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尚 玩家 納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食 尚 玩家 納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葉怡蘭寫的 日日三餐,早.午.晚+日日物事(套書) 和檀一雄的 男子漢的家常菜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張文綺為《食尚》節食代班納豆圓YouTuber夢 - 蘋果日報也說明:TVBS《食尚玩家兩天一夜GO》由納豆與曾子余共同主持,納豆年初因腦出血開刀持續告假中,製作單位也找來「食尚之友」張文綺代班主持,等待納豆回歸。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寫樂文化 和麥田所出版 。

最後網站《2天1夜go》納豆主持交棒?代班藝人名單曝光,TVBS喊話則補充:2022年2月20日 — 41歲男星納豆因腦出血入院治療,至今已邁入第25天,他手上握有《食尚玩家》《綜藝3國智》《同學來了》等5檔節目的主持棒,稍早《同學來了》也傳出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食 尚 玩家 納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日三餐,早.午.晚+日日物事(套書)

為了解決食 尚 玩家 納豆的問題,作者葉怡蘭 這樣論述:

  日日三餐,早‧午‧晚   「在家裡頭吃,舒服多了!」   餐餐不重複,料理靈感從哪來?   飲食觀察家葉怡蘭的廚事剖心之作   600多道主餐、佐菜、小點、飲品、餐酒、烘焙、甜點   20年的料理寫/做終極實踐,盡在此書!   •蛋與豆腐,平凡材料也能煮出不凡的變化?   •破布子、蘿蔔乾、明太子,漬物醃菜怎麼放最提味?   •如何以台日西菜技法,讓米粉、麵食、炊飯成為吃不膩的混血家常菜?   從一張抽油煙機上便利貼的備忘記錄,   到讓百萬華人粉絲日日「視吃」的餐桌隨筆;   無論是涵養自名廚名館的料理法門,或回歸常民四時飲食樂趣的隨手混煮,   皆點滴積累成6000多個日夜

的廚事修練。   不拘派系混血而成,長年鑽研餐酒、茶飲、食材風土,   把浩瀚視野用最巧妙簡約的方式端上桌。   這也是一本食材雜貨舖主人對食物的致敬之書,   細細陳述各項家常材料的成菜概念、按時節調理方式分綱挈領,   不管幾口之家,都可以找到料理靈感、吃得大滿足。   ──有行遍天下俯拾得來的靈感,台日西各色料理的混血菜創意,   ──有剩菜再次妙用混煮,有自製調醬、佐料的混搭,   ──有看似困難、實則快手的麵點烘焙技法。   ──偶爾想偷懶,方便麵食怎麼優雅端上桌?   ──佐餐酒、飲料與水果盤怎麼選搭,可讓一餐更完滿?   大至家宴,簡至獨食,   不重複、簡單做、原味吃,  

 有行雲流水的舒心廚房訣竅,亦蘊含滋味豐富的居家生活哲學!   【快手上桌:為什麼一餐能這樣煮、那樣搭?】   *季節食材的交融運用:   山與海的材料穿插,鮮味與濃味的呼應,    平凡素淨的豆腐豆干料理、玉子燒也能千變萬化?   有黏性的蔬菜如山藥、秋葵、納豆、滑菇、蓴菜……怎麼做才討喜?     *一人食的麵點:   米粉、烏龍麵、義大利麵的混血烹調創意   炒麵與煨麵的微妙訣竅   鹹粥與清粥的煮法掌握   涼麵和素麵的變化滋味   麵包和饅頭的驚喜巧搭   *二三人共享的餐食:   炊飯、燉飯、炒飯變身餐桌亮點   涼拌菜、滷燉煮煎炒蔬菜的各種搭配   健康卻不無聊的地中海風烹

海鮮   應運四時變化主菜和佐料的鍋料理   步驟簡約版的口袋麵包+不同揉麵法的自製Pizza…   *變化出招待一屋子好友的家宴:   辛味宴/夏日果風宴/薄酒萊酒友宴…依照主題規劃宴客菜,澎拜卻自有懶、快之方法…   【簡單又不簡單的餐桌講究:好酒好茶好甜點佐搭】   *早飲調配:   奶茶、奶泡茶、拿鐵、鍋煮咖啡、奶類、豆乳、杏仁奶的千變萬化…   蜂蜜、糖、香料果物的調味花樣…   *餐餐必有佐餐飲:   佐餐酒/佐餐茶/各式花果蜜飲/果汁   *夜酒的調配藝術:冰飲與熱調、經典與私房版各半   VSOP干邑+Vermouth香艾酒調和   伏特加威士忌特調、橙香洛神威士忌熱

調酒、印度香料熱紅酒   以曼哈頓為基礎的波本威士忌+白苦艾酒   隨手調之Bourbon Rouge、蘋果樂園、南國風調酒…   琴酒與各種酒款和素材撞擊出多樣風貌滋   日日物事   想要的東西這麼多,空間和預算卻老是不夠?   簡約擇物,也能用出富足。   看葉怡蘭的「細節生活哲學」與「用即美」的用物心得。   餐食器皿、杯壺飲具、廚事用品、花物盆器……   人與物之間的情致,如君子之交細水長流。   什麼是簡約但不簡單的基本款?老物=好物?   什麼是能走入日常、豐富生活,真正需要的好器物?   數十年因工作所需、生活所愛,必須時時與風格潮流保持同步敏感,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對匠

人工藝、名家逸品如數家珍,而身為研究茶飲的專家,也曾對研究茶具、咖啡器具很是迷戀,但就如同《日日三餐,早•午•晚》書中出現的每日餐桌畫面,數十年來始終堅守一器一物都珍重緣分的態度──   選物、用物,是長年反覆實踐的生活美學,也是根源自文學、歷史、工藝設計、飲食風土的涵泳與思省;不貪多、不追高,而是有道理、有美感地把每一個物件的功能發揮至極大化。   ★【食器】不成套的美學,讓餐桌日日新鮮、又豐盛又清爽的「錯開式」擺盤理論   台灣的飯碗、日本的湯碗、越南的碗公、沖繩厚實的陶土碗……   從圈足設計、材質厚薄、盤緣高低深淺,一只食器濃縮反映了一個地域的飲食風情,   為什麼用日本碗吃飯就是

稱手,拿西式品牌的碗總覺得尷尬不合手?   依料理種類,挑最稱手的器皿;懂原理,就能搭配出美麗的餐桌風景。   ‧「錯開式」擺盤法:一桌子有圓有方有高有低,深深淺淺熱熱鬧鬧,激盪擺盤的創意。   ‧「西盤東用」:義大利麵盤多功能,除了盛麵裝飯,裝鬆散汁液多的燉菜、絞肉樣樣好用。   ‧「好物不必成雙」:盤碗杯具不必成套,但每一只都可細數不同的功能與背景。   ★【飲器】東西互融,老設計有新用法。拿飯碗裝法式咖啡歐蕾,「豬口杯」使用無極限!   無論茶、酒或咖啡,從精深學問中日漸摸索出清簡俐落的沖煮或品飲之道,   「形隨機能而生」之道,在飲品容器的選擇亦能適用,擴展用途,以一擋百,   偶爾

跳出日常感的巧思混用,更添品飲樂趣。   ‧喝咖啡,紅茶杯行不行?哪一類飯碗最適合充當法式咖啡歐蕾碗?   ‧品紅茶,除了寬口淺底薄胎的有耳杯,以東方杯裝西茶,俐落也別有情致。   ‧江戶時代最摩登的設計:蕎麥豬口杯,從速簡沖茶包、沾麵醬汁到冰沙點心無所不裝。   ‧酒杯的輕鬆使用模式:以日式硝子氣泡酒杯裝啤酒,保留泡泡持久;白酒杯可對付香檳在內的多種酒款。   ★【廚房器具】該買那些傳說中的料理神器嗎?這是30年廚事心得的淘選   讀者最常提出的問題之一:「這個鍋子碗盤哪裡買得到?」   敞開怡蘭家廚櫃,器皿工具一切都精簡至最低,但依然有些必備料理好夥伴:   ‧大原則:只有單一功能──不

收。與其買看起來厲害的削切器具,還不若投資一把好刀。    ‧貴重的土鍋為何如此迷人?和鑄鐵鍋煮的白飯,看似差一點點,其實口感層次各異其趣……   ‧料理筷匙、片口與量杯、篩網與濾盆,是廚事要省力最值得之物。   ★【工藝設計】無印風、北歐風、柳宗理……關於「基本款」的趨勢觀察與用物心法   什麼是簡約?基本款一定要很基本嗎?   太過基本,多半入不了眼,簡約的「簡」裡還能再多點韻致味道才能恒久耐看。   ‧北歐風尚的恆久:低調簡雅、觸感、用感絕佳的餐桌美景。   ‧那些年曾著迷的日本無印良品、英國Coran Shop、Habitat…看基本款用品的魅力所在。   ‧聊民藝家柳宗悅的「用之美

」,與柳宗理用具的好用設計。   物不在多,不貴重,方不怕打破。   有小小杯墊的材質選擇,有餐桌的盤型搭配,   有挑選花器的真諦,有日日下廚的好工具。  

食 尚 玩家 納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只有這裡看得到!#獨家網路版 、幕後花絮都在食尚玩家YouTube頻道😉

《#食尚玩家》TVBS 42歡樂台/TVBS精采台/TVBS-Asia 每週二至週五晚間10點
📣食尚玩家最新集數YouTube隔日立即看

★食尚玩家網路版限定內容★節目資訊看過來
魚肉鄉民👉週二晚間7點
2天1夜go👉週三晚間7點
瘋狂總部👉週四晚間7點
熱血48小時👉週五晚間7點

●訂閱《食尚玩家》YouTube👉https://bit.ly/2Hf8UYO
●《食尚玩家》官網最新吃喝玩樂指南一手掌握👉https://bit.ly/2GOPJ4O
●按讚《食尚玩家》官方粉絲團👉http://bit.ly/2fX2IUg
●追蹤《食尚玩家》官方Instagram👉https://bit.ly/2Kd89SA
●加入《食尚玩家》LINE🔍店家資訊不漏接👉https://goo.gl/aUBhqD

男子漢的家常菜

為了解決食 尚 玩家 納豆的問題,作者檀一雄 這樣論述:

生而為人,我很會做菜! 日本長銷50年飲食文學 92道家常食譜 中文版首度上桌 男子漢料理三要訣: ★當地風味   ★當令食材   ★當下品嘗 易讀!好食!無門檻! 「為自己下廚吧!」 文壇男子漢的四季家常菜開動! 日本料理、中華年菜、歐式排餐……全世界的美味,都在自家的餐桌上。 日常生活創辦人 何書愷 小說家、編劇、雜誌人 高翊峰 TVBS食尚玩家雜誌總編輯 徐延之 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葉怡蘭  漂ノ推薦   曾到中國戰地擔任記者、流浪世界各地的文學名家檀一雄,也是日本文壇第一名廚。九歲時,母親離家出走,身為長子的他擔起為一家

人買菜、做菜的任務,一晃眼,下廚已有五十多年。 春:東坡肉、大正可樂餅、梅醋涼菜。 夏:叫化雞、冬瓜盅、柿葉壽司。 秋:煎牛排、羅宋湯、芥末蓮藕。 冬:燉牛尾、成吉思汗鍋、杏仁豆腐。   一年四季,九十二道經典家常菜,男子漢的料理只有三要訣:「當地風味」、「當令食材」、「當下品嘗」。即便不會做菜的門外漢、烹調新手,或是想安排一桌安頓身心的家常菜,都能在作者輕鬆的談吐中,抓任烹調竅門與食材挑選祕訣。正因為是來自道地生活,「為自己而做的」滋味才能如此深刻。   「一直頗好奇的一本書,很開心中譯本終於推出。除了讓我們得以一窺聞名遐邇之日本文豪檀一雄的「檀流烹調」世界,更徜徉於書中完整

展現的,痛快淋漓任性縱情,看似信手拈來全不按規矩章法、卻是美味真味直現的豪爽家常菜本色,以及盡興陶然樂在此中的歡暢,讀之神往。」--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葉怡蘭 作者簡介 檀一雄   一九一二年生於山梨縣,在九州柳川度過幼年。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學部。在學期間,於同人雜誌《新人》發表小說作品〈這家的性格〉。與太宰治、坂口安吾同為無賴派作家。一九三七年出版處女作《花筐》。一九四四年以戰場記者隊員身分赴中國戰場,該年〈天明〉一文獲得野間文藝獎。後以〈長恨歌〉、〈真說石川右衛門〉贏得直木獎、長篇小說《火宅之人》獲頒讀賣日本文學大獎。一九五一年隨捕鯨船遠赴南冰洋,此後多

次浪跡世界,開啟旅行寫作的作家生活。一九七六年一月去世。著有《美味放浪記》、《百味真髓》等美食美食作品。   譯者簡介 章蓓蕾   又名立場寬子,政大新聞系畢業,一九八一年起定居日本,現專事翻譯,曾在北京、瀋陽、洛杉磯、曼谷等地長住,曾任「江戶東京博物館」義務解說員,譯作有:《冰點》、《續冰點》、《命》、《魂》、《生》、《溺》等四十部。 前言 從春天來到夏天 半熟鰹魚 肉粽 竹林烤筍 西班牙風.中國風花枝 韭菜炒豬肝(內臟料理1) 前菜用豬肝(內臟料理2) 豬舌豬心雜燴鍋(內臟料理3) 班鰶壽司(豆渣料理1) 大正可樂餅(豆渣料理2) 味噌湯與丸子鍋(泥鰍與鰻魚1)

柳川鍋.涼醋鰻魚(泥鰍與鰻魚2) 紫蘇葉壽司.高菜壽司 醋醃鮭魚頭軟骨與三平汁 西班牙風豬腰與豬肝 東坡肉 蒸煮番薯夾豬肉 豬排骨 兩道蠔油炒菜 韓風水煮豬肉 梅醋醬.蒸茄子 梅干. 野薤 從夏天來到秋天 柿葉壽司 印籠漬 涼麵線 炸麵糊鍋燒烏龍麵 冷魚汁 田樂風味噌竹筴魚 奈萬須 咖哩飯(歐風) 咖哩飯(印度風) 咖哩飯(印度蔬果酸辣醬的做法) 酸醃蔬菜 辣椒芡鱈魚乾 薯棒 獅子頭 烤牛肉 小口的炸豬腰肉 高加索烤肉與鋁箔包烤鱒魚(戶外料理1) 窯烤雞(戶外料理2) 醬煮鯖魚、沙丁魚 整尾小魚壽司 冬瓜盂煮湯 從秋天來到冬天 白斬雞 蓮藕泥混秋葵 炒牛蒡絲 牛排 牛排的配菜 秋田魚醬鍋

雕魚片鍋 切蒲英鍋 羅宋湯 番紅花飯 雞翅料理 肉燥 洋蔥湯 海鰻丼 味噌醃魚 蛤蜊巧達濃湯 優格 羊栖菜與納豆汁 日本芥末混蓮藕(年菜料理1) 鹽漬牛舌(年菜料理2) 蘿蔔糕(年菜料理3) 博多壽司(年菜料理4) 醋醃蕪菁(年菜料理5) 伊達卷(年菜料理6) 德式醋悶牛肉(年菜料理7) 蒸鮑魚(年菜料理8) 從冬天來到春天 泰國茶泡飯 鮟鱇魚鍋 涮羊肉 成吉思汗鍋 朝鮮風烤肉(韓國料理1) 烤牛豬內臟(韓國料理2) 涼拌菜(韓國料理3) 三種蔬菜料理(韓國料理4) 朝鮮雜炊.心平粥(韓國料理5) 豬腳與豬耳朵 麻婆豆腐 杏仁豆腐 燒餅 糯米糰子 鯨魚鍋 什錦燴麵與炒烏龍麵 海鮮燉飯 馬賽魚

湯 鱈魚乾的可樂餅(葡萄牙馬介休球) 牛筋湯與肉鬆 西班牙風醋醃章魚 西班牙風與松江的炒蛤蜊 燉牛尾 燉牛肉 前言      時間過得真快,我在《產經新聞》連載〈檀流料理〉已經滿一年了。      讀者或許覺得奇怪,像我這種百分之百的門外漢,在這兒公開自己的料理方法,究竟能有什麼用?但我認為,門外漢的說明才更容易讓門外漢理解,所以我這個專欄說不定真的能提供各位些許幫助呢。      更何況,過分地妄自菲薄,也不是好事。      就拿飛行員來說吧,飛行時數之類的經歷,大家好像都非常重視,如果料理也適用的話,那我實際從事料理的時數,可能已經累積得相當驚人,即使只論經驗或年資,不瞞各位,我的烹

飪經歷已經快滿五十年了。      當初之所以被迫走進廚房洗手做羹湯,主要是因為在我九歲那年,母親離家出走了。      我父親是小地主家的兒子,老家在九州的柳川。父親是學校教師,那時我們全家都跟他一起到足利去走馬上任。      就是在那個時候,母親突然拋下我們跑掉了。天下大概再也沒有比這更令人措手不及的事吧。我下面還有三個妹妹,都還沒上小學。      如果父親的老家柳川就在附近,我們兄妹幾人大概立刻就會被祖父母接回去,或者,也可能是祖母或女傭從柳川過來照顧我們。      不,就算那時住在足利,我們想要雇個女傭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      但父親卻有意地隱瞞了當時的緊急情況。或許因為教

師這種職業的面子問題,或許害怕別人在背後議論,也可能因為他對母親還不死心,心裡懷著「馬上就會回來」的痴心妄想,他就那樣磨磨蹭蹭,維持著原地踏步的狀況,一直拖了很久很久。      當時我們每天三餐吃的,全是外賣便當。如果是像京都那裡先進發達的外賣業者製作的便當,可能我們就會一直吃下去吧。但那個鄉下小城的盒飯,真是沒辦法連著每天吃。而父親打從出生以來,連一頓飯都沒煮過,更別說做菜了,而且身為學校教師,總不能不顧自己的身分和面子吧。      更過分的是,就因為自己是個吹鬍子瞪眼的老夫子,父親連出去買條魚或買根蘿蔔,也是千萬個不甘願。為了填飽全家的肚子,所有炊事只能由我一肩挑起,從買菜到做飯,都由

我一手包辦。      當時還沒發明電鍋、電爐,也沒有瓦斯爐,那真是個一無所有的時代。   泡麵之類的速成食品當然也沒有,如果當時也有像現在的超市之類的商店,我想我大概早就變成速成食品的信徒了吧。      反正,那時不論是煮飯還是燒菜,我都得用炭爐或土灶解決。      現在回想起來,也有許多有趣的經驗。譬如第一次學會使用太白粉勾芡的瞬間,心裡真是欣喜萬分啊。那種驚喜的感覺,直到今天都記得一清二楚。      我又想起自己學會製作果醬的瞬間,那也是一次愉快的記憶。      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買菜更令我喜愛的工作了。我總是到處亂逛,一下跑去蔬菜店,一下又到鮮魚店,每天非得出門購物三、

四趟才罷休。      而且,還不止在日本國內採購,我想,說不定全世界的菜場都被我跑遍了吧。      我的嗜好就是到處旅遊、流浪,我想自己的這個嗜好可能跟我喜歡出門採購也有密切關連。對我來說,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就應該到處蒐購當地的魚類、蔬菜,然後有樣學樣,按照當地人的作風把各種食材煮熟後送進肚裡。      我對外國的同化能力與適應能力似乎強得不得了,跟俄國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就吃俄國菜,碰到了朝鮮人,我就跟他們一塊兒吃朝鮮料理。我不像有些人,連喝一碗味噌湯,也非要追求「媽媽的味道」不可。這種歸巢本性,我好像極為缺乏。不,應該說,我一直深信,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媽媽的味道」是中心以外的東西

,只要我在各處遊走,當地的食物滋味就是我的味道。      就像這樣,我跟著朝鮮人、中國人、俄國人……等一起生活、一起品嘗、一起做菜,並且從旁觀察,然後再品嘗,再料理,我就像個沒頭蒼蠅似的,來來回回反覆嘗試,這輩子好像就這樣走過來了。      《男子漢的家常菜》這本書裡寫的就是上述的些許經驗,期待各位讀者也跟我一起嘗試,如果能聽到讀者說:「我已經試過那道菜。」「這道菜我也做過了。」我將感到萬分欣喜。      昭和45年6月     追記──《男子漢的家常菜》初版發行後,已經過了好多年。這次「中公文庫」決定改版印行,我便藉此機會,重新檢視內容。儘管肉類蔬菜的價格比當初上漲許多,但這些數字並不

影響料理方法,所以我決定直接付梓,不再修改內容。      昭和50年9月     ◆   東坡肉(豬肉角煮)     長崎的卓袱料理 當中,有一道菜叫做「豬肉角煮」,也就是慢火燉煮的五花肉。肉塊燉煮得幾乎融化,全體呈現琥珀色,用筷子輕輕一挑,肉塊頓時散開,送進嘴裡之後,滿嘴都是融化的肉香。      日本琉球地方也有一道跟「東坡肉」很像的料理,同樣也是用五花肉做成的角煮,名字叫做「羅火腿」。      其實角煮和羅火腿的起源,都來自中國的「東坡肉」,作法傳到日本後,又繼續傳到全國各地。      所以說,大家已經明瞭「東坡肉」的地位相當於豬肉盛饌中的王者,在下想在這兒建議各位,一輩子就這一回

,我們何不花些工夫與時間,把這「東坡肉」做出來當作星期天的晚餐呢?      就算失敗了,也可當成叉燒來用嘛。隨意切兩片,放在拉麵碗裡,也很不錯呀。或者也可買些最近剛上市的紅芽芋,夾著肉片一起蒸熟。總之,只要把料理做出來,絕不會毫無用處的。大家就趁這個星期天,費上一整天的工夫,好好做一次「東坡肉」吧!      說到這兒,順便再說一下「東坡肉」的名稱由來。據說這是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最喜歡的一道菜。蘇東坡是一位性格豪放的詩人,曾經受到朝廷重用,後來卻遭到流放,宦海沉浮。他生性不受拘束,即使身在流放地的海南島,還是有雅興賞月。這位大詩人非常喜歡鑽研飲食,傳說他對河豚也情有獨鍾呢。      「東坡肉

」被冠上詩人的大名,至今仍是一道有名的美食。而這道紅燒五花肉做起來非常地耗費工夫。      關於這道大名鼎鼎的「東坡肉」,我就介紹到這兒。至於要不要動手一試,請各位自行斟酌吧。      做這道菜之前,我們需要買一塊肥豬肉(五花肉),分量大約一公斤吧。如果您擔心做壞了,白白浪費一塊豬肉,就買五百公克好了,六百公克也行,反正照您的喜好,隨意購入吧。      我們還需要一個鍋子,大小必須跟肉塊差不多。把肉塊端端正正地放在鍋底中央,肥肉部分向上。再加入一顆大蒜,一個洋蔥。洋蔥剝皮後,整個放進去。鍋中注入清水,放在瓦斯爐上,點火加熱,清水剛好蓋過肉塊就行,水太多的話,肉塊漂浮不定,在鍋裡撞來撞去,

很容易煮碎了。      煮沸之後,改用小火慢煮兩小時,中途不時加入一些清酒。如果水分變少了必須加入冷水,要讓湯汁淹過肉塊才行。      等到肉塊煮得很軟,幾乎快要化掉時,從鍋裡撈出放在大碗裡。這次是把肥肉部分向下,放好之後,加入大蒜、生薑、醬油,讓肉塊浸泡入味。但必須等到肉塊變冷之後,才進行浸泡,否則肉塊很容易散掉。      各位也可以把大碗放進冰箱,冷藏片刻。接著,請您在平底鍋裡放些豬油,讓肉塊入鍋煎烤,請把肥肉的部分貼著鍋底,慢慢炙烤,動作不要太大。邱永漢君曾經告訴我,他是把肉塊放進整鍋豬油裡去炸,這樣才能把肥肉煎成美麗的金黃色,而且也更能保留醬油的風味。      我們的肉塊放在平

底鍋裡煎成漂亮的焦黃,就可以取出來,切成大小適中的肉片。記得以前料理專家波多野須美女士曾經請我吃過這道菜,她的作法可真夠大膽的,她切肉是順著豬肉纖維的方向切下去呢。      我們把肉塊切成大小適中的肉片後,順序擺放在大碗或沙拉碗裡,上面鋪些蔥絲,澆上剛才浸泡肉塊的醬油,再加入少許麥芽糖、大蒜、生薑,還有味噌醬也可以加一點,這樣味道會比較鮮。最後澆一些剛才燉煮肉塊的湯汁,把碗放進蒸鍋慢慢蒸煮,這道料理就完成了。蒸煮的時間至少超過一小時,若能連續蒸上一整天,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