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百科全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魚類百科全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英)斯蒂芬·哈欽森寫的 中國國家地理少兒百科:海洋 和吳郁娟的 海平面上升最前線.吐瓦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魚類百科圖鑑也說明:作者:福井篤譯者:張萍出版社:晨星出版日:2022/06/06 裝訂方式:精裝尺寸開本:21x25.7cm 頁數:224 內文印刷:彩色. ISBN:9786263201088.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信 和華成圖書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系 陳清香所指導 梁慧美的 宋金元時期磁州窯白地黑花紋飾研究 (2021),提出魚類百科全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磁州窯、白地黑花、白地褐彩、白地繪劃花、紋飾。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碩士班 戴文鋒所指導 王懷緗的 空間的記憶重現―臺江之亹更迭暨人文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臺江、鹿耳門、北線尾、鄭仔寮、飲食文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魚類百科全書的解答。

最後網站「學」看天下小百科2:動植物王國 - 第 37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中國兒童百科全書上學就看》編委會. jīn yú 金魚養琉球金魚表上差別很大,可牠 ... 魚的存活;同時,牠也是魚最好的產床。產在水草上的魚卵,不久就會變成活蹦雙色神仙魚是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魚類百科全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國家地理少兒百科:海洋

為了解決魚類百科全書的問題,作者(英)斯蒂芬·哈欽森 這樣論述:

在我們生活的藍色星球上,海洋面積占據了地球表面積的70%,小朋友總是對海洋世界充滿了迷戀。海洋不僅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同時也是最大的動物——藍鯨的家園。這部由世界上最著名、最權威的科普出版社之一——威爾頓·歐文出版的經久不衰的百科全書有着令人着迷的強烈吸引力。這本海洋百科圖書涵蓋了海洋學科的方方面面,由國際著名海洋專家及研究機構權威編著,語言十分通俗易懂。對海洋有興趣的小讀者來說,這部百科書籍是一部有關海洋世界的入門書,包含了許多令他們感興趣的知識。本書通過大量令人驚嘆的地圖、手繪圖、精准的三維海底圖片以及生動的海底照片讓小讀者們真切的感受到海洋世界的奇妙,向小讀者們講解海洋環境以及海洋生

物的多樣性;了解氣候變化、污染、自然資源、台風、海嘯、遭受威脅的海洋生物以及海洋保護等與我們的生活休戚相關的許多知識。你知道嗎?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和最深的峽谷就藏在深邃的藍海中。你可以了解到為什麼噴發中的火山、熱泉在海底層出不窮。為什麼魚、海綿動物和其他生物群把五顏六色的珊瑚礁作為自己的生活家園。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寬吻海豚在淺海中嬉戲玩樂,藍鰭金槍魚以每小時100千米的速度追趕着獵物,座頭鯨在長達9000千米的捕食場和繁殖場之間來回遷徙……海洋散發這無以倫比的魅力,小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一定會樂在其中並掌握大量系統科學的知識。在海洋世界遨游,這已經不再成為夢想,小讀者們快快翻開這本書,與我們共同探

索奇妙的海洋世界。斯蒂芬·哈欽森博士(Stephen Hutchinson):南安普敦海洋學中心高級研究員,負責本書海洋生物部分,曾經出版的圖書包括:《世界動物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of Animals,2004年,魚類部分),《地球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of Earth: A Complete Visual Guide,2008年,海洋生物部分),《魚類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of Fishes, A Complete Visual Guide,2006年,全書作者),《海洋》(Oceans: A Visual Guide

,2008年,合著作者之一)等。 前言 9如何使用該圖集 10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 12全球大洋 14水世界的起源 16海洋的演變 18地殼運動 20海上高速公路 22海洋調查 24第二章 海洋動力學 26咸味的海水 28海流與環流 30氣候與海洋 32厄爾尼諾和拉尼娜 34風 36波浪 38海嘯 40颶風 42潮汐 44第三章 海洋環境 46海洋深度 48水下地形 50熱點地區 52海岸線 54海灘和沙丘 56大陸邊緣 58珊瑚礁和環礁 60海與冰 62海陸之間 64內陸海 66第四章 海洋生物與海洋資源 68海洋棲息地 70沿岸的生命 72淺海中的生命 74大陸架以外的生

命 76遷徙 78群居生活 80礦產資源 82石油和天然氣 84海洋污染 86商業捕撈 88瀕危的海洋生物 90海洋保護 92第五章 極地海洋 94北冰洋 96格陵蘭東部地區 98西北航路 100南大洋 102南極半島 104羅斯海 106第六章 大西洋 108大西洋 110北大西洋 112北海 114波羅的海 116聖勞倫斯灣 118墨西哥灣 120加勒比海 122馬尾藻海 124比斯開灣 126地中海 128黑海 130南大西洋 132幾內亞灣 134西非海岸 136合恩角 138第七章 印度洋 140印度洋 142北印度洋 144孟加拉灣 146紅海 148阿拉伯海 150波斯灣 152

西印度洋 154莫桑比克海峽 156東印度洋 158大澳大利亞灣 160南印度洋 162第八章 太平洋 164太平洋 166北太平洋 168白令海 170阿拉斯加灣 172夏威夷群島 174鄂霍次克海 176日本海 178東海和黃海 180西熱帶太平洋 182南海 184泰國灣 186班達海,西里伯斯海及臨近海域 188菲律賓海和馬里亞納海溝 190西南太平洋 192阿拉弗拉海和卡奔塔利亞灣 194珊瑚海 196大堡礁 198塔斯曼海 200坎貝爾海台和查塔姆海隆 202東熱帶太平洋 204加利福尼亞灣 206科隆群島 208東南太平洋 210波利尼西亞群島 212第九章 參考文獻 214海洋

數據 216詞匯表 224地圖索引 227索引 246拉丁名對照表 250致謝 252 編寫這樣一部海洋百科全書是一件很費力的事情。不僅要求編者擁有非常廣博的知識,在編寫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細節,在插圖設計方面要具備創造性的技巧,當然,編者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敘事才能,方可以將非常重要的信息表達出來。實際上,編寫海洋百科面臨的挑戰更多,這是因為我們只能通過遙感的方式對海底和海面的地形進行了解。人們只有通過艱苦的科學研究才能了解棲息於水中的海洋生物,而這些知識中的大部分還不為普通大眾所知。不僅僅是海洋的水體,洋底地形和海洋生物也都是復雜多變的,它們在時空上有各種各樣的聯系,一起構成了

一個耦合系統。本書是一部令人驚喜的圖書。

宋金元時期磁州窯白地黑花紋飾研究

為了解決魚類百科全書的問題,作者梁慧美 這樣論述:

磁州窯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有不少的研究資料發表於期刊和論文研討會中。如同研究的結果,磁州窯是宋金元時期民間最大的窯場,由觀台窯的考古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之所以可以成為當時最大窯場,成為民間喜聞樂見的瓷器,與磁州窯的紋飾設計相關。 宋金元時期磁州窯最大的特色,在於瓷器上裝飾題材的創新。磁州窯在初創時期大量仿製其他窯場的劃花、刻花、剔花、剔劃花等工藝技巧,到了宋代晚期時,才獨立創新,以白地黑花瓷的裝飾方式,突破當時的所有裝飾技法,而成為磁州窯最具代表性的裝飾技藝。 足以讓磁州窯成為當時最大窯場的重要因素,並非單一的創新技法,更重要的是裝飾題材足夠吸引大眾。和其他窯場一樣,裝飾紋樣

有花鳥、蟲魚、人物、詩詞曲賦、山水之外,獨創性地增添了走獸與故事畫等裝飾效果,表現的裝飾題材性質強烈、內容豐富、題材多元、還具備教化作用,在繼承、演變與創新上的表現,促使磁州窯在中國陶瓷史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地位,並延續至今日。 本論文以宋金元時期磁州窯最具特色的白地黑花紋飾特點作為研究的方向。白地黑花的黑色彩度,受到斑花石於繪製時濃度的影響以及窯爐內溫度與氣氛等因素,經燒製完成,會出現黑色、黑褐色與褐色間的色調,因此除了白地黑花之外,白地褐彩亦屬於研究的範圍。另外,白地黑花在繪製過程,為了呈現出最佳的效果,會視情況,在必要時,加入劃花技法。因此,白地繪劃花一併用於此論文作為紋飾的討論。

為了深入了解磁州窯繪圖特性,採用墨水筆臨摹圖檔,運用手繪方式來感受磁州窯白地黑花紋飾繪圖時的運筆過程與線條的韻律性。並前往鶯歌陶瓷博物館學習,藉由窯場中的塑陶和瓷器彩繪來體會畫師運用毛筆於瓷器坯體上作畫的狀態。 目前磁州窯紋飾相關的研究已相當豐富,提供筆者考證依據。磁州窯的畫師來自於民間,繪畫取材來自於生活中的體悟,因此,對於圖像的理解,生活中的觀察與社會文化的探索是必要的。在本論文中,除了參考目前出版的圖錄與學者專家們提出的研究報告,採取藝術史視角並加入小兒科醫學理論,以及瓷器彩繪實作的經驗之外,另外嘗試理解畫師當時的時空背景對於繪畫構圖的想法與民間美學需求上的流行趨勢做一整理

。本論文主要以紋飾作為研究,其他書法、詩詞類不在本研究範疇中。

海平面上升最前線.吐瓦魯

為了解決魚類百科全書的問題,作者吳郁娟 這樣論述:

平均海拔2公尺、最高海拔5公尺的島國,到底會不會因為全球暖化而沉沒? 在吐瓦魯擔任兩年的環保志工,最常被問的是:「那座島真的快沉入海底了嗎?」   生命的紀錄是一步步不斷跟人、環境互相影響的過程。  可能是一張明信片、可能是一句話,  也可能是一片海、一座島嶼,  一切任何的可能。  吐瓦魯選擇我擔任這座島嶼的環保志工,  我怎能不好好記錄這座被海水圍繞的美麗島嶼呢? 作者簡介 吳郁娟   吐瓦魯名是Tali,出生於宜蘭,環境生態相關系所畢業。從學生時代起,多數朋友暱稱「頭(ㄊㄡˇ)頭(ㄊㄡˊ)」。   2007年,響應「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活動(網址:www.beijingtoparis.c

om),與朋友一起騎單車從北京到巴黎,推廣低碳生活理念。在那之前,未曾出國、單車僅是上學的代步工具。之後與台灣響應者共同出版《單車壯遊,從北京到巴黎》(華成出版)。   2009年,前往吐瓦魯擔任環保志工兩年。在此之前,未曾聽聞關於吐瓦魯的任何資訊。本書記錄作者在海中央小島的生活經驗與反思,提供不同於旅遊指南的角度,期望讓更多人認識吐瓦魯。   更多吐瓦魯的生活記錄,可連結:  邊地發聲@吐瓦魯:www.wretch.cc/blog/totaltotal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推薦序 全力以赴完成志工任務 田中光推薦序 吐瓦魯和吐魯番是不同地方! 黃信

堯、蔡之今推薦序 來自海中央的答案——Tali 賴樹盛作者序 中場休息 .第一部 Talofa!生存之道降落海中央,家冷冰冰的空氣D區志工生存之道創造生活世界地球日 .第二部 Fenua親親島嶼生活海中央八大不可不知航向大海窮得只剩快樂嗎?偽阿凡達之旅體會親生命性南緯5度,國境之北種下永恆,參與紅樹林復育 .第三部 Seai沒有答案的問號呼叫地球超人民生大事,天堂的滋味誰的氣候變遷(上)誰的氣候變遷(下)海外志工的自言自語 .第四部 遇見Tino二十年華,青春無畏三十為母,改變人生的機票四十不惑,日系熟女小裁縫的選擇沒有牆壁的溫暖家庭最厚臉皮的朋友一個人在海上絕不會感到孤單 .第五部 Feta

ui終曲最後20公尺寫下來是為了…… 致謝=Fakafetai lasi=Acknowledgement附錄 更多關於吐瓦魯 推薦序1 全力以赴完成志工任務   吳郁娟有一個非典型的暱稱——頭頭;如果不是擁有頭目型的性格,就是擁有相當多的idea,一個頭裝不下,需要兩個?和她相處一段時間後發現,以上兩者皆是。   2008年我奉派為我國駐吐瓦魯特命全權大使時,有不少親朋好友尚不知該國的存在,屢有吐魯番之誤。若不是拜全球對氣候變遷、海水上升之關注,吐國世外桃源之面紗恐還不易被掀起。吐國處於南太平洋中之一隅,在台灣東南方約8,000公里,全國總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一萬人分居於全國九島,其中一島

渺無人跡,VALU在吐語中為八之意,TUVALU為八島之國的由來便是如此。吐國天然資源貧乏,對外聯繫不易,但人民樂天知命,雞犬相聞,生於斯,長於斯而不知老之將至也。   2009年9月下午,頭頭和其他三位志工聯袂到辦公室報到,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個充滿活力和陽光的女孩,及耳短髮、黝黑皮膚,配上一雙靈動的雙眼和整齊的牙齒,話雖然不多,但看得出是個以行動來代替語言的女孩,也是一個果敢且有毅力的女孩。   後來事實證明,她從枯坐辦公室,一籌莫展、坐困愁城的自我防線內,衝破一道缺口積極投入環保的工作,融入吐瓦魯人的生活圈子,共同設計40周年地球日之明信片活動,到Funafala海灘上種植紅樹林,以期減

少海水侵蝕海岸,另外又配合大使館發放TATUMAA環保袋給每一位吐瓦魯人,盼望大家能夠減少使用塑膠袋,甚至爭取參與成為吐國代表團之一員赴坎昆參加COP16等行動,在在發揮了她的無限潛能。在那一群志工裡,她是唯一服務滿兩年的志工。我也相信在物質缺乏、離鄉背井的遙遠國度裡工作,光憑憧憬和想像是無法支撐下去的。頭頭在完成了騎單車從北京到巴黎P2B之壯舉後,在吐瓦魯再一次向自己、向環境挑戰成功。我相信不僅是我,很多吐瓦魯人及頭頭的同儕對她是肯定且感到驕傲的。   從頭頭的這本《海平面上升最前線.吐瓦魯》書中,可以一窺她從對志工工作性質一無所知,到掙扎省思志工之意義,進而爭取被認同積極投入工作,從而又結

交了許多當地好友,並與來自各國志工交換心得及經驗的經過娓娓道來,充滿轉折。書中對吐國各個島嶼風土民情的細訴深入也很感性。所以說,這本書既可以當作是頭頭的個人遊記來臥覽,也可以當作吐瓦魯的地理歷史教科書來閱讀,當然還可以作為其他志工如何面對挑戰的一本勵志參考書。我覺得值得一讀。   我個人執筆寫這篇文章時,也完成了駐吐國大使之任期,對年輕人投入志工的這個行列是充滿期待,深感此一項工作只有全力和無悔的付出,才能看到萌芽。   吳郁娟,我給你按一個讚! 前駐吐瓦魯國特命全權大使 田中光 推薦序2 吐瓦魯和吐魯番是不同地方!   我對吐瓦魯的第一印象,來自多年前知道在這個國家裡,唯一有設立大使館的就是

台灣。2009年,莫拉克風災之後,我思索一部後風災的紀錄片,當時聯合國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會議正準備展開。該氣候會議中,太平洋上的島國成為會議焦點,尤其是吐瓦魯。於是,我開始好奇為何吐瓦魯常在全球氣候會議裡被提起,聽說這是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後第一個消失的小島國,他們的人民是如何面對即將消失的家園呢?是否能給台灣的人和環境帶來什麼啟示?因為這樣的好奇,我和製片人兼錄音師蔡之今一同前往吐瓦魯尋找答案,拍攝紀錄片——「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   我們抵達時是2010年3月,當時頭頭正在吐瓦魯擔任環保志工將近一年。透過她,我們在短時間內熟悉吐瓦魯的人事,認識台灣及世界各國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在此小島繁

複運作的情況,發現媒體之外更貼近真實的吐瓦魯。   「真實的吐瓦魯」,除了氣候變遷等議題探究,這個南太平洋椰風島嶼在頭頭筆下幻化成超現實的生活場域,像是海嘯警報時「有一股悠哉氣氛瀰漫著,好像颱風天賺到半天不用上班的竊喜……」,或是當「每一艘船回航,船艙裡陳列的魚種就像是一本太平洋魚類百科全書……」。   我在吐瓦魯只待了不到一個月,初識富拿富提這個首都島嶼,在北方三島待了五天,多數時間在海上航行。然而頭頭認真地在島嶼生活了兩年,憑著對異文化、對環境議題探求的熱情,像黃鰭鮪魚般地優游於這片被大海所環抱的島國。島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自信,對頭頭的真誠接納與熱情分享,讓離家千里、曾經充滿無力感的她,

重新燃起希望——懷著海賊王尋找寶藏的冒險精神探索每一座島嶼。   她有時像頑童般描寫吐瓦魯趣事,在異鄉人眼中如此驚奇而曼妙;有時又像個憂心的哲人般擔心起環境議題,整理一手、二手的資料來研究分析,積極地發表見地,卻又自我反省著:「是否用自身的價值觀來定義他們的生活?」頭頭如南洋島民般的陽光笑容,灑脫直接,透過文字讓我們潛入她生命中大哭、大笑的時刻,或者孤獨靜默。如同紀錄片般,在章節時光行進中,我們看到主角無法復刻的成長與蛻變。   如果你問起我們吐瓦魯的種種,我們會說她很容易認識,卻也不容易認識。容易的是,她非常親切與熱情地接納任何人;不容易的是,她有很多令外人不解的思考與行動。你必須拋開既有的

價值觀和表象的資訊,用視線、用味覺、用航海的方向感和勇氣進入島嶼的母體,才能細細體會孕育這島嶼的種種。   附註:「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獲2011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及最佳紀錄片獎。 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導演與製片 黃信堯、蔡之今 推薦序3 來自海中央的答案——Tali   反覆細讀著郁娟特地用回收紙列印寄來的書稿,心底便有著一種感覺,相信她肯定也曾和我一樣幸運,日久他鄉成故鄉。離家越遠,卻越看清楚了家的方向,人生旅程更因此踏實而完整。   仍記得數年前,我們的初次相識,郁娟剛從一趟自北京騎單車到巴黎的長途旅程返回,送了我兩個親手用單車鏈條製成的鑰匙圈。接過禮物的我,手掌裡握著不僅是這位特別

女孩的勇氣,還有著一份出走遠行的壯闊。   後來,得知她再度揹起行囊成為國際志工,前往散落在太平洋的一串美麗珍珠——吐瓦魯,而且一待便是兩年歲月,得以飽覽360度的蔚藍海洋,讓人不禁心生羨慕。   然而,由九個珊瑚礁島組成的吐瓦魯,國土僅26平方公里,四面環海,除了海洋,還是海洋。對一個得久居在那的Palagi(外國人,吐瓦魯語),恐怕不難常感到無聊,也無奈吧!   Tali,是當地朋友給郁娟取的吐瓦魯語名字,有著答案的意思。這位從台灣漂流到吐瓦魯的Tali,認真探究了這座被海洋圍繞之美麗島嶼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更難能可貴地記錄作為一個國際志工的蹣跚步履。   初抵吐國不久後,Tali突然遭逢

了台灣家人病倒的噩耗,加上志工任務難以發揮的挫折,無處可逃的陰鬱情緒……曾讓她在遠離台灣7,000公里的小島暗夜裡,獨自淚流。不斷質問自己,為什麼要到遙遠海島當一個可有可無的志工?正如Tali給自己的話語,那一晚的淚水是種發洩,更是重新鼓舞的轉折點:「故事就從那場痛哭之後真正開始了。」   國際志工旅程絕對是美好而可貴,但正因為同時充滿著苦澀和難堪,更讓這趟旅程走出了真正的意義。Tali在本書裡反覆深切省思,服務計畫不全然如外界歌頌般的美好無瑕,而國際志工更不會有如超人拯救世界的神通廣大。「選擇到一個陌生國度,讓自己像一張白紙般,任由這座島嶼隨意塗鴉。」Tali和日籍友人鼓勵著彼此。   某次

源自於世界地球日活動的發想,Tali與夥伴們發起了「把吐瓦魯寄到全世界」(Send Tuvalu to the World)明信片寄送活動,讓當地小學生畫著他們心目中吐瓦魯的真摯心意傳達給地球村住民們,後續來自世界各地的回覆,更不斷開啟了傳遞彼此理解的窗口。   重新調整後再出發的Tali,不僅逐漸被當地社區所接納成為夥伴和家人,並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服務工作者,主動積極踏查每座小島的環境議題,參與紅海欖復育和有孔蟲復育計畫,讓自己拓展了觀看世界的寬度和實踐理想的高度。   無數個傍晚,Tali隨著當地老漁夫Mua,緩緩將獨木舟推向浩瀚大海,一趟又一趟老人與女孩兩人的魚釣航程,台灣女孩謙卑地向這

位吐瓦魯老者學習生命智慧。「我們的獨木舟很小,可是我放眼所及的世界很廣。」Tali寫下的這段字句,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深處。   「在吐瓦魯,每個人都吃魚,也釣魚。你現在也是吐瓦魯人。」肯定是Tali這趟志工旅程最美麗的註解。Tali的誠摯海洋紀事,使我們理解國際參與時所需要放下的姿態,懷抱向世界學習的謙卑;吐瓦魯海洋民族的樸實生活態度,將能教導我們謹慎對待滋養全人類的自然環境,以及人性裡最可貴的無私分享。   願將此書推薦給每位勇於出走的朋友們,相信當你翻閱書頁時,將彷彿搭上了Mua和Tali的小獨木舟,向南太平洋的中央一同航行而去,隨著浪潮起伏,感受著海洋的溫度,感動於生命的答案。   生活

在那裡,那裡就是故鄉;有家人的地方,便是身心安頓的所在。 《邊境漂流》作者、援助發展工作者 賴樹盛

空間的記憶重現―臺江之亹更迭暨人文研究

為了解決魚類百科全書的問題,作者王懷緗 這樣論述:

空間的記憶重現―臺江之亹更迭暨人文研究研究生:王懷緗 指導教授:戴文鋒 博士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碩士班摘要 海灣因貿易熱絡興盛,亦豐饒臺灣人文與歷史記憶。臺江的崛起促使臺南府城興起發展,但臺江內海浮覆後,原本在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門戶,在喪失其港口政經價值之後,隨之影響的是府城城區的沒落,而隨著其沒落及政經中心的逐漸轉移,在清代曾經風光鎖鑰臺江的關鍵樞紐――鹿耳門,亦被世人逐漸遺忘。本研究係針對臺江曾經重要的扼口鹿耳門港,及其兩側沙汕的歷史演化及人文層面做一番深入探究。 本研究主旨首

要以大量的古地圖及文獻史料先後與跨時代之交互比對,試圖釐清因時代推移所產生的一些臺江內海誤區。接著在常民文化的部分,透過地方耆老的口述與文獻比對,紀錄此地的文化軌跡與意涵。 在古地圖上的探究上,首先梳理臺江港口歷經三個時代的重心轉移,及鹿耳門稱謂港陸混淆的狀態下,乾隆年間〈臺灣輿圖〉多出的那個北線尾成因,以及嘉慶年間的〈臺灣輿圖〉北汕寨產生的因素,提出自己的觀點。接著在盧家興的研究基礎上,針對其部分論述提出若干探討:一、將標示鯨魚骨的島嶼,詮釋為臺江內海是否妥當?二、質疑荷圖中「好的小帆船碇泊所」是否為清文獻中之進鹿耳門時的泊風處。三、對於「臺江內海亦總稱為馬沙溝,而馬沙溝後變成島嶼的專

名」之探討。 最後針對臺江飲食文化一環「Kê」的探討過程,釐清了臺南沿海曾經出現傳說中的「珠螺Kê」其實並非大家想像中的「珠螺Kê」;而莫衷一是常用製「Kê」的蟹類土名與學名之間,也大致得到了其對應的該科屬中文名稱。昔日臺江的過去已成歷史,而某些特殊人文亦沒入歷史洪流之中,盼藉由這些資料的考證與紀錄為此地留下一些憑弔。關鍵字:臺江、鹿耳門、北線尾、鄭仔寮、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