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國際機場2035年整體規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小港機場相關新聞-第3頁 - ETtoday也說明:交通部民航局長林國顯25日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報告107年民航局施重點時指出,高雄小港機場在2017年的發展定位為「新南向基地」,相關規劃也已納入「高雄機場2035年整體 ...

國立成功大學 交通管理科學系 戴佐敏所指導 張曦之的 高雄國際機場短期改善計畫:以報到作業為例 (2019),提出高雄國際機場2035年整體規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尖峰小時、報到櫃台、壅塞。

最後網站高雄國際機場則補充:因應國際線航班增加,交通部民航局於2017年底提出「高雄國際機場2035年整體規劃」,根據民航局的整建計畫,目前國內線航廈將改建為國際線與國內線併用的新航廈,年旅客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國際機場2035年整體規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雄國際機場短期改善計畫:以報到作業為例

為了解決高雄國際機場2035年整體規劃的問題,作者張曦之 這樣論述:

近年高雄國際機場之旅客量逐年攀升,航廈已在部分時段出現壅塞情形,尤以旅客大廳報到櫃台在出境尖峰時段時的擁擠情形最為顯著,由於「高雄國際機場新航廈綜合規劃暨基本設計委託技術服務案」預計完工的時程約需8至10年,在此期間高雄機場運量仍會持續成長,若無相應對策進行應對,在新航廈落成前壅塞情形將會持續惡化,故需提出相應計畫改善短期運量成長所造成的壅塞情形;本研究之範圍主要著重於機場航廈報到櫃台,利用現場調查、影像資料分析、問卷發放以及民國103年至108年航機起降付費資料之取得分析高雄機場尖峰小時相關資訊,並以此分析為基礎,擬出後續情境分析劃分依據;本研究以尖峰小時運量1700人、1800人、190

0人以及2000人次進行敏感度分析,以現有實際櫃位分配使用情形作為基礎,輔以報到櫃台及自助報到之的處理效率以及可能的使用佔比,提出相關方案作為高雄機場規劃短、中期之所需方案。高雄機場最大之限制為排隊空間縱深不足問題及櫃位分配管理制度所造成之櫃位閒置問題,由分析結果可知櫃位間的排隊縱深不足造成高雄機場無法以較低之尖峰特性進行設施數目設計,且旅客高度集中特性使尖峰小時中仍有櫃位閒置情形,故目前櫃位分配制度問題則應思考如何應用監控系統等科技,提升櫃位使用效率,減少櫃位浪費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