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養工處行道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行道樹系列(二)-前金二街臘腸樹倒事件後續發展也說明:請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專案編列經費「植穴」維護臘腸樹之生長環境。 · 請區公所及里辦公室協助維護及查報工作。 · 停車問題請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交通大隊協助辦理。( ...

國立嘉義大學 農學院農學碩士在職專班 詹明勳所指導 林巧梅的 台灣高雄市特定紀念樹木10年期間(2010-2021)新增、解列分析之研究 (2021),提出高雄市養工處行道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珍貴樹木、特定紀念樹木、枯死螺旋模型、羅吉斯迴歸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畢恆達所指導 林孝穎的 何以「氣」之不顧— 探析高雄從空污管制到氣味治理的路徑轉向 (2016),提出因為有 高雄、空污、爭議、氣味治理、氣味地景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市養工處行道樹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中市養護工程處行道樹自費移(換)植申請暨審核表則補充:「移植計畫. 書」書件格式詳如附件檢核表。 □行道樹移植,提送景觀及植栽委員會審查。 現況說明. □行道樹位於建物大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市養工處行道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雄市養工處行道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樹木花草保護權責單位、標準不一,傷腦筋】
高雄市樹木花草的管理分不同單位,依107年施行的「高雄市行道樹管理維護辦法」第二條,權責單位依行道樹之植栽地點,劃分為:
一、主管機關:非屬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權責範圍。
二、各區公所:路寬六公尺以下道路範圍。
三、觀光局:觀光及風景特定區公告範圍。
四、海洋局:漁港區域養殖漁業生產區及魚塭集中區內農路。
五、農業局:農地重劃區外農路。
六、地政局:農地重劃區內農路。
七、水利局:水防道路。
權責單位多,對花草樹木的保護就容易各自為證,沒有統一標準就會形成各修各的,各剪各的。養工處現在有標準、有認證,但其他單位有嗎?

【全市統一標準,才能真正保護樹木花草】
在公民團體大力鼓吹、民代響應下,公部門終於認真檢討樹木管理的優化問題,催生了樹木植栽修剪認證機制,但離良善管理維護還有一段遠遠的路。高雄應有更積極、全面、具體、有效的公共樹木管理策略,並應引進民力,讓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共同參與政策的擬定,以及訂定更符合時下需求的自治條例予以規範。
這幾年因樹穴空間不足、改建工程造成樹木死亡、斷頭式不當修剪、種植養護缺乏專業規範……等問題,使得樹木腐朽、倒伏、折斷、死亡等時常發生,嚴重損害本市景觀、樹木健康。目前市府各局處樹木管理單位紛亂,缺乏樹木專業照顧人員,除急需專業的委員會審核樹木花草業務外,也應訂定「高雄市樹木花草保護管理自治條例」立專業的作業規範與對應罰則,讓公部門第一線執行同仁執法有所依據,減少不當維護公共樹木情事發生。

【請設立樹木管理委員會】
市府各局處移植、砍除樹木時常缺乏專業委員會審核,導致教育局、工務局、區公所、觀光局、水利局等局所管理樹木非常容易被砍除、移植,民怨四起,城市植樹綠化成果衰退。
其他縣市面臨同樣問題採取積極作法,台中市已成立樹木管理委員會,統合審查全市所有樹木移植、砍除必要性,並邀請公民團體、學者、業者共同參與,資訊公開,成功減少不當砍樹、移植案。高雄如引進類似委員會,以全市砍樹、移樹審查為該會主要任務,另納入樹種選擇清單與整體規劃、作業規範制定、重大綠化方針制定、重大綠化案件討論…等業務,如此作法對樹木管理政策必然有所助益。

台灣高雄市特定紀念樹木10年期間(2010-2021)新增、解列分析之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市養工處行道樹的問題,作者林巧梅 這樣論述:

為了解高雄市「特定紀念樹木」10年期間(2010-2021)之生長變動情形及造成枯死的原因,提供作為老樹未來保護經營及維護管理的參考資料,以減少樹木生長機能結構喪失、倒伏,導致枯死,本研究蒐集高雄市政府歷年公報中「特定紀念樹木」存活及枯死狀況,將各樹木座標資料比對定位後,分析10年及5年間樹木新增及解除列管情形;另外蒐集樹木健康評估及生育地環境狀態資料,利用羅吉斯迴歸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進行交叉比對運算,探討樹木健康評估及生育地環境狀態如何影響老樹存活率。羅吉斯迴歸分析之係數皆有顯著符合卡方檢測模式,代表是有顯著趨向於枯死風險的,並獲得以下結論:1. 2

010-2021年因氣候變遷帶來之颱風侵襲解列「特定紀念樹木」共106株,解列率為16.54%。2. 生長於草皮慢性環境逆境的「特定紀念樹木」枯死機率為建物的1.039倍。3. 生育地環境變動枯死機率為無環境變動的2.237倍,屬急性環境逆境。 4.有病蟲害之「特定紀念樹木」枯死機率為無病蟲害的2.211倍。

何以「氣」之不顧— 探析高雄從空污管制到氣味治理的路徑轉向

為了解決高雄市養工處行道樹的問題,作者林孝穎 這樣論述:

近十年來,空氣品質嚴重敗壞與跨域空污議題受到全球關注。本研究即在此情勢下,藉由高雄近年各項以氣味為名的爭議事件,檢視目前社會大眾與治理階層的應對與論述,進而思考氣味在城市治理中的處境。本文先梳整氣味在城市中的文明進程,再由高雄鮮明的產業定位與之造就的環境體質切入研究聚焦田野,進一步討論晚近都市擴張後,民眾與都會生活型態密不可分的現狀。文脈深入工業重鎮與都市住商混雜區這兩個性質不同但相互影響的場域,運用「治理」的概念,剖析城市政權如何疏通與整合各類型知識、技術,以處理當前高雄的各項氣味問題,並從中研析時勢與環境變遷對氣味治理產 生的影響。文中將高雄的氣味治理爭議分為兩大類型:首先是工業定調的空

氣污染遺毒,另外則是市民對日常生活氣味感受判定不一產生的各項爭議。本研究指出國家早年規劃賦予高雄的空間意義,與今日城市治理者、市民對高雄的發展需求、城市願景有嚴重衝突。受困於氣味爭議的市民期待氣味治理保障個人權益、彰顯環境 品質,時事熱議雖影響大眾對氣味關注的消長與敏感度,並促使官方回應氣味治 理的態度較往常積極,但目前高雄的氣味治理與其相關的立法精神多著重於「空 氣污染防治」與「危害健康」等論述,對日常生活中的氣味政治少有研商。市民的氣味意識養成與爭議類型變遷,正在城市中形塑新的氣味問題結構與氣味地景。目前氣味治理的處境可歸因於早年政權多著重於威脅健康的空污管制,不足以應對目前城市在污染與健

康兩者拉鋸之外面臨的問題結構,也就是市民對日常生活氣味感受與品質求索的歧見。於是,此治理取向與今日市民所處的氣味困境和發展需求遂形成分歧而產生衝突。本文也在不同氣味類型事件的爭議焦點與主體身上,嗅見高雄的氣味治理正由過往的空污管制,逐步摸索至日常氣味治理的路徑。當治理者追逐市民的氣味爭議,一路修補缺失與回應民意時,既有措施與挪用自過往防範空氣污染的治理思維,似正有意無意地將高雄推向一座「無味城市」。文末期望各方面正力求轉型的高雄,能將關注與資源的觸角,伸進更細緻、邊緣 的層面,拓寬氣味治理在城市的彈性與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