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粉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金屬粉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魏青松等寫的 金屬粉床雷射光增材製造技術 和的 金屬粉床雷射光增材製造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千華駐科技有限公司所出版 。

中原大學 機械工程研究所 陳夏宗所指導 袁國書的 陶瓷粉末射出成型運用氣體輔助製程之影響評估 (2021),提出金屬粉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陶瓷粉末射出成型、氣體輔助成型、收縮率、射出壓力。

而第二篇論文明新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精密機電工程碩士在職專班 邱正豪所指導 郭姿頤的 工業控制主機天線支架之成型參數最佳化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射出成型、電子天線、田口方法、直交表、模流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金屬粉末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金屬粉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金屬粉床雷射光增材製造技術

為了解決金屬粉末的問題,作者魏青松等 這樣論述:

  增材製造(俗稱3D列印)屬於一種先進製造技術,但與傳統製造工藝相比,它在成形原理、材料形態、製件性能上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特别是隨著增材製造技術規模化和產業化的發展與進步,傳統的工藝流程、生產線、工廠模式和產業鏈組合都將面臨深度調整,增材製造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製造範疇,給生產甚至是生活帶來了重大影響,被認為是有望深度影響未來的策略尖端技術。   金屬粉床雷射增材製造技術是目前金屬增材製造工藝中製件精密度最高、綜合性能優良的工藝方法。   本書綜合海內外相關成果編寫而成。全書共7章,第1章概述技術原理、特點及應用; 第2~6章闡述工藝原理與系統組成、原料特性要求、資料

處理技術、製造流程及品質控制以及製件的組織及性能,涵蓋原理、材料、數據、品質和性能五方面內容;第7章以實際案例闡述金屬粉床雷射增材製造技術在隨形冷卻模具、個性化醫療器件和輕量化構件三方面的應用,重點展示在複雜結構製造和特殊性能構建上的獨特優勢,達到舉一反三、啓迪創新的目的。

金屬粉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沛納海2016年突破性技術「直接金屬雷射燒結」,使用雷射將鈦金屬粉末逐層堆疊成形,因此可以製造出傳統鑄造技術無法達成的中空結構錶殼,將碩大錶殼徹底輕量化,即使錶徑來到47mm,佩戴起來卻依然輕盈舒適。

鈦金屬材質,直徑47mm,P.2005手上鍊機芯,陀飛輪,兩地時間,6日鍊,防水100米,限量150只,建議售價:NT$4,540,000。

陶瓷粉末射出成型運用氣體輔助製程之影響評估

為了解決金屬粉末的問題,作者袁國書 這樣論述:

陶瓷粉末射出成型(Ceramic Injection Molding, CIM)是將粉末冶金與傳統射出成型兩者相結合的成型技術;而注射成型中最關鍵的部分在於脱脂製程。脫脂過程之參數變化將使產品收縮大小不一致、開裂變形、應力不均和夾雜雜質。如果成品體積在脫脂製程中,其成品體積較大的話,將使脫脂過程時間大幅度增加,產生更多變數。故本研究希望加入氣體輔助製程,使成品射出時,藉由氣體穿透使成品內部造成中空狀態,並使脫脂時間減少,降低成品在射出階段因射壓過高造成之內應力,達到成品減重目的與減少材料成本之需求。本論文使用迴紋針型模具配合預設不同射出參數,如:氣體壓力、持壓時間、延遲時間對脫脂及燒結後成品

量測密度、掏空率、穿透長度及收縮率,著重在個別不同結果的比較;經由實驗結果的評估後,進行不同減重比的比較,對初坯及燒結後成品之密度、掏空率、穿透長度及收縮率進行量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氣輔製程對降低射壓有相當程度之影響,肉厚變薄也確實降低成品脫脂時間。並且使初胚收縮率降低。由於成品為中空,燒結時也降低燒結的成品收縮率。在不同射出參數減重比的比較中,成品減重量越高,相對提升成品的掏空率。

金屬粉床雷射光增材製造技術

為了解決金屬粉末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增材製造(俗稱3D 列印)屬於一種先進製造技術,但與傳統製造工藝相比,它在成形原理、材料形態、製件性能上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特别是隨著增材製造技術規模化和產業化的發展與進步,傳統的工藝流程、生產線、工廠模式和產業鏈組合都將面臨深度調整,增材製造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製造範疇,給生產甚至是生活帶來了重大影響,被認為是有望深度影響未來的策略尖端技術。   金屬粉床雷射增材製造技術是目前金屬增材製造工藝中製件精密度最高、綜合性能優良的工藝方法。   本書綜合海內外相關成果編寫而成。全書共7章,第1章概述技術原理、特點及應用; 第2~6章闡述工藝原理與系統組成、原料特性要求、資料處理技術、製造流程

及品質控制以及製件的組織及性能,涵蓋原理、材料、數據、品質和性能五方面內容;第7章以實際案例闡述金屬粉床雷射增材製造技術在隨形冷卻模具、個性化醫療器件和輕量化構件三方面的應用,重點展示在複雜結構製造和特殊性能構建上的獨特優勢,達到舉一反三、啓迪創新的目的。   第1 章 概述 1.1 金屬增材製造技術 1.1.1 雷射選區熔化(SLM) 1.1.2 雷射近淨成形 1.1.3 電子束熔絲沉積 1.1.4 電子束選區熔化 1.2 金屬粉床雷射選區熔化增材製造技術 1.2.1 球化 1.2.2 孔隙 1.2.3 應力和裂紋 1.2.4 成形材料 1.3 金屬粉床雷射選區熔化增材製造裝備 1.4

金屬粉床雷射選區熔化增材製造技術應用及發展趨勢 1.4.1 SLM 技術的應用 1.4.2 SLM 技術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2 章 工藝原理與系統組成 2.1 工藝原理及實現 2.1.1 工藝原理 2.1.2 實現方式 2.1.3 大臺面多雷射實現技術 2.2 關鍵功能部件 2.2.1 光路系統 2.2.2 缸體運動系統 2.2.3 送鋪粉機構 2.3 核心元器件 2.3.1 雷射器 2.3.2 掃描系統 2.3.3 氣體保護 2.3.4 氧傳感器 2.3.5 循環淨化裝置 2.4 SLM 成形裝備 2.4.1 典型裝備產品及特點 2.4.2 華科三維HKM 系列裝備簡介 參考文獻 第

3 章 原料特性要求 3.1 SLM 用金屬粉末 3.2 金屬粉末製作方法 3.2.1 霧化法 3.2.2 化學法 3.2.3 機械法 3.3 粉末特性及其對製件的影響 3.3.1 粉末性能參數 3.3.2 粉末的形貌 3.3.3 粉末的氧含量 3.3.4 粉末中的雜質 參考文獻 第4 章 數據處理技術 4.1 STL 文件格式的介紹 4.1.1 STL 的二進制格式文件 4.1.2 STL 的文本格式文件 4.1.3 STL 格式文件的特點 4.1.4 STL 文件的一般讀取算法 4.2 STL 模型預處理 4.2.1 增材製造數據處理軟體 4.2.2 STL 文件糾錯 4.2.3 STL

模型旋轉與拼接 4.2.4 STL 模型工藝支撑添加 4.3 STL 模型切片及路徑生成 4.3.1 STL 模型切片 4.3.2 STL 模型切片輪廓偏置 4.3.3 掃描路徑生成算法 參考文獻 第5 章 製造過程及品質控制 5.1 工藝流程 5.1.1 前處理 5.1.2 製造過程 5.1.3 後處理 5.2 環境控制 5.2.1 氧含量控制 5.2.2 氣氛煙塵淨化 5.3 應力調控技術 5.3.1 模擬預測 5.3.2 預熱技術 5.3.3 雷射掃描策略 參考文獻 第6 章 製件的組織及性能 6.1 製件的微觀組織特徵 6.1.1 鐵基合金組織 6.1.2 鈦基合金組織 6.1.

3 鎳基合金組織 6.1.4 鋁基合金組織 6.1.5 複合材料及其他組織 6.2 製件的性能及其調控方法 6.2.1 製件性能及微觀結構表徵 6.2.2 典型合金性能 6.2.3 性能的調控方法 參考文獻 第7 章 應用實例 7.1 隨形冷卻模具 7.1.1 隨形冷卻技術 7.1.2 隨形冷卻模具案例 7.2 個性化醫療器件 7.2.1 手術輔助器件 7.2.2 牙冠 7.2.3 關節及骨骼 7.3 輕量化構件 參考文獻   序   增材製造(俗稱3D 列印)屬於一種先進製造技術,但與傳統製造工藝相比,它在成形原理、材料形態、製件性能上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對從事該技術教學、科學研究和

工程應用的人員提出了全新挑戰。特别是隨著增材製造技術規模化和產業化的發展與進步,傳統的工藝流程、生產線、工廠模式和產業鏈組合都將面臨深度調整,增材製造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製造範疇,給生產甚至是生活帶來了重大影響,被認為是有望深度影響未來的策略前沿技術。   金屬粉床雷射增材製造技術是目前金屬增材製造工藝中製件精密度最高、綜合性能優良的工藝方法。但是,技術發展並不成熟,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裝備不斷涌現,技術進步快,缺少較新、全面和系統的專業書籍。本書側重基本原理,兼顧關鍵技術;以典型材料和工藝為主,兼顧最新動態;注重學術前沿,融合工程實踐。本書既可作為科研和工程人員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

關專業的教學教材。   全書分為7 章。第1章概述技術原理、特點及應用;第2~6章闡述工藝原理與系統組成、原料特性要求、數據處理技術、製造流程及品質控制以及製件的組織及性能,涵蓋原理、材料、數據、品質和性能五方面內容;第7章以實際案例闡述增材製造技術在隨形冷卻模具、個性化醫療器件和輕量化構件三方面的應用,重點展示在複雜結構製造和特殊性能構建上的獨特優勢,達到舉一反三、啓迪創新的目的。   由於筆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工業控制主機天線支架之成型參數最佳化分析

為了解決金屬粉末的問題,作者郭姿頤 這樣論述:

工控平板內天線的塑膠支架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工業領域,現今塑膠製品廣泛存在我們的生活中,近年電子、資訊零件產品成形幾乎都以塑膠射出為主,因此預防射出成形成品翹曲變形亦顯得重要。在結構上有較多加強肋設計,實際塑膠射出時容易造成區域厚度分布不均產生翹曲變形,本研究應用田口方法找出射出成形參數為最佳的數值,並利用3D繪圖軟體及使用Moldflow塑膠模射出模擬軟體(MPI, Moldflow Plastic Insight)進行設計及分析,模流分析軟體之建模的建議值來設計實驗參數,參數設定包含模具溫度、保壓時間、塑料溫度、射出壓力為控制因子排列組合,透過田口實驗法L9直交法,分析判斷出最適合的射出

製成參數可以有效改善出射出成形塑料件薄料收縮與翹曲,更能有效管控生產時效率與降低生成成本並改善品質。 針對此次研究使用Moldflow計算出翹曲量及體積收縮再配合田口分析算出最佳組合因子,得到最佳組合因子再進行模流分析,改善了翹曲量的最大值而得到最佳參數,因此將最佳參數做為開模最佳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