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袋迪卡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鞋袋迪卡儂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彼得.博德曼寫的 輝耀之山:兩位如風少年的絕壁長征 和(英)邁克爾·伯德的 藝術家的書信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领券优惠直播_盾集域名停放也說明:【迪卡侬】棉服新款中长款派克工装加厚外套. 聚划算迪卡侬券50元 ... 雪地靴女皮毛一体加绒百搭厚底保暖棉鞋短靴 ... 真皮马丁靴女弹力袜靴英伦风短靴连袜乐福鞋.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臉譜 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 林文寶 教授、游珮芸 博士所指導 陳玉金的 臺灣兒童圖畫書發展史論(1945-2013) (2013),提出鞋袋迪卡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圖畫書、圖畫書、繪本、臺灣兒童文學、臺灣兒童文學史。

最後網站迪卡侬BS990羽毛球鞋测评 - 太阳信息网則補充:评测更加符合羽毛球蹬地动作的减震设计、更加轻便坚韧的KPU鞋面材质、标价不到600软妹币的亲民价格,再加上非常赛博朋克风格的外观设计,源自迪卡侬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鞋袋迪卡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輝耀之山:兩位如風少年的絕壁長征

為了解決鞋袋迪卡儂的問題,作者彼得.博德曼 這樣論述:

|詹偉雄 策畫・選書.導讀──臉譜出版2020年全新山岳文學書系meters 首波作品| 「《輝耀之山》是一本關於青春的山岳文學,或有可能,也是最迷人的山岳文學。」──詹偉雄 世界登山史上最傳奇雙人組合彼得‧博德曼(Peter Boardman)&喬.塔斯克(Joe Tasker) 生涯最具代表性、開啟人類登山新維度的一次攀登 影響世界山岳文學的先鋒名作,問世42年後中文世界首度出版 ▋兩位當時代最具盛名新銳登山家的首度攜手,登山史上傳奇搭檔的起點 1975年,時年25歲的彼得·博德曼(Peter Boardman)以最年輕的成員身分,跟隨克里斯.鮑寧頓的大型遠征隊前往聖母峰,成為

登頂並回返的四名倖存者之一,因而在登山界聲名大噪。而就在幾乎同時,喬·塔斯克(Joe Tasker)也以雙人輕裝方式攻克印度的都納吉里峰歷劫歸來。對彼得來說,與聖母峰超越百人的大型遠征相比,喬以雙人輕裝攻頂的冒險與不確定性更令他羨慕。沒想到,喬在返國後不久,就前來邀請彼得和他一起回到喜馬拉雅山區,攀登這座被稱為「輝耀之山」的強卡邦峰西壁。「這是我求之不得的攀登。」面對邀請,彼得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也以此開啟了這段往後成為登山史上傳奇的搭檔情誼。 ▋開啟當代攀登風格,促使登山從集體轉向個人主義的里程碑 「這個計畫太荒謬了。不過,如果你們真的付諸行動,我認為這將是世人在喜馬拉雅山區所做過最困難的

事情。」 在他們向英國著名登山家克里斯.鮑寧頓(Chris Bonington)說了他們預計要單獨兩個人輕裝攀登強卡邦峰西壁的計畫後,鮑寧頓如此回答。強卡邦峰這面幾近垂直、爬升高度達5520英尺,且充滿冰雪岩混合地形的花崗石牆,攀登的技術難度超越聖母峰,被認為是喜馬拉雅山區中最可怕、技術上也最具挑戰性的一座絕壁。在那時,大多數人都覺得要攀登強卡邦峰西壁根本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只有兩人的輕裝探險了。 面對這種高難度的岩壁,當時的主流攀登方式是有大隊人馬合作、投入大量資源,且背後常有國家支持的大型遠征隊(又稱「喜馬拉雅式攀登」);與之相比,僅以少數人輕裝方式進行的「阿爾卑斯式攀登」,因可攜帶的

裝備有限,亦無後援,因此難度倍增。但面對挑戰的誘惑,以及他心中希望讓自我認同與公眾認可達成一致的欲望,彼得接受了喬的邀約,一同前往那座險峻而美麗的高峰,最終成就了這場傳奇性的攀登,並為當代登山史奠定下了由集體主義轉向個人主義的關鍵轉變。 ▋將文學性、詩意與極度個人的感性帶入登山文學的先鋒名作 在彼得成功攀登強卡邦回返後親筆撰寫的這部作品,即完整記錄了整趟過程,從如何適應環境、整裝出發,到他們實際在強卡邦峰西壁40天孤立無援的攀登中,於技術與心境上所面臨的挑戰、兩人之間的交流與張力,以及途中各種錯綜複雜的時刻,直到最終登頂後的感悟,都於書中如實分享。這部作品與過往的登山文學不同之處在於,作者

拋開過往作品以技術、成就為主的描寫方式,而是以更具詩意、文學性的文字描繪他一路上的見聞,也誠實剖露他極度個人的感受與思考,因此更能使讀者在閱讀時身歷其境,感同身受。 在1978年出版後,這本書引起了廣大迴響,更於隔年獲得傳統得主是純文學英語作家(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波爾)的約翰.列威林.萊斯紀念獎(John Llewelyn Rhys Memorial Prize),成為開啟山岳文學此一文類的先鋒名作,傳頌至今不墜。 1982年5月,彼得與喬參加了鮑寧頓的聖母峰遠征隊,試圖首攀高難度的東北脊,卻在接近峰頂時雙雙消失身影,直到1992年,日俄遠征隊才發現了彼得的遺體。為了紀念兩人在

登山及山岳文學上的貢獻,他們的好友與家人於1983年創立了「博德曼.塔斯克山岳文學獎」(The Boardman Tasker Award for Mountain Literature),每年頒與當年度傑出的山岳自然文學、非文學作品,此一獎項逐漸建立起隆崇聲譽,也帶動山岳文學的新世代閱讀風潮。 【各界推薦】 吳懷晨(詩人、北藝大教授) 呂忠翰(世界公民兼探險家) 李明璁(作家、社會學者) 徐如林(《孤鷹行》台灣首本山岳文學作者) 張元植(台灣新生代登山家) 雪羊視界(知名登山部落客) 張星雯(艾格探險技術總監) 黃聲遠(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   每每看到攀山的書,總是讓我興奮不已,

也因為我不斷在探險,走向高海拔對身體的極限,深刻面對生死離別的情緒,很能理解在這樣的過程以及實際環境下,人是如此渺小而努力想保持探險的價值,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對登山家來說,永遠有更困難的攀登難題正在尋求著答案。祝福那些不斷追求夢想而逝去的人們。 ──呂忠翰,世界公民兼探險家   如果說攀登聖母峰是有組織的作戰,那麼絕壁的攀登,則是人與山的競技場。   一座山可以有很多條登頂路線,選擇絕壁一向被視為英雄事蹟。   海拔高度6,864公尺的強卡巴峰,不以高度取勝,也不是未經登頂的處女峰,然而那直插入雲的尖銳山型、令人望而生畏的花崗岩西壁、吊掛於高海拔崖壁的露宿、揹負糧食裝備的重量……只有懷

抱熱情的二個年輕登山家敢於挑戰。   隨著作者文筆的生動描述,我與他們一起經歷從準備工作到攀登時的種種磨難,年輕時自己在高山稜脊上的小小身影也不時浮現在眼前。 ──徐如林,《孤鷹行》台灣首本山岳文學作者   好的登山文學,是普世性的。登山之所以有趣,之所以撼人心弦,絕不在那些外顯的技術行為。每天從哪走到哪、用什麼技術攀爬多困難的岩壁,並非攀登的重點。這些,只是內心活動的載體。攀登體驗的深刻之處,在於人將自身置入那極端的絕境之域,從而激發的思考、體悟,以及人我之間的互動。那些屬於人的故事,才是攀登跟世界的連結,也是這本書的迷人之處。 ──張元植,台灣新生代登山家   「要知道怎麼寫登山,那就

去看The Shining Mountain吧!」不只一次,在箭竹草原穿梭、迂迴在石壁與冷杉林間的休息空檔,詹偉雄大哥這樣對我說。於是這一面閃著薔薇金、鑲著藤壺的鯊魚背鰭,夕照下的強卡邦峰,就這麼進入了我的人生。   比起鹿野忠雄博物學精神的好奇與探索觀察,我讚嘆彼得・博得曼是位非虛構寫作高手;在二十六、七歲的年紀就將白描法練得淋漓盡致,讓你能在希斯洛機場和印度小巷中和他相遇,身歷其境一九七〇年代的高峰攀登,看見屏幕般潔白的強卡邦峰,還有他與隊友間的情感:依賴與摩擦、競爭與合作。比起英雄式的肯定,他細膩刻劃了人面對山的渺小、兩個心靈間的碰撞,還有登山家在挑戰未知時的痛苦磨難、精神世界與內在轉變

。   在這個三十一歲長眠聖母峰,卻留下不朽山岳鉅著的青年淺白好讀、幽默卻不失優雅的文字之間,或許你有機會看見現代登山文化,在後遠征時代之中,冰雪高峰攀登者所尋求的價值、開創性與精采的生命歷程。   「什麼?這傢伙居然跟我一樣,會為了省托運行李重量而穿雙重靴登機?」這是本讀起來很享受、輕鬆的書。它無疑是世界經典的山岳文學,但卻沒有名著的貴氣,反而更像是看著一位熟悉的朋友,和他可靠的夥伴一起到異地,不顧一切圓一個嚮往已久的夢。 ──雪羊視界,知名登山部落客   台灣的登山翻譯書籍很稀少,最耳熟能詳不外乎是《登山聖經》(The mountaineering)與《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舊版書名為《巔峰》)兩本書,前者為登山技術書籍,後者則為敘述一九九六年聖母峰山難的故事。而記述著彼得.博德曼及喬.塔斯克兩人攀登強卡邦峰西壁登頂的這本《輝耀之山》,則是繼《聖母峰之死》一書之後值得推薦的山岳文學。   攀登的過程除了自我技術與外在環境的抗衡之外,更存在著攀登者的反思與山岳的互動。《輝耀之山》一書也把這些登山迷人的要素闡述得相當動人,讀著讀著內心也跟著激動起來,猶如身歷攀登過程,想著我應該怎麼做呢?   如果你想要了解世界經典攀登史,《輝耀之山》是你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一。 ──張星雯,艾格探險技術總監 ──詹偉雄 策畫・選書.導讀──臉譜出版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現代人,也是登山的人;或者說——終究會去登山的人。 現代文明創造了城市,但也發掘了一條條的山徑,遠離城市而去。 現代人孤獨而行,直上雲際,在那孤高的山巔,他得以俯仰今昔,穿透人生迷惘。漫長的山徑,創造身體與心靈的無盡對話;危險的海拔,試探著攀行者的身手與決斷;所有的冒險,顛顛簸簸,讓天地與個人成為完滿、整全、雄渾的一體。 「要追逐天使,還是逃離惡魔?登山去吧!」山岳是最立體與抒情的自然,人們置身其中,遠離塵囂,模鑄自我,山上的遭遇一次次更新人生的視野,城市得以收斂爆發之氣,生活則有創造之心。十九世紀以來,現代人因登山而能敬天愛人,因登山而有博雅情懷,因登山而對未知永恆好奇。 離開地

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山岳文學的旨趣,可概分為由淺到深的三層:最基本,對歷程作一完整的報告與紀錄;進一步,能對登山者的內在動機與情感,給予有特色的描繪;最好的境界,則是能在山岳的壯美中沉澱思緒,指出那些深刻影響我們的事事物物——地理、歷史、星辰、神話與冰、雪、風、雲……。 登山文學帶給讀者的最大滿足,是智識、感官與精神的,興奮著去知道與明白事物,渴望企及那極限與極限後的未知世界。 這個書系陸續出版的書,每一本,都期望能帶你離開地面! ▍詹偉雄──策畫.選書.導讀 台大圖書館學系、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擔任過財經記者、廣告公司創意總監、文創產業創業

者,參與博客來網路書店與《數位時代》、《Shopping Design》、《Soul》、《Gigs》、《短篇小說》等多本雜誌之創辦,著有《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風格的技術》等書。退休後領略山岳與荒野之美,生活重心投注於山林走踏與感官意識史研究。2019年協助青年登山家張元植與呂忠翰攻頂世界第二高峰發起「K2 Project 8000 攀登計畫」,目前專職於文化與社會變遷研究、旅行、寫作。

鞋袋迪卡儂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南湖大山是台灣五嶽之一,登山人口中必來的台灣百岳,中央山脈的第三高峰,台灣五嶽之一的北嶽代表,同時也是新台幣貳仟圓上的美景!一起來看看這座王者風範的帝王之山吧!

結束這一趟 #台灣百岳 之 #南湖大山 的四天三夜行,回想起來我還是有點不敢相信,我完成了其中一座 #台灣五嶽!

因為這已經是B級中級縱走的百岳進階路線,我幸運且安全的達成了,這也是我第一次爬大山是超過三天的時間►►https://tinyurl.com/y8shx7os

這次的過程一共會經過四座百岳,分別是:審馬陣山、南湖北山、南湖大山、南湖東峰。

這集影片會分享這次在登南湖大山的過程,希望可以讓計畫去南湖大山的山友們可以好好準備喔,也祝福大家可以有一個很棒的台灣百岳之旅!

影片章節:
00:00 影片開始
00:08 南湖大山登山口起登
00:46 雲稜山莊
01:06 五岩峰
01:16 南湖圈谷
01:29 南湖山屋
02:02 南湖大山-南湖主峰
02:25 南湖東峰

▲來看看小羽去戶外活動時,都帶些什麼裝備▲
保暖手套
毛帽(寶藍)
運動內衣
排汗衣:Mizuno美津濃(綠M)
保暖衣:女100%環保登山刷毛衣 QUECHUA MH100(紫S)
薄外套:DECATHLON迪卡儂- WC HELIUM 100UV HOLLYHOCK (紫L)
輕羽絨外套:Uniqlo-ULTRA LIGHT DOWN(白M)
壓力褲:WIWI- MIT纖腿曲線遠紅外線活腿壓力褲 (黑M)
雨褲:DECATHLON迪卡儂-OVERPANT RAINCUT WOMAN BLACK
登山襪:Footland-HK羊毛登山襪
登山帽:DECATHLON迪卡儂- TREK 500 A HAT BEIGE(58cm)
登山包:DECATHLON迪卡儂-60L 經典款登山背包 FORCLAZ FORCLAZ
攻頂包:DECATHLON迪卡儂-Abeona New YELLOW(桃紅)
斜側小包:MUJI無印良品-隨身側包(黑,長20cmX寬24cm)
頭燈:Black Diamond-STORM 375
太陽眼鏡:DECATHLON迪卡儂飛行款運動太陽眼鏡 (3號鏡片) QUECHUA MH120A
枕頭:DECATHLON迪卡儂-PILLOW HELIUM 900 GREY TREK
涼鞋:Teva-W HURRICANE XLT(黑)
登山鞋:DECATHLON迪卡儂- 女-11°C防水防滑登山雪靴 QUECHUA SH120(39)
水袋:Camelbak-100oz OMEGA RESERVOIR蓄水內袋(黑)
登山爐具組:SOTO-SOD320CC ►►https://tinyurl.com/wklvlbm
水壺:HydroFlask-532ml寬口霧面(黃)
濾水器:KATADYN-Befree隨身濾水器0.6L►►https://reurl.cc/V60bZb
乾燥飯:淨斯香積飯►►https://tinyurl.com/y4ggbkkh
帳篷:MSR
運動相機:Gopro Hero 7 Black►► https://reurl.cc/exz11R
手機:Apple IPhone11 pro(黑)
手錶:Apple Watch series 5(銀) ►►https://reurl.cc/d0yvkg
腳架1:MEFOTO-MK10(紅)
腳架2:Telesin

攝影:「@47shang」(IG帳號)

感謝「FOOTLAND」贊助登山襪。

#玉山 特輯:

●延伸閱讀-登上 #玉山主峰 看日出以及如何克服高山症►►http://bit.ly/35AJwp5

●延伸閱讀-五星級的 #排雲山莊,玉山主峰的攻頂前哨站►►http://bit.ly/32uDt3e

●延伸閱讀-台灣第一高峰-探訪玉山主峰,欣賞玉山的美►►http://bit.ly/31jtIDG

#南湖大山 特輯:

●延伸閱讀-挑戰台灣五嶽之一的帝王之山-南湖大山►►https://tinyurl.com/y8shx7os

#合歡山 特輯:

●延伸閱讀-被譽為最親近的台灣百岳- #石門山►►https://reurl.cc/5YXdv

●延伸閱讀-親民又好入手的台灣百岳- #合歡主峰►►https://reurl.cc/Na6VDp

●延伸閱讀-小羽的首座百岳 #合歡北峰►►https://reurl.cc/8doVg

●延伸閱讀-小羽挑戰最難的 #合歡西峰►►https://reurl.cc/a2nD3

●延伸閱讀-小羽的入門百岳 #合歡東峰►►https://reurl.cc/MrEV4

●延伸閱讀-小羽的第一天住宿-#雲海景觀渡假山莊►►https://reurl.cc/9lRL8

●延伸閱讀-小羽的第二天住宿-#Mountain山行旅火鍋城►►https://reurl.cc/mg04V

也一起來關注我的更多其他平台吧!
※丁小羽的FB粉絲團:
https://pse.is/3l2x2x
※丁小羽的IG很好看:
https://pse.is/3lhmc6
※丁小羽的部落格:
https://pse.is/3kpdq2
※丁小羽的Youtube:
https://pse.is/3kvjb5
※丁小羽的Twitter:
https://pse.is/3k54un

臺灣兒童圖畫書發展史論(1945-2013)

為了解決鞋袋迪卡儂的問題,作者陳玉金 這樣論述:

二次世界戰後,臺灣兒童文學各項文類發展當中,圖畫書的發展相較其他文類為慢,卻在二十一世紀來臨之前,在短期內成為大眾熟知的熱門文類。本論文透過分析論述現有臺灣兒童圖畫書發展史論著、臺灣戰後經濟、政治與教育政策關鍵發展之影響,以圖畫書名詞界說、臺灣兒童圖畫書的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r)流變等要件,作為歷史分期階段依據,重建 1945 至 2013 的臺灣兒童圖畫書發展史。共計分成四個階段:臺灣戰後到經濟起飛前(1945-1963)、經濟起飛到解嚴前(1964-1986)、解嚴到政黨輪替前(1964-1999)、政黨輪替時期(2000-2013)等,分別以「時代背景」、「事件」、「人

物」、「論述與譯介」等項目,逐項論述。本研究發現,臺灣兒童圖畫書的發展源於歷史背景,除了原有透過日本體系引入歐美兒童文學概念,因為戰後與美國關係密切,英語系兒童讀物成為境外提供譯介和概念的豐沛來源,在在影響著臺灣兒童圖畫書的發展。而隨著經濟條件發展,藉由學習西方文類的形式與創作,和圖畫書具有以圖像取得快速溝通的特質,本土原創成了臺灣兒童文學中,最容易取得對外銷售版權的文類,並且達到臺灣在文學史上還未有過與全球接軌的表現。而未來仍需要更多研究,鑑往知來,提供業界和創作者參考。

藝術家的書信集

為了解決鞋袋迪卡儂的問題,作者(英)邁克爾·伯德 這樣論述:

本書于浩瀚的藝術史煙雲中精選出95封藝術家往來書信,寫信人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主義大師達·芬奇到1990年代的現代女性藝術家辛蒂·雪曼,涉及數十位世界藝術史上的重要藝術家。以“家人和朋友”“資助人和支持者”“愛情”“禮物和問候”“工作事務”“旅行”“道別”等8個主題對所有信件進行分列編排。 作者從全球各地博物館、檔案館中取得授權後,對原信件做高清影印,並對每一封信的書寫背景進行細緻入微的探索,解讀寫信人、收信人彼時的關係和處境。書中採取對頁的形式,將每一封信件的高清掃描圖與信件中譯文、作者撰寫的短文並列呈現,讀者可以在書信的字裡行間一窺藝術家對於愛情、親情、友情以及金錢的態度,也可以在私密的

信件往來中瞭解藝術家之間的交往,甚或其所處時代的社會境況,以此構建一幅隱秘、別致的藝術史圖景。 邁克爾·伯德 英國作家、藝術史學家、教育家和BBC廣播專欄主持人,畢業于牛津大學墨頓學院。著有《和孩子一起讀的藝術史》《100個改變藝術的偉大觀念》等藝術相關書籍,其中《100個改變藝術的偉大觀念》被《獨立報》評為2012年年度圖書。 001 引言   1 “我看到了新的塗鴉” 家人和朋友 009 薩爾瓦多·達利致保羅·艾呂雅 011 法蘭西斯科·盧西恩特斯·戈雅致馬丁·薩波特 013 盧西安·佛洛德致斯蒂芬·斯彭德 015 凡妮莎·貝爾致鄧肯·格蘭特 01

7 米開朗琪羅·博納羅蒂致雷昂納托·迪·博納 羅托·西蒙尼 019 菲力浦·加斯頓致伊莉絲·阿舍 021 碧雅翠絲·波特致諾埃爾·摩爾 023 皮特·蒙德里安致庫爾特·塞利格曼 025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致約瑟夫·列文斯基 027 賈斯培·鐘斯致羅莎蒙德·費爾森 029 愛德華·伯恩 -鐘斯致達芙妮·加斯克爾 031 威廉·布萊克致威廉·赫利 033 亞歷山大·考爾德致艾格尼絲·林奇·克拉夫林 035 朱耷致方士琯 037 卡米耶·畢沙羅致朱莉·畢沙羅 039 馬塞爾·杜尚致蘇珊娜·杜尚 041 桃樂西婭·坦寧致約瑟夫·康奈爾   2“好似在夢遊” 藝術家信件往來 045 保羅·高更致文森特·

凡·高 047 文森特·凡·高致保羅·高更 049 塞巴斯蒂亞諾·德·皮翁博致米開朗琪羅·博 納羅蒂 051 保羅·西涅克致克勞德·莫内 053 大衛·阿爾法羅·西凱羅斯致傑克遜·波洛克、 桑德·波洛克及哈樂德·雷曼 055 巴勃羅·畢卡索致讓·穀克多 057 馬克·羅斯科致李·克拉斯納 059 愛德華·馬奈致尤金·毛斯 061 大衛·霍克尼致肯尼斯·E. 泰勒 063 法蘭西斯·畢卡比亞致阿爾弗萊德·斯蒂格利茨 065 羅伯特·史密森致恩諾·大衛林 067 克勞德·莫内致貝爾特·莫里索 069 烏雷和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致邁克·帕爾 071 邁克·帕爾致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 073 本

韋努托·切利尼致米開朗琪羅·博納羅蒂 075 約翰·康斯特布林致約翰·湯瑪斯·史密斯 3“你的魔法書” 禮物和問候 079 辛蒂·雪曼致亞瑟·C. 丹托 081 約瑟夫·康奈爾致馬塞爾·杜尚 083 萊奧諾拉·卡林頓致庫爾特·塞利格曼 085 王穉登致友人 087 草間彌生致唐納德·賈德 089 喬治·格羅茲致埃裡希·S. 赫爾曼 091 小野洋子和約翰·列儂致約瑟夫·康奈爾 093 胡安·米羅致馬塞爾·布勞耶   4“最好的作品” 資助人和支持者 097 圭爾奇諾和保羅·安東尼奧·巴比裡致未知收 件人 099 南茜·斯佩羅致露西·利帕德 101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致喬治·夏邦傑 10

3 羅伊·利希滕斯坦致埃倫·赫爾達·詹森 105 彼得·保羅·魯本斯致巴爾塔薩·格比爾 107 賽·托姆佈雷致裡奧·卡斯翠 109 溫斯洛·霍默致湯瑪斯·B. 克拉克 111 伊娃·海瑟致海倫·巴巴納克 113 瑪麗·卡薩特致約翰·衛斯理·比提 115 傑克遜·波洛克致路易士·邦斯117 列奧納多·達·芬奇致盧多維科·斯福爾紮 119 埃貢·席勒致赫爾曼·恩格爾 121 威廉·霍加斯致 T.H. 123 約瑟夫·博伊斯致奧圖·摩爾 125 艾格尼絲·馬丁致撒母耳·J. 瓦格斯塔夫 127 裘蒂·芝加哥致露西·利帕德   5“嗨,帥哥” 愛情 131 弗裡達·卡羅致迭戈·裡維拉 133 瓊·米切

爾致邁克爾·戈德堡 135 讓-奧古斯特-多明尼克·安格爾致瑪麗-安妮- 朱莉·福雷斯捷 137 保羅·納什致瑪格利特·烏達 139 艾德·萊因哈特致賽琳娜·特裡夫 141 朱爾斯·奧利茨基致瓊·奧利茨基 143 讓·穀克多致未知收件人 145 阿爾弗萊德·斯蒂格利茨致喬治亞·歐姬芙 147 喬治亞·歐姬芙致阿爾弗萊德·斯蒂格利茨 149 奧古斯特·羅丹致卡米耶·克洛岱爾 151 卡米耶·克洛岱爾致奧古斯特·羅丹 153 本·尼科爾森致芭芭拉·赫普沃斯 155 愛琳·阿加爾致約瑟夫·巴德   6“支付 1244 金幣” 工作事務 159 尼古拉斯·普桑致保羅·斯卡龍 161 約翰·亨利希·菲斯

利致未知收件人 163 亨利·摩爾致約翰·羅森斯坦 165 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致弗雷德里克·H. 艾倫 167 約書亞·雷諾茲致菲力浦·約克 169 安妮·亞伯斯致格洛裡亞·S. 芬恩 171 納姆·嘉寶致馬塞爾·布勞耶 173 倫勃朗·凡·萊茵致康斯坦丁·惠更斯 175 居斯塔夫·庫爾貝致菲力浦·德·切納文斯 177 奧伯利·比亞茲萊致弗雷德里克·埃文斯 179 卡濟米爾·馬列維奇致阿那托利·盧那察爾斯基 181 約翰·林內爾致詹姆斯·莫爾海德 183 安迪·沃霍爾致羅素·林內斯   7“想去威尼斯” 旅行 187 愛德華·李爾致哈勒姆·丁尼生 189 貝萊妮絲·阿伯特致約翰·亨利·布

蘭得利·斯 托斯 191 喬治·布拉克和馬塞爾·布拉克致保羅·戴爾 梅和卡洛琳娜·高德斯坦 193 約翰·拉斯金致未知收件人 195 海倫·弗蘭肯特爾和羅伯特·馬瑟韋爾致瑪麗 亞和漢斯·霍夫曼 197 阿爾佈雷希特·丟勒致威利博爾德·皮爾克海默 199 卡爾·安德列致伊娃·海瑟 201 法蘭西斯·培根致艾麗卡·布豪森 203 安娜·曼迪耶塔致裘蒂斯·威爾遜 205 李·克拉斯納致傑克遜·波洛克   8“更清晰的理解” 道別 209 湯瑪斯·蓋恩斯巴勒致湯瑪斯·哈威 211 保羅·塞尚致埃米爾·伯納德 212 時間表 214 圖片索引   本書精選了90余封藝術家信件,跨越了

整個藝術家通信史(各地的通信史起始時間各不相同,本書主要圍繞西方藝術家通信史展開)。其中,最早的是1482年列奧納多·達·芬奇寄給米蘭專制君主盧多維科·斯福爾紮的自薦信,最晚的是1995年辛蒂·雪曼給藝術撰稿人亞瑟·C.丹托的感謝明信片。信件是真實存在的物品,有些用筆手寫而成,有些經打字機敲擊而成,有些則通過傳真機傳遞。信件與其他物件無異,可以用手拿、閱讀、折疊、打開、揉成一團、撫平展開、輕輕塞進信封或者夾克外套的口袋,可以當作書簽,或許會沾上咖啡漬,或許會被老鼠啃食邊緣,或許會被遺忘在鞋盒裡。“手書的信劄,”如瑪麗·薩維格觀察,“是紙上的演出……語言和藝術由此纏繞交織。”然而,20世紀90年

代中期開始,人們似乎逐漸冷落了“紙上的演出”,更青睞通過電子媒體來溝通交流。如果將來要出版1995~2495年的藝術家書信集,那麼想必它會輕薄不少(當然這只是我的預測)。 友情和愛情是信件永恆的主題。丟勒對皮爾克海默說:“多麼希望你在威尼斯。”1931年,本·尼科爾森匆匆寫了張字條給芭芭拉·赫普沃斯:“我無時無刻不在想你。”而此時,他的身旁是“正在開心作畫”的妻子威妮弗蕾德·尼科爾森。1956年,李·克拉斯納在巴黎寫信給丈夫傑克遜·波洛克:“我想你,多麼希望你能在我身邊。”但是她此次出行實際上是為了暫時離開喜怒無常的丈夫。信中寄託的強烈情感是電子媒體無法傳達的,收信人手中捧著的是飽含象徵意義

的實體,既訴說著形單影隻,又幽怨著天涯分離。如同恐龍化石或古代陶器的碎片,歷史煙雲中留下的書信(見證了每個人早年的人生經歷)包含了大量寶貴的線索,如字體、紙張,以及內容中的蛛絲馬跡(地點、時間、收信人,歷史典故和參照資料,遣詞造句),這些線索聯繫在一起反映了當時的歷史大環境。從這個層面而言,通過書信還原寫信人伏案落筆的時刻,無論是藝術家的手劄,或是其他類別的信函,都能給人帶來真實動人的感受。 無論信件表達的是愛、金錢、友誼、敵意,還是只是對突如其來的問候予以回應,信件總能表現出寫信人和收信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原本,信件歸屬于收件人或其繼承人,不過一旦信件的潛在歷史價值被發現,所屬權往往會變

成博物館和檔案館,許多收件人的姓名會因此出現在藝術年刊上。其中一些是早已成名的歷史人物,如17世紀詩人、作曲家、外交官兼王子的藝術顧問康斯坦丁·惠更斯和蘇聯教育人民委員會委員阿納托利·盧那察爾斯基。此外,還有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的資助人喬治·夏邦傑、紐約畫商裡奧·卡斯翠、評論家兼策展人露西·利帕德,他們收集展品、策劃展覽、宣傳行銷,塑造了所在時代的文化經濟,不經意間改變了藝術風向。 有時,藝術家是為了資助和創作而不得不寫信。倫勃朗·凡·萊茵與惠更斯的通信,讓讀者真實地瞭解到,如何在合理表達不耐煩的同時,增加一份自尊自持。“我的錢在哪裡呢?”是16世紀至今藝術家書信中最常見的主題。居斯塔夫

·庫爾貝唐突地寫信給切納文斯侯爵,措辭謹慎,將自己大部分的世俗功名歸功於他一直以來鄙視的人。裘蒂·芝加哥以20世紀70年代活動家、女性藝術運動擁躉的身份,給露西·利帕德寫信。對資助人而言,為藝術家提供支援是一種使命。與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亨利·摩爾、艾格尼絲·馬丁、法蘭西斯·培根相比,他們的資助人奧圖·摩爾、約翰·羅森斯坦、山姆·瓦格斯塔夫、艾麗卡·布豪森顯得無籍籍名。不過至少在信件中,我們能看到兩者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