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霓裳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哲青寫的 星空吟遊 和葛兆光的 唐詩選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文化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醫務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黃雅文所指導 周育蓮的 多元智能結合代間教育運用於預防老人跌倒與敬老成效之研究 (2019),提出霓裳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元智能、代間教育、預防老人跌倒、高中生、敬老。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應用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 林振陽所指導 楊誌雄的 台灣現代陶藝中造形陶造形元素特徵之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造形元素特徵、造形意象、造形陶的重點而找出了 霓裳意思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霓裳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星空吟遊

為了解決霓裳意思的問題,作者謝哲青 這樣論述:

穿越千年文明, 12場星空下的繆思之旅, 陪你追尋黑暗中的生命火光, 以及閃爍背後的永恆深情。   生活在人造光線過度飽和的後工業文明中,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黑夜,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曾體驗過,自然也就没有機會,領略星空真正的魅力。──謝哲青   跟著謝哲青的腳步,縱情穿梭在被都市文明遺棄已久的夜空之中,以光年的距離,從星星的角度,重新打開心靈的視野,認識我們所存在的這世界。   謝哲青以一貫的磅礡、敏感,帶讀者從藝術、文化、科學、人心各領域,看見星星和人之間不可開脫的美麗關係:   科學上永不相會的牽牛織女星,為何可以寄託千年不變的思念?   梵谷筆下色彩斑斕的星夜,是藝術

家的狂想,還是美麗的現實?   現代占星學如何和心理分析交織,讓人解開星空的密碼,探索深層的自我?   這是一場星夜下的長途旅行,也是一場科學與人文的邂逅。   融貫知性與感性,當黎明重啟,你會發現看世界的眼光截然不同,處處都是美的驚奇;當再次仰望星空,或許你也會讀出閃耀背後,繁星對人永恆、真誠的安慰。  

多元智能結合代間教育運用於預防老人跌倒與敬老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霓裳意思的問題,作者周育蓮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1.建構中文版敬老問卷;2.探討老人、學生預防跌倒認知、自我效能、行為改變與學生自覺敬老重要性、行為頻率現況;3.探討多元智能結合代間教育,運用於預防老人跌倒與敬老之成效。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以新竹某安養護機構老人與某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老人實驗組1、實驗組2與對照組各28人、學生實驗組2及對照組各28人,共計140人。實驗組進行6次多元智能(代間教育)課程,對照組則不介入課程,資料以SPSS 22.0進行統計分析。研究工具中文版敬老問卷,採用國外(Sung, k. T., 2002)之研究,經作者同意、雙次翻譯、相似度檢測後,再進行專家內容效度與預試信效度考驗建構而成,敬老問卷專家

內容效度I-CVI值為0.89-1.00、S-CVI值為.99,預試問卷Cronbach’s alpha 達1.00,建構效度累積解釋率達85.9%。預防跌倒問卷則為自行設計,專家內容效度老人與學生I-CVI值皆為.80-1.00、S-CVI皆為.98,預試問卷信度Cronbach’s alpha 值老人與學生皆達.90,建構效度累積解釋率老人77.5%、學生79.2%,問卷信效度良好。研究過程並輔以質性研究,收集研究對象課程作品、課程分享、反思紀錄,進行三角檢證。研究結果發現預防跌倒認知老人答對率73.9%、學生答對率79.3%;自我效能老人平均值為4.01、學生為3.26;行為改變老人為4

.17,學生為2.79;學生敬老重要性為3.27、行為頻率為3.35,經課程介入達統計上顯著差異者如下:預防跌倒認知老人實驗組1答對率提升至89.0%,實驗組2答對率提升至87.6%,學生實驗組2答對率提升至92.9%;自我效能老人實驗組1提升至4.62,實驗組2提升至4.42,學生實驗組2提升至3.52;行為改變老人實驗組1提升至4.69,實驗組2提升至4.59,學生實驗組2提升至3.34;學生實驗組2敬老重要性提升至3.51,行為頻率提升至3.61。初估1年後跌倒發生率實驗組1由39.3%下降至29.6%、實驗組2由35.7%下降至16.7%。多元智能結合代間教育課程介入後,可有效提升1.

老人預防跌倒認知、自我效能、行為改變;2.學生預防跌倒認知與行為改變;3.學生敬老重要性與行為頻率;4.降低老人跌倒發生率。建議未來可運用多元智能結合代間教育之課程設計以及本研究建構之中文版敬老問卷與跌倒問卷,推廣於社區與機構,以降低老人跌倒的風險與增進學生敬老重視與行為。關鍵字:多元智能、代間教育、預防老人跌倒、高中生、敬老 

唐詩選注

為了解決霓裳意思的問題,作者葛兆光 這樣論述:

  葛兆光作《唐詩選注》,除了以獨特的眼光選詩,也加入作者小傳和注釋,融合批評鑑賞、疏通字義、補充常識等各種功能,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一般說來,選注古典詩歌,不外乎是選詩、寫傳和注釋。選詩是一個「再經典化」的過程,選什麼不選什麼,不僅體現選者的眼光,也創造讀者的趣味;小傳不只是介紹作者,實際上還給讀者提供歷史背景和詩史脈絡,讓讀者盡可能回到那個時代、體會古典;注釋則在疏通文義和解釋典故之外,暗示或引導讀者的聯想和感受。     葛兆光從專業的角度切入,共選注78位詩人、280首唐詩;以對詩人的褒貶評價做小傳,使詩人形象更飽滿豐富;再用各種徵引資料指出詩歌的

沿襲、影響,並做了分析、對比和評介。

台灣現代陶藝中造形陶造形元素特徵之研究

為了解決霓裳意思的問題,作者楊誌雄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代陶藝中造形陶造形元素特徵分析與群眾對造形陶造形元素特徵所產生的意象議題。現代陶藝中造形陶的造形,如具象造形、抽象造形、器物延伸造形、模擬(仿傚)實物造形及探討人性、文化、社會、政治批評造形等議題造形陶類群;經由文獻蒐集及專家學者的見解論述,分析造形陶各類群之造形元素特徵。再經由簡單隨機抽樣,共抽出十二件樣本,進行群眾對於各類群造形元素特徵之意象語意差異調查。藉造形意象問卷調查及使用SPSS統計軟體於群眾對造形陶造形元素特徵分析,探討群眾對造形陶造形元素特徵的意象感覺之間的關聯性。   研究結果發現,現代陶藝中造形陶為:(一)較多非軸對稱之不規則造形;(二)成形方式以陶板

、陶管、手捏等造形構成技法居多;(三)釉色變化上較趨於多樣性;(四)兼具裝置、擺飾等觀賞性(五)造形風格具創意、活潑及趣味。造形特徵元素為:(一)具象造形元素多以仿生手法為主,萃取自然界或生活事物為造形元素;(二)抽象造形元素多以幾何、曲線及意象感覺為主,透過創作者的詮釋其意象;(三)紋飾造形則以幾何、曲線為造形主體,再於坯體上刻繪圖紋及釉色的變化;(四)器物延伸造形多以容器為主,以拍打、切割、重組、扭曲等技法為其特徵元素。(五)模擬(仿效)實物造形多以裝置為主,透過寫實擬真的手法模仿實物,結合複合媒材做為造形特徵元素;(六)探討人性、文化、社會、政治批評等議題造形多以複合媒材為主,以生活週遭

人、事、物為其特徵元素。   經由統計分析結果得知,群眾對於不同造形陶造形所呈現的意象感覺不太相同。其次,經由因素分析結果萃選出創新性、感知性、造形性與認知性等四個造形陶造形因素評量向度,建構其造形陶造形意象空間座標。由造形陶造形樣本在空間座標的分佈中發現,每個造形陶造形樣本皆各自呈現不同的意象,部分造形則群聚在相同屬性的意象空間,不同年齡層與居住地區之群眾對六大類之造形陶造形意象感覺有微弱差異,研究同時發現群眾對於各類群造形陶造形感覺,多屬於擁有相同意象但是感覺程度並不相同。   本研究亦可瞭解群眾於觀賞造形陶藝術品時,心裡所產生的感覺反應、與群眾對於造形陶造形的喜好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