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 burger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資源工程研究所 李韋皞、鄭大偉所指導 李崧銘的 無機聚合材料自修復性及其修補性之研究 (2021),提出Ans burger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無機聚合材料、自修復、修補、爐石粉、燃煤飛灰、變高嶺土。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易蓁所指導 張郁雯的 探討就醫提問單在醫病溝通的成效暨相關影響因素-以南部某專科地區醫院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醫病溝通、醫病關係、醫病共享決策、就醫提問單、骨科的重點而找出了 Ans burger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ns burger,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無機聚合材料自修復性及其修補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Ans burger的問題,作者李崧銘 這樣論述:

混凝土因其多功能性及廣泛性,成為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建築材料。然而混凝土會因受內部及外在因素影響,使其表面或結構產生裂縫或缺陷。裂縫的產生不僅會對建築物產生危害,也可能影響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一般修補材料通常使用環氧樹脂系列,雖然其具備高強度、多功能性與加工性佳等性質,但其屬於有機材料,耐久性及耐高溫之性能較差,若遇到高溫,將產生熱變形並脫落,嚴重影響修復效果。而無機聚合材料有著早強、耐酸鹼、耐高溫等特性。因此,本研究將探討無機聚合材料在混凝土產生裂縫後作為修補材料及其自修復性之可行性。研究結果顯示,與卜特蘭水泥砂漿相比,無機聚合砂漿有著較佳的自修復性。其中燃煤飛灰爐石基無機聚合砂漿在浸水環境下

有較佳自修復能力,與未自修復之砂漿試體相比,自修復率可達245.7%。而不同的添加劑度對無機聚合砂漿之自修復性有著顯著的影響,其中添加水泥基粉狀防水塗料之無機聚合砂漿自修復率最高可達718.7%。以無機聚合材料作為修補材料中,提高鹼性溶液之鹼度及添加填充材,可有效降低無機聚合材料之線收縮率,進而提高修補成效。其中添加5%矽灰及5%矽灰石;鹼性溶液氫氧化鈉濃度為8M;鹼性溶液SiO2/Na2O莫爾比為0.96時,無機聚合材料有更佳之黏結性,可更有效修補水泥砂漿,在未來具有作為修補材料之潛力。

探討就醫提問單在醫病溝通的成效暨相關影響因素-以南部某專科地區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Ans burger的問題,作者張郁雯 這樣論述:

研究目的:2016年衛生福利部推行 「醫病共享決策」 (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 觀念;2019年國民健康署提供「家醫科門診就醫提問單」衛教單張,希冀促進醫病溝通,輔助凝聚雙方共識。本研究與時俱進,藉由就醫提問單的使用,觀察在骨科門診諮詢的成效差異處及探究其影響之相關因素。研究方法:提供骨科就醫提問單(Question prompt lists, QPLs),予初診民眾候診閱讀。結束門診諮詢後,採感知參與度護理量表(Perceived Involvement in Care Scale, PICS),進行分組成效問卷調查。本研究擇選南部乙家地區醫院之骨科及脊椎

外科門診,自2022年6月16日起至2022年7月9日止,收集樣本 (醫護組18份、病患組240份)。將醫護特質7筆變項對應其診療感知成效6構面;與病患特質及外在因素計10筆變項對應其就醫感知成效5構面,透過SPSS 20.0統計工具,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簡單迴歸分析,探究成效及相關影響因素。前述QPLs、PICS之使用,在2022年2月均取得Elsevier與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授權同意中譯修訂後以及進行本研究信效度檢定之後續程序。研究結果:對於初診病患及陪同親友使用QPLs進行門診諮詢後,醫護人員診療感知成效結果:人員年齡

20~39歳(p .040)及護理人員的總年資未滿15年(p .039)對自評回覆病患的效率評價較高。病患及陪同親友就醫感知成效結果:1.陪同親友對病患決策量(p .002)、整體評價(p .000)及PICS總分(p .002)評價較高。2.無與家人同住者,對病患釋出訊息量(p .001)評價較高。3.病患有親友陪同就醫,對病患決策量(p .044)評價較高。4.病患候診越久,對影響醫師推動量(p .015)、病患釋出訊息量(p .044)及PICS總分(p .008)的評價分數越低有關。結論與建議:1.QPLs有助改善醫護人員之問診效率,然須提高醫護收案樣本數,加強其研究結果的代表性。2.

久候時間的外在因素干擾,限制QPLs發揮效能,建議同質性的地區醫院,將門診各種服務項目耗費的時間資訊,當日揭露在門診進度網頁並滾動式更新,作為病患管理等待時間參考。3.親友陪同使用QPLs,增能病患主動表達意見之決策力,建議醫療院所持續響應推廣使用,促進民眾就醫習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