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7車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工程科技研究所 張哲豪所指導 鍾明華的 有軌車輛脫軌風險分析之研究 (2014),提出3167車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脫軌、脫軌風險方程式、輪緣角、等效錐度角、地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3167車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有軌車輛脫軌風險分析之研究

為了解決3167車次的問題,作者鍾明華 這樣論述:

台灣公共運輸以軌道運輸為主要工具,隨著大台北地區、高雄地區的都市捷運完成,以及高速鐵路的通車,旅客對軌道運輸的依賴度明顯增加,然而台灣地區有33條活動斷層且位於太平洋地震帶上有地震災害潛勢。因此本研究參照台鐵車輛與台中段軌道的養護狀況,針對列車通過曲線之車輛、軌道及外力狀況(考量風力與地震) ,將有軌系統例行養護維修數據之不確定性,延伸Nadal單一車輪之力學分析模式,發展適用於有軌車輛脫軌瞬間輪軌間之力學模型,並據以建構有軌車輛脫軌風險評估方法。首先針對研究區域內之最小曲線半徑(400 m),近乎直線段之曲線半徑(9000 m),考量平面境況與高架境況和各國實用之脫軌係數值判定準則,經由5

000次蒙地卡羅法分析各行駛境況承受不同地震震度之單一車輪脫軌風險。歸納僅以脫軌係數定值(0.8)探討各境況的脫軌風險會失真,而以伊朗鐵路網之等效錐度角計算Nadal公式脫軌係數值,發現卻仍有66.76%小於保守的脫軌係數(0.8)。藉由輪緣角量測統計值與等效錐度角彙整分析可知在相同境況模擬下,以等效錐度角評估之爬上型與滑上型脫軌風險皆較僅以台鐵輪緣角餘角的分析結果為高。然就研究區域之歷史地震-集集大地震而言,研究區域(台中段轄區)多數路段承受400 gal以上的地震力,使用100,000次蒙地卡羅分析半徑為800公尺之曲線,考量尖峰時間同時刻各車種的行駛車數與當下曲線半徑對單一車輪脫軌風險對

列車及區域性的放大效應,發現在研究範圍內有軌車輛在平面段承受400 gal地震力或於在高架段承受地表250 gal有極高的區域性脫軌風險。就半徑為800公尺之曲線半徑而言,通勤列車(EMU)車種於當日最多同時在線時刻,若於平面境況時承受400 gal且輪緣角或等效錐度角小於61度;或高架境況時承受地表300 gal 且輪緣角或等效錐度角小於64度則該區域皆可能會發生脫軌事件。故營運養護需注意輪緣角或等效錐度角以及減重係數等因子對單一車輪脫軌之影響,並可建置區域性的各車種養護維護資料,考量當地的地震災害潛勢評估區域性脫軌風險,結合強震預警系統提早令有軌車輛提早減速,保障該區域的有軌車輛行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