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喀羅楓葉202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霞喀羅國家步道 - 台灣山林悠遊網也說明:Syakaro霞喀羅為泰雅族語的烏心石,因山區盛產此樹而得名。古道橫跨新竹縣五峰鄉、尖石鄉,是早期當地部落的聯外交通要道。 霞喀羅國家步道是一處具歷史與美景的夢幻級 ...

最後網站瘋紅之際~山徑告急 - 我們的島則補充:現在是楓葉季節,這裡很漂亮,不輸日本的風景。 ... 山友憧憬的霞喀羅古道,最初是泰雅族基納吉群和霞喀羅群之間的聯絡道,清代被規劃為隘勇線,到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霞喀羅楓葉202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霞喀羅楓葉2021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影片章節 :
0:00 石鹿登山口
3:50 上攻霞喀羅大山(石鹿大山)
5:16 霞喀羅大山空拍雲瀑
6:36 續行樽山(青山)駐在所遺址
9:31 白石駐在所
10:39 與泰雅族原住民夫妻的邂逅
14:20 白石吊橋(薩克雅金溪)
16:39 摩托車出現~最後8K平路出養老登山口
17:27 Relive紀錄~
18:05 幕後花絮~

這次沒有百岳單攻的熱血
也沒有大山壯闊的景致
卻有著對這片土地、歷史
以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最真摯的感觸
二戰期間日軍用的鍋子居然現今仍在使用著 !
這畫面使我當下還蠻驚訝的
也改變了我對霞喀羅古道的想法
而不再只是因為賞楓的熱潮而來
剪片的過程中數度覺得沉重
猶豫是否要以這樣的方式呈現霞喀羅
不過我想要真實地呈現當下的心境以及所見所聞
縱然看了可能會覺得沉重
不過也希望能喚醒大家更重視我們土地的歷史
以及這裡的環境的永續、無痕山林
讓這些至今依舊默默地守護著他們土地的泰雅族原住民們
不會因為時代巨變、改朝換代而喪失了過去百年來他們一直居住著的土地
從前他們的獵場到日本殖民之下不為人知的辛酸
直到現在成為了我們登山客的熱門健行路線
我想他們一定比我們這些平地人還要深刻
我很感謝這次歷史古道的健行
讓我對山林有了不同於以往的體悟
不再只是追求三角點的或是壯麗大景
茲紀念
這次平凡卻深刻的健行

這次的片長特別設定在19:45
因為台灣於1945年光復
是霞喀羅古道重要的歷史轉折點
算是本片的小彩蛋囉XD

~霞喀羅古道路線攻略~
0k石鹿入口(H1644m)、海拔最高處約在5k附近(H2040m)、最低處約在13.4k白石吊橋(H1328m)、17k馬鞍駐在所(H1430m)、22k養老入口(H1255m),很多走法:

(1) 最熱門的縱走路線 : 石鹿入口進,養老入口出,由高處往低處走,需要接駁,大約9~11小時,石鹿登山口前產道易泥濘不易會車,就得由石鹿駐在所多踢約3k產道抵達石鹿入口
(2) 石鹿入口攀登石鹿大山,至朝日駐在所,原路折返,不須接駁,大約7~9小時
(3) 養老入口經白石吊橋,至白石駐在所,原路折返,不須接駁,大約7~9小時
(4) 重裝二日行至白石駐在所紮營

以下為這次霞喀羅古道全程詳細的部落格記錄
看完影片覺得還不夠過癮的歡迎點閱~
https://colorfulbutterfly.net/2021/01/01/2020-12-17/

*IG頁面連結 :
https://www.instagram.com/steven_wu_trip/

#霞喀羅古道 #縱走 #古道 #楓葉 #新竹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