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用住宅報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非自用住宅報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振國寫的 房地合一稅申報.節稅規劃一手掌握(三版) 和黃振國的 不動產信託實戰第一線:辦理登記與稅務規劃範例(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必學的房屋節稅秘笈-Part1綜合所得稅-房貸規劃 - 中國信託也說明:綜合所得稅「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列舉扣除額,須符合相關資格,摘要說明如下: ... 1.房屋登記為同一申報戶之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所有,於所得年度在該地址辦竣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永然 和永然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廖欽福所指導 曾淑涓的 從居住正義之實踐論我國不動產持有稅制法律之建構 (2020),提出非自用住宅報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房屋稅、地價稅、居住正義、囤房稅、租屋黑市。

而第二篇論文義守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晏揚清所指導 卓有材的 不動產節稅規劃與容積率移轉之探討 (2015),提出因為有 不動產、規劃、容積率移轉的重點而找出了 非自用住宅報稅的解答。

最後網站財政部北區國稅局則補充:熱門焦點 · 本局新聞稿 · 網網相連 · 常用服務專區 · 會員專區 · 行事曆 · 分眾引導區 · 訂閱電子報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非自用住宅報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房地合一稅申報.節稅規劃一手掌握(三版)

為了解決非自用住宅報稅的問題,作者黃振國 這樣論述:

  要搞定房地合一新制,首先要搞定申報書!但怎麼填?怎麼看?節稅奧秘為何?本書按個人房地交易所得稅之一般實例、自住房地優惠、重購案件、非自願因素交易、交易自建或合建房屋五類例舉填寫範例,先就各欄位說明填寫要領,再舉案例示範如何填寫實際申報書,並輔以節稅要領說明。本書就是面對房地合一新制的最佳利器,申報、節稅規劃全盤掌握!  

非自用住宅報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40508台視 打囤房 夫妻自住限一戶
影片網址→http://youtu.be/JrjOHYmTzO0

感謝記者 張寧 的採訪,拿到名片時,頓時還以為曾經見過,還很不好意思地說聲抱歉認不出來,原來,在記者圈,有一名記者叫做「周寧」,害我搞混了,哈!

以下是新聞報導......↓

2014/5/8婚前各買一戶不加稅 免婚姻懲罰 給直系親屬算自住 擬限制總戶數

台北市房價高的嚇人,政府打房端出新政策!財政部正在研擬非自住房屋稅提高,囤房民眾要多繳稅!初步規劃夫妻只能擁有一間自住屋,非自住屋的稅會從現行的1.2%,增加至1.5%到3.6%,避免有心人刻意囤房,但要是婚前各有一間房子,就不受限制,讓民眾說根本是逼人離婚再結婚,而新的政策是否能有效打房,專家沒那麼樂觀,只說多課徵的稅對於投資客來說,根本不痛不癢!

台北居大不易,房價越飆越高,不少人就算不吃不喝十年也買不起一棟房子,政府為了抑制房價上漲,研擬打房要打到痛處,提高非自用住宅房屋稅降低囤房,將從現行的1.2%增加到1.5%到3.6%,而且也規定夫妻只能擁有一間自住屋,讓民眾大喊不公平。

民眾 莊忠衛 先生:我們其實自己有能力只有一間房子,我太太是我爸爸送給她的,多課一些稅的話,對我們百姓來講,其實負擔還蠻沈重的。

財政部初步研擬,夫妻只能有一戶共同居住的房子,而買給直系親屬居住,以及結婚前夫妻各自擁有的房子都算是自住屋,不會加課囤房稅,不過有數量限制,至於買給未成年子女或是旁系親屬,算是投資,得多繳房屋稅,為了打房財政部下猛藥,但專家對此不太樂觀。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8000多萬的房子,房屋稅也是從2萬多元變到6萬多元而已,房屋稅多了4萬元,對有錢人而言,真的還好ㄟ。

德明財經科大副教授 花敬群:一般的分析發現,房屋評定現值大概只有市價的一成左右而已,所以說我們稅基嚴重低估,才是真正稅制不健全的一個大問題。

雖然都還在構想階段,但財政部打算在5月23號前,提出自住與非自住房屋的區分標準,讓這項新制在今年通過,最快明年報稅就可適用,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提高非自住房屋稅是否奏效,小市民們只能靜觀其變。

新聞網址→http://www.ttv.com.tw/103/05/1030508/10305080014900I.htm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74480557

從居住正義之實踐論我國不動產持有稅制法律之建構

為了解決非自用住宅報稅的問題,作者曾淑涓 這樣論述:

房價高漲儼然已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公民議題之一,憲法第10條,人民有居住及遷徙之自由,惟現行尚無一法律賦予人民得向國家請求居住權。稅捐做為財政收入來源,除此之外課徵稅捐也可能是國家管制或誘導納稅義務人為一定作為或不作為之工具,多數人期待政府以稅捐工具針對多屋持有者加徵「囤房稅」,以抑制房價高漲,進而落實「居住正義」。囤房稅看似符合稅法量能原則,亦可增加地方政府稅收,因此房屋稅條例第5條於2014年修正,即含有「囤房稅」之概念。不幸地,修法後房價依舊飆漲,本論文將對此情況加以探討,究竟是稅率問題、稅基問題或是其他稽徵問題,導致修法後,無法達成修法目的之期待。我國不動產持有稅分為房屋稅、地價稅及田

賦(停徵),係由地方政府自行徵收,課徵之稅率分別訂立在房屋稅條例及土地稅法,稅基分別為房屋現值及公告地價。現行房屋稅及地價稅之稅基偏離市價甚遠,在稅基未能跟隨著市價調整之情況下,「囤房稅」是否能夠發揮抑制房價之作用?再者,我國租屋黑市嚴重,提高不動產持有稅是否造成「稅捐轉嫁」進而侵害承租者之居住權?另外,房屋稅與地價稅對於「自用」之租稅優惠規定過於寬鬆且為不必要之限制,是否有利於多屋持有者節稅?是否有婚姻懲罰之嫌?上開議題都值得加以分析及探討,並反思我國不動產持有稅制與稽徵實務之落差。

不動產信託實戰第一線:辦理登記與稅務規劃範例(2版)

為了解決非自用住宅報稅的問題,作者黃振國 這樣論述:

  不動產信託,可確保資產保護、財產管理、長久規劃、節稅、風險控管等功能,運用在不動產開發案上,亦可提供不動產開發案中各關係人,包括地主、建商、營造廠商、銀行及承購戶較為周延的保障。本書就房地產信託登記申請書及信託條款與相關稅務申報書,逐一列入本書各項範例,方便讀者申辦時有所參考及運用。同時亦就內政部及法務部相關函釋舉例說明,讓讀者對不動產信託有最深入的了解。

不動產節稅規劃與容積率移轉之探討

為了解決非自用住宅報稅的問題,作者卓有材 這樣論述:

不動產稅是人民不可避免於經濟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有必要瞭解其中的相關規定並進行妥善規劃。本論文透過法規進行分析將法律所給予義務人的優惠條件,進行規劃,以降低應繳納的租稅或是免除。論文中案例式計算,主要比較有無利用規劃方法,進行節稅差異分析,其中包含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房地合一稅、容積率移轉等,透過節稅規劃可省下的金額與未節稅規劃者金額差距頗大。本論文對於容積移轉案例,進行容積移轉規劃分析,成本由一每坪57萬元降至51萬元,減少1.8億元支出成本,透過規劃其效益驚人。本文案例在房地合一稅與住宅稅節稅,可以獲利950萬元,繳稅稅額將由190萬元降為55萬元,可節省135萬元稅額。本論文發現,

地價稅自用住宅用地稅率只有0.2%,一般稅率是1%~5.5%,如果採用累進方式課徵,則稅負差異非常懸殊,如何適用0.2%的優惠稅率,納稅義務人應善加利用規劃。在購置房地產時應盡量避免過度集中於同一縣市,以避免適用累進稅率課徵,利用此規劃方法說明分散地區持有之案例,其節省金額32,500元;申請使用住宅用地節省24,100元,總計可以節省56,600元金額。最後研究結果可以提供一些規劃建議於不動產持有者、政府、後續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