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露營區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東華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宋秉明所指導 張合助的 民宿強化旅遊意願: 個案研究-以花蓮心民宿為例 (2020),提出龍門露營區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宿、玫瑰花、樹玫瑰、旅遊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社會企業碩士學位學程 黃浩然所指導 黃楚皓的 露營者消費行為對部落社區發展之探討- 泰安鄉大興村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既有原鄉產業、部落生態、露營經營者、消費者行為、低密度開發、露營休閒產業、正面導向的重點而找出了 龍門露營區評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龍門露營區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民宿強化旅遊意願: 個案研究-以花蓮心民宿為例

為了解決龍門露營區評價的問題,作者張合助 這樣論述:

花蓮縣由於地處偏遠,蘇花公路未完成改善前(2020/1/5以前),逢颳風、下大雨易坍方落石,長期交通不便,造成工業落後,就業困難。相對的花蓮工業汙染少,空氣新鮮,風景優美,經營民宿成了最佳選擇。因此花蓮縣申請取得民宿登記證的家數全國最多,變成民宿業競爭最激烈的縣市,再加上飯店業削價競爭,還有非法民宿搶食,花蓮成了全台民宿倒閉最嚴重災區。雖然蘇花改已於2020/1/5完成通車,並不保證民宿業能夠欣欣向榮,因為2018年政府為解決財政瀕臨破產危機,進行軍公教年金改革的影響。還有2020年2月初開始傳染的冠狀肺炎COVID-19造成全球恐慌,重創觀光業,對民宿業影響有多大?民宿業要如何生存?花蓮因

民宿眾多,許多民宿因為沒有風格特色,沒有競爭優勢,為了搶客人只好不斷削價競爭,一味的降價,降到沒有利潤,沒有品質,遊客不想花錢找罪受,遊客不來了,民宿無法生存,只好被迫停止營業,黯然退出民宿業市場。經營民宿也是一種事業,每個事業都是很珍貴的夢想,申請民宿營業登記證,過程繁瑣困難,只有少部分人能成功取得資格,每個民宿經營者都想實現夢想,誰也不想經營失敗,夢想破滅!本研究以花蓮心 民宿為對象,研究該民宿如何在民宿業競爭最激烈的花蓮縣求生存?探討該民宿如何善用農地資源與自身能力,打造樹玫瑰園,推展賞花觀光,激發遊客旅遊動機,提高旅遊滿意度,促進遊客再宿意願,藉以強化民宿旅遊意願,維持穩定的成長及獲利

,經營順利。本研究結果可提供給相關人員參考借鏡:一、缺乏競爭力的民宿業者。二、想投入民宿業的朋友。三、想從事民宿業的退休人士。

露營者消費行為對部落社區發展之探討- 泰安鄉大興村為例

為了解決龍門露營區評價的問題,作者黃楚皓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探討原鄉村落在露營休閒產業進入後,所產生的「既有原鄉產業」、「部落生態」、以及「露營經營者」和「消費者行為」的關係,藉以對偏鄉部落社區的未來發展之影響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動機是露營休閒產業,在大興村近十年快速發展,在蛻變的過程中牽動了:經濟來源、傳統文化、人文建設、部落社區發展及部落生態等重要因素。由於國民休憩旅遊風氣的興盛,使得大量露營者進入原鄉社區居民。在各項食、衣、住、行方面影響當地居民生活甚鉅。在絕大多數位居部落之泰雅族住戶,在露營區產業未發展蓬勃之前,由於受到生計的影響,紛紛向外發展,尋求謀生管道,導致文化傳統與當地農特產業逐漸沒落、消失。因此,要如何保存原鄉之傳統文化、

部落社區發展型態,使其未來休閒產業能夠永續經營。研究的方式以當地經營露營業主以及露營者為受試對象,受試者在填寫資料後,經彙整基本資料後,透過質化個案研究及量化問卷調查方式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露營者回收率為55.6%,經營業者回收率為100%。經資料蒐集與統計分析後,研究發現得到主要結果如下:1.大興村露營業者由農牧業轉型經營休閒服務業,轉型是受肯定。除提供當地村民就業高外,青年子弟返鄉意願高。2.露營業者對於低密度開發土地,對部落生態及環境衝擊性不高,反而推動業者加強環境維護。既有原鄉傳統土地區域概念,不受影響。惟因法令場所使用規範尚未明確,尚須政府與業主努力溝通。3.露營消費者進入原鄉後,遠

離都市塵囂。藉由活動方式無形增加親子間凝聚、減少家庭衝突、產生信任與成長的歷練。根據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露營休閒產業僅在短短的十幾年在部落發跡,但是對於部落社區發展有相當大的改變。對於改善社區福祉、文化保存及發展觀光休閒產業是正面導向。以此結果提供政府、消費者、業者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具體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