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二裝置藝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駁二裝置藝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海如寫的 女口武林:蔡海如作品集1988-2020 和unknow的 金剛演義:劉柏村雕塑個展2020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雄旅遊》駁二藝術特區,讓人驚豔的公共裝置藝術也說明:高雄的駁二藝術特區位於台灣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南端的盡頭,其實走五福路或是七賢路往海邊的方向也都可以到達。「駁二」指的是第二號接駁碼頭,位於高雄港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詹氏 和北星所出版 。

銘傳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設計創作與研究碩士班 卓展正所指導 鍾宜君的 數位孔版印刷應用於高雄地方文化特色之月曆創作 (2021),提出駁二裝置藝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雄、數位孔版印刷、月曆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金門大學 觀光管理學系 趙嘉裕所指導 鄭龍騰的 金門觀光資源對廈門居民吸引力之研究-運用ELM模式及EKB模式驗證 (2021),提出因為有 金門意象、東方古典詩歌意象、觀光吸引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駁二裝置藝術的解答。

最後網站【吃遊聯盟】優遊港都,隨性自在 高雄小旅行 - 自由娛樂則補充:高雄港第三船渠內的倉庫群經過藝文人士改造後,成為高雄文青集散地,也是我每次造訪高雄必逛的景點,每年到訪,新開的店家或裝置藝術,常有不同驚喜。駁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駁二裝置藝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女口武林:蔡海如作品集1988-2020

為了解決駁二裝置藝術的問題,作者蔡海如 這樣論述:

「女口武林」, 不只是藝術家蔡海如在成長過程中,看見父母親所歷經的社會武林; 更是她從這些歷程與記憶中, 慢慢孕育出的一片超過五○歲數的藝術武林風景, 以及與這一路相逢的人們所交織的生命篇章。   本書是藝術家蔡海如於1988-2020年,在20-50餘歲間持續進行的藝術創作與活動演變發展歷程。以「作品集」為名,實際上內容卻不僅僅包含了作品創作脈絡、更涵蓋其所在的當代藝術環境軌跡。特別由於蔡海如作品中大量的現地裝置往往僅存在於展出當下、無法保留再現的藝術成果,因此這些書寫也企圖以文字、圖像彙整出作品的各種面貌。   除了作為藝術家,本書更以藝術家本人的中年女性身份回顧生命前五十年的成長

,採「五零」諧音為「武林」,刻畫不同創作階段的關注軸線、進而集結成的一本具自傳性色彩的作品集。從個別的創作自述當中可略見她所經歷的年代氛圍與生命年歲所見所思,故此藝術家作品書除了藝術族群之外,同時也適合對歷史、傷痛療癒,以及對女性生命史感興趣的族群閱讀。   作品集依照蔡海如的創作年代,將三十二年的創作面貌分為兩大部分:一.平面/物件/裝置/觀眾與特定空間/從肉身感知到身體、影像、空間的辯證實驗;二.陰性連結/迷宮遊走與建構/母職與女性社會照顧者──從親人病老、死亡到整理、整頓自身/白恐二代議題。   書中分別細談創作當時對材料、關係與概念想法,以及創作範式轉變後的各種認知、實驗路徑、遭逢

及合作的對象,並盡可能完整納入歷年作品圖錄和各種相關資料(但未包含2018年轉向繪畫形式之後,未曾公開展出的畫作)。本書隨其創作年代的企劃與編輯,特別將歷年作品相關的藝評文字十三篇,採全文或部分擷取的專文形式收錄其中,並包含一篇特別邀請藝評人簡子傑為此作品集書寫完成於2019年初的文章〈關於藝術,以及素語者那欲言又止的姿態──蔡海如在虛線上的藝術〉。  

駁二裝置藝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不了解什麼是AR VR MR沒關係
只要知道XR實在是太棒了!
一整個下午體驗了67部根本不夠
好想全部看完!
高雄電影節大推!一定要來!

#布萊克薛薛
#薛薛
#高雄電影節XR無限幻境

【高雄電影節XR無限幻境】

高雄電影節自2017年發展VR沈浸式敘事作品,今成亞洲最大XR沈浸式影展單元,展現虛實科技魅力,360度全景影像X互動體驗X體感科技X聲音裝置X沈浸式劇場,選映31部國際沈浸式鉅作首度登台,虛實交錯的數位視聽體驗,讓觀眾在現實中徹底迷航,浸入未來。
時間:2020/10/16-11/1
地點:VR 體感劇院、駁二藝術特區 P3 倉庫、智崴5G體感電競基地、TESL高雄電競館
高雄電影節:https://www.kff.tw/
XR無限幻境專刊:https://bit.ly/3jxmWnW
影展購票連結:https://bit.ly/3daIR21

❤️阿嘟主義👉https://bit.ly/2Udw2cW
❤️薛薛TALK👉http://bit.ly/2UiVJbg
❤️訂閱薛薛+按小鈴鐺👉https://bit.ly/2HKVYti

❤️薛薛一分鐘說故事👉https://ez2o.co/4JTFY
❤️薛薛炸廚房👉https://ez2o.co/3Jb98
❤️薛薛愛胡鬧👉https://ez2o.co/8JTYe

❤️Facebook👉https://ez2o.co/5JTxU
❤️IG👉https://www.instagram.com/k3okii/

數位孔版印刷應用於高雄地方文化特色之月曆創作

為了解決駁二裝置藝術的問題,作者鍾宜君 這樣論述:

隨著時間飛逝離開高雄,北上就讀,回首過去才發現自己對生長的故鄉沒有深入認識及了解,常常被問到「高雄有哪裡好玩?」或是「高雄有什麼特產?」時總是答不出來,因此想藉由本研究,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高雄,期能把高雄的在地特色文化介紹給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本研究目的希望找出高雄的地方文化特色及其代表元素,並應用於圖像創作中,重新燃起一般社會對高雄的重視,讓年輕世代重新認識自己故鄉的文化特色,也希望能加強外縣市的人們對高雄的印象,或是讓外國旅客能認識高雄,看見高雄在地的美,讓來到高雄觀光的民眾對高雄的印象不再僅有「高雄 發大財」。而就執行創作模式而言,本研究對數位孔版印刷應用於高雄地方文化特色加以探討,本

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實地考察、網路搜尋,來找出高雄特有的象徵符號以及有趣的情感連結。運用數位孔版印刷(RISO)技術來表現高雄的地方文化特色,製作出12張月曆成品,並透過實際印刷後給出印刷感想及建議。期許創作目標能在大眾心中打造出高雄特有印象外還能了解其文化內涵。

金剛演義:劉柏村雕塑個展2020

為了解決駁二裝置藝術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金剛』系列命題是個人十年來創作的研究路線,也是以金屬材質表現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題系列作品。基本上「金剛」攫取健美力士的身軀形象,它參合了佛教的「金剛不壞之身」、神話、科幻、卡漫想像中所向無敵之軀的概念,是鋼鐵的化身,亦是對於工業文明實踐與參照的『理想與完美之軀』。   以尺寸與形象的大小變異、相對複製與差異、聚集與分離、繁複與增殖等等造形思維,由『金剛』形象所衍生出的造形實踐場,演繹出有:線性金剛、廢鐵金剛、金剛變身、幻彩金剛、異地金剛、異境金剛、金剛登天等系列。它們各自展現不同角色與內容,因而發展出個人藝術思考變異的『金剛演義』,這些概括種種的藝術實驗,以巨觀與微

觀方式回應工業發展與現代文明,乃至於自然、宇宙與人類存在景況的觀照。此次的『金剛演義』意味藉此一併以『全面性演出』的形式,既回溯、也延伸擴充展出的內容。   『金剛』指的或許已非只是既定認知中的金剛體,它何嘗不也是個人對工業科技文明未來發展的一種理想性憧憬?神識投射的肉身容器?亦或帶有虛空表徵的意涵?宇宙未知狀態的現在式寓言? 名人推薦   「金剛」以一複現,在無限變身的過程中,在不同的時間意識流的生產場域裡,一種以人為本位的擬人態美學觀演繹,悠遊於恆古的當下,指向描繪人類幻想的未知宇宙。-劉柏村   我個人認為,超人/金剛系列更具雕塑的挑戰性。對我而言,後來的這些作品,經營著一個較陌

生的領域,因此更讓人縈繞腦海,它們的原創性也清楚顯見而令人難忘。-菲利普. 金 劍橋大學榮譽博士/倫敦皇家學院前主席   劉柏村使用鋼鐵材質,不論是以鍛鍊成鋼板的重複切割或高溫延展、撿拾回收的現成物的焊接及表面處理,呈現一位專業雕塑家利用鋼鐵廠內的各種機具模組、設備與處理劑,甚至煉鋼爐下的爐渣(地金),創造整體場域「新語義學」的「構成文法」,以表達他對工業文明喜悅與憂慮的交感反應,不管是形式語言的決定及繁衍,或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地製造另一個創作過程寓言的激動,都是劉柏村和許多其他同樣以金屬作為材質媒介的雕塑家,非常不同而獨特的地方。-王哲雄 法國巴黎第四大學藝術史與考古學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系所前主任所長、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教授   劉柏村的藝術創作經歷每一個不同時期的困頓與突破,才能走出如今的成熟與豐饒。如果說古典時期的雕塑是讚美諸神的藝術,那麼劉柏村做為神話已經被工業取代的時代的一個雕塑家,他的鋼鐵雕塑似乎是引領著我們回到神話誕生以前的宇宙,那裡還沒有山川萬物,還沒有日夜晨昏,只有無盡的塵土。立足在無盡的塵土中,劉柏村為鋼鐵雕塑找到母親的懷抱,他在那裡與鐵共舞,譜寫著神話誕生以前的鋼鐵史詩。-廖仁義 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美學博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   終究,什麼是巨大?什麼是渺小?什麼是完美?什麼又是殘缺?何為不朽,又何為流變?⋯⋯ 在劉柏村的雕

塑中,似有無法了結的角力。他作品中歷經種種變異的身體,一再鬆動乃至推翻絕對定義,彷彿以某種的辯證循環一再嘗試脫離制約、探索與慣性和與歷史分裂的可能。劉柏村以此作為推演自己藝術的方法,並藉以作為關照世界的方式。也正是在充滿極大對比、蘊含多重歧義的辯證張力中,劉柏村造就了豐厚強烈的異質感性力量,為人體雕塑注入了獨特的新意。若說一如戲劇理論家阿赫托(Antonin Artaud)所言,「身體是個值得我們重返的戰場」,劉柏村的雕塑,即是以此,強力重返、震撼上場。-劉俊蘭 法國巴黎第四大學藝術史與考古學博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教授、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  

金門觀光資源對廈門居民吸引力之研究-運用ELM模式及EKB模式驗證

為了解決駁二裝置藝術的問題,作者鄭龍騰 這樣論述:

摘 要 旅遊目的地意象是一種情感因素,受內在動因可推動個體的旅遊動機及外在動力可拉動個體的觀光目的地吸引力所影響。在觀光行為中,目的地意象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會對旅遊者或休憩者的行為在旅遊動機、態度、資訊蒐集及涉入的行為上產生重大的影響,更會對旅遊意願、滿意度及推薦他人的行為上有明確且顯著的影響。本研究將金門地區的觀光資源(觀光吸引力),運用東方古典詩歌意象之意涵及西方觀光意象的測量與建構方法進行揉捻融合,總結歸納出金門意象之意涵為﹔自然意象、人文意象、戰役意象、遊憩意象及節慶意象,此五大意象。 為追求嚴謹性及泛化度,本研究採用推敲可能性( ELM )模式及消費者決策過程(

EKB )模式,進行雙模式交互認證。以結構式問卷做為資料收集工具,按廈門各行政區人口比例分發問卷,力求樣本數盡可能的接近母體比例,經常態檢定及刪除離群值後,共取得有效問卷 393 份。 研究結構模式之配適度檢定,採用偏最小平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 PLS)工具分析,運用「拔靴法」 Bootstrapping 方法反覆抽取 5000 次做為參數計算與推論,驗證模式中各變數間的路徑關係,檢定假設是否成立,得出以下發現﹕ 1.ELM 模式﹕中央路徑與周邊路徑對旅遊目的地及旅遊目的地對旅遊意願皆呈顯著之影響效果﹔再運用各子構面對旅遊目的地進行檢測,旅遊動機、資訊

搜尋及涉入皆呈顯著效果,觀光吸引力、口碑則對旅遊目的地不顯著,探究主因應為廈門居民對金門的觀光資源認知不足所引致。 2.EKM 模式﹕運用旅遊動機、資訊搜尋、吸引力及口碑做為子構面,組成金門觀光吸引力的主構面並作為自變數,對旅遊目的地及旅遊意願作為依變數進行測量及評鑑,並檢測旅遊目的地作為自變數與依變數間中介效應,驗證結果證實研究之假設。另探討涉入對金門觀光吸引力及旅遊目的地意象對旅遊意願干擾效果,研究證實涉入的干擾交互作用項,呈顯著之效果。 3.針對金門意象之五項觀光吸引力進行單因子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驗證結果為人文吸引力、 戰役吸引力大於自然吸引力、遊憩吸引力、節慶吸

引力。 在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與分析後,本研究在探討金門意象與旅遊目的地的基礎上,從政策、實務與學術等三個面向提出相關意涵及建議,以供後續探討金門意象及金門觀光吸引力提供相關政策、實務及學術研究上的參考。【關鍵詞】:金門意象、東方古典詩歌意象、觀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