筆尖的抓粉力稍嫌不足。

【A09 雙頭造型眉刷/鼻影刷】
官方介紹:
扁平刷毛可柔和眉毛線條、斜切圓柱刷毛符合鼻型弧度
➜我的心得:
扁平刷毛這頭可拿來刷開眉粉沒問題,但斜切刷毛這頭我比較不行。因為個人鼻型修容上習慣用更大支、更澎一點的暈染刷去畫出陰影範圍。如果它的切面有稍微往外的圓弧+更大支一點(像C02那樣),那就更好了。


••••••••••••••••••••••••••••••••••­­­••••••
▌MY SKIN TYPE

📌混合偏乾
Combination Skin

➤夏天時鼻頭微泛油光、冬天時臉頰和鼻翼容易乾裂脫皮
➤極極少冒痘痘,基本都是隔天自然消
➤瑕疵以雀斑、黑眼圈為主,嘴角有不具名暗沉 (暗瘡)

女性衣著顏色對性吸引力影響之實驗研究

為了解決遮蓋英文的問題,作者王家螢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女性衣著顏色對性吸引力的外顯與內隱態度之關係。為比較女性衣著顏色對性吸引力外顯與內隱測量上的差異,本研究以樹德科技大學為研究場域,依照受試者不同背景(性別、身分別、學歷及婚姻狀況)抽取共94位各學院日間部學生(含研究所與進修部)為研究對象,進行兩階段內隱聯結測驗與外顯態度問卷來研究女性衣著顏色對性吸引力影響實驗,並將所得結果進行比較及分析兩者程度上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從研究結果可以發現,除了身分別與婚姻狀況之外,其餘變項都無顯著差異。檢視女性衣著顏色對性吸引力之內隱聯結測驗的變項,可以發現,男性反應時間大於女性,女性反應時間差異大於男性;社會人士反應時間大於學生,學生反應

時間差異大於社會人士;專科(含)以下反應時間大於大學(含)以上,大學(含)以上反應時間差異大於專科(含)以下;未婚反應時間大於已婚或曾經已婚,已婚或曾經已婚反應時間差異大於未婚。由於本研究同步進行內隱聯結測驗與外顯態度問卷調查兩階段實驗,可能會讓受試者有防備心態,間接影響受試者的反應時間,往後實驗建議可以將兩階段實驗時間分開,以免受試者習慣反應按鍵而影響實驗結果。

余英時文集【典藏套書 I】:香港時代、學術論著與書信選集,重訪史學泰斗的思想軌跡(加贈博客來限定獨家別冊)

為了解決遮蓋英文的問題,作者余英時 這樣論述:

  思想史的傳薪者 余英時   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最深遠的知識人     余英時文集涵括四大類、28種書目、總字數超過450萬字,完整呈現余英時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余先生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面向的關懷。     ▍本套書計有10種: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   到思維之路   民主制度之發展   自由與平等之間   文明論衡   香港時代文集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   余英時書信選  

  ★ 加贈博客來限定獨家別冊:《余英時的治史歷程:腹稿、書海與突圍》   輯錄王汎森、陳弱水、彭國翔三位學者,於2021年9月5日「余英時紀念論壇」之發言。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史學大師初試啼聲的首部作品   回應中共馬列主義教條,重新肯定五四以來對於自由與民主的追求   梳理近代文明發展脈絡的明快之作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原於1953年在香港出版,是余英時先生第一本以書籍形式出版的著作。     1950年,余英時先生自中國大陸來到香港之後,立即面臨的思想課題就是:如何反思並回應共產政權席捲全中國的歷史現

實,一方面他要對抗中共及其馬列主義教條,另一方面則要肯定五四以來對於自由與民主等價值的追求,因而決心寫一本書「以民主主義為主題來敘述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的種種社會變遷」,並探問「民主究竟是怎樣從西方的思想和制度中逐漸發展出來的?」     本書在結構面力求系統化,梳理近代文明的脈絡;在取材上則盡可能扼要,精鍊浩如煙海的史實。因此作者自道:「這本書,與其說是『書』,倒不如說是論文――一篇較長的論文。」在書中,余先生以提綱挈領的形式,回答了這個時代的核心課題。他對極權主義的憂心與批判,以及對自由與民主的畢生追求,都已清晰地展現於本書的字裡行間。     ▍《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

  民主是否只能從革命而來?革命是否必然帶來民主?   《民主革命論》全面解析了民主與革命的歧途與正道   提倡一種新的革命精神,並期許中國民主革命的重新展開     《民主革命論》原於1954年在香港由自由出版社出版,初稿曾連續刊載於報章之上,後經大幅補充、改寫而成本書。余英時先生從懷疑革命、憎惡革命,而開啟對革命的研究;從反對「革命」到對革命的了解,而終於重新肯定革命更豐富、更嚴肅的意義,對革命此一理論概念有了「統之有宗,會之有元」的理解。     雖然革命是近百年來歷史最重要的主題之一,然而這樣重要的問題,竟未獲得學者的全面探討。余先生在本書直指:「中國近百年

來所發生的革命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革命;它祇是舊社會的解體,而不是新社會的重建。」中國革命的一連串失敗,正可說是偏激的革命精神之必然結果。     余先生在本書高舉民主的革命精神,熱情而不盲目、積極而不殘酷、建設而不妥協。「祇有在這種革命精神的籠罩之下,民主革命才可以不致走入歧途,並能完成它自身的歷史任務」,「這種革命精神最初祇存在於少數人之間,隨著時間的進展,它逐漸地彌漫及於社會的每一角落,而形成一種普遍的時代精神」。到了這時,革命的時機才算成熟;革命的號召也就能獲得絕大多數人民的響應。     ▍《到思維之路》   「如何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在革命狂潮與混亂時代

中,余英時先生寫給年輕讀者之作   以理性掃除思維路上的亂石與荊棘,解開思想中的障礙與糾結     《到思維之路》是余英時先生在流亡歲月中,寫給青年讀者的一本小書,原於1954年在香港出版。書中各篇文字來自余英時先生在《自由陣線》週刊的「山外叢談」專欄,原以筆名「艾群」發表,專欄名稱則取蘇東坡「不見廬山真面目,祇緣身在此山中」之意。     書中指出,思想在古往今來的一切統治者的心中祇不過是一種統治工具,和刀劍槍砲沒有任何不同。然而思想絕不能成為政治的工具;任何美好崇高的思想,一旦變成了統治者的工具,便會立刻失去它的所有優點。         余先生將本書定位為寫給

同時代的青年朋友,因此強調書中絕不說教、不煽動、不賣弄邏輯、不擺學究面孔,在寫作上完全採取一種談心式的輕鬆態度,真誠而直白。     身處於激烈的思想戰爭時代之中,余先生希望透過此書,讓讀者學習防身的本領,保持思想的自由,不受專制與極權左右,努力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民主制度之發展》   面向過去而生,是人類的唯一出路   這是有系統地敘述西方民主制度發展的一部通史   也是指向未來民主生活的路標     《民主制度之發展》延續《近代文明的新趨勢》的核心關懷,辨明了民主與極權體制的異同與發展。     余英時先生寫作本書時,正值自由世界與共

產世界展開思想鬥爭的時刻。然而,弔詭的是,「反民主的一方卻反誣真正的民主世界為不民主,且自詡為進步的民主,這簡直是顛倒是非、欺世盜名」。遂促使余先生疾呼,「民主自有其客觀的標準與悠久的歷史,終不能為反宣傳所遮蓋」,從希臘、羅馬時代開始,歷經中古時代、宗教革命、專制時代,以至法國革命及十九世紀民主運動,撰寫出這部以民主制度發展為核心概念串連而成的通史。     余先生指出,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民主曾經遭遇不少的打擊與挫折,到了二十世紀以後更面臨種種威脅與艱險,也暴露自身的弱點與缺陷,但唯有民主國家與自由世界的團結,方能讓民主制度不被摧毀,永久長存。      ▍《自由與平等之間》

  以學術研究回應時代的苦難與變局   在中西文化的融通中,追求自由與平等的意義與實踐     自由與平等本是起源於西方的概念,但在《自由與平等之間》中,余英時先生強調,追求自由與平等並不等於全盤西化,中國文化中存在許多足以接引民主體制的成分。他進而指出,過去自由民主運動的失敗也許正是因為未將運動安放在堅實的文化基礎之上,致使自由與平等的理想淪為空洞的口號。     此外,一般人經常以為自由與平等這兩個概念有著內在不可緩解的矛盾,彷彿兩者是取一捨一的關係。但余先生提醒,如果自由失去了平等的限制與平衡,便會走上絕對的自由主義之路;反之,平等如果失去了自由的限制與平衡,也同

樣會走上絕對的平等主義之路,近代歷史的發展實已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從民主的角度上看,不僅真正的自由包括了平等的原則,真正的平等也同樣涵攝了自由的意義,自由與平等其實是相互補充的。     本書初版於1955年,共分六章:首二章專論自由,三、四兩章專論平等,五、六兩章則綜論自由與平等的一般關係及其文化基礎。新版增收〈羅素論自由〉,以及由余先生翻譯之羅素〈自由是什麼〉與湯姆遜所著之《平等》。三篇附錄與本書相互啓發,共同呈現自由與平等的相互關係。     透過本書的討論,他期盼召喚有志之士,讓自由與平等的文化理想,能儘早在中國實現。     ▍《文明論衡》   余英時先生於

1950年代研究文化哲學的成果   對中西文化爭論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      余英時先生於1950年代前半在香港時期的研究興趣,除了歷史學外,還涵括了文化哲學及社會哲學。其中關於社會哲學的著作是《自由與平等之間》,而文化哲學的研究成果則表現於《文明論衡》。     在本書中,余先生提出對中西文化爭論的看法,他認為必須問什麼是中國社會重建所需要的,合乎者不因它是外國的便拒絕接受;不合乎者也不因為它是中國的便加以保留,如此才能揚棄本位派、西化派、折衷派的弊端。     他強調,文明愈進步,野蠻的偽裝本領也愈大,它的真面目也因之愈不易為人所認識。     他將「

文明」視為與廣義的「文化」一詞的同義語,「文化」則分為廣狹二義,「文化界」、「文化工作」、「文化運動」的文化是狹義的;「文化接觸」、「中西文化」、「文化融和」的文化則是廣義的。且中文裡的「文化」兩字不足以盡西文civilization之義,唯「文明」兩字庶幾近之。     ▍《香港時代文集》   蒐羅余英時先生於1950年代發表、尚未集結成書的文章   將余先生自喻鸚鵡救火,羽翼所濡的水滴輯為一冊   呈現一幅青年自由主義知識人的畫像     余英時先生一生有兩段較長的香港歲月,第一段是自1950年至1955年,在新亞書院就讀,直到赴美國哈佛大學為止;第二段則是197

3年至1975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兼新亞書院校長期間。     早在1950年代初期,余先生即在《自由陣線》、《人生》、《中國學生周報》、《新亞校刊》發表大量評論及學術文章,這些論著除部分曾集結成書外,仍有為數眾多的遺珠鮮為讀者所知。     《香港時代文集》即以余先生1950年代在香港時期寫作,且未收入其他文集的作品為主軸,旁及1970年代於香港發表的文字。內容從教育家孔子到小說家魯迅:從聖女貞德到歷史學家湯因比;論中西文化、說善惡愛悔、評政局時務。     余先生曾於文中提及一則佛教故事。這個故事說:昔有鸚鵡飛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鸚鵡遙見,入水濡羽,飛而灑之。天

神言:「爾雖有志意,何足云也?」對曰:「常僑居是山,不忍見耳!」天神嘉感,即為滅火。     余先生將自己喻為故事中的鸚鵡,在故山大火之際,期盼能夠略盡心力,「所以五十年初期我在香港所寫的一些不成熟的東西都可以看作鸚鵡羽翼上所濡的水點。」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   余英時先生史學研究縱橫三千年   每部作品都為史學界設定了新的議題,立下了新的標竿   也為中國歷史開拓出廣闊而精彩的視野     余英時先生一生勤於著述,出版書目超過六十部,論文多達四百餘篇,篇篇擲地有聲。在長達七十年的寫作生涯中,余先生的書寫涵蓋思想史、文化史、社會經濟史

,甚至文學領域,闢建了一片浩瀚的學術之海。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旨在收錄余先生在台灣尚未發表或未收入專書中的學術文章,將原先散落於各處的珠玉合為一輯,是余先生浩瀚如海的著作最重要的「補篇」。     書名概念來自余先生獲頒「唐獎」漢學獎時的得獎演說講題「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余先生不僅是當代中國史研究的泰斗,更有意識地對中國史研究經歷的重大轉變及自身的研究進行反思,因而總能見前人所未見、在不疑處有疑。     古代史篇共分三輯:輯一自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談起,收入綜論中國史的三篇文字;輯二的十篇論文依研究時代排序,自秦漢論至王陽明;輯三則是兩篇以「俠」和「

中日文化」為主題的文章。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   知識人、知識分子始終是余英時先生筆下最關切的對象。   在中國現代史世局動盪的百年篇章中,   知識人呈現了何種面貌?是否真的改變了自身及其國家的命運?     從東漢士族到魏晉士風,到南宋朱熹的歷史世界,再到明清的士商互動,以及王陽明、方以智,還有清代的戴震、章學誠,清末民初的陳寅恪、胡適,余先生累積數十年的學術研究著作,構成了一幅中國知識人的圖譜。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旨在收錄余先生在台灣尚未發表或未收入專書中的學術文章,將原先散落於各處的珠玉合為一輯,是余先生浩瀚如海的

著作最重要的「補篇」。     書名概念來自余先生獲頒「唐獎」漢學獎時的得獎演說講題「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余先生不僅是當代中國史研究的泰斗,更有意識地對中國史研究經歷的重大轉變及自身的研究進行反思,因而總能見前人所未見、在不疑處有疑。     現代史篇共分三輯:輯一與輯二聚焦於在中國現代史的巨變之下,清末民初的知識人如何救亡圖存,並擺盪在傳統文化與全盤西化之間;輯三轉而論述政治史,包括兩篇平議張學良的論文及一篇省思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的長文。     ▍《余英時書信選》   《余英時書信選》收錄與師長、友朋的書信逾二百通   或訊息流通,或窮理論道,或分析人事

,莊正隨和兼採並存   在文字園圃裡滋蘭樹蕙,深耕勤播,已蔚為大觀     余英時先生交遊廣闊,一生往來鴻儒無數。本書以人繫年,魚雁往返者自師長牟潤孫、王惕吾、楊聯陞,亦有生徒如王汎森、何曉清、周保松,間有金耀基、高行健、董橋、葛兆光、陳義芝、唐啟華等多位學術、政商、藝文領域人士,真實地再現了一代哲人的思想脈絡及世局關懷,也留下了德智歷程、日常唱和等公私情誼,字裡行間映照出20世紀的中西歷史縮影,同時還原質樸、慧黠的人格本色,不僅補充余先生學思外的豐富血肉,更是彌足珍貴的重要史料。   系列特色     .收錄了余先生二十多歲居住於香港期間的著作專書,寫作年代集中

於1950年代前半,文章多發表於各類報章雜誌上,見證了一位自由主義者的青年時代,也是余先生一生澎湃思想的起點。     .全面蒐羅余先生未集結出版的單篇論文,包括晚年發表的中英文文章,以及應邀為辛亥革命、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重要歷史議題撰寫的反思或訪談。     .特別訪求余英時先生與師長、友朋的魚雁往返,輯錄成冊。從中既展現了余先生溫暖而慷慨的人格本色,同時也看出他的淵博知識與思想脈絡。      

摳皮者之壓力源、壓力因應策略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遮蓋英文的問題,作者陳汝婷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調查不同性別摳皮者的摳皮嚴重程度、壓力源、壓力因應策略、身心健康程度現況以及相關情形。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在網路上以滾雪球取樣尋找研究對象,共獲有效樣本180份。研究工具採自編「摳皮者壓力調查量表」、「摳皮行為量表(修訂版)」,以及「華人健康問卷」。資料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基差相關、多元線性迴歸。本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1.摳皮發生年齡越低、有罹患精神疾患之摳皮者其摳皮行為越嚴重;在摳皮膚之前、過程、結果,最常經歷 的情緒狀態依序是焦慮、專注、後悔;最常摳皮的部位為頭部與手部;有三分之一的摳皮者會遮蓋傷口。2.對摳皮者

而言,壓力源主要來自「人際關係」、「能力表現」、「生涯發展」,面對上述壓力源,最常使 用的壓力因應策略,「轉移注意力」、「直接面對問題」、「逃避壓力情境」。女性摳皮者傾向使用「自 我傷害」;男性摳皮者傾向使用「制定因應計畫」;而嚴重組摳皮者較傾向使用消極壓力因應策略。3.全體摳皮者較少參與心理健康活動和尋求心理師協助。且自評心理健康活動舒緩壓力的效果有限;心理諮 商對舒緩壓力仍有部分幫助。4.全體有六成的摳皮者呈現身心失調的情形,且在嚴重組的摳皮者比輕微組在身心健康各方面(「華人健康 量表」總量表、「身體症狀」、「憂鬱及家庭關係不佳」、「焦慮」)更為不良。不同性別方面,男女摳 皮者身

心健康情形無明顯不同。5.「是否遮蓋傷口」、「摳皮行為量表(修訂版)」、「人際關係」、「使用藥物」對於摳皮者身心健康狀 態具有預測力,可解釋華人健康量表總分共38.0%的變異量,其中又以「人際關係」最具預測力,單純預 測力有16.9%。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作為未來助人專業工作者了解摳皮者族群之依據,作為專業相關領域繼續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