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 水上活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防疫 水上活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惟捷寫的 海上的珍珠項鍊:我的印尼島嶼旅行日誌 和張劍光的 中國抗疫簡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欖球】防疫措施影響訓練15人港隊退出亞錦賽暨世界盃外圍賽也說明:【體路專訊】香港欖球總會今日(12日)宣布,因社區防疫措施影響訓練及球員作賽的安全,故無奈決定讓香港男子十五人欖球代表隊退出5月28日至6月6日在南韓舉行的亞洲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瑞蘭國際 和三聯所出版 。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景觀系 陳廷育所指導 江浚瑋的 評估COVID-19與地區性公園使用者之依附感效應-以台中北屯兒童公園為例 (2021),提出防疫 水上活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COVID-19、地方依附、目的地吸引力、行為意圖、公園綠地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餐旅管理學系碩士班 吳紀美所指導 樊嘉慧的 後疫情之台灣觀光吸引力、旅遊風險和重遊意願之研究-以香港旅客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後疫情、旅遊吸引力、旅遊風險、重遊意願的重點而找出了 防疫 水上活動的解答。

最後網站SUP和獨木舟防疫期間限定遊程~8月6日更新 - 好野人則補充:請筆記---為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及各位安全,從事本活動需全程自備配戴口罩。水上活動難免濕身(口罩也難逃),學員們一定要多預備1~2全新口罩並使用夾鏈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防疫 水上活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上的珍珠項鍊:我的印尼島嶼旅行日誌

為了解決防疫 水上活動的問題,作者張惟捷 這樣論述:

印尼,你對她的印象是什麼? 印尼,是個豐富、多元又繽紛,是個充滿活力、樂天的微笑國度。 她宛如海上的珍珠項鍊,顆顆晶瑩剔透, 就等著你一起來發掘、認識!     印尼,世界上最多群島的國家,   多變的地理環境,豐富的天然資源,   再加上長年受到殖民國統治產生的多元文化……   跳脫過往戰爭的陰影,   印尼,絕對是一個值得讓你踏入的萬島之國!     這一年,從泗水出發,   東走峇里島、龍目島、科摩多島到巴布亞,   北往加里曼丹、蘇拉威西的蘭德包,   西踏日惹、雅加達及烏戎庫隆國家公園……     本書作者張惟捷,透過教

育部商借海外教師的機會,利用一年的時間踏足全印尼。他跑遍印尼大城小鎮,發現了印尼數不盡的魅力,更以教育者的眼光,觀察印尼當地人民、文化、教育等,並與臺灣的差異做反思,一一記錄到書中。     《海上的珍珠項鍊──我的印尼島嶼旅行日誌》全書用4大單元介紹印尼,從基本生活、進階生活到城市旅行及島嶼探險,透過作者生動的筆觸以及精彩的攝影,帶你領略印尼。     本書有別於市面上僅著重印尼特定幾處觀光勝地的旅遊書,實實在在地跨足了印尼全境爪哇、蘇門答臘、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及巴布亞五大島,踏遍97處景點,且每處皆整理出詳盡的地址、電話、交通方式、票價、營業時間、網址、QRCODE地圖及行

程所需時間,幫助你妥善安排旅遊行程。全書景點內容分別如下。     PART 1  印尼基本生活   鈔票與數字篇、用餐與點菜篇、交通、手機與儲值,帶你知道該如何在印尼闖通關。     PART 2  印尼進階生活   簽證與其他證件、醫療與保險、按摩放鬆、印式婚禮、伊斯蘭教宰牲節,帶你了解在印尼的生活。     PART 3  城市旅行   ‧勝利之城──雅加達(Jakartar)   縮影公園、國家紀念碑、國家博物館、獨立清真寺、戲偶博物館、歷史博物館、銀行博物館,帶你認識首都的不思議。     ‧歷史特區──日惹(Yogyakarta)   

蘇丹王宮、水宮、地宮、普蘭巴南、婆羅浮屠、拼圖洞,帶你經歷過往王國的壯闊景致。     ‧華人之都──泗水(Surabaya)   偉大清真寺、泗水紀念碑、鄭和清真寺、獨立紀念碑、百年天主教堂、肯傑蘭海濱公園、馬都拉燈塔、香菸博物館、潛水艇博物館、哥布朗傳統市場、華人市場、滿者伯夷飯店、科班朗多瀑布、峇都珍奇博物館,帶你走遍第二大城市的知名景點。     ‧死亡之城──托拉查(Toraja)   Alex的東閣南民宿、凱特克蘇村、隆達石窟、托拉查地區的葬禮、堤拉桿池塘、雷莫墓地、峇都圖夢嘉、水牛獻祭儀式、波盧傳統市場、Warung Pong Buri餐廳、阿拉斯咖啡、嬰

兒樹與老石窟,帶你尋找你所不知道的印尼傳統。     ‧鑽石之鄉──馬辰(Banjarmasin)   鬱金香飯店、鑽石礦區、寶石加工廠、馬塔普拉市場、薩比拉木他丁清真寺、拜當水上市場、猴子島、河岸市場、平努島,帶你體驗印尼的生活日常。     PART 4  島嶼及地區探險   ‧烏戎庫龍國家公園──西爪哇(West Jawa)   韓德隆島、烏戎庫隆半島、喀拉克托火山島,帶你一探印尼最貼近自然的景象。     ‧火山歷險──東爪哇(East Jawa)   宜珍火山、佩南賈坎山、泥漿村、松嘉泛舟、布羅莫火山,帶你一起深入印尼的大冒險。     

‧觀光勝地──峇里島(Pulau Bali)   白努亞海灣海上活動、聖泉寺、卡威山石像、象窟、歐卡媽媽烤豬飯、烏布市集、烏布皇宮、魯基桑美術館、邦喀薩梯田、孟格威宮殿、古寧桿咖啡田、猴子森林、海神廟,帶你一覽觀光勝地的美景。     ‧渡假勝地──龍目島(Pulau Lombok)   吉利群島、粉紅沙灘、馬猶拉公園、西努沙登加拉省博物館、哈伯沃特汗大清真寺、絲網瀑布、手織品觀光工廠、湯盅安沙灘、翁拜日落酒店、無賴海鮮餐廳、德拉旺安島浮潛,帶你一遊不亞於峇厘島的景致。     ‧探訪史前巨蜥──科摩多島(Pulau Komodo)   克洛島、帕達爾島、科摩多島、

粉紅沙灘、魟魚點、卡娜哇島、夜宿納閩巴約村,帶你一訪科摩多龍的蹤跡。     ‧世界的盡頭──四王群島(Raja Ampat)   索龍港、外塞港、艾略特在地民宿、尋找天堂鳥健行活動、迪布海灘、妃汶牆、妃汶村(島)、琵雅內莫五芒星島、阿爾布萊克村、薩因萊村,帶你一同潛進印尼的海洋盡頭。     作者在印尼工作兼旅行一年,以飛機、公車、搭船、包車,探訪了印尼群島各地方。他樂於以冒險方式探走許多不曾走過的路,途中留宿的住處往往坐落在地圖沒有標示出來的小島上。所以,《海上的珍珠項鍊──我的印尼島嶼旅行日誌》不僅是一本介紹觀光景點、觀察印尼人民生活實際狀況的日誌,更是一本以輕鬆筆調

,帶你融入當地生活,參與其傳統儀式,描述這個多樣性島嶼國家種種奇特文化的好書。相信你會因為本書,愛上這海上璀璨的珍珠項鍊──印尼!   本書特色     ‧一本帶你暢遊印尼5城市7島嶼的旅遊日誌,精挑細選的景點,完勝一般旅遊書!   ‧一本零距離觀察印尼人吃喝玩樂的生活日誌,深入的導覽,帶你完全融入!   ‧全書各景點,有最精心的行程設計規劃,從交通到食宿,讓你安全、放心又省錢!   ‧全書處處皆有最詳實在地的文化介紹,讓你體會印尼、愛上印尼而不可自拔!

防疫 水上活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疫情趨緩加上暑假進入尾聲,許多觀光景點周末出現爆滿人潮,特別是屏東,有條件開放水上活動,讓墾丁湧入約有5萬名遊客;接下來就要開學了,當地將進入淡季,業者盼望後續中秋連假以及五倍券的上路,能夠把人潮再次帶回墾丁。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24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評估COVID-19與地區性公園使用者之依附感效應-以台中北屯兒童公園為例

為了解決防疫 水上活動的問題,作者江浚瑋 這樣論述:

COVID-19於全球擴散,除了影響醫學、經濟與商業行為之外,亦導致許多生活模式的改變,綠地空間的使用即為其中之一。台灣受疫情影響,於110年5月,許多縣市開始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告而逐步封閉或管制像市場、公園等容易產生聚集的空間。但就如同國外的情形一樣,引起了許多的抗議活動,甚至不顧一切的進入相關的空間進行使用。本研究即據此思考是否有相關的影響因子,導致使用者在COVID-19爆發,都市因疫情嚴峻而限制空間環境使用,仍然必須進入公園空間進行活動。研究以台中市北屯兒童公園的使用者為對象,初期於三級警戒期間,先以行為觀察的方式了解基地在封閉的狀態之下,是否真的有民眾進入活動,並了解活動形式與

停留時間。再以結構式問卷進行相關問項評估。影響因子則設定為四項構念包括:目的地吸引力、地方依附、活動涉入及行為意圖。目的地吸引力、地方依附及活動涉入設定為自變數,而行為意圖則作為依變數,並且在研究架構中另外以地方依附及活動涉入作為中介變數,來了解各構念影響關係。透過問卷方式,評估公園使用者對公園是否具有地方依附甚至是制約現象。經研究結果顯示,在疫情嚴峻且公園空間限制使用之下,公園的主要使用族群特色包括以女性居多、年齡為61歲以上人口較多、使用者大多已退休,教育程度多為大專院校以上。而在公園關閉情況下使用者的活動頻率依舊非常高,時段以清晨及黃昏為主,活動以進行日常習慣項目為主;通勤時間以十分鐘為

主,因此使用族群主要為附近的居住之居民。而目的地吸引力、活動涉入與地方依附對行為意圖存在顯著的直接效果。目的地吸引力、活動涉入及地方依附傾向越高,對於行為意圖影響越大。此外,活動涉入與地方依附分別具有目的地吸引力對行為意圖的中介影響效果,經迴歸分析顯示,標準化係數分別為0.060及0.037,表示其透過活動涉入與地方依附,增加公園使用者的行為意圖。而放鬆心情的環境、新鮮的空氣、可運動及活動筋骨的空間為民眾在公園封閉期間,仍然不顧一切進入公園的原因。此外公園對使用者具有很深的意義、有非常高的依附感及有強烈的認同感,都會影響使用者到公園之動機。疫情導致民眾的活動均局限於室內空間,在使用者覺得所在地

相對安全的情況下,到開闊空間進行活動是渴望的。冀望透過此項研究來了解綠地空間之封閉,對其使用族群及行為影響,未來亦可提供公園綠地系統在面對相似之疫情時之應對措施及管理規範。

中國抗疫簡史

為了解決防疫 水上活動的問題,作者張劍光 這樣論述:

  自有文字記錄的三千五百多年來,疫病的流傳成百上千,疫病的種類各式各樣,人類的發展歷史,可以說是一部與疫病作鬥爭的歷史。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已告別了對疫病無端的恐懼,也告別了將防疫希望寄托在巫術上的蒙昧時代,但中國歷史上的防疫智慧與教訓,依然值得今日仍處於疫情之下的我們回望與總結。   在書裡,作者將“疫”的時間線,拉長到了有文字記載以來的三千五百年前,從疫病與巫術的話題引開,隨後是戰爭與瘟疫、帝王將相的瘟疫、中國歷史上的鼠疫、麻風與霍亂等逐步推進,更闢以專章講述“皇帝與天花”、“香港應對瘟疫”的故事,史料豐富扎實,論述精當嚴謹,是一部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抗疫簡史。   作者簡介

張劍光   1964年出生,上海嘉定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兼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上海歷史學會副會長。已出版著作《三千年疫情》、《唐五代經濟與社會研究》、《江南城鎮通史(隋唐五代卷)》、《中古時期江南經濟與文化論稿》等八種,其中《唐五代江南工商業佈局研究》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獎。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 序:三千年疫病的當代思考  viii 第一章/疫病與巫術  1 神靈與疫病的聯繫者——巫醫  3 甲骨文中的巫術  5 君王求助巫術  8 大儺逐疫  10 醫藥中的巫術成分  13 嚐便與割股

  16 神化的救疫活動  20 巫師的傑作:關羽製造了瘟疫?  23 第二章/戰爭、動亂和瘟疫  27 遠征南越的部隊大疫  30 疫疾助推王莽失敗  32 伏波將軍兩遇瘟疫  34 赤壁大戰中的疫病  37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42 諸葛亮遇到的疫疾  44 匈奴人與疫病  46 北魏軍隊的兩場大疫  49 南朝郢城大疫  52 侯景之亂造成的疫情  54 動亂中的瘧疾  56 第三章/帝王將相直面瘟疫  61 唐朝帝王宰臣常得疫病  64 宰相韓滉治血吸蟲病  67 宰相李德裕記錄恙蟲病  70 官員畏疫不願任職南方  72 第一家公私合資的傳染病醫院  75 皇妃碰上的流行性感冒 

78 肺結核要了皇帝的命  80 一位不召之臣的瘧疾  82 蒙哥汗以酒驅疫  83 疫病拖累元軍南征  86 第四章/中國歷史上的鼠疫  93 金朝汴京大疫:可能是一場鼠疫  97 萬曆年間的鼠疫大流行  99 李自成將鼠疫帶進了北京嗎?  103 吳江縣的肺鼠疫  109 乾隆間的鼠疫:人見死鼠如見虎  111 海島上的鼠疫  113 同治、光緒間的鼠疫  117 清末東三省鼠疫  121 第五章/皇帝與天花  125 皇太極畏懼天花  128 順治帝是怎麼死的?  130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134 同治皇帝的脈案  141 第六章/令人戰慄的麻風與霍亂  147 最早的麻風病 

149 兩位文學家的麻風病  151 大風起兮眉飛揚  155 誰傳入了真性霍亂?  158 光緒年間的霍亂  161 東三省的幾次霍亂  163 第七章/瘟疫與香港社會的應對  167 熱病:香港最早的傳染病  168 鼠疫襲港  172 天花流行和防治  175 麻風的消滅  177 一種新疫病:香港流感  180 新的挑戰:冠狀病毒  182 第八章/防疫抗疫思想的發展  191 《內經》中的「寒」與「風」  193 張仲景的六經八綱  195 葛洪的「毒癘之氣」  196 巢元方的「乖戾之氣」  198 劉完素的火熱說  200 張元素的靈活辨證  202 張從正的攻邪法  20

3 李杲的內傷與溫補  204 朱震亨的滋陰降火說  206 王好古的陰證論  208 吳有性的戾氣說  209 葉天士等人的溫病學說  211 清代對溫病學說的具體化  214 第九章/抗擊疫病:民族精神不可戰勝  219 守望相助:緊急抗疫救濟  221 及早檢查與強制隔離  225 人痘接種術  230 古代的衛生預防  232 後記  236   序 三千年疫病的當代思考   中國古代對傳染病肆虐給人類帶來危害的認識,有著一個艱辛的過程。其實有文字記錄的三千五百多年來,疫病的流 傳成百上千,疫病的種類各式各樣,人類的發展歷史,可以 說是一部與疫病作鬥爭的歷史。   我國有

文字明確記載的疫病從商朝開始,甲骨文中有「疾年」的說法,大概就是指疫病流行。春秋戰國時期,疾病流行已很多見,趙國和秦國等地多次發生大疫。人們已經 認識到「四時皆有癘疫」,疫病是「氣不和之疾」,已能辨 別出傷寒、瘧疾、蠱、癢疥疾、麻風等傳染病。疫病流行,鄉立巫醫,具百藥,以備疾災」,(《逸周書·大聚篇》)抗擊傳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現。   一般來說,疫病往往是動亂和戰爭的產物,越是社會混亂時期,疾疫發病率就高,為害時間較長。相反,政治清 明,社會安定,雖然疫病仍會發生,但只要有正確得當的救 災抗疫措施,疫病流行的頻率就低,規模有限。東漢末年, 大疫一場接一場。桓、靈、獻三帝共70年,比較大的疫病流

行有16次之多,其中好幾次是全國性的大流行。曹植《說疫氣》談到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疫時說:「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大小戰爭不斷,社會動蕩不穩,形成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疫病高發期。三國兩晉,疫病流行的次數約為35次,每5.8年就有一次疫病。南朝 共出現疫病13次,北朝11次。這時的疫病常與戰爭動亂相伴 隨,政府組織抗擊疫病的次數不多,疫病的流行肆無忌憚,人民在無助痛苦中生活。   隋唐五代共有疫病30多次。唐太宗時期,共有6次流行, 但由於社會安定,政府救災防疫措施得當,疫病對社會的影 響控制在最小範圍之內,一般都

是在一、二州之中流行。唐 朝後期至五代,藩鎮割據,戰爭頻起,無有效救治措施,疫 病來勢洶湧,常出現百姓「流亡遷徙,十室九空」的局面。   兩宋疫病前後共有51次,南宋流行的次數超過北宋。在 人口最為密集、流動人口較多的首都地區,疫病流行明顯增 多,南宋有20多次疫病發生在臨安府為中心的浙西地區。人 口密度過高,有利於孳生疫病,方便疾病的流行。因此在人 口密集的地方,衛生預防的意義特別重要。元朝大疫有30多 次,已出現一場大疫死90萬人的高記錄。   明清疫病的流傳達到高峰。明朝發生疫病約180多次, 分布在118年。明朝共277年,平均每2.34年中有一年疫病流行,每年發生1.54次疫病。

清朝共267年,據《清史稿》記 載,出現疫病的年份有134年,而實際清朝流行疫病的年份 肯定不止這些。明清時期的大疫病常常跨州跨省流行,對人 類生命危害嚴重。大疫過後,常常出現「死人無算」、「疫 死者幾半」的情況。   一般來說,一種新疫病剛流行時,由於人們認識不足,往往為害深重。明清時期的鼠疫和霍亂,就是其中最為劇烈 的二種。明朝開始爆發的鼠疫,只要人一看見死老鼠,馬 上就會「人死如圻堵」,最後「人見死鼠如見虎」。(師道 南:《死鼠行》)鼠疫嚴重的地區,一戶戶人家全部死絕, 有的地方一條街巷或一個縣城死掉一大半,「巷染戶絕」, 沒死的也早就嚇跑了。如山西興縣,崇禎間流行「天行瘟 疫」,早晨

發病晚上就會死人,甚至在一夜之內,全家盡死 孑遺,「百姓驚逃,城為之空」。人與人之間互相戒懼,「病 者不敢問,死者不敢吊」。有專家估計,單萬曆七年至十六 年的鼠疫就引起山西、河北500萬人的死亡。清朝真性霍亂 剛流行時,從陸路、海路二個方向由南至北席捲中國,自雲 南、廣東一直傳進京師,「民多驟死,鄉村尤甚。其症吐瀉 轉筋,即時斃命,針刺醫藥百中僅活數人。問疾送驗,傳染 無已,甚有全家俱斃者。」(《昆新兩縣續修合志》卷51) 隨著對霍亂認識的加深,人們防備意識的完備,疫病為害就 漸漸失去最初狂野的本性。   面對疫病,我們的祖先沒有被嚇倒,而是眾志成城,樹 立起必勝的信心,開展了前赴後繼的抗疫

救災活動。數千年 來,他們在災害面前高昂起頭,挺著胸膛,同疫魔進行著殊 死的鬥爭。上至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下至平民百姓,他們 同疫病鬥爭的精神可歌可泣。   歷代政府常常會採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救災措施,率領人 民抗擊疫病,如減輕經濟負擔是政府採取的最普通措施。百 姓染上疫病,需要醫藥救治,再按正常年景向國家交納賦 稅,實在是力所不及。因此免稅之類減輕農民負擔的措施在 一定意義上是有利於人民生活的。唐宣宗大中年間,江淮大 疫,宣宗令受疫肆虐的淮南、武寧軍等方鎮轄內,以前拖欠 政府的缺額錢物攤派先放免三年,三年以後再行交納。所有 放免的租賦貢物,州縣必須在鄉村要路一一榜示,使閭閻百 姓能全部透徹地

瞭解。   政府編纂頒行簡便易用方書,並錄於木版石條上,在村 坊要路曉示,對疫病防治的作用更為直接有效。宋朝政府大 量印行編輯醫書,向各州縣加以推廣,向老百姓傳播預防疫 病的知識。疫病流行時期,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員經常採用醫 藥治療來對抗疫病,政府曾派出醫生帶了藥品到鄉村巡視。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春天,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流傳疫 疾,文宗頒詔說:「其疫未定處,並委長吏差官巡撫,量給醫 藥,詢問救療之術,各加拯濟,事畢條疏奏來。」(《冊府元龜》卷144《帝王部·弭災三》)責成地方官員親自下鄉 送藥,具體實施情況必須向中央彙報。   切斷傳染源,對病人進行隔離是最切實有效的一種措 施。夏商

周時期,隔斷傳染源以防止疫病繼續擴大的思想已 經產生。秦漢時期,對凡是感染疫病的病人,有一套檢查和 隔離措施。雲夢秦簡《封診式》中,講述了里典甲向上級報 告,發現本里人丙好像是患癘(即麻風病),於是展開了調 查,詢問患者本人。接著派醫生前去檢查,醫生根據丙的各 種特徵進行觀察,最後診斷他確是犯了麻風病,於是將患癘 病的丙送到癘遷所隔離,再進行醫治。說明早在秦代時期, 對麻風病的診斷有著一套報告、鑒定、隔離的完整制度,並 建立起了傳染病的隔離醫院。   歷代隔離的場所有二種,一為疫病到來後臨時性建立的 場所。宋神宗熙寧八年(1076年),杭州飢疫並作,染病 百姓不計其數。蘇軾在杭州建立了很多病

坊,「以處疾病之 人」,實際是簡陋的隔離醫院。他招募僧人到各坊進行管理 治療,每天早晚,僧人們按時準備病人的藥物和飲食,「無 令失時」。另一種是常設的隔離場所。武則天時期,以前由 政府出面主辦,有專門官員負責的癘人坊,被改稱為悲田養 病坊。宋徽宗崇寧初年,設立了專門收養病人的安濟坊。坊 中醫者每人都要建立個人的技術檔案(手歷),醫治病人的 技術長短處都要記錄下來,作為年終考評的主要依據。   除病人外,接觸過病人者也要被隔離,因為他們感染上 疫病的可能性最大。《晉書·王彪之傳》談到永和末年,疾 疫流傳,「朝臣家有時疫,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 日不得入宮。」如果一戶人家有三人得同樣的傳染

病,官員 們即使無病,只因可能是帶菌帶病毒者,也要過百日後才能 上朝。這種措施,極為科學,它可以把疫病控制在最小範圍 之內。秦國還曾就外來賓客入城時,對其乘坐的馬車要用火 熏燎來防止病菌的傳播。1894年鼠疫在香港、日本出現時, 上海隨即對所有進口船隻上的旅客進行體格檢查,憑「免疫 通行證」入境,並建立了一些臨時性的醫院和熏蒸消毒站。   抗擊措施及時有效,疫病的為害就可以降到最低的限 度。預防隔離措施有力到位,疫病傳染源較早切斷,疫病流 傳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反復流傳的可能性就小。從科學性上 說,隔離病人和疫病接觸者,是最為簡便、有效的抗擊疫病方法。   衛生預防,也是抗擊疫病的有力措施。

夏商周時期,我 國已經產生了疫病預防思想。如在《周易》中,一再提到 在疫病未發生時,要確立預防疫病發生的思想和在精神上 作好準備。《乾卦》的九三爻辭說:「終日乾乾,夕惕苦厲 (癘),無咎。」意謂處於困難時期,要自強不息,不要像 見到疫病一樣害怕得不要命,要有堅決戰勝疾疫的信心。   為預防疫病發生,人們在個人衛生方面十分注意,在甲骨卜辭中已有個人洗面、洗澡、洗手、洗腳的記錄。秦漢時期,人們的認識更為深刻,《續漢書·禮儀志》雲:「是月上 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灰為大潔。」 通過沐浴,搞好個人衛生,驅除疫病流傳的可能。飲食衛生是預防疫病的一個重要方面。漢代的《論衡》說:「鼠涉飯

中,捐而不食。」這符合現代意義上的衛生要求。《金匱要 略》也告誡人們:「果子落地經宿蟲、蟻食之者,人大忌食 之。」否則會得瘧疾。孫思邈已告誡人們:「不要吃生肉,吃動物的肉時一定要煮爛。」動物體內存在著一些病毒,只有 燒熟才能殺死。   環境衛生更為人們重視。甲骨卜辭中已表明當時己實行 人畜分居,可以使動物身上的疫病盡少可能傳給人類。商周時期的人們已知在高亢之地建造房屋居住,因為住在向陽乾燥地方有利於太陽光照,乾淨消毒,限制了疫病病菌的傳 播。《周禮》中講到周秦時期已經建立路廁;漢朝我國都市 中普遍設立公共廁所,當時稱之「都廁」;唐五代時政府專 門有管理廁所衛生的官員,城市的衛生設施在世界上

處於領 先的地位。古人認為,許多傳染病是由塵埃中得來的,因此 早在秦國就對「棄灰於道者」要判處一定的刑罰,城市的垃 圾須按政府的規定處理。一些疫病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如鼠 疫桿菌經呼吸道排出後可能通過空氣飛沫傳入他人體內,所 以清代吳子存在《鼠疫抉微》中提醒人們要經常灑掃堂房, 廚房溝渠要整理清潔,房間窗戶要通風透氣。疫勢危急時, 要避開撤走,找個大樹下的蔭涼當風處居住,近水當風之處 最好,千萬不要眾人擁雜在一起。   三千年來的歷史說明,中國是一個勇於並善於抗擊疫病 的國度,有著戰勝各種傳染病的傳統。當科學技術水平有 限,人類對醫學的認識剛剛進入起步階段時,由於人們對疫 病的恐懼,防治疫病的

希望主要寄託在巫術上,求神祈靈, 驅鬼逐邪。隨著醫學認識的不斷推進,人類對疫病認識的深 刻,巫術這一無知時代人們認識的產物,只會延遲疫病的 治療,使疫病傳播範圍更廣。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 步,只要我們發揮出智慧和潛能,災難面前臨危不懼,弘揚中華民族在抗擊疫病中形成的頑強民族精神,我們一定會 戰勝各種各樣的疫病,我們的民族將會不斷繁衍生息,發展壯大。

後疫情之台灣觀光吸引力、旅遊風險和重遊意願之研究-以香港旅客為例

為了解決防疫 水上活動的問題,作者樊嘉慧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後疫情之台灣觀光吸引力、旅遊風險與重遊意願之間的關係,以香港旅客為例。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法,以便利抽樣方式蒐集相關資料,回收有效問卷共計374份。研究結果發現,觀光吸引力對重遊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旅遊風險對重遊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觀光吸引力對旅遊風險有顯著正向影響;觀光吸引力與旅遊風險對重遊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本研究結果能夠提供給交通部觀光局、旅行社和飯店相關業者可以藉此更瞭解後疫情之香港旅客的來台旅遊行為,從而發展相關的觀光策略,提升台灣的觀光之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