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日均量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山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楊金鐘所指導 任于昇的 前鎮河底泥中16種多環芳香烴流布調查及新穎類Fenton法結合電動力整治污染底泥之研究 (2016),提出60日均量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環芳香烴、河川底泥、電動力法、施威特曼石、類Fenton法、十二烷基硫酸鈉。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土地管理所 洪本善所指導 劉基益的 圖解地籍圖數化成果精度分析研究-以界址點為例 (2003),提出因為有 地籍調查、逐步迴歸平差、可靠界址點、標準誤差、誤差傳播的重點而找出了 60日均量查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60日均量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前鎮河底泥中16種多環芳香烴流布調查及新穎類Fenton法結合電動力整治污染底泥之研究

為了解決60日均量查詢的問題,作者任于昇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調查高雄市轄區前鎮河 (含鳳山溪) 底泥中關切的16種多環芳香烴之殘留濃度,並嘗試開發一個利用奈米級施威特曼石 (nano-SHM) 催化過氧化氫產生類Fenton氧化程序,並結合十二烷基硫酸鈉 (SDS) 及電動力法整治受多環芳香烴污染底泥之新穎現地整治技術。於前鎮河 (含鳳山溪) 底泥中16種多環芳香烴之殘留濃度調查工作方面,針對選定之7個採樣點位進行6梯次採集底泥樣品,綜合調查結果顯示,於河川底泥中可檢出不同濃度的16種多環芳香烴之化合物,於前鎮河流域之前鎮橋處檢出最高濃度 (2,282 μg/kg)之總多環芳香烴(16 PAHs),且其Naphthalene、Acenaph

thylene、Acenaphthene、Fluorene、Phenanthrene、Benzo(b)fluoranthene及Dibenzo(a,h)anthracene之平均濃度高於我國「底泥品質指標之分類管理及用途限制辦法」下限值,且總毒性當量濃度為377 μg TEQ/kg,而藉由指紋鑑定之結果初判,前鎮河 (含鳳山溪) 之多環芳香烴來源可能為鄰近工廠之排放。另外,本研究利用實驗室規模之新穎現地整治技術(亦即,電動力法結合加強式類Fenton法)整治受到16種多環芳香烴污染之河川底泥,試驗期間則將nano-SHM/H2O2/SDS添加於底泥反應室注入孔,並施加定電壓 (0.2 V/cm

) 進行為期15日及30日之5組電動力試驗。試驗結果顯示:(1) 電動力空白試驗結果發現,單純施加電場 (0.2 V/cm) 有助於16種多環芳香烴之去除 (去除率為11%);(2) nano-SHM懸浮液由測試期間每日均量添加改為僅第1日全量添加時,亦可達到良好之去除效率 (71% vs. 67%);(3) 有無以SDS結合類Fenton法會影響總多環芳香烴去除率約10% (77% vs. 67%);(4) 延長電動力反應時間有助於16種多環芳香烴之去除;及 (5) 類Fenton反應會造成整治試驗底泥之結構尺寸變小,進而使底泥孔隙流降低,並阻礙反應試劑之傳輸,藉由電動力法可有效克服此問題。

另外,本新穎整治工法其操作成本粗估約2,312 元/噸,具經濟可行性,且具有大規模應用於現地整治之潛勢。

圖解地籍圖數化成果精度分析研究-以界址點為例

為了解決60日均量查詢的問題,作者劉基益 這樣論述:

本研究係依儀器誤差、平板儀整置誤差及製圖誤差等項誤差傳播,分析得知圖解地籍圖數化成果之界址點位標準誤差為圖上±0.388mm至±0.417mm (視圖根點為無誤差);而依法規面分析土地複丈界址點位標準誤差,則為±0.424 mm。另採實地檢核法檢測實地可靠界址點位,來探討原圖解地籍圖重測測繪及其數化成果之界址點位精度。俾供地政機關研擬土地複丈精度之訂定,以期早日將圖解地籍圖數值化成果加值應用於土地複丈作業。 本研究之實地檢核法係探討民國七十二年台中市南屯區地籍圖重測區圖根點補建、新建作業模式及精度,並以該圖根點為依據採數值法測量十二幅地籍圖內可靠界址點位計223點,作為測試數據的真值與

圖解地籍圖數值化整合檔成果坐標比較,而獲得可靠界址點位坐標變異量為介於0.7公分至58.3公分之間,亦即點位坐標較差平均值為23公分,此較差平均值之標準誤差為14公分。該較差值可視為原地籍圖重測測繪及其數化成果之綜合誤差平均量,也就是圖解地籍圖測繪界址點位,與地籍調查表記錄界址位置之較差值,大部分落在9公分至37公分之間;依或然率的理論與偶然誤差關係式,得知界址點位標準誤差為24.6公分(相當1/500圖面0.492mm)。由本研究實驗獲知實地檢核界址點位精度與理論分析法之點位精度一致,故本實驗結果之界址精度具有可信度,而可供地政機關研擬圖解地籍圖數化成果直接加值應用於土地複丈精度法規之參考。

關鍵詞:地籍調查、可靠界址點、逐步迴歸平差、誤差傳播、標準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