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專勤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移民署高雄市專勤隊強力執法查獲非法外來人口 - 台灣新聞網也說明:高雄市專勤隊 表示,將持續結合治安機關,計對易聚集處所及暗藏色情營業之小吃部,共同掃蕩非法外來人口,以杜絕外籍人士來臺非法工作或從事色情行業之歪風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東南亞學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利亮時所指導 黃昱茹的 外籍人士來臺逾期停留成因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2019),提出高雄市專勤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外籍人士、逾期停留、高雄市、移民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張其祿所指導 蕭勝芳的 大陸配偶面談政策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2010),提出因為有 面談政策、假結婚、利害關係人、臺灣配偶、大陸配偶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市專勤隊的解答。

最後網站躲進工地管線夾層仍失風高雄查獲逃逸移工20人 - 蘋果日報則補充: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高雄市專勤隊日前接獲線報,有不肖雇主聘僱非法外來人口,在高雄市區工廠、建築工地工作,昨(21)日兵分四路查緝,共逮捕8名印尼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市專勤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雄市專勤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外籍人士來臺逾期停留成因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為了解決高雄市專勤隊的問題,作者黃昱茹 這樣論述:

摘要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18 年8 月30 日發表新聞稿說明,台灣社會的人口將於2020 年呈現負成長,於2027 年人口紅利消失。如何拯救少子化,不僅是需要鼓勵生育來提升生育率,尚需要外來人口流入臺灣社會的助力,唯流入人流所帶來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影響,尚有非法管理安全疑慮。我國於2016 年(民國105年)自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因順應東協崛起,為求積極與東協各國、澳洲、紐西蘭等國家有經貿、社會上的交流及開發雙方經濟市場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於同年6 月15 日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並推出新南向政策包含相關措施如放寬東協各國人民來臺申請簽證程序、簽署司法備忘錄、人才培訓等,然而於2018 年12

月25 日,臺灣卻爆發有153 名越南旅行團旅客共有152 人脫團失聯而僅有1人未逃脫。此新聞不僅震驚全臺也讓人省思我國於開放外來人口來臺之措施是否有需改進的空間。為了深入了解外籍人士來臺逾期停留之現象,本研究蒐集內政部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高雄市專勤隊於2019 年6 月至2020 年3 月間逾期停留者自白之筆錄,並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僅保留國籍、年齡、性別、來臺途徑、簡要陳述,回收約547 筆案例並加以分析,藉以了解逾期停留者之主觀動機、態樣從而反向思考管制措施。因高雄市位居我國直轄市六都之一,轄內靠山、有農業為主之區域且有國際漁港高雄港在側,這提供了多元的產業也因此為南部適切的研究場域。故研究

者將以高雄市行政區內逾期之外籍人士為主要研究對象,並從執法者的角度來以量化分析及統計,藉以篩選出多數逾期停留者主觀來臺動機。經筆者假設如下1.逾期停留者主觀意識為經濟因素來臺居多2.故逾期停留者以東南亞國籍為居多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高雄市2019 年6 月至2020 年3 月的數據中統計出,最大多數的逾期對象態樣為2018 年以東南亞有條件式免簽證入境之越南籍,年齡在21 歲至50 歲之間青壯年人口,亦符合來臺目的為適合勞動之族群,逾期停留對象最主要的滯臺原因為經濟因素,如想在臺賺錢、在台找工作等等,其次為親友因素,如照顧孫兒、與親人同住等等。此結果與前述假設相符,經細探原因可能與來源國本身人民

收入及經濟政策有關聯,亦可能與我國針對來源國開放之措施有關。逾期停留對象如以合法形式來臺將高於當事人可負擔之經濟成本,故選擇故意以合法方式規避外籍移工申請,以停留方式來臺後進行短期打工亦不無可能。本文期以解析逾期停留對象之態樣,針對現行來臺措施提出參考之方向,從而有效減少逾期停留行為並強化我國境內社會與治安安全。

大陸配偶面談政策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為了解決高雄市專勤隊的問題,作者蕭勝芳 這樣論述:

世界各地普遍存在非法移民(illegal migration),非法移民最容易發生在國民所得與經濟差距較大的區域國家間。早期我國經濟繁榮,民生富裕,生活水準遠高於大陸地區,大部份大陸地區人民在內地無法取得改善經濟的條件,在兩岸聯婚人數不斷的增加的情況下,大陸地區人民遂改以「假結婚」的手段,非法移民來臺以求解決本身經濟問題。一個國家的公共政策是問題導向的,公共政策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社會問題。臺灣政府為了避免大陸地區人民假藉結婚之名來臺從事非法行為,危害到臺灣社會,故制定了面談政策。不可否認面談政策確實有效遏阻了大陸地區人民假藉結婚之名來臺從事非法行為,但卻也造成真實兩岸婚姻民眾的困擾。面談政策是

否能更為鬆綁或有其他配套措施,可以達到保障合法婚姻與人權雙贏的目標,是為筆者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先從瞭解面談政策的制度、規定及成效後,再從面談政策利害關係人角度來看待論述面談政策。研究對象即是面談政策利害關係人,以居住在高雄市,參加面談政策的臺灣配偶、大陸配偶,實際執行面談政策之移民署高雄市專勤隊成員及收容中的假結婚大陸人士做非機率抽樣(立意抽樣)訪談。研究發現,以現在(2011年)的時間點和2003年面談政策剛實施來做比較,確實可以看到面談政策有防制大陸人士假結婚來臺的成效;但隨著時間推移,兩岸關係和緩,大陸人士在現今有多元化的來臺管道,例如商務考察、觀光以及來臺自由行等,假結婚已經不是

意圖不法來臺大陸人士的唯一管道;且現行面談政策在最近的2010年僅發覺出千分之2有問題的兩岸婚姻,而其它千分之998被認為是正常兩岸婚姻,都要再經過並受到面談政策的影響或困擾。因此,多數受訪談者認為面談政策雖不需廢除,但有必要加以鬆綁,以「移民管理」或「移民輔導」的方式加強對大陸配偶的「訪查」是民眾可以接受的。因此本研究對面談政策提出建議:一、現行大陸配偶面談政策應予鬆綁;二、加強大陸配偶來臺之後的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