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駐守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平和黃蘭婷寫的 神隊友神救援:問神的秘訣 道教的奇蹟 和喬英華的 學一次用一輩子的字首、字根、字尾【虛擬點讀筆版】(附字首、字根、字尾小海報+「Youtor App」內含VRP虛擬點讀筆)(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麗文文化 和不求人文化所出版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社會科教育研究所 簡後聰所指導 蔡桂美的 鄭成功的政治觀 (2003),提出駐守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鄭成功、政治觀、開臺聖王、政治作為、政治思想。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駐守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神隊友神救援:問神的秘訣 道教的奇蹟

為了解決駐守意思的問題,作者吳平和黃蘭婷 這樣論述:

  高雄堯天宮創辦人吳平和與現任主持黃蘭婷,在書中分享自堯天宮創建,金府千歲賜八卦到鎮殿聖母持八卦,期間發生的種種神與人的宿世因緣。同時提醒十方善信,一樣用擲筊來問神,思維不同,問出來的答案完整性、正確性就不同,所以想要問神問出個所以然,需要先來場思維的洗禮。   堯天宮一直以「神五分、人五分」的道教宗旨,協助信眾解決人生難題,兩位作者希望藉由本書,分享多年擲筊問神的正念與智慧,期待未來能在「神助人、人助神」的這條道路上,結下更多善緣。讓本書陪伴你重新感受人神間的互助關係,學習問世、處事、濟世,更珍惜這輩子,並願意更加努力把這一生過得更好。 本書特色   堯天宮創辦人吳平和與第二代傳人黃

蘭婷攜手,再次分享擲筊問神的正念思維與智慧。   你對工作、家庭或各種人際關係感到迷惘嗎?   想向神明傾訴,尋求解答卻苦無途徑嗎?   你知道要怎麼問、怎麼解,才能真正讓自己走出困境嗎?   ◎神明有多準?   ‧我們得到的究竟是真病、心病還是假病?假病拖久也會弄假成真,該如何找到關鍵「痛點」,即時救援呢?   ‧祖先「欠點」,但家族這麼多人,我該如何著手?   「持不變的經,達萬變的易」,由解籤達人教你讀懂神明處理事情的深意與道理,感受直搗問題核心的精準。   ◎神明為什麼不理我?   ‧人生本來就不公平,一人一種命,難道我不能改變命運嗎?   ‧假如我不聽神明的話會怎樣?   很多

困境其實是考驗對神的信心與配合。當我們還在為是否真心相信而擺盪不安時,是否也該試著轉念,用不同的心境、位置,看到目前的困境,重新傾聽神明的意思。   ◎人生何所求?   ‧我想要幸福,但幸福是什麼呢?   ‧每個人生活都會經歷無數的考驗,人考、鬼考和神考,但那分別在考什麼呢?   ‧面對自己與他人的生死,何時該提起?何時該放下?   同樣的願望,有不同的達成方式;同樣的籤文,也有不同的時境詮釋。面對神明,我們學道理,學成長,學做人做事,學改變思維,以及改不完的改變思維。   作者簡介 吳平和   堯天宮創辦人,出身雲林,於創業過程中受到神明幫助,後將笨港口港口宮的香火帶至高雄立定開宮

。以「神五分、人五分」的道教宗旨配合神祇濟世助人,在「與神同行」的道路上淬鍊出見解獨到的人生智慧,協助眾多信眾解決人生難題。   曾口述個人經歷委由徒弟王崇禮撰寫《神啊!我要怎麼問你問題?》與《神啊!你到底在幫我什麼?》,後與黃蘭婷合作撰寫《神啊!我的有緣人在哪裡?》,將十幾年來配合神明問事、辦事經驗集結成冊,推廣「信而不迷」的拜神觀念及問神方法。 黃蘭婷/撰文   堯天宮第二代傳人,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曾任職於身障社福團體,現接續吳平和師父行道濟世的任務,於堯天宮駐守主持問事。   Facebook粉絲專頁:高雄市堯天宮。   序一:一生懸命ㄟ所在 序二

:學問神,讀人生的經 序三:以智慧及毅力踐行人生的劇本 第一部 真神與真人 1.緣起 2.為何而來? 3.一樣祖先多樣情 4.假病、真病 5.生死之間,救或不救? 6.吳師父解籤 7.神明有多準? 8.四十年磨一劍 9.天才?地才? 10.失敗不是失敗 11.初次見識神 12.神之所以是神 13.為何要開宮? 14.堯天宮主神「天上聖母」 第二部 神在幫人什麼? 15.幸福是什麼? 16..為什麼不理我? 17.一人一種命 18.問世的挑戰 第三部 人生何所求? 19.會問還是亂問? 20.吳師父的問神秘訣 21.修行修什麼? 22.神變鬼,鬼變神 23.神考、鬼考、人考 24.與神同行

三部曲 25.飲水思源 序 一生懸命ㄟ所在 堯天宮創辦人 吳平和   二○二一年,我七十七歲了,回想一生,經歷過貧窮、奮鬥、失敗、成功、背叛、讚揚,吃過不少苦,也得到很多不一樣的收穫。   我年輕的時候很鐵齒,也不懂得神明的事,因為家境十分貧困,我一心一意想要賺錢、做生意,讓我吳家能夠從我這一代翻身,誰知道命運的安排我竟然走上道教濟世的道路,我原本對道教濟世宛如一張白紙,還好神佛一路牽引著我,這樣憨憨的走,一步一步走,走到今天我所創立的堯天宮受到很多善男信女的信仰和參拜,大家尊稱我一聲「吳師父」,我也足以感到安慰了。   時代變化實在太快,人生七十幾年好像一眨眼就過了,我小的時候很

多窮苦的人連飯都吃不飽,現在吃不飽的大部分是想減肥的人;我們那年代的人二十歲左右就結婚成家,現在的人二十歲還在唸書,四十歲還沒結婚的很普遍;以前的人連電腦是什麼都沒見過,現在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隨時都能上網。   我出生於農業時代,轉眼間走過工業時代、科技時代,到現在已經是資訊時代,時代在變,社會在變,觀念也在改變,真不知是我追著時代跑,還是時代追著我跑,但是為了幫善男信女解決人生大小問題,真的要活到老、學到老,因此我認為道教濟世也不能夠一成不變。   幾年前我把問神的經驗與智慧口述給徒弟出版了兩本書,第一本是《神啊!我要怎麼問你問題》,教大家問神的方法和概念,之後出了第二本書《神啊!你到底

在幫我什麼》,讓大家透過我和堯天宮眾神的辦事經驗了解神幫助人的實蹟和道理,兩本書出版後受到眾多信徒的認同與歡迎,每到問事日,信眾大排長龍,盛況空前,雖然我知道神明若是要發揮,很多事是超乎想像的,但說實在的這種盛況也是始料未及,但既然神要發揮,我就是拚著老命也要努力去配合神,讓神能夠多幫助一些人。   我在這幾年幫成千上萬的信徒問事的過程中,深覺感情、婚姻這一課的變化和學問最大,所以又出版了一本《神啊!我的有緣人在哪裡》來分享人生追求幸福的重要觀念。   這本書是由堯天宮的義女之一,也是未來堯天宮第二代的接班人黃蘭婷代筆撰寫的,有一次她問我:「師父,看過那麼多信徒婚姻的問題,現在很多人的觀念

覺得在一起開心就好,不一定要結婚,也不一定要生小孩,如果自己能夠獨立,婚姻裡有那麼多艱難,有什麼理由要鼓勵大家選擇婚姻這條路呢?」   蘭婷要負責寫書,確實需要幫大家問出心中的疑問。我想了想,回答她:「說起來是『責任』兩個字。」   「責任?」她似乎對我這個答案覺得意外。   「對啊,人是一代傳一代,天地、父母把我們生下來,我們有責任一代一代傳下去,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手中斷掉。」   人的一生,生要做什麼,死要做什麼,這是一門大學問,也是我不斷和堯天宮眾神在研究的濟世課題。   堯天宮四十幾年來走過許多的風風雨雨,不管受到什麼樣的打擊,我始終堅持著走在濟世的道路上,緣起之後緣滅,緣滅之

後另一段緣起,我相信只要認真去做,最終能夠克服萬難。   就如前幾年堯天宮經歷了一些人事風波,對於離開的人我給予祝福,而留下來的人我從頭開始教導,其中有五個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信女對堯天宮聖母忠心耿耿,她們挺身而出承擔起幫助聖母和我的濟世工作,服務信徒,經營堯天宮臉書,幫我和聖母寫書出版著作,那時的她們對宮廟的事也是什麼都不懂,但大大小小的事情她們都盡心去做,後來聖母收了她們五位義女,幾年下來她們已經是堯天宮的重要幫手。   後來聖母指定其中一位義女蘭婷是未來第二代的接班人,而另一位義女秀芬已嫁進我家當媳婦,還生了我的小孫女吳彥燁,彥燁不到三歲時聖母就指示她是未來第三代接班人,神的安排也往往讓

人料想不到。   婚姻是責任,一代傳一代,堯天宮要世世代代庇佑信徒,也要一代傳一代,這也是我的責任。   我在民國六十八年創立堯天宮,至今走過四十一個年頭,濟世的方法也不斷在改變,一開始是用傳統大家熟知的起乩方式辦事,後來聖母教導我如何擲筊問事,就不需要配合乩童起駕了。   二○二○年遇到疫情,雖然台灣情況不算嚴重,但為了降低風險,我跟聖母商量減少現場的問事,開創了線上問事的服務,聖母也立即同意了,這樣一來不僅克服了瘟疫的問題,更服務到很多海外、遠途以及時間無法配合現場問事的信徒,我們沒有看到信徒本人,憑著他們所提供的資料及問題,問出來的結果及回覆都相當準確,受到很多信徒的感謝與肯定。

  人生窮則變,變則通,我常跟這些學習的義女、徒弟們說,人要懂得變通跟進步,不然容易被淘汰,拜神不是只等著神來教人怎麼做,而是人要去思考、去創造,只要想得正確,神明就會採納。   感恩神佛是我撰寫這本書的初衷,回想年輕時鐵齒不信神的我,在我人生最失敗的谷底巧遇了金府千歲,金府千歲幫我解決了欠點的問題,還指引我去我的故鄉雲林金湖舊港邊萬善祠奉請與我有緣的神尊──「五萬善爺」,我的人生在祂們的幫助下逐漸從谷底往上爬。後來命運的試煉使我不得不走上開宮濟世的道路,幸而遇到笨港口港口宮開基三聖母,在祂的幫助與指引下奉請了港口宮分靈大聖母,創立了堯天宮。   回想四十幾年重重考驗的道路,我對神佛充滿

感激,祂們拯救了我的人生、事業和家庭,教導我智慧,讓我得以幫助到信徒的人生。我年紀大了,未來聖母還要繼續救助更多善男信女,我有責任將這些經驗和智慧傳承給下一代以及社會大眾,讓更多信眾有機會能夠和我一樣受到神佛的庇佑與牽引。   我這個年紀,有些老朋友都陸續離開了,大部分與我年齡相仿的人也都過著退休享清福的日子,而我還在為建廟、濟世打拚,甚至比一些年輕人都還要忙碌,很多信徒叮嚀我要保重身體,跟我說還有很多人需要我,不過我相信未來的事聖母都有安排,而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堯天宮從我手上光榮的交給下一代。   這些年我配合聖母幫信眾們處理祖先欠點,受到全台各地宮廟眾多神佛的幫助,在此我要向幫助過堯天

宮的眾神佛以及善男信女表達感謝,期待未來的堯天宮在「神助人、人助神」的這條道路上,結下更多善緣。 學問神,讀人生的經 堯天宮第二代傳人 黃蘭婷   民國一○九年(西元二○二○年),動盪不安的一年,全球性的災難瘟疫、水災、火災頻傳,國際局勢也詭譎多變,許多人陷入了惶惶不安之中。在高雄鳥松山腰上的堯天宮,少了車水馬龍的喧囂,多了蟲鳴鳥叫的天然,網路和電視裡播放的苦難,像是另外一個世界,靜下心來看看周遭,「平安是福」這句話顯得如此貼切而深刻。   民國一○六年堯天宮從高雄五甲遷移到鳥松,位置雖然僻靜,但行道濟世的腳步卻更加入世,回想這三年的年初神明所指示、暗示的年運,也都一一應驗了,民國一○七

年聖母提醒到中國投資、工作要注意,到了一○七下半年忽然開啟了中美貿易戰,一○八年聖母指示要注意天災地變,到了年底忽然新冠肺炎病毒開始在人間傳播,世界為之劇烈改變,一○九年聖母指示天助自助、平安無事,勉勵大家保持一顆良善的心,就是在自助,果然台灣猶如獲得上天的眷顧,成為全世界最不受瘟疫影響的地方。   人心的變化,上蒼的天意,兩者之間互相牽連。   當世界不斷變化,個人難免受到大環境變動的影響,如何安身立命,「天助自助」這句話細細想來有極深的含義。   堯天宮是宮主吳平和師父於民國六十八年創立的,至今已四十餘年,創宮之初只是一間「人家厝」的小小宮廟,歷經重重的考驗與進化,到現在受到許多善男

信女的認同,持續朝著建廟的目標前行,這些奮鬥的故事,以及神明與吳師父如何用神力與智慧來解決善男信女的困苦,用這本書記錄一些人世間的試煉與成長,或許能夠為正身處在迷惘痛苦的人提供一盞明燈。   平凡的我,走進堯天宮,踏入與神同修的世界,是一個奇特的緣分,未來要承擔堯天宮濟世的重任,也絕對是無法事先料想得到的生命軌跡,但人的生命或許本來就有很多料想不到的事,細思極恐,不如就隨遇而安。   二○二○年疫情爆發之初,我問吳師父:「這個世紀好像變化很大,道教在這個時代可以做些什麼呢?」   吳師父說:「世道愈艱難,愈需要神明下來救世。」   確實,神明是聞聲救苦,人的困苦在哪,神就往哪去。  

 我大學唸的是社會工作學系,在我讀大學的那個年代實在是個冷門的科系,很多人問過我:「唸社工出來要做什麼?有薪水嗎?」在大部分人的理解中,好像社工不是一個行業,只是做愛心的義工,好像幫助人只要有愛心就可以了,不用什麼學問。   我跟隨著堯天宮眾神以及吳師父學習了這些年,愈發覺得幫助人是一件高度困難的工作,要解決如此多人世間的疑難雜症,需要神與人共同發揮高度的智慧與默契,否則助人和誤人之間只怕是一線之隔。   問神的方法是一個工具,重要的是人的生命要如何活出健康平安、活出幸福。   記得唸書時大學教授有一次在課堂上說:「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需要幫助的人,那麼我們社工是不是就都要失業了?」  

 說得……也是,沒有個案就沒有社工,沒有病人就沒有醫生,供與需是並存的。   隨即老師又笑了笑,說:「但是應該不會有那一天。」   這話聽來……是該安心還是感慨?或許只能說這就是真實世界的樣貌吧!   但其實吳師父也常說類似的話,他說:「這個世間的人救得完嗎?救不完。」   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會空嗎?我的頭自動的搖了搖。   救不完,還是要救。   我發現很多人都對「問神」這個學問有興趣,拿著書研究擲筊、研究解籤,但是嘗試學習之後都說:「好難!」   也有很多信徒來問事,吳師父幫他們問出答案之後,他們發出一陣感嘆:「還是吳師父厲害,這個叫我們自己問怎麼問得出

來!」   因此常有信徒向吳師父建言:「可不可以出一本書教大家怎麼擲筊問神?為什麼我問不出三聖筊呢?該怎麼問才問得出來呢?」   其實,重要的並不在於如何問出三聖筊,因為若是不懂得人生的道理以及分析神明指示的深意,就算勉強問出了三聖筊,也可能是偏誤的方向和答案,或是一知半解的誤解。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神明不準嗎?   其實不是神明不準,而是人不會問。   遇到這種情況,有的人會虛心受教,但也有人義憤填膺的說:「神明怎麼可以這樣呢?如果我問錯,就不要允筊就好啦!為什麼要給我三聖杯呢?!」   我想神明應該也很無奈。   當祂們坐在那裡回答信眾的問題,但是聽著這些問題彷彿像是無

頭蒼蠅一樣東問西問找不到重點,祂們想必也很頭痛。這就像是一個三歲的孩子來問大人一個複雜的人生問題,而且追問不休,大人明知再怎麼解釋這個小孩也聽不懂,於是大人只好回答:「對啦!對啦!」   吳師父常說:「人若是『灰』,神就『灰』。」台語的「灰」就是亂掉的意思。人沒有先釐清「道理」,要神明怎麼回答呢?   其實神不會亂掉,而是人自己亂掉,人若是亂掉就會亂問、問錯,錯的問題再怎麼問,答案都不會正確。   所以不要怪神明為什麼錯的答案也要允杯,神明有時也必須要考考人,看你到底懂不懂得思考,這也是學習問神的一種必經過程。   很多人都想學問神的方法,到底問神有沒有SOP?   易經的「持經達變

」這四個字也可以用來說明問神的原理,「持不變的經,達萬變的易」,擲筊問神是千變萬化的,可以說是那所謂萬變的易,而人要學的是「不變的經」,才有可能通達「萬變的易」,而這本書要談的正是「經」。   聽起來好像很深奧,但其實我沒有要講什麼很艱深的東西,人世間的「經」,就如同「平安是福」一般存在你我身邊,只是平常沒有發現、沒感覺到而已。   這些年包括我自己在內,很多信徒的人生受到堯天宮眾神與吳師父的幫助而改變,問神、拜神能夠得到這樣的收穫,是一種福份,也是生命的奇蹟,因為道教和神明可以是人一生從生到死、從死到生的依歸。   01 緣起算一算,從民國一○一年我第一次踏入堯天宮,到現在已

經快十年了,我還清楚的記得,一個風光明媚的下午,我決心下了班去探探路,了解一下這間宮廟該怎麼掛號問事。我騎著機車一邊搜尋著路標,一邊疑惑著自己走的路對不對?當時的堯天宮位在五甲地區的一個僻靜的巷弄中,宮廟不大,不是很顯眼,如果不是有幾個人坐在門口等著問事,我可能沒注意到就騎過去了。那天高雄的氣溫有點熱,所幸還吹著一陣陣微風,我看到一位白髮的長者坐在門內的桌椅那兒,一位信徒跪在神前擲筊,白髮長者正在幫信徒請示神明問題,我知道那位長者是吳師父,因為堯天宮出了兩本書,我在電視上有看過節目介紹,也買了書、看過書才來的。只是當時的我完全想像不到,我的人生會從這個決定發生什麼樣的改變。我是堯天宮第二代接班

人黃蘭婷,從信徒成為義工、義女,到現在要學習承擔堯天宮未來行道濟世的重任,本以為我平凡的人生不過是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消逝,卻在這一天開始踏上了成長與承擔的奇幻旅程。吳師父常回憶起他與神結緣的過程,四十幾年前他到朋友家收貨款時,巧遇金府千歲,金府千歲幫助了他,而他也從此走進道教與神結緣的世界,進而改變了他的一生。若說那是他一生的轉捩點,那麼將來我年老時回憶我一生的轉捩點,應該就是我記不得是幾月幾號的那個風和日麗的午後吧!堯天宮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做著什麼樣的事?而堯天宮又能夠幫你、幫我什麼?我在堯天宮走過近十個年頭,有機會看到很多人生命困苦的一頁,有的人迷惘,有的人不知所措,有的

人痛苦絕望,他們帶著自己生命的課題來找神,希望神告訴他們該怎麼走下去。堯天宮的聖母、眾神實實在在的在做事、助人,很多人受到神佛幫助之後回來感恩,這是最真實的滿意度調查了,因此我覺得應該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神威顯赫的祂們,以及功力深厚的吳師父。

鄭成功的政治觀

為了解決駐守意思的問題,作者蔡桂美 這樣論述:

鄭成功的政治觀 論文摘要 近年來雖然考古學家不斷的發現許多先住民的遺址,但仍然有許多政治人物一直強調臺灣只有四百年的歷史,而與臺灣這四百年歷史淵源最深的應當是開臺聖王鄭成功。鄭成功雖然來到臺灣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就去世了,卻在臺灣留下很多歷史的遺跡,至今主祀鄭成功的廟宇仍然為數不少,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故事也依然傳頌著,例如北部的「鶯歌石」、「劍潭」,中部鐵砧山山腳下的「國姓井」等,可見在臺灣一般百姓的心中,鄭成功是臺灣史上的重要人物,仍然受到大家的崇拜與尊敬。 鄭成功及其子孫與清廷抗戰數十年,清朝損失無數的名將,對鄭成功可說恨之入

骨,恨不得早日除之為快,但最後清朝對鄭成功只有讚頌沒有惡言,因為清廷對鄭成功的人格極為推崇,一再稱頌鄭成功的忠君表現。康熙三十九年,清聖祖康熙皇帝下詔說:「鄭成功係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並且敕令遣官護送鄭成功及其子鄭經的靈柩歸葬鄭成功的故鄉福建南安,設置守塚、建立祠廟來祭祀。同治十三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上疏清廷請求在臺灣為鄭成功建立祠廟,清廷答應了沈葆楨及地方士紳等的請求,在臺南府城建立了延平郡王祠,並且追諡鄭成功為「忠節」,這豈是當初鄭成功起義抗清所預期得到的呢? 鄭成功一生的功業志在反清復明,但是驅逐荷蘭人、收復臺灣,卻是使他名揚海內外的重要事蹟,也是後世史家對

他最大的功績評價。鄭成功何以從一位儒生,轉變為統帥數十萬大軍與清兵抗衡,並驅逐當時的海上強權---荷蘭人,收復臺灣的大將軍,成為世界級的海戰軍事家呢?在與荷軍議和的條約中,更展現出其泱泱大國的政治家風範,給予荷軍最妥善的撤軍協助,這是如何做到的呢?從樹起反清復明的義旗至薨於臺灣這一段期間,支持其各種政治作為的思想理念如何呢? 明末在政治、社會上是十分黑暗的時期,君不問政事,閹宦當權,正直之士遭排擠迫害,國事日益敗壞。此時有東林等有志之士奮起,由政治而學識,藉講學以干朝政。他們雖然沒有階級抗爭和根本改變社會制度、組織結構的意識,但是反對舊的觀念而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試圖提出一

個新的構想。對於同一時期躬逢其盛的鄭成功,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一些影響。 觀之鄭成功一生,除在日本時乳名為「福松」外,回到中國後先後有三個名字。第一個名字「森」,是父親鄭芝龍所取的;第二個名字是「大木」,是在南京國子監當太學生時他的老師錢謙益所贈的;第三個名字是「成功」,是隆武帝賜其姓「朱」時,又賜其「成功」之名。為他取名字的三個人「父親、恩師、君主」對他一生的影響可說至深且遠,但父親鄭芝龍、恩師錢謙益皆降於清,叫鄭成功情何以堪。而其後半生為報隆武帝的知遇之恩,孤軍奮戰於東南沿海一帶,延長明朝正朔近二十年,更是難能可貴。 成功滿懷愛國的熱誠,對時局非常的關心

,曾向老師錢謙益提出當時為政之道的理想與做法。錢謙益對鄭成功的意見心懷敬畏卻不敢採納,但對鄭森這個學生非常的賞識與器重,「鄭森」之別名為「大木」就是錢謙益所贈的。意思是一棵巨大的樹木,希望他將來做國家的棟樑,此名也顯現了錢謙益對他的殷切期望。當時錢謙益身為朝中大臣,不能聽從成功的話來圖謀改革,喪失了明朝中興的大好機會,最後自己卻投降異族而讓自己身敗名裂,真是何苦來哉。如果當時錢謙益能夠接受鄭成功的建議,大刀闊斧的清理門戶,整肅朝中大臣,充實兵備,文武官員同心協力,必有可為。尤其如果任用成功為武將,負責軍隊的調配指揮,錢謙益在朝中作為後勤支援,也許能為明室開創一番新局面。 鄭

成功青年時期在南京國子監學習,與東林黨人士結為師友,受到很深的影響。他的忠君愛國、矢志抗清,和當時東林黨所標榜的忠君愛國、殺身成仁的社會清議不謀而合。所以東林黨的最後領導人錢謙益對鄭成功一生的影響可說是非常深遠的。鄭成功受錢謙益的教育和培養,啟發了報國之志向,後來也不辱恩師的期望,成為南明抗清運動中的一支堅強力量。 鄭成功雖然不贊同父親的行為,但父親曾是威鎮八閩的明朝將領,這種英雄氣概與所享的權勢在鄭成功年幼時一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影響了鄭成功的志向。後來鄭芝龍卻因一念之差,又不聽鄭成功的勸諫,執意向清朝投誠,最後成為清廷的階下囚,並被棄市於北京,讓重父子之情的鄭成功留下永

遠的遺憾。 隆武帝對鄭森的賜姓、賜名,與鄭成功建立了君臣關係,這種恩典讓鄭成功銘感腑內,從此以國家興亡為己任,不僅為隆武帝效命疆場,更為明朝江山鞠躬盡瘁,與其後代子孫延長明朝正朔近四十年。 鄭成功與永曆帝素未謀面,但仍然遵奉永曆帝為明朝正朔,並且多次南下勤王,有事呈報或封賞部下時,都面向行在遙拜,敬凜之心絕不因距離的遙遠而有所懈怠,一生奉行君臣之義實屬難得。 鄭成功帶領著一群不願臣服於異族政權的明末志士從事著反清復明的戰爭。戰爭就必須依賴軍隊,軍隊要達到克敵制勝的目標就必須靠指揮作戰者的智慧、謀略與運籌帷幄的才能。鄭成功的軍隊打過許多

勝仗,例如永曆六年三月敗泉州總督陳錦於長泰縣的江東橋北,永曆十四年五月敗清將領達素於廈門的圭嶼,都具有存亡關頭的決定性。而永曆十五年四月進軍臺灣戰勝荷蘭人的劃時代紀錄,更讓鄭成功名揚海外,成為世界級的軍事將領;但鄭軍也吃了不少敗仗,例如永曆十三年七月南京觀音門之役的慘敗,更讓鄭軍士氣大傷。 鄭成功的軍隊組織,至少有職稱繁雜、編制機動靈活、水陸兩棲皆宜、監督嚴密、武功至上等五個特點。 永曆九年二月鄭成功認為和議不成,必然要東征西討,事務繁多,就改中左所為思明洲,並決議設六官理事,分所部為七十二鎮,遙奉桂王,承制封拜。 自永曆二年起鄭成功

在浙閩粵一帶,每佔領一城一邑即派軍隊駐守外,少數重要地區亦設官治理,以配合軍事行動。其地方官的稱謂有「知府」、「知州」、「知縣」及「地方官」等之區別。所佔領之區域往往未經數月又落入清軍之手,縱然有旋即又收復之現象,但戰亂頻繁,地方官治理之政績難見成效。永曆十五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佔據臺灣之後,明鄭的地方政府組織才粗具規模。而當時的地方政府組織,實在就是今日臺灣地方政府組織的基礎。首先先確定行政區域,改赤嵌地方為東都明京,設承天府(臺南)及天興(嘉義)、萬年(鳳山)兩縣,改臺灣城(一鯤身)為安平鎮,以紀念他的故鄉。派楊朝棟為府尹,莊文烈知天興縣事,祝敬知萬年縣事。並於澎湖設安撫司,令周全斌總督南

北兩路的軍務,以屯田興農為施政方針。這就是臺灣設置郡縣治理政事的開始。又命府尹查報所屬田園冊籍,這一措施有兩種作用,其一就是對當時的土地利用做動態調查,一方面可以作為徵租納稅的根據,一方面亦可作為開發設計的參考;其二就是承認先來漢人和已開化土人對於土地的既得權益,這在安撫居民上,自然可以發生極大的效用。鄭成功諭告官兵,獎勵開墾時,亦嚴令不許混圈土民及百姓現耕之土地,都具有相同之用意。 鄭成功的戶政著重安頓入臺軍隊和其眷屬,使之有安土重遷之感,而不至產生離異脫逃之現象。除了搬金、廈兩島諸眷口到臺灣外,並設法鼓勵閩粵地區的人移民到臺灣來開墾。清廷採用明鄭降將黃梧的「平海五策」之

一的遷徙策,下令將沿海五省人民遷徙至內地,並設立邊界,佈置防守,而且將沿海船隻悉數焚毀,寸板不得入水。一六六一年底,清廷命蘇納海至閩將沿海人民牽至內地,離海三十里村莊,悉皆焚毀。遷界造成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鄭成功因此下令招徠不願遷徙至內地的沿海居民到臺灣開墾。 鄭成功初起兵時,實力有限,糧餉困難,常常藉軍事行動來徵餉、措餉。主要是沒有一個廣大的根據地,可以做長遠的計劃。後來經過屢次用兵,力量漸大,但在全盛時期所控制的區域也僅有從廣東潮州至浙江台州一帶的沿海區域,這裡的地理環境山多田少,糧食一向是依賴外方的接濟。鄭成功雖然擁有制海權,財源不至斷絕,但糧食的問題依然無法

解決。尤其自金陵戰敗以後,元氣大損,根據地祇留下金、廈二地,更見窄小,籌糧更見困難。為了打出一條活路,鄭成功力排眾議,毅然渡海來臺。大軍一到澎湖,就已缺糧。所以一登陸鹿耳門,鄭成功就急於解決缺糧問題。一再派人下鄉搜糧,也僅夠供應半個月的需要;而來自大陸的糧船又未到,官兵已到吃木子充飢的地步。因此鄭成功為了求糧食問題的徹底解決,只有加強墾政,以求增產糧食。所以攻佔赤嵌城後,除了留一部份軍隊包圍臺灣城外,一方面先安撫百姓,回家樂業,並親自巡視各社撫慰原住民;另一方面就是將各鎮分派汛地,實施屯墾。 永曆八年(1654)十月,鄭成功為了培植人才以為國用,乃令錄陣亡忠臣後入育冑館,又

考諸生優行者入儲賢館。鄭成功也送生員到粵東參加永曆帝舉辦的科舉考試,初據臺灣時,即察舉有孝弟行為者、努力從事耕作者及有特殊才華能力者試用,試圖使之成為政府之重要幹部,協助政策之推行。 鄭成功時代刑事政策大概可以用「嚴刑峻罰」來形容,鄭成功的禁令就是法律,舉凡戰陣無勇、臨陣退縮、作為不當或假借徵餉之名義而行劫掠之行為者,都在誅殺之列,雖親信亦不例外。對貪官污吏之懲戒尤其嚴厲,其執法之嚴,不論平時或戰時都是相同的。 鄭成功在大陸時期以金、廈兩島為根據地,並沒有充足的糧餉,當時都以就地徵餉之財稅政策來解決。據有臺灣後,實行兵農合一政策,進行屯墾,以求軍民皆足食

的地步。 鄭成功打敗荷蘭人,進入赤嵌城以後,赤嵌附近的新港、加留灣、麻豆諸番社頭目都來迎接,鄭成功命令以厚宴款待他們,並且賜給這些原住民頭目中國內地的袍帽、鞋帶,彼此關係極為融洽,因此南北路「番社」聞風歸附者,接踵而至。永曆十六年四月,掌理戶部事務的楊英發現當時的原住民耕種不得法,收割時不知道使用鉤鐮的便利,耕地也不用犁耙,不僅費力又費時,收穫也少。所以向鄭成功上書建議教導原住民改革農耕方法,不僅將從大陸帶來的農具及稻穀種子分發給原住民外,並且派遣熟悉農耕技術的漢人到各社去指導他們耕作,而使山地農業進步發展,是鄭成功到達臺灣後對原住民最大的貢獻。 鄭成功

的根據地並不穩固,永曆政府又遠在遙遠的滇緬地區,對鄭成功的軍隊並無法照顧到,鄭成功向內求援無門,所以只能向外求助。一方面以外交手腕派使者到日本求救兵,或向日本請求資助軍餉。並以自己國姓爺的名號和在臺灣的荷蘭人、在菲律賓(呂宋島)的西班牙人談判、交涉貿易問題。另一方面利用商船載運貨物和亞洲各地來往貿易,以賺取豐富的利潤來養活一、二十萬的大軍,北達日本,南至暹邏、巴達維亞(印尼爪哇)等地,都有鄭成功的商船來往穿梭。 我們從鄭成功在政治上、軍事上的表現,分析他的政治理念,可以知道鄭成功的政治觀如下:一、他對南明的隆武帝、永曆帝有強烈的君臣倫理觀念;二、對自己的部屬表現出賞罰分明的

行事態度;三、對其子民有仁民愛物的寬大胸懷;四、選用人才注重道德與才能;五、政策的推行講求賢人政治;六、在民族意識上強烈的分別華夷;這些就是他從政表現的政治理念。 從鄭成功的這些政治理念,可以看出受儒家的影響最深。儒家政治,以君子為主體。重君、臣之義,尤重道德,主張以德在位,君子者以德位兼備之身,收修齊治平之效。儒家於政治上有頗多主張,但以「尚德」為主,用人皆「唯德是用」、「唯才是用」。孔子注重一統觀念及華夷之別,孔子主張行仁政,認為為政之道必須「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就是要順民之心,而民心所希望的,不過是「富厚」而已。所以行仁政須先「富民」,使民足食。鄭成功強烈的君臣倫理觀

,就是重君、臣之義的表現。嚴禁軍隊擾民,軍隊所到之處,市肆不易,百姓生活如常,並且禁止宰殺農民耕種所需的牛隻,這都是仁民愛物的表現,就是儒家所謂的「仁政」。在用人方面注重品德,考核諸生中行為優良者進入儲賢館,加以訓練培育;初據臺灣時,察舉有孝弟行為者、努力從事耕作者及有特殊才華能力者試用,作為輔佐推行政策的人才;都是以「德」及「才」為用人的標準,這就是儒家主張的賢人政治,注重道德教化,期望建構一個有助於道德實現的人文環境。鄭成功反抗滿清的重要原因乃是視滿清是有別於漢族的「異族」,當然也是受儒家華夷之別的觀念所影響。更與明末清初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位明末學者強烈的華夷有別的民族觀不謀而合。

至於受到法家的影響方面,則是表現在「厚賞重刑」方面,這是在戰時所必要的非常手段。法家不但主張信賞必罰,而且又主張厚賞重刑。鄭成功管理、統帥約二十餘萬的大軍,為了鼓舞士氣,不吝於賞賜;為了維持軍紀,也不濫於刑殺。所以鄭成功的軍隊才能在戰場上屢建戰功。 墨家的兼愛與非攻思想當然不能適用於鄭成功所處的時代,為了維護明朝的江山,為了華夏民族的尊嚴,鄭成功不能不戰,而且非戰不可。道家主張君主的無為而治,以及反對戰爭,對於強敵環伺的明鄭軍隊無異於宣佈投降。所以墨家與道家的政治思想對鄭成功的影響最少。 鄭成功的政治思想與同時期的明末學者的思想有許

多不謀而合之處。例如鄭成功非常重視百姓的福祉,這就是黃宗羲所主張的「身為君主之臣,就要盡到輔佐君主治國的職責,來為百姓謀福利」。顧炎武反對專制集權而治,認為靠教化來匡正人心,敦厚風俗,國家才能長治久安。這與鄭成功注重德治、注重以德服人,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王夫之認定種族自存自固乃是天經地義的自然界規律,而政治組織的基本作用,就在於保類而衛群,並且明白指出中國不容夷狄侵犯,不僅中國疆土不容夷狄侵犯,中國文化也不容夷狄侵犯,這種重華夏的強烈民族觀,更是促使鄭成功抗清、反清的原動力。可見明末學者的思想對鄭成功也有很大的影響。 鄭成功的政治理念受儒家的影響較深,因為鄭成功所學的就是儒

學。日本的儒教歷史極為悠久 ,當然日本文化也受儒教的影響,鄭成功幼年在日本這一段時間多多少少受到日本文化的薰陶,所以儒家思想對鄭成功的影響最大;明末學者的思想也有許多與鄭成功的思想不謀而合,可見鄭成功許多思想觀念是因時勢所趨,所謂「時勢造英雄」,的確不無道理。 鄭成功的人格與行事作風雖然有許多可議之處,並不能說是一個完人,但他在政治領域上的作為與主張頗有獨到之處,深入研究後,對鄭成功的政治理念更感佩服。

學一次用一輩子的字首、字根、字尾【虛擬點讀筆版】(附字首、字根、字尾小海報+「Youtor App」內含VRP虛擬點讀筆)(二版)

為了解決駐守意思的問題,作者喬英華 這樣論述:

史上最一勞永逸的單字記憶法! 運用「字首、字根、字尾」記單字! 只要會「關鍵字」,就能學會450個字首、字根、字尾; 只要會「拆」字源,就能「解」成千上萬個單字的意思!   本書全台獨創 用你背過的「關鍵字」記字首、字根、字尾! 保證學一次,記一輩子! 並搭配獨一無二的「字首、字根、字尾小海報」, 從書中嚴選考試必備的84個字源及168個例字, 只用字首、字根、字尾,就能記得「成千上萬個單字」!     這本書不教你背一輩子的單字,只教你用一輩子的字首、字根、字尾!   只靠「關鍵字記憶法」,就能學會450個字首、字根、字尾!   先「拆解」再「重組」,單字才能永生難忘!     不用擔心

太多陌生的字首、字根、字尾,無法一次全部都記住,   運用本書獨一無二的「字首、字根、字尾小海報」,   拉開這張雙面小海報,考試必備的字首、字根、字尾一目了然,保證一次就學會!     ■ 字首、字根、字尾是什麼?   字首(prefix):置於單字或字根之前,以改變其意義。   字根(root):單字組成的基本,顯示其主要意義。   字尾(suffix):置於單字或字根之後,以改變其意義或成為另一個單字。     ■ 先「拆解」再「重組」!   字首de(往下)+字根mand(命令)=demand(需要;需求)   字首in(不)+字根divid(分割)+字尾ual(形容詞)=indivi

dual(單獨的)   字首con(一起)+字根greg(聚集)+字尾ate(動作)=congregate(集合)     ■ 「學一次用一輩子」的5大保證:   1. 保證母語人士都在用!   英文是傳承自拉丁文、希臘文,甚至是法文等的語言,因此學好英語的唯一方式,就是了解這些單字本身的由來和字源代表的涵義!本書以單字拆解法介紹450個最常出現的字首、字根、字尾,學會混合並運用這些拆解規則,就能自己破解單字的意思,單字量瞬間暴增!     2. 保證記憶方法最有效!   用「關鍵字」來記憶字首、字根、字尾是利用獨創的拆字法:「先拆解,再重組」的概念,加深單字記憶續航力,絕不會一背就忘。例:以

關鍵字discover(發現),來記憶字首dis(去除)+字尾cover(覆蓋),想要發現,就要去除覆蓋物。這個方法利用了我們比較熟悉的關鍵單字discover做引導,一下就記得了字首dis、字尾cover的意思。     3. 保證學習內容最豐富!   教學經歷豐富的補教名師傾囊相授,每個單字不只搭配最實用例句,更提供最完整的同反義字、衍生字及片語補充。針對全民英檢、新制多益、托福、雅思、學測、指考、二技、四技、公務員、國家考試等各大檢定,每個單字分別依照出題頻率標示燈號,一本適用所有考生!     4. 保證字源海報最獨創!   書內附有全台獨一無二的「字首、字根、字尾小海報」,從書中精選

總共84個最常見的字首、字根、字尾,每個字源再搭配2個對應的單字,讓讀者不需要翻閱整本書,只要拉開小海報,就能瞬間學會84個字源和168個單字,英語學習加倍輕鬆!     5. 保證音檔內容最完整!   本書特邀美籍名師精心錄製450個字首字根字尾拼讀及單字發音。讓讀者在背單字的同時,也能記憶字首、字根、字尾的拼寫和意思。本書不附CD,請讀者用手機下載並執行隨書附贈的「Youtor App(內含VRP虛擬點讀筆)」,只要掃描書頁上的QR code,就能隨時隨地聆聽本書的音檔。     ※本書未提供光碟以及燒錄和下載服務。     【使用說明】   最實用的字首、字根、字尾「關鍵字記憶法」!  

  Step 1「運用關鍵字記憶」   英語也有「借字」的歷史,受到拉丁文、希臘文、法文等影響很深,因此學好英語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追本溯源。然而英語初中級的學習者不適合直接記字首、字根、字尾,因此本書利用「關鍵字記憶法」,例如運用最簡單的「bicycle 腳踏車」來記「bi 雙的」和「cycle 圓圈;循環」,保證學一次就不會忘。     Step 2「先拆解,再重組」   本書將每一個例字拆解出字首、字根、字尾,並且附上中文意思供讀者參考,引導讀者學以致用。下次碰到陌生的單字,也可以試著自己拆解字源,並且分析字義。提醒讀者部分字源可能會因為演變而呈現和單字無關的意思。     Step 3

「字源海報總複習」   字首、字根、字尾何其多,最常考的其實也就那幾個。本書將考試最常用、最常考的84個字首、字根、字尾整理成一張雙面小海報,讀者可以剪下來放在書桌前,有空時看一看、背一背,加深印象的同時也強化單字記憶! ※本書未提供光碟以及燒錄和下載服務。     [VRP虛擬點讀筆介紹]   1.在哪裡下載「VRP虛擬點讀筆」?   讀者可以掃描書中的QR Code連結,或是於App商城搜尋「Youtor App」(內含VRP虛擬點讀筆)下載即可。     2.為什麼會有「VRP虛擬點讀筆」?   (1)以往讀者購買語言學習工具書時,為了要聽隨書附贈的音檔,總是要拿出已經很少在用的CD播放

器或利用電腦,又或是轉存到手機來使用,耗時又不方便。     (2)坊間當然也有推出「點讀筆」來改善此種學習上的不方便,但是一支筆加一本書往往就要二、三千元,且各家點讀筆又不相容,CP值真的很低。     (3)後來雖然有了利用QR Code掃描下載檔案至手機來聽取音檔的方式,但手機不僅必須要一直處在上網的狀態,且從掃描到聽取音檔的時間往往要花個5秒以上,很令人氣結。     (4)因此,我們為了同時解決讀者以上三種困擾,特別領先全球開發了「VRP虛擬點讀筆」,並獲得專利,希望這個輔助學習的工具,能讓讀者不僅不用再額外花錢,且使用率和相容性也是史上最高。     3.「VRP虛擬點讀筆」就是這

麼方便!   (1)讀者只要透過書中的QR Code連結,就能立即下載「Youtor App」(內含VRP虛擬點讀筆)。(僅限iPhone和Android二種系統手機)     (2)下載完成後,可至App目錄中搜尋需要的音檔或直接掃描內頁QR Code,將音檔一次從雲端下載至手機使用。     (3)當音檔已完成下載後,讀者只要拿出手機並開啟「Youtor App」(內含VRP虛擬點讀筆),就能隨時掃描書中頁面的QR Code立即讀取音檔(平均1秒內)且不需要開啟上網功能。     (4)「VRP虛擬點讀筆」就像是點讀筆一樣好用,還可以調整播放速度(0.8-1.2倍速),加強聽力練習。  

  (5)「VRP虛擬點讀筆」比點讀筆更好用,具有定時播放、背景播放的功能,也可以自動換頁或是手動點選想要的頁數,聆聽該頁音檔。     (6)如果讀者擔心音檔下載後太佔手機空間,也可以隨時刪除音檔,下次需要使用時再下載。購買本公司書籍的讀者等於有一個雲端的CD櫃可隨時使用。     (7)詳細使用及操作方法請見書中使用說明。     ※本書未提供光碟以及燒錄和下載服務。。     ※雖然我們努力做到完美,但也有可能因為手機的系統版本和「Youtor App」(內含VRP虛擬點讀筆)不相容導致無法安裝,在此必須和讀者說聲抱歉,若無法正常使用,請與本公司聯繫,由專人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