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手機版教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autocad手機版教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衛濤寫的 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案例教程 和衛濤柳志龍陳淵的 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基礎教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手機無法開啟dwg 話題討論 - winXmac軟體社群也說明:手機 無法開啟dwg 話題討論、資訊整理文章,AutoCAD 行動版是一款DWG 檢視應用程式, ... 可讓您隨時隨地在行動...,軟體教學,軟體下載,軟體社群,Windows軟體,Mac軟體.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設計博士班 王鴻祥所指導 陳志平的 數據驅動產品設計:應用機器學習分類、 歸納與預測風格 (2021),提出autocad手機版教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機器學習、數據驅動產品設計、品牌風格、設計資料集、作品風格預測。

而第二篇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研究所 徐孟輝所指導 陳彥呈的 一款機械式掃地機器人撥接裝置的新型設計 (2017),提出因為有 掃地機器人、齒輪齒條機構、凸輪機構、滑塊機構、撥接裝置的重點而找出了 autocad手機版教學的解答。

最後網站AutoCAD 2018中文版完全自學手冊 - 博客來則補充:龍馬高新教育,專業的電腦圖書策劃、編寫團隊,多年來在電腦圖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寫作經驗,近期更是在手機數碼圖書方面開拓了新的領域。代表作品包括「從新手到高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utocad手機版教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案例教程

為了解決autocad手機版教學的問題,作者衛濤 這樣論述:

《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案例教程》以一個已經完工並交付使用的自行車棚為例,介紹使用Tekla軟體進行鋼結構設計的相關知識。此案例雖小,但能以小襯大,常用的鋼結構零件和構件在案例的實現過程中都會用到。作者專門為該書錄製了大量的高品質教學,以幫助讀者更加高效地學習。讀者可以按照該書前言中的說明下載這些教學和其他配套教學資源,也可以直接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線上觀看這些教學。 該書共10章:首先介紹繪圖前的準備工作,以及基礎部分的繪製、主體構件的繪製、柱間支撐、屋面連接、屋面裝飾等相關知識;然後介紹模型建完之後的相關處理,如碰撞檢查、導入Revit、統計工程量、創建報告、輸出圖紙等知識。該書

內容通俗易懂,講解由淺入深,完全按照專業設計、工程算量和現場裝配施工的高要求介紹整個操作過程,可以讓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進行繪圖操作。 《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案例教程》內容翔實,案例典型,講解細膩,特別適合結構設計、建築設計、鋼結構設計等相關從業人員閱讀,也可供房地產開發、建築施工、工程造價和BIM諮詢等相關從業人員閱讀,還可作為相關院校及培訓學校的教材。 衛濤 1999年畢業于武漢城市建設學院規建系。Autodesk認證Revit講師、城鄉規劃講師、建築工程師。國內建築軟體教學的先行者與開拓者。有11年的建築設計院一線工作經驗及11年的高

校土建相關專業一線教學經驗。研究方向為基於BIM的設計軟體在建築專業中的發展與應用。曾經編寫並出版了SketchUp、AutoCAD、天正建築、PKPM、Revit、3ds Max、VRay、BIM、房屋建築學和裝配式建築設計等近30部技術圖書。創辦了衛老師環藝教學實驗室,製作了大量關於建築、結構、給排水、電氣和造價等領域的高品質教學。參加過衛老師遠端培訓的學員數以萬計,不僅遍佈祖國各地,而且也有數百位海外學子。 第1章  繪圖前的準備工作 1 1.1  專案設置 1 1.1.1  專案設置操作 1 1.1.2  設置操作介面 4 1.1.3  零件與構件的命名規則 8 1

.2  生成視圖 9 1.2.1  軸網與標高 9 1.2.2  視圖樣板 10 1.2.3  生成平面和立面視圖 12 1.3  繪圖的準備工作 14 1.3.1  設置新材料 14 1.3.2  創建基於“梁”命令的各類構件樣板 17 第2章  基礎部分的繪製 24 2.1  現澆砼部分 24 2.1.1  繪製承台與墊層 24 2.1.2  繪製基礎梁 28 2.2  預製砼部分 33 2.2.1  繪製預製排水溝 33 2.2.2  繪製排水箅子 36 2.2.3  繪製預埋錨栓 38 第3章  使用SketchUp繪製特殊形狀的零件 44 3.1  螺母 44 3.1.1  調節

螺母 44 3.1.2  M8螺母帶墊圈 47 3.2  波形採光板 52 3.2.1  840波形採光板 53 3.2.2  支架 56 3.2.3  自攻螺釘 63 第4章  主體構件的繪製 71 4.1  繪製主體 71 4.1.1  繪製柱腳板 71 4.1.2  繪製鋼柱GZ1 73 4.1.3  繪製鋼樑GL1 76 4.1.4  繪製鋼樑GL2 77 4.2  GZ1與GL2的連接 80 4.2.1  繪製柱端板 80 4.2.2  繪製柱端板上的加勁板 83 4.2.3  繪製加勁板 88 4.2.4  螺栓連接 89 4.2.5  焊接 92 4.3  GZ1與GL1的連接

94 4.3.1  繪製柱端板上的連接板 95 4.3.2  對連接板的處理 95 4.3.3  繪製襯板 100 4.3.4  連接 101 第5章  柱間支撐的繪製 104 5.1  支撐與鋼柱的連接 104 5.1.1  繪製柱上的連接板 104 5.1.2  繪製加勁板 107 5.1.3  繪製支撐上的連接板 109 5.1.4  繪製支撐 111 5.1.5  繪製端板 113 5.1.6  螺栓連接 116 5.2  支撐之間的連接 118 5.2.1  繪製輔助線 118 5.2.2  繪製支撐 121 5.2.3  繪製20號連接板並斷開支撐 123 5.2.4  繪製1

9和21號連接板 126 5.2.5  繪製端板 128 5.2.6  螺栓連接 133 5.2.7  修飾節點 134 5.2.8  鏡像節點 135 第6章  屋面連接的繪製 138 6.1  檁條 138 6.1.1  繪製檁托板 138 6.1.2  繪製加勁板 139 6.1.3  繪製檁條 141 6.1.4  繪製螺栓連接 143 6.1.5  製作自訂群組件——細部 145 6.2  斜拉杆 147 6.2.1  繪製斜拉杆 147 6.2.2  繪製M8螺母帶墊圈 150 6.2.3  製作自訂群組件——零件 152 6.3  撐杆 152 6.3.1  繪製直拉杆 153

6.3.2  繪製套管 154 6.3.3  繪製M8螺母帶墊圈 156 6.3.4  製作自訂群組件——零件 157 6.4  隅撐 158 6.4.1  繪製隅撐板 158 6.4.2  繪製L型鋼 160 6.4.3  繪製螺栓連接 163 6.4.4  製作自訂群組件——節點 164 6.4.5  22節點並調整 166 第7章  屋面裝飾的繪製 170 7.1  支架組 170 7.1.1  導入支架並生成支架側立面圖 170 7.1.2  馬鞍扣與墊圈 173 7.1.3  自攻螺釘 176 7.1.4  製作支架自訂群組件——零件 180 7.2  採光板 181 7.2.1

  波形採光板 181 7.2.2  調整波形採光板 183 第8章  模型的修飾 185 8.1  柱腳部分 185 8.1.1  柱腳板的上下墊板 185 8.1.2  地腳錨栓與螺母 188 8.1.3  柱腳板上的加勁板 193 8.1.4  自訂柱腳節點 198 8.1.5  栓釘 200 8.2  花籃螺栓 201 8.2.1  GZ1在A、B軸間的連接——花籃螺栓 202 8.2.2  螺栓連接 206 8.2.3  製作花籃螺栓自訂群組件——零件 208 8.3  碰撞檢查 209 8.3.1  設置碰撞校核 210 8.3.2  碰撞校核管理器 211 8.4  將模型導入

Revit中 213 8.4.1  匯出IFC文件 213 8.4.2  在Revit中打開IFC 216 8.4.3  在Revit22飾導入的鋼結構模型 218 第9章  生成報告 223 9.1  創建報告 223 9.1.1  給零件編號 223 9.1.2  創建合計型報告 224 9.1.3  創建記錄型報告 226 9.2  製作零件統計明細表報告範本 228 9.2.1  製作範本框架 228 9.2.2  設置參數 232 9.2.3  對齊命令 236 9.2.4  使用新範本創建報告 239 第10章  出圖 243 10.1  圖紙列表 243 10.1.1  文件

產生器 243 10.1.2  修改圖紙的三個層級 246 10.2  零件圖 248 10.2.1  生成一張零件圖 248 10.2.2  設置圖紙屬性 250 10.2.3  創建零件多件圖 257 10.2.4  設置零件多件圖版式 259 10.2.5  標注 262 10.3  構件圖 265 10.3.1  生成構件圖 265 10.3.2  在圖紙中生成大樣圖 269 10.4  現場裝配圖 274 10.4.1  生成現場裝配圖 274 10.4.2  調整現場裝配圖 278 附錄A  Tekla中的常用快速鍵 283 附錄B  鋼結構設計圖紙 290  

autocad手機版教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AUTOCAD2012入門與證照班第16次上課

完整影音: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autocad2012?hl=zh-TW

小插曲上星期四課程已經依規定一周前請假,有趙茂林老師在旁證明,
結果當天學員打電話確認,卻說正常上課,讓很多學員白跑一趟,
官網也並未公告,行政人員卻說是老師太晚請假,這真的是很莫名其妙,
勞工大學的行政人員真的要好好檢討了!

今天是最後一次上課,前兩次找楊老師代課的原因,
一次是因為家裡的小朋友腸病毒,
一次是到花蓮慈濟技術學院講課,所以在不影響大家學習的前提下,
找了楊老師代課,也講了6題。
越後面的題目愈難,所以相對的需要時間練習,
不過還好這學期的影音都在論壇中有完整的連結,
所以即使這學期有同學沒時間來上課,或是無法一次聽懂,
可以在課後繼續學習,千萬不要就放棄學習看無聊的電視,
現在人很辛苦是不像前一代的人,一個技能可以用到退休,
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能,不然很快內淘汰,AUTOCAD不久前才學2008,
沒多久就2010,這學期又變成2012,之後可能要會繼續提升版本,
不學就會跟不上,所以現在人心態要調整,自然不會有跟不上時代的恐懼,
像我自把學習都興趣,沒事就是學東西,暑假也會考幾張證照,
會繼續參加TQC+室內設計立體製圖教師研習會:
http://www.tqcplus.org.tw/news_detail.asp?WebNewsID=1284

還有參加101年影像處理PhotoShop CS5教師研習
http://www.csf.org.tw/main/action_detail.asp?Actno=195

就是希望能把最新的第一手資訊提供給大家,讓大家可以無痛的學習,
上課也一貫的會錄音錄影的提供YOUTUBE完整連結給大家,這樣幾乎是保證學會,
學不好應該是自己沒有時間吧!

下學期在勞大開了幾門課,雖說承辦人還希望我多開,
但說真的已經沒什麼時間再排,除了勞大之外,
還有像湜憶電腦、自強基金會、公訓處等地方也有開設課程,
所以已經飽和,下星期一就開始選課,我也一如往常的很快就滿班了!
勞工大學課程網址:http://uni.labor.ntpc.gov.tw/HP0/HP06.asp
下學期課程:
板橋:AUTOCAD2012 3D入門
五股:智慧型手機開發實例與證照解析

AUTOCAD2012 3D入門課程會是全新的3D說明,有別於CAD2010 3D入門,
並且也會融入像其他 3D 如SketchUP或SolidWorks等3D會圖程式,
應該是蠻值得期待的吧!

01_502題解說
02_502題解答
03_510題解答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
論壇: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autocad2012?hl=zh-TW

AutoCAD,2012,2D,入門使用技巧,TQC,TQC+,TQC PLUS,電腦證照,勞工大學,AutoCAD WS,免費線上影音,吳清輝老師,APP教學

數據驅動產品設計:應用機器學習分類、 歸納與預測風格

為了解決autocad手機版教學的問題,作者陳志平 這樣論述:

本研究創建了一個基於機器學習以及深度學習的數據驅動產品設計模擬工具,將此設計評估、風格分類以及預測系統用來提升年輕設計師對於風格與設計品味的認識,包含品牌風格以及年代風格,並利用電腦來辨識年輕設計師所創作之作品風格,從收集過往案例且基於產品設計資料庫,由電腦提供一些理性的建議,此建議是有異於人類經驗的設計導師建議。以六個數據驅動的產品設計案例為核心。透過「數據驅動產品設計」的概念以及「應用機器學習分類、歸納與預測風格」之應用,提出此方法於產品設計過程中所產生的資料價值,將有助於促進年輕設計師的設計評估、判斷與決策的實用工具。 首先,建構本論文的架構,包括:(1)擬定產品設計應用

之範圍,(2)品牌風格以及年代風格的探討,(3)風格分類、歸納與預測之概念呈現,(4)數據驅動解決方案之應用與設計實驗之驗證。其次,本研究對促進設計的創新價值所需數據科學化的工具,應用數據驅動產品設計的概念,深入探討產品設計過程中所對應的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運算方法,並著重於風格之分類與歸納。擬定出四個產品領域,包括:(A)道奇以及積架的品牌汽車的設計風格探討,(B)Genius品牌電腦滑鼠在三十五年期間風格演變之調查,(C)手指微血管顯微鏡之醫療裝置設計與擷取影像清晰度的探討,(D)以人因工程為基礎的手工具設計實驗與評估。 最後,本研究嘗試將數據驅動產品設計之概念轉變成設計課程之規劃,在

教學實踐上提出包含:(1)產品設計資料庫;(2)設計樣品製作;(3)設計目標與評估;(4)數據驅動方式的應用;(5)數據可視化。藉此概念在課程學習上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設計作品的風格走向,讓學生了解品牌產品設計風格的演變,利用品牌產品的歷史設計資料,來預測學生作品的設計風格,期待結合數據驅動與機器學習方式,能夠提升未來投入產品設計教學領域之成效,並且提供一些數據驅動設計的範式,進而從學校教學實踐之後,將此方法推廣至業界,達成產品設計創新價值的目標。

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基礎教程

為了解決autocad手機版教學的問題,作者衛濤柳志龍陳淵 這樣論述:

《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基礎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紹Tekla基礎知識與實際應用的技術圖書,針對零基礎的讀者而編寫,可以説明他們快速入門並系統掌握Tekla的常用技能。 作者為《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基礎教程》專門錄製了大量的高品質教學,以幫助讀者更加高效地學習。   讀者可以按照《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基礎教程》前言中的說明獲取這些教學和其他配套教學資源,也可以直接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線上觀看教學。 《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基礎教程》共10章:首先從Tekla的發展講起,逐步介紹在使用Tekla時捕捉、輔助定位、視圖、建模、編輯、螺栓連接、焊接等相關知識

:然後介紹在建模完成後使用自訂群組件管理模型的方法;接著介紹使用六步半多視口建模的方法,並給出一個小實例展示如何使用該方法建立一個模型;最後以武漢軍運會期間的一個雙層景觀廊架為案例,應用前面章節介紹的大部分基礎知識,帶領讀者動手實踐。 《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基礎教程》內容翔實,講解通俗易懂,特別適合結構設計、建築設計、鋼結構設計等相關從業人員閱讀,也可供房地產開發、建築施工、工程造價和BIM諮詢等相關從業人員閱讀。 另外,《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基礎教程》還可以作為相關院校及培訓學校的教材。 《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基礎教程》全面介紹基於BIM的Tekla

鋼結構設計的基礎知識與實際應用,可以幫助零基礎的讀者快速入門並系統掌握Tekla的常用技巧。 《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基礎教程》按照“概述→圖形定位→視圖→建模→編輯→連接→小實例→綜合案例”的主線由淺入深地展開講解,詳細介紹使用Tekla進行鋼結構設計的一般流程與常用方法。 通過不斷完善一個模型——貝士摩,展現Tekla鋼結構設計的要點; 以2019年武漢軍運會的配套項目——雙層廊架作為案例進行實踐; 詳解如何使用雙螢幕進行繪圖,避免來回頻繁地切換視圖,從而極大地提高繪圖效率; 介紹“六步半多視口”建模法,並舉例說明它在實際設計中的應用; 按照專業設計、工程算量和建築施工的高要

求介紹完整的操作流程; 提出設計和建模時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並分析原因,給出解決方案; 全程採用快速鍵操作,準確、高效,可以滿足實際繪圖工作的要求。 《基於BIM的Tekla鋼結構設計基礎教程》特點:  衛老師環藝教學實驗室重磅力作,實戰案例教學+同步教學 11年建築設計院工作經驗的總結+11年高校土建專業教學經驗的總結 65個操作技巧與繪圖心得+13張鋼結構設計圖紙+QQ群答疑解惑+教學PPT 第1章  概述 1 1.1  Tekla簡介 1 1.1.1  軟體的介面變化 1 1.1.2  Tekla版本的發展歷程 3 1.1.3  Tekla的常用術語 6 1.2  Te

kla的操作介面 12 1.2.1  創建視圖樣板 12 1.2.2  處理視圖平面 15 1.2.3  熟悉工作介面 17 1.2.4  自訂快速訪問工具列 19 1.2.5  狀態列 23 1.3  Tekla的設置 25 1.3.1  工程屬性設置 25 1.3.2  資料夾設置 26 1.3.3  自動保存檔設置 28 1.3.4  高級選項設置 30 1.4  操作Tekla的電腦外部設備 32 1.4.1  顯示器 32 1.4.2  鍵盤 33 1.4.3  滑鼠 36 第2章  捕捉 39 2.1  一般捕捉 39 2.1.1  點的捕捉 39 2.1.2  線的捕捉 42

2.1.3  臨時參考點的捕捉 44 2.2  捕捉覆蓋 47 2.2.1  捕捉優先 47 2.2.2  捕捉的推薦方式 48 第3章  輔助定位 50 3.1  輔助對象 50 3.1.1  輔助點 50 3.1.2  輔助線 55 3.1.3  輔助面 56 3.1.4  插入參考模型 58 3.2  選擇方式 60 3.2.1  基本選擇方式 60 3.2.2  選擇過濾 66 3.2.3  分類選擇 70 第4章  視圖 72 4.1  座標 72 4.1.1  坐標系統 72 4.1.2  座標數值 73 4.1.3  鎖定座標 75 4.2  創建視圖 77 4.2.1  沿

著軸線創建視圖 77 4.2.2  創建基本視圖 81 4.2.3  通過兩點創建視圖 82 4.2.4  通過三點創建視圖 85 4.2.5  在平面上創建視圖 86 4.2.6  零件的預設視圖 89 4.3  切換視圖 91 4.3.1  平鋪視圖 91 4.3.2  切換三維/平面視圖 93 4.3.3  臨時視圖與22視圖 95 4.4  視圖屬性 96 4.4.1  透視圖與軸測圖 96 4.4.2  顏色與透明度 99 4.4.3  可見性 100 4.4.4  對象組 104 4.5  視圖的調整 107 4.5.1  縮放與平移 107 4.5.2  旋轉視圖 108 4.5

.3  只顯示所選項 111 4.5.4  渲染選項 112 第5章  建模基礎 116 5.1  命令的共同點 116 5.1.1  帶屬性的命令 116 5.1.2  修改對象的參數 118 5.2 “梁”命令 119 5.2.1 “梁”命令的設置 120 5.2.2  繪製梁 126 5.2.3  繪製柱 132 5.2.4  繪製板 133 5.3 “板”命令 135 5.3.1 “板”命令的設置 135 5.3.2  修改板 137 5.4  其他構件命令 143 5.4.1 “柱”命令 143 5.4.2 “項”命令 148 第6章  編輯 151 6.1  移動對象 151

6.1.1 “移動”命令 151 6.1.2 “線性的移動”命令 154 6.1.3 “旋轉”命令 156 6.2  22對象 157 6.2.1  環形陣列 157 6.2.2 “22”命令 160 6.2.3 “線性的22”命令 161 6.2.4 “22到另一個平面”命令 163 6.2.5 “鏡像”命令 165 6.3  查詢 167 6.3.1  查詢目標 167 6.3.2  上下文工具列 170 6.3.3  測量 171 6.3.4  查看標高 174 6.4  控柄 176 6.4.1  控柄的分類 176 6.4.2  操作物件的控柄 178 6.5  調整構件形狀 183

6.5.1  拆分和合併杆件 183 6.5.2  切割對象 186 第7章  連接 195 7.1  螺栓 195 7.1.1  設置螺栓參數 195 7.1.2  使用平面法繪製螺栓 200 7.1.3  使用立面法繪製螺栓 203 7.2  焊接 206 7.2.1  焊接參數 206 7.2.2  焊接對象 208 第8章  自訂群組件 213 8.1  創建自訂群組件 213 8.1.1  節點 213 8.1.2  細部 216 8.1.3  結合 218 8.1.4  零件 221 8.2  編輯自訂群組件命令 224 8.2.1  選擇自訂群組件 224 8.2.2  編

輯自訂群組件 226 第9章 “六步半”多視口建模法及其應用 229 9.1 “六步半”多視口建模法 229 9.1.1 “六步半”的操作方法 229 9.1.2  建模注意事項 232 9.2  小實例——創建位於斜面上的柱腳板 234 9.2.1  建立UCS 234 9.2.2  繪製柱腳板 237 9.2.3  繪製鋼柱 240 9.2.4  繪製加勁板 242 9.2.5  繪製墊板 246 9.2.6  螺栓連接 249 第10章  實例——繪製雙層廊架 252 10.1  繪製鋼柱 252 10.1.1  繪製GZ1鋼柱 252 10.1.2  繪製GZ2鋼柱 254 10.

2  繪製鋼樑 258 10.2.1  繪製GL2弧形梁 258 10.2.2  繪製GL1直梁 261 10.2.3  自訂使用者元件 263 10.2.4  旋轉陣列 264 10.3  修飾模型 268 10.3.1  編輯自訂群組件 268 10.3.2  繪製加勁板 272 10.4  連接 274 10.4.1  繪製加勁肋 275 10.4.2  繪製螺栓連接 279 10.4.3  繪製環形GL2 281 10.4.4  焊接 291 附錄A  Tekla中的常用快速鍵 294 附錄B  貝士摩圖紙 301 附錄C  雙層廊架結構設計圖紙 304 附錄D  使用多屏顯示器與帶

魚屏顯示器操作Tekla 318 附錄E  學習AutoCAD的UCS設置 321 附錄F  Tekla無法輸入漢字的解決方法 324 後記 326  

一款機械式掃地機器人撥接裝置的新型設計

為了解決autocad手機版教學的問題,作者陳彥呈 這樣論述:

目前市售家電產品掃地機器人,是藉由電腦、感應器、機械裝置等電子、控制、與機械等技術完成所需要功能。要精確解釋它的運作原理不容易,簡單來說,掃地機器人具有「碰到障礙物會改變方向」、「確認落差後改變方向」、以及「吸附垃圾」等三項功能。由大人的科學公司製作的桌上型掃地機器人,則是藉由齒輪傳動機構、碰觸前板、以及撥接裝置,等設計呈現這三個功能。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以大人的科學之桌上型掃地機器人的撥接裝置為設計基礎,進行新型撥接裝置設計。首先、應用SolidWorks軟體繪製此款機器人內部構造,以瞭解現有由蝸輪與蝸桿組成撥接裝置的設計原理與功能;進而利用凸輪機構、滑塊機構、齒輪齒條機構,設計3款新型的撥接

裝置設計;並以SolidWorks及AutoCAD軟體繪製新型的撥接裝置的3D模型圖。此外,本研究亦應用Arduino、感知器、APP程序等方法,來智能化原設計的桌上型掃地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