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0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0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文城寫的 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12版) 和大谷義夫(YoshioOtani)的 30年不生病的健康管理法:呼吸胸腔科權威醫師透過科學實證的24小時生活防病習慣,輕鬆打造最強體質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泌尿道感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也說明:腎盂腎炎發生率只有泌尿道感染的1/20至1/30。它們是院內感染最常見原因,約佔40%,無症狀菌尿症的發生率會隨著年齡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九州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慈濟大學 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醫學生物技術碩士班 蘇伯琦所指導 陳學玟的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藉由磷酸轉移酶系統(PTS system)攝取葡萄糖之相關研究 (2021),提出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0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磷酸轉移酶系統、生物膜、nagE基因、N-乙醯-葡萄糖胺。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楊沂淵所指導 李佳娟的 住院病患感染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之危險因子與預後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泌尿道感染、屎腸球菌的重點而找出了 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0的解答。

最後網站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17,大家都在找解答 旅遊日本住宿評價則補充:居多,這樣的趨勢與歐美國家最常見菌種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同,而且這些細菌...一、台灣院內感染監視資訊系統(TNIS)肺炎前十名菌種抗藥性分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0,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12版)

為了解決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0的問題,作者蔡文城 這樣論述:

  ●本書除了介紹中、小型檢驗室的傳統微生物鑑定方法外,亦介紹檢驗資源豐富之大型檢驗室最新的MALDI-TOF MS、微陣列(晶片)與次代基因定序(NGS)方法等診斷技術,並說明當前檢驗室整體自動化的發展及概念。   ●本書介紹糞便之各種病原菌檢查以及產前之 B 群鏈球菌(GBS)檢查的檢體輸送培養基、直接接種培養基、增菌培養基配合移種分離平板培養基的選擇,同時,強調提升各類檢體之病原菌分離率、縮短報告時間、降低檢驗成本以及簡易的操作流程。   ●蒐集國內外專家有關套組或自動化儀器替代傳統試驗,以及 MALDI-TOF MS 應用於各種臨床病原菌(腸內菌、葡萄糖非發酵性

菌、退伍軍人菌、酵母菌、不常見革蘭氏陰性桿菌及厭氧菌)的優缺點,讓使用者瞭解其等的應用限制以及需要追加試驗的項目。本書特別在有關章節提供各類病原菌的菌落特徵、顯微鏡檢形態以及簡單的生化或血清學試驗作為菌種鑑定結果的輔助確認。   ●本書特別強調顯色培養基(chromogenic agar)對各類檢體常見病原菌及院內感染抗藥性菌株偵測的應用。   ●本書除了對各個章節提供最新的資料外,對不同檢體的培養作業流程(如血液培養、糞便培養、生殖道檢體培養或退伍軍人菌檢測的環境檢體)、梅毒、萊姆病以及惠普爾病的診斷或結果解讀加以詳細說明;此外,特別闡述2020年藥敏試驗最新CLSI判讀標準,且介紹最新

的抗藥性分子檢驗技術及觀念。   ●本書介紹各種病毒檢體運送的通用輸送培養基及效能評估方法,並介紹新冠病毒的qRT-PCR診斷技術。   ●延續上一版的觀點,指出衛福部疾病管制署(CDC)及醫院微生物檢驗室對分枝桿菌的診斷目標不同,前者以流行病學及結核病控制為主,而後者除了結核病診斷外,仍須對各種NTM進一步鑑定,若可能,則操作藥敏試驗,不能僅以結核分枝桿菌(MTBC)及NTM兩類菌作為報告。   ●再次對菌名、試劑、抗微生物劑及試驗提供英文及中文翻譯,雖然繁瑣,但為了讓台灣讀者能夠適應上述醫材名稱的中文化,也讓中國大陸讀者能夠適應其等的英文化,因此,沒有遵照科學論文的寫法(若前文提及,

則後文不必再重複的建議),重複之處非常的多,無非是為了讓兩岸檢驗專家能夠方便閱讀,並使微生物檢驗技術能溝通無礙。   ●醫檢人員在醫療體系中擔任「無名英雄」的角色,默默地奉獻所學,編著者認為:雖然檢驗專業逐漸地朝向自動化操作,但應將其視為一種興趣;既然入行,就做好它,要多動腦筋,靈活應用,使自己成為專業領域的「領頭羊」,全心投入;時刻維持好奇心,鍥而不捨的精神才能使命必達,展現「捨我其誰」服務病患的善心。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藉由磷酸轉移酶系統(PTS system)攝取葡萄糖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0的問題,作者陳學玟 這樣論述: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為普遍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也是人類或動物的呼吸道與腸胃道中的正常菌叢。在台灣,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不僅是院內感染的主要菌種,也是引發化膿性肝膿瘍(pyogenic liver abscess, PLA)的最主要病原體,而其中糖尿病病患為罹患PLA的高風險族群之一。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可以藉由生物膜(biofilm)的形成,加強細菌的致病能力,生物膜可以將細菌包覆以維持它們的生存環境,同時也可以隔絕外界的有害物質,使細菌可以在人體內生長。本實驗室認為糖尿病患者容易受到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感染可能和其體內有較高的血糖值相關。而在本實

驗室先前的研究中,將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的PTS(phosphoenolpyruvate-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中屬於glucose-specific的EII complex,Crr與PtsG以及另一組在先前實驗發現可以補償Crr功能的EII complex,EtcABC,同時剔除後,發現此突變株依然可以在葡萄糖(glucose)溶液中生存。因此我們認為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中或許還有其他的路徑或代償作用能夠讓葡萄糖進行代謝。同時,nagE基因在先前其他細菌的研究中只有被表明為N-乙醯-葡糖胺(N-Acetyl-glucosamine, GlcNAc)的運送途徑。但本研究

中則發現,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中,突變株ΔnagE對於N-乙醯-葡糖胺的利用與野生株無異,但是當同時剔除crr、ptsG、etcABC及nagE後,此突變株對於N-乙醯-葡糖胺的利用相較於ΔcrrΔptsGΔetcAB則有明顯延遲的趨勢。因此我們認為,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中除了以NagE做為N-乙醯-葡萄糖胺的運輸途徑之外,Crr/PtsG和其他未知通道有可能也參與N-乙醯-葡糖胺的運輸。除此之外,我們也發現將Δcrr ΔptsGΔetcABΔnagE培養於含有1%的N-乙醯-葡糖胺環境中時,能夠透過產生較多莢膜多醣,進而增加生物膜的產量。顯示當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對N-乙醯-葡糖胺攝取受影響時,會促

使細菌大量產生莢膜多醣並進而增加生物膜的形成。

30年不生病的健康管理法:呼吸胸腔科權威醫師透過科學實證的24小時生活防病習慣,輕鬆打造最強體質

為了解決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0的問題,作者大谷義夫(YoshioOtani) 這樣論述:

  ★日本《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富士電視台、朝日TV爭相邀訪的covid-19防疫與保健權威     只是感冒沒什麼?   別讓久咳、過敏、小感冒成為免疫系統的破口!     ●咳不停、反覆感冒結果併發肺炎?    ●鼻水流不停、拖了幾天去看醫生才發現併發鼻竇炎!   ●發燒超過3天以上只是吃退燒藥退燒,併發急性心肌炎險致命……      最新醫學研究╳親身實踐╳科學式健康管理法   把握三原則確實打造不生病的體質,提升免疫力、增進基礎體能,更守護家人健康!     日本呼吸胸腔科權威醫師大谷義夫被稱為「全日本治療過最多呼吸道患者的醫

師」,他執業超過三十年從來沒有生過病!這是因為他多年來研究醫學報導加上身體力,歸納出一套科學式的健康管理法,三原則打造不生病的體質。      1.輕症速治:感覺快感冒時散步10分鐘、游泳5分鐘等以提高自體免疫力,初期感冒症狀可不藥而癒。   2.生活防病:工作中經常站立坐下、以午覺取代週末補眠等,養成健康習慣以提升基礎體能。   3.遠離病原:用指節按按鈕、隨身攜帶自己的筆等,有意識地遠離病毒,將感染機會降到最低。     但是空氣中病毒、致病源無處不在,加上現代人工作忙碌,沒時間好好照顧自己……   怎麼做好防護措施,預防小病、打造不生病的體質?   他分享

24小時防病建議以提升免疫力,打造不生病的體質。     ‧感冒初期游泳5分鐘或慢跑10分鐘,九成的感冒可以不藥而癒。   ‧喝綠茶產生的胃酸可以消滅飛沫病毒。   ‧室內溫度22度、濕度50%以上,可有效降低病毒存活率。   ‧咳不停吃止咳藥緩解症狀,反增呼吸道感染風險。   ‧提升免疫力的飲食法大公開。     透過最新的醫學常識建立有效的防病習慣,   擊退感冒、流感、避免家庭成員交互傳染的最佳方法!   確實遠離病源,打造不生病體質,全家都健康。   各界推薦     陽明大學醫學博士胸腔重症醫師 蘇一峰   臺大過敏免疫專科醫

師/Dr Ching媽咪的醫幼園園長 張簡晴瑩   中央廣播電台「健康知識家」節目主持人 黎慧芝   企業培訓師/暢銷作家 林長揚     「近幾年因為空氣汙染,呼吸道疾病儼然已經成為台灣的國民病,如何有效地減少肺部疾病的發生,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讓我們此書一探日本的呼吸胸腔科權威大谷義夫分享他抵抗肺部感染,促進肺部健康的個人寶貴方法!」──陽明大學醫學博士胸腔重症醫師 蘇一峰     「身為兒科醫師,除了照顧孩童,給予建議協助家長幫孩童打造好體質外,照顧者的健康更不容忽視。文中引用了許多新知識和新觀念,配合淺顯易懂的圖文讓我們快速跟最新知識交流。除了大眾所知的知識

外,書中也含有很多「亮點」,讓本身學免疫多年的我也受益良多。」──臺大過敏免疫專科醫師/Dr Ching媽咪的醫幼園園長 張簡晴瑩

住院病患感染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之危險因子與預後分析

為了解決院內感染最常見菌種2020的問題,作者李佳娟 這樣論述:

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對vancomycin具有抗藥性,臨床上常見引起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最常被分離出來的致病菌種為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Taiwan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THAS系統)近

年來的統計結果顯示,在醫療照護相關泌尿道感染的菌種中,腸球菌分離率逐年攀升,而其中對萬古黴素具有抗藥性的E. faecium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VREfm)分離率已增加至六成以上。從尿液中培養出VRE時,不易分辨是屬於移生菌(colonization)還是致病菌,進而影響到治療方式的選擇,而目前對於由VRE引起的泌尿道感染,所能選擇的治療藥物相當有限且缺乏最佳治療方式,關於抗生素的選擇、投藥的時機、治療的效果仍有不確定性。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VRE泌尿道感染的危險因子並確定不同治療藥物的預後。研究採病歷回溯性研究,收集振興醫院

2015年至2020年間於尿液檢體中培養出VREfm陽性的住院病人臨床紀錄,包括病人基本資料、臨床表徵、實驗室檢驗數據、抗生素使用紀錄、侵入性醫療處置、合併症等資料。依據VRE泌尿道感染後是否投予抗VRE藥物治療對病人進行分組,分析細菌廓清率及住院死亡率。研究結果顯示,是否對VRE泌尿道感染的病人投予抗VRE藥物治療,對於病人細菌廓清率有影響(P= 0.031),但是對於病人住院死亡率並無顯著影響(P= 0.456),進一步分析不同抗VRE藥物治療結果發現,給予linezolid治療或給予daptomycin治療,兩者在死亡率上也沒有達統計學上顯著差異(18.2% vs. 30.8%,P= 0

.439)。另外,從多變項羅吉斯迴歸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結果顯示,VRE泌尿道感染時之疾病嚴重度是影響病人死亡率之危險因子(P= 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