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301公車時刻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交通大學 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 邱裕鈞所指導 周玉羚的 公路客運路線之共同邊界績效評估:不同分群方式之比較 (2019),提出高雄301公車時刻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客運路線、績效評估、共同邊界法、分群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吳信宏所指導 曾子宸的 應用Kano模式檢視台中市區公車服務品質 (2009),提出因為有 SERVQUAL量表、Kano模式、服務品質、台中市區公車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301公車時刻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301公車時刻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公路客運路線之共同邊界績效評估:不同分群方式之比較

為了解決高雄301公車時刻表的問題,作者周玉羚 這樣論述:

由於需求稀少、客運業者短缺,要想以固定班次與服務頻率營運於偏遠地區向來是我國政府在公共交通中較為棘手的問題。也因此,為了有效維持公共運輸服務,我國交通部歷年來對於客運業者於偏遠地區的路線服務補貼金額甚貲,不過,是否確實將錢花在刀口上?這就必須透過適當的績效評估機制,衡量補貼路線的表現來得知營運效率的良窳。有鑑於此,本研究透過衡量公路客運的營運效率來確切得知改進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研究的資料採用中,以共計402條的補貼路線為研究對象,其在營運長度、服務頻率、業者規模與營運環境等各有特徵。是以,若沒有合適的事前分類就進行效率評估,恐不恰當。故在本研究中,「共同邊界法」(meta-front

ier)為研究方法,並鑒於共同邊界法之特性,本研究根據文獻回顧與路線基本特性,選定營運班次、營運路線長度與業者車隊規模為模型變數,並進一步研擬分群策略以利進行共同邊界值與群組效率值之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執行分群策略後的效率值表現與原先的共同邊界值有較為顯著之差別,首先,班次部分以301至462班次效率值最高;其次,營運路線長度以23至35公里效率值最高;最後,業者車隊規模以50輛以上效率值最高。藉由本研究分群策略之擬定與執行所找出的顯著成果,除了能讓業者的營運規劃有所依據,在協助地方政府審視對目前現有的業者補貼政策與公路運輸路線規劃、未來的改善方向等亦有較合適的著力之處。

應用Kano模式檢視台中市區公車服務品質

為了解決高雄301公車時刻表的問題,作者曾子宸 這樣論述:

傳統公車系統的服務品質無法滿足乘客的需求,導致超過百萬人口的台中市,公車每日的載客量卻未達六萬人次,不僅無法改善台中市交通擁擠的現象,公車業者的營運也變得相當艱困。因此,積極改善公車系統的服務品質並提高乘客的滿意度,進而使民眾搭乘公車系統的意願增加是很重要的。本研究主要以SERVQUAL量表作為問卷架構基礎,並利用Kano模式來探討台中市區公車服務品質的特性及進行台中市區公車服務品質之屬性分類,作為公車業者改善與提升台中市區公車服務品質的參考。本研究在經過因素分析將因素負荷量低於0.5的7個服務項目刪除後,進行19個服務項目品質屬性之歸類,其中有3項屬於魅力品質要素,7項屬於必須品質要素,8

項屬於一維品質要素,1項是屬於無差異品質要素。此外在乘客對於台中市區公車之滿意度方面,19項品質要素中以「公車車票針對學生、成人、老人及幼童等給予不同的定價」為最高;最低的則為「公車公司按時刻表發車,不脫班」。藉由對於服務品質屬性之歸類,台中公車業者可以了解多數乘客是如何看待此19個服務項目之服務品質要素,並參考這些服務品質屬性所代表的涵義,找出可加以改善的地方,提升乘客對於台中市區公車的滿意度,進而吸引更多乘客搭乘,真正達到大眾運輸工具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