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馬祖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江瑞庭,李盈螢,翁瑞祐,黃沛云,陳亞辰,旒峰,愚沐,謝欣珈寫的 轉角就郵愛:從特色郵局出發 找回書信傳情的美好年代 和湯雅雯的 忘齡之島:馬祖躍居台灣平均壽命第一的祕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連江縣-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也說明:* 首頁 · 傳染病與防疫專題 · 傳染病介紹 · 第五類法定傳染病 ·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 最新消息及疫情訊息 · 各縣市確診個案公共場所活動史 · 連江縣.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文化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長榮大學 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張慧蓓所指導 洪明全的 離島地區對於油槽火災搶救可行性評估─以連江縣為例 (2017),提出馬祖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ALOHA、熱釋放率、FDS火災模擬、化學災害。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 徐進鈺所指導 黃開洋的 兩馬同春鬧元宵?馬祖飛地的認同/發展想像 (2016),提出因為有 馬祖、馬尾、地緣政治、飛地、論述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馬祖縣的解答。

最後網站連江縣(馬祖)景點地圖 - 旅遊王TravelKing則補充:馬祖 的地理位置. 馬祖位於台灣海峽西北方,隸屬於福建省連江縣,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島、大坵島、小坵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馬祖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轉角就郵愛:從特色郵局出發 找回書信傳情的美好年代

為了解決馬祖縣的問題,作者江瑞庭,李盈螢,翁瑞祐,黃沛云,陳亞辰,旒峰,愚沐,謝欣珈 這樣論述:

郵局,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記憶 它不只是傳遞訊息的象徵 更是拉近人和人之間距離的橋樑 創造傳遞幸福的起點   現在,讓我們一起出發   跟著特色郵局遊遍臺灣的大城小鎮   循著綠衣天使的步伐,走進在地居民的生活   飽覽歷史古蹟、人文風情,品味道地美食   在這趟旅程中,   重溫過往傳遞書信的感動!   ◎14間結合在地風情的特色郵局:會自己移動的郵局?長得像便利箱的郵局?   每一間郵局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融合當地文化而展露多元的面貌。   在花蓮玉里有一台行動郵車,為了服務偏鄉居民而設;於屏東則有一座彩繪郵局,外貌是裝著枋山名產的便利箱,郵局彷彿是觀光大使,吸引各地旅人前來

探訪。   ◎郵局周邊小旅行:從登山健走、暢遊農地果園,到懷舊老建物巡禮   無論是在高山裡、海岸邊、市中心皆有郵局的蹤影,其肩負儲匯通信重任,與居民關係密不可分,所以想更認識每個城鎮,就以郵局為起點出發吧!   ◎你不知道的郵局二三事:藏於巷弄間的郵政代辦所、世界第一枚郵票⋯⋯   你知道什麼是郵政代辦所嗎?還有各種郵票的誕生祕密?   轉角處不太起眼的雜貨店,竟也可以寄信呢!郵政代辦所為偏遠地區、離島等服務,別具特色外更多了濃濃人情味。   除了世界第一枚郵票的起源,還有材質特殊,使用金箔、絲絹製成的郵票,以及各種形狀、功能的郵票等你發掘。     ◎超夯打卡點:尋找造型多變、萌度破

表的特色郵筒!   還記得蘇迪勒颱風過後,造成打卡風潮的「歪腰郵筒」嗎?   時至今日,郵筒不只是傳遞信件的容器,從傳統的圓型、方型郵筒到現今的特色郵筒,轉變成富含特殊紀念意義的郵筒。本書要帶大家一起尋找兼具可愛又實用的造型郵筒。   ◎歡迎來到「郵」情暖心收發室:遇見臥虎藏龍的郵務士、親切的櫃檯窗口   走過百年歲月的郵局,可以一直為民眾服務,且與時俱進,是因為背後有著一群默默耕耘的人。   穿梭街頭巷尾的郵務士,無論一封信或一個包裹,絕對使命必達;總是笑容可掬的櫃檯窗口,以設身處地的態度服務,讓每一位民眾感到安心親切。   他們的付出就像是一條無形的線,緊緊牽動著寄信者、收信者與傳遞

者,共同譜寫下一篇篇真摯動人的故事。  

馬祖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薩克斯風戶外演奏
吹響馬祖夜晚
由馬祖(連江縣政府)主辦的
「薩克斯風音樂表演」活動,
11日晚在南竿介壽澳口公園「吹響馬祖」,
邀請〈阿道夫公益樂團〉
及國內知名演奏家SaxRuby、黃文龍與太極音樂歌手陳雪萍到場演出,
讓愛樂「薩友」和鄉親都歡喜指出,使馬祖更加文青,
悠揚的薩克斯風讓澳口公園一下變成小型夜總會,
現場聽眾用手機拍不停,
互動氣氛十分輕鬆愉快。
馬祖縣政府指出,
此次活勳邀請來「阿道夫公益樂團」
及「台灣藝文與教育發展協會」協辦
阿道夫公益樂團成立3年來
全台已經義演超過上百場次,
主要理念是用音樂來溫暖
社會上各個需要溫暖的地方。
台灣藝文與教育發展會是目前
台灣規模最大、最具廣泛影響力的藝術團體之一,
會旨在成為海內外文藝界的橋樑和紐帶,
為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邁設社會駐義先進文化貢獻重要力量。

離島地區對於油槽火災搶救可行性評估─以連江縣為例

為了解決馬祖縣的問題,作者洪明全 這樣論述:

連江縣為全臺人口數最少的縣市,各島嶼間僅能靠船隻連結,每發生重大火災卻無法相互支援,而石化產業屢屢在台灣發生意外,不容忽視的風險存在,連江縣自消防局成立以來並未處理過任何油槽火災事故,在此前提下探討公設消防是否有足夠人力、裝備器材、車輛及水源是否可應變這類災害並希冀提出最佳救援方式。本研究除了蒐集參考國內外文獻探討是否有足夠消防能力去撲滅油槽火災,並藉由他國規範去探討業者有限成本下是否成立自衛消防組織,再進行電腦模擬軟體ALOHA及FDS去模擬火災發生情形。對於泡沫放射量的探討,移動式或手動瞄子的損耗及有效性,約為固定式滅火設備的70%,因此在公設消防滅火所需的泡沫水溶液量是需要比規範更多的

(NFPA11針對泡沫所需放射量及持續時間有建議值)。電腦模擬結果發現,ALOHA軟體輻射熱影響範圍的評估較為粗糙,其結果明顯高估於實際狀況,將可能會導致搶救人員執行任務時產生錯誤的判斷。相較於ALOHA軟體,FDS軟體較能準確地預估其輻射熱影響,可依外在環境之影響因子,如熱釋放率大小、測點、建築物高度、火勢成長等條件設定,本研究將其結果以等高線圖顯示,能較準確評估救災範圍與地點,可讓指揮官在發生意外時可以以此為依據做出快速的作戰計劃,並且也能保護消防員安全救災與撤退規劃。

忘齡之島:馬祖躍居台灣平均壽命第一的祕密

為了解決馬祖縣的問題,作者湯雅雯 這樣論述:

當長壽已不再稀奇 如何長壽得健康、幸福成為更重要的議題   二○一八年三月底,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一四.○五%,平均每七人中就有一位老人,正式邁入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高齡社會」。如何活得健康、幸福,活得有尊嚴、有生活品質,比起如何活得長壽更重要。   八、九十歲的阿公、阿嬤,或許難免需要杵著枴杖,幫助施力也避免跌倒,但他們一個個都有每天出門種田、爬坡行走的好肌力。年紀大了,一定就哪裡都去不了、什麼都做不了嗎?至少,在這裡,似乎未必。   這裡,是位於北緯二十六度的馬祖列島,四鄉五島加起來約一萬兩千多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約占一成,還有不少的人瑞。   依據連江縣

政府的統計資料,一九九五年時,台灣本島的平均餘命是七十四點五三歲、馬祖是七十六點九四歲,兩者相去不遠;但到了二○一六年,台灣本島平均餘命成長到八十歲,馬祖卻躍升至八十七歲,較全國平均餘命高出七歲。   由於馬祖地區人口母數較少,僅一萬兩千五百人,內政部統計處每年官方統計全國簡易生命表時,並未計算連江縣的平均壽命。因此,為了解馬祖地區近年的平均餘命變化,連江縣政府委託專家學者統計分析,發現馬祖近二十年來,即使每年平均餘命波動較大,但整體趨勢仍是明顯往上走,甚至超越二○一六年全國最長壽的縣市──台北市(八十三點三六歲),翻轉台灣的長壽地圖。   享用新鮮天然的海中魚貝、紅糟入菜、藥用植物泡茶養

生,馬祖年輕人返鄉,改善當地醫療環境,再加上當地自然環境造就,坡道地形鍛鍊大腿肌力、長輩天天種田怡情養性、家人鄰里有情相繫、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代間學習」感染年輕活力……走過戰地鐘聲,如今的馬祖,從醫療資源匱乏的離島變成全台平均餘命最高的長壽島。   馬祖耆老以最簡單卻也最有效的方式,讓大家看見,如何健康長壽、幸福快樂的祕訣。 作者簡介 湯雅雯   基隆人,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畢業,曾任《聯合報》、「壹電視」、《中國時報》生活組記者,主跑教育、農業、環保、勞工、科技、社福以及動保等路線。媒體資歷十年,新聞作品曾榮獲第二十三屆「吳舜文新聞獎」與「兩岸新聞報導獎」佳作。以前在媒體

服務,現在服務媒體。 序 以消滅健康落差為己任                張文昌 從北醫出發守護馬祖民眾健康            林建煌 馬祖新視界                            楊綏生 歡迎來到忘齡之島                    劉增應 有幸見證馬祖健康奇蹟                葉金川 序幕 從無醫島變長壽島 Part1 飲食篇 1    海上冰箱保存鮮美食材 2    紅糟入菜,頓頓都像養生餐 3    藥用植物無所不在 Part2 健康篇 4    楊綏生,馬祖醫療改革的開路先鋒 5    劉增應,預防醫學為馬

祖人延壽 6    謝春福,一手寫詩一手做衛教 7    陳行鑫,守護離島的離島 8    曹祥平,父女同行醫師之路 9    石姆姆,台灣最早的居家服務護理師 Part3 生活篇 10    活動力就是健康力 11    最健康的百歲人瑞 12    這裡就是養生村 13    享受自然,自然長壽 Part4 活水篇 14    董逸馨,在老地方說新故事 15    陳希倫,看見鏡頭下依嬤長壽的祕密 16    陳金蓮,為馬祖味道注入新意 17    曾美子,引進食育新觀念 18    北醫義診團傳遞年輕活力 附錄 全台平均餘命最高在馬祖 序 以消滅健康落差為己任 張文昌・臺北醫

學大學董事長   臺北醫學大學創立於一九六○年,將近一甲子的時間,我們沒有任何財團資金或公務預算挹注,從無到有、再到好,逐步在醫療、教學、研究、服務等方面,逐步累積能量,寫下許多受肯定的成果。   近年來,北醫大陸續登上知名國際大學排行榜,像是二○一七年的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亞洲大學排名第九十一名,以及二○一八年年初獲得QS世界大學排名第三百九十八名,居台灣私立大學之首。QS二○一八年的榜單評估了全球九百六十五所大學院校,本校也是最受歡迎的大學排名之一。   這些成績,是對北醫大努力辦學的肯定,但我們同時也在思考,如何轉化這些成果,成為醫療普及的助力,讓需要醫療的人都能夠充分得到

照顧,因為儘管醫療事業進步,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匱乏問題仍然尚待解決,且隨著時代演進又衍生出新的醫療困境。   二○一四年,北醫大配合教育部青年海外志工計畫,組織「史瓦濟蘭醫療服務隊」進駐當地,推廣口腔保健、建立衛教觀念。然而,醫療服務需求並非局限海外,在台灣也有我們自己的問題;二○一八年二月,北醫大基層文化服務隊進入馬祖,除了提供義診,也致力於傳遞正確的健康觀念與飲食、生活習慣。   醫療資源失衡,交通發達仍可能顧及不到固守田園的老人與孩童,照護人力更非旦夕可成。醫療發達使得人們愈來愈長壽,卻也衍生出長期照顧的問題。如今的馬祖,是全台平均餘命最高的地方,但台灣本島尚且長照資源不足,離島馬祖

的問題更不簡單。   所幸,透過本書,我們看到馬祖從「無醫島」變成「長壽島」,證明「健康落差」的現象可望改善,且其中不乏北醫大校友的貢獻。未來,北醫大也將整合相關資源,在醫療、教學、研究、服務領域持續精進,再回饋給馬祖,成為校友們家鄉耆老健康長壽的關鍵助力。 序 從北醫出發守護馬祖民眾健康 林建煌・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走過半個世紀,臺北醫學大學至今培育逾四萬多位校友,分布世界各地,在社會上服務與奉獻,成就受到肯定,同時,北醫也有逾四十位畢業校友在國之北疆、充滿戰地風光的馬祖列島上服務,守護馬祖居民的健康。   這本由北醫大與天下文化攜手合作出版的《忘齡之島──馬祖躍居台灣平均壽命第

一的祕密》,介紹多位馬祖離島的公費生,他們踏出北醫大母校校門,返回生於斯、長於斯的戰地,守護馬祖當地居民健康的動人故事,提供青年學子與後進深刻啟發與學習的榜樣。   同時,經由這些畢業於北醫大的馬祖子弟傑出表現,翻轉馬祖醫療照護,使當地民眾的平均餘命達八十七歲,高居全國第一。這難能可貴的成績,正是北醫大為國家培育人才最具體的貢獻,也是我們肩負的重要責任。   培育具廣度的生醫人才,是北醫大的教育使命。就如同書中描述,這幾十年來,來自馬祖的公費醫學生,包括:楊綏生、劉增應、謝春福、陳行鑫、曹祥平……人,他們將在北醫所學,毫無保留完全付出,在馬祖進行醫療改革,首倡預防醫學、推動公共衛生、建立醫

療後送制度與長照服務,點點滴滴,累積馬祖醫療照護體系厚實的基礎,才有今日馬祖擁有長壽之島的美譽。   更讓每位北醫人引以為傲的是,馬祖首位北醫大校友楊綏生,返鄉後對馬祖無怨無悔的奉獻,獲頒第一屆醫療奉獻獎殊榮;現任連江縣長劉增應,不僅獲醫療奉獻獎肯定,也當選北醫大民國一○六學年度公共服務類傑出校友,無不展現北醫人上醫醫國,博愛濟世的精神與決心。   二○一七年,北醫大與連江縣政府簽署合作意向書,結合北醫大生醫科技人才與技術,共同開發馬祖特有的藥用植物研究與應用。今後,也將密切攜手,不僅為馬祖開創更美好的明天,也為邁入高齡社會的台灣提供更完善的保健之道,守護全國民眾的健康。   北醫人、馬

祖情。今年夏天,北醫大學生組成的義診團,也將再度啟航,為馬祖健康及醫療注入活力泉源。 序 馬祖新視界 楊綏生・連江縣前縣長、馬祖首位臺北醫學大學校友   我依稀記得,馬祖最後一任軍派縣長林德政先生離開馬祖前說的一句話:「廣結善緣、自求多福。」除了表達他的期許,也透露了他對解嚴後馬祖前途的擔憂。   原本偏遠貧窮的島嶼,駐軍的消費提供了許多居民養家活口的生計,但三十六年來,以「管、教、養、衛」為施政主軸的戰地政務,也相當程度箝制了人們的思維與正常作息。隨著後蔣經國時代呼求民主與自由的浪潮,一九九二年元月十七日,金、馬同步解嚴,開始邁入地方自治。   先官派、後民選的首任曹常順縣長,擘劃

了戰地政務解除後馬祖「觀光立縣」的願景與方向。個人有幸搭上中央民代全面改選的首班列車,當選第二屆國大代表,最主要的訴求就是要改善台、馬間的交通。當時,台、馬之間只有七至十天才航行一趟的軍用運補艦,單趟航行時間長達十八小時;後來雖有速度稍快的軍用人員運輸艦,但航行時間亦超過十二小時。   隨著海、空交通持續改善,馬祖結合了許多早期軍方留下戰地遺址的潛力資源、數十年來軍民胼手胝足共同努力的成果,島嶼發揮了她的後發優勢,不斷帶給旅客驚喜與好感,逐步體現馬祖的觀光立縣夢。   回顧馬祖的醫療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北醫人」努力的身影貫穿了馬祖的時空。從當初極端惡劣的醫療環境到今日備受肯定的長壽島,更

是中央、地方政府以及許多機構、人們共同努力的總成果,母校北醫大更在數十年間培育了許多讓馬祖改變與進步的中興人才。   這段演進過程,《忘齡之島》以十八篇文章貫穿馬祖的百齡人瑞到年輕的新新世代,相當程度呈現了在地的貼切感。此次有幸受邀撰寫序文,得以先睹為快,看見本書從飲食、健康、生活、活水四個面向探討、書寫馬祖,除了看到過去的自己,更有機會凝視跟我同樣走過艱辛歲月的醫療夥伴的身影。這本書不僅表達了新新人類對馬祖的最新觀感,也是母校送給馬祖的珍貴禮物。 序 歡迎來到忘齡之島 劉增應・連江縣縣長   二○一六年,馬祖以平均餘命八十七歲高居全台第一,而且,這裡的老人家不僅長壽,還十分健康。但是

,過去的馬祖並非如此,早年馬祖人是肝癌、胃癌的高罹患者,且醫療資源不足,這些患者,過世的時候常不過四、五十歲,用現在的標準來看,正值中壯年的年紀,不應該就這樣失去生命。   我是典型的馬祖孩子,高中畢業後,就到台灣本島念書,學成後返回故鄉投入醫療工作。多年努力後,我決定暫時放下醫師身分,參選連江縣縣長,是因為在這段過程中,我看見許多醫療外的困境,不是做為醫師的我所能解決。   預防重於治療,尤其是離島醫療資源匱乏,長輩們更沒有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因此,我擔任連江縣衛生局局長時,便和台大醫療團隊合作,陸續針對馬祖鄉親高死亡率項目,展開「馬祖地區鄉消化系統癌篩檢及追蹤計畫」與「慢性病防治計畫」

。   從二○○二年迄今,馬祖三十歲以上成人社區整合式健康篩檢服務,包含癌症篩檢(胃癌、肝癌、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等)、三高慢性病檢查、眼科檢查、健康諮詢、理學檢查等,累積篩檢人數已超過五千一百人,占馬祖三十歲以上成人人口數百分之五十六以上。   不過,要徹底改善馬祖的醫療環境,終歸我們還是要有自己的醫生。我從一九九四年開始,推動人才培育計畫,訂定符合馬祖醫療需求的各科醫療人才數量,包括:醫科、牙科、藥師、護理等,近年已陸續到位。   馬祖的改變,令人喜聞樂見,但這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做到的。我是馬祖第三位公費醫學生,前有大學長楊綏生的無私奉獻,後有學弟妹們陸續加入,還有許多醫界前

輩的大力支援,才能有今天的成果。   做為馬祖的大家長,我由衷感謝每一位曾經為改善馬祖醫療困境付出心力的朋友。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家看見馬祖的蛻變,也分享我們的經驗;更歡迎大家來馬祖旅遊渡假、退休養老。這裡的生活舒適恬然,如同書名「忘齡之島」,絕對可以讓大家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序 有幸見證馬祖健康奇蹟 葉金川・前衛生署署長   臺北醫學大學的湯雅雯小姐寫了一本新書《忘齡之島──馬祖躍居台灣平均壽命第一的祕密》,寄給我先看看,並要我寫序。我很認真地拜讀,一口氣讀到最後的附錄「全台平均餘命最高在馬祖」,隨即打電話跟她說,馬祖平均壽命八十七歲,未免也太誇張了,有沒有算錯?   馬

祖衛生福利局謝春福局長傳給我他們計算的方法和詳細資料,這五年(二○一二年至二○一六年),都在八十六歲到八十七歲多。所以,千真萬確,馬祖是長壽之島沒錯,這幾年更是把台灣首善之都台北市甩得老遠了。   我的健康講座,常用馬祖當例子,健康靠自己,生活型態、預防保健、疾病篩檢才是主要。醫療、健保可以讓你死不了,但是不會讓你更健康。   早期的馬祖,還在戰地政務時期,只有軍醫院和軍醫,沒有任何民間醫院、醫師。一九八二年,我擔任醫政處處長,第一次去視察馬祖醫療,島上只有楊綏生一個公費醫師;他臺北醫學院一畢業就回馬祖,沒有任何臨床訓練。衛生所沒有任何一位護士,都是高中生經過簡單訓練,擔任起保健、防疫及基

本醫療工作。衛生署從一九八○年代就開始投入馬祖的醫療衛生改善工作,包括:醫生的訓練、大醫院的支援、醫院房舍和醫療設備的加強。   馬祖的戰地政務結束後,軍醫院隨著部隊撤出,醫療只能靠馬祖縣立醫院跟幾個衛生所。我任職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時,連續六個月,每個月帶著台北市立醫院的醫師支援馬祖,半年後醫師習慣了,找醫師支援已經不是問題。我擔任衛生署署長時,也全力支持馬祖的醫療設備,我特別盡我所能提供了最先進低劑量電腦斷層儀器。所幸,這一點一滴,漸漸都已經看到成果。   現在,馬祖已經是長壽之島,比世界第一的日本長壽,也跟日本最長壽的沖繩縣相當。   馬祖人為什麼長壽?本書寫得很清楚:健康靠自己,

也就是大醫院可以救你命,但是肯定不會讓你更健康的。我有幸能親自見證,也參與了一點點這奇蹟的發生。馬祖人,恭喜你們,自助才有人助,也祝福你們! [序幕] 從無醫島變長壽島 走在沿著海岸線而築的步道上,一邊是鬼斧神工的壯麗山景,另一邊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迎著海風,耳邊傳來浪花拍打岩石的陣陣海浪聲,遠離世俗塵囂,心情頓時開闊了起來。 在這裡,看不見高樓大廈,取而代之的是,穿著迷彩服的軍事碉堡,靜默聳立在岸邊…… 曾經,這裡煙硝瀰漫,人們情緒緊張,片刻不敢稍歇;如今,這裡早已沒有持槍站哨的阿兵哥,反倒是許多拿著相機的觀光客,等待夜幕降臨,拍下魔幻奇景的「藍眼淚」。 走在高低錯落的階梯間,芹壁的風徐徐

吹來,晴空之下也有些許涼意;走進有百年歷史的閩東石屋,餐桌上的菜,全都來自「海上冰箱」,搭配日常生活調味料紅糟,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動。 曾經,它是走過戰地鐘聲的蕞爾小島;如今,它是全國平均餘命最高的長壽之島。 翻轉台灣長壽地圖 大大的新聞標題寫著「馬祖人平均壽命八十七歲,高居全台第一」,成功改寫台灣的長壽地圖,翻轉離島偏鄉宿命。 位於北緯二十六度的馬祖列島,四鄉五島加起來約一萬兩千多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約占一成,而且這裡的人瑞特別多,隨處可見八、九十歲的阿公、阿嬤,杵著枴杖在路上散步,甚至是在田裡種菜。 依據連江縣政府的統計資料,一九九五年時,台灣本島的平均餘命是七十四點五三歲、馬祖是

七十六點九四歲,兩者相去不遠;但到了二○一六年,台灣本島平均餘命成長到八十歲,馬祖卻躍升至八十七歲,較全國平均餘命高出七歲。 由於馬祖地區人口母數較少,僅一萬兩千五百人,因此,內政部統計處每年官方統計全國簡易生命表時,並未計算連江縣的平均壽命。 為了解馬祖地區近年的平均餘命變化,連江縣政府委託專家學者統計分析,發現馬祖近二十年來,即使每年平均餘命波動較大,但整體趨勢仍是明顯往上走,甚至超越二○一六年全國最長壽的縣市--台北市(八十三點三六歲),翻轉台灣的長壽地圖。 對此,連江縣衛生福利局表示,雖然中央認為馬祖人口少不具代表性,但馬祖畢竟推廣公衛及健檢十幾年,也想檢視一下成果。數字會說話,平均壽

命成為連江縣政府內部參考最好的數據,也是繼續進步的動力。

兩馬同春鬧元宵?馬祖飛地的認同/發展想像

為了解決馬祖縣的問題,作者黃開洋 這樣論述:

本研究聚焦「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的論述形構,這是由台灣馬祖和中國福州馬尾兩個地方政府共同舉辦的傳統民俗文藝活動。透過聚焦夾雜在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飛地──馬祖,從務實地緣政治取徑、飛地研究理論與文化區域主義視角,討論兩馬同春鬧元宵如何反映對馬祖的地緣政治空間及其地位的想像。藉由馬尾和馬祖地方官員的談話、採訪、政府報告和實地觀察,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馬尾在傳統民俗下如何從共同海洋文化,軍事戍衛關係和台灣意象重新解讀馬祖。兩馬同春鬧元宵便是地方政府用地域文化與地域認同來建構閩東這個區域主義當中特殊性的重要媒介,利用民俗文化推動兩馬區域主義的形成,讓馬尾成為中國政治經濟再結構跟區域文化重構下對台的主要

行動者。在地方分權的脈絡下,馬尾以海洋為目的,是建構一套足以正當化申遺行為,而過程中台灣不僅不能排除之外,更向它投射了馬尾自我的發展慾望。所以,造成在又必須要論證兩馬之間確實有交流基礎下,一方面對馬祖進行差序性地位安排,卻又另一方面對其加諸於台灣的現代性想像。其次,馬祖官員的接納、轉化及競爭回應策略,則揭示了縣交旅局與縣文化處對馬祖抱以發展邏輯與草根邏輯的不同想像面對來自馬尾敘事之同時,卻又如何巧妙地共同以邊緣島嶼下的主體性思維,將兩局處彼此看似衝突的邏輯闡連一起,也就是在透過與台灣及馬尾之間的去/再領域化論述鬥爭過程中,使馬祖產生四鄉五島為一體的再領域化,強化馬祖的自我認同。借鑒母國─飛地─

鄰國三角(MES三角形)的框架,本研究從兩馬官方交流互動的特殊視角,說明馬尾的觀點尷尬地形成了使馬祖屬於閩東文化圈之際,卻又帶有濃厚台灣意象的搖擺飛地形象。而針對馬尾建構的飛地形象,馬祖官員的回應策略則從邊緣性思考,提出馬祖四鄉五島作為一體的再領域化論述。本研究表明,飛地就是置身國界邊緣而被加以價值判斷的分裂領土,結合具體政策實踐的官方論述有能力影響認同政治,治理政策的意識形態塑造了作為論述戰場的飛地其地緣政治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