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期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cell期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ewisWolpert寫的 西德尼.布瑞納:基因巨擘的科學人生 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防疫科學暨健康一體研究中心團隊的 打造防疫共同體:解析COVID-19醫藥、人權、大數據與前瞻政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Cell Press 电子期刊 - 清华大学图书馆也說明:Cell Press 电子期刊. 数据库说明. 1528. 2021年09月08日. 订购单位: 清华大学图书馆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联合购买. 访问入口1:Cell Press主站点(登录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 巫坤品、林士傑所指導 方思敏的 尋找Basal forebrain 中GABAergic 神經元亞型的標記物 (2019),提出cell期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細胞標記、基底前腦、GABA能神經元、機器學習、細胞亞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研究所 王孫崇所指導 邱佩洵的 中醫癌症處方多由癰瘍、和解之劑與寒方組成,並隨氣溫下降而更改組成 (2012),提出因為有 中醫癌症處方、癰瘍之劑、和解之劑、寒方的重點而找出了 cell期刊的解答。

最後網站《Cell》期刊最新發現腸道微生物可能是PD元凶 - 環球生技月刊則補充: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神經衰退性疾病,普遍認為和遺傳與環境因子有關。然而,最新一期的《Cell》期刊指出,PD可能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ell期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西德尼.布瑞納:基因巨擘的科學人生

為了解決cell期刊的問題,作者LewisWolpert 這樣論述:

  布瑞納證明訊息核糖核酸(mRNA)的存在,而mRNA的重要性歷久彌新,拜新冠肺炎疫苗的創新突破所賜,現在連一般大眾也能很自然地隨口說出「mRNA」這個字眼。   西德尼.布瑞納(Sydney Brenner,1927-2019)是2002年諾貝爾生醫獎的獲獎者。他參與解開基因編碼、證明訊息核糖核酸(mRNA)的存在、線蟲的全基因體解析等重大生物學事件,同時建立發育遺傳學的「線蟲模型」,對多細胞生物的「細胞命運」(cell fate)研究,打下至為關鍵的基礎。多位重量級之生物學家甚至認為,布瑞納這些突破性的發現與創見,使其足可與孟德爾、達爾文等人並列,可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之一。

  本書綜觀布瑞納的大半生,從他童年時期在父親鞋店後方的房間做實驗,到成為英國重量級醫學研究所的主任,其間不論學思歷程與生活點滴,都有生動活潑地描繪與自剖。本書內容以布瑞納的錄影訪談為基礎,除了基因、遺傳等專業觀念的論證外,字裡行間處處展現出布瑞納的獨到見解、機智幽默、科學堅毅等精神。當然,絕對不乏他廣受大眾喜愛的「反傳統」獨到思維。閱讀本書,你不但可以了解這位「基因巨擘」的科學人生和風範,更能與其共同親炙從事科學之純真,保證深獲啟迪。   【布瑞納的金句】   •只有閱讀並不夠,但有時思考也不夠,因為最終的重點在於實作。因此,實作才是科學界真實的意義所在。   •在生物學中『別擔心

假說』非常重要──相信為達成某事,總是會有可行的方法,那麼當下你就不需要太擔心,而能實在地繼續做事。   •我認為,那些不受標準方法牽引的外行人,才能夠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並且邁出新的步伐。……這就是無知取勝之處!   •選擇實驗對象依然是生物學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我認為也是從事創新工作最好的方法之一。……你需要做的,是要找到哪個是可以透過實驗解決問題的最佳系統。   •我親手進行這所有的實驗。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喜歡培養生物。我一直都覺得非常有趣的事,就是把研究的計畫做到其他人可以接手的階段,並開發所有各式相關的技術(little tricks)。   •我一直都覺得推動科學向前發展的

最佳人選,就是科學領域之外的人。也許對文化來說也是如此。移民永遠是探索新發現的最佳人選!所以當有人對我說:『你們實驗室的組織是什麼性質?』我只想得到一個答案,那就是:『不被束縛的一群人!』   •我在1979年成為(MRC實驗室)主任。回顧起來,我認為那是個天大的錯誤,擔任這種職位的人會變成窗口。也就是說,上位者會透過他們監看底下的人,於是你將成為兩種迥異群體的調解人,一種是上位的怪物,另一種是下位的白痴。   •西洋棋有開局(opening game)、中局(middle game)和殘局(end game)。我發現在科學中最美妙的是開局。因為這時候什麼都還沒有,才有大量運用明智選擇的自

由。   •保持一點無知是絕對必要的,否則你就不會去嘗試任何新的事物。我想我真正的技能是讓事情有個起頭,我一輩子都是如此。事實上,開局是我最喜歡的。   •有些人想要發表作品,刊登在像樣的期刊上。人們大打出手,高聲尖叫,只為了把成果發表在不知何故變得流行的期刊上。但實際上,科學的偉大之處在於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cell期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膽固醇 #心血管阻塞
相信膽固醇的高、低、好、壞,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一連兩集為大家正解膽固醇問題

*常見混淆詞彙:
膽固醇cholesterol
低密度血脂蛋白(LD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高密度血脂蛋白(HD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三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

(以下文字主要補充文獻資料及歷史,請大家務必聽影片清楚解說噢!超實用,記得抄筆記!)

「高密度血脂蛋白」負責將膽固醇從血管帶回肝臟,分解或排出體外,因此被稱為「好」。
「低密度血脂蛋白」負責將膽固醇從肝臟帶到全身 (因為身體需要使用),若果在經過血管時積聚會形成斑塊導致血管塞,因此被稱為「壞」。
「三酸甘油酯」是血液中另一類脂肪,將從飲食攝取的過量熱量儲起。

膽固醇功用
人們總是擔心膽固醇過高,膽固醇是製造荷爾蒙的原料,包括性荷爾蒙和抗壓荷爾蒙等,因此過低問題更大。膽固醇過低會發生維生素D不足、使荷爾蒙分泌不足,導致性慾降低、記憶力變差、頭暈、心悸、免疫力下降等,臨床上也發現不少癌症病人有膽固醇偏低的現象。

膽固醇的製造
膽固醇很重要,所以身體會自行製造。事實上有80% 的膽固醇都是身體自己在肝臟造出來的,只有20%從食物得來,並且部分會經糞便排出體外。

[以下是膽固醇成魔之路的歷史記載]
人們對吃膽固醇的恐懼,大多始於100多年前的一項兔子實驗:
-1913年,俄羅斯病理學家尼可拉·阿尼契科發現,餵食兔子巨量膽固醇,兔子身體會出現動脈粥狀化式的損害。這是人類史上,最初把膽固醇攝入與心臟病連結在一起。其後的科學家,基本上都是以此實驗來引證膽固醇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但卻沒有實質證據證明膽固醇對人體有害,這是因為大家忘記了一件事:兔仔日常飲食是草,不是蛋!兔仔是草食性動物,沒有分解膽固醇的能力。相反,人類是雜食動物,進食過多或過少膽固醇,身體可以自行追節。

-1937年,兩位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家提出:如果我們能避免攝取蛋黃,就可以預防膽固醇升高,進而遠離心臟病。

-1977年,美國膳食指南在沒有任何有力科學證據支撐下,將膽固醇攝入建議量限制在每天300mg以內(相當於不能超過1顆蛋)

-後來安塞·基斯給推翻研究發現,不管志願者攝入多少膽固醇,甚至是每天2000毫克(相當於15個雞蛋)的巨量膽固醇,對總膽固醇影響也不大。

-瑞典醫生鄔非·洛凡斯科夫也曾拿自己做實驗,從一天1個雞蛋,改成一天吃8個雞蛋,一周後,他的總膽固醇反而下降12%(從278 mg/L 降到 246 mg/L)。

-1984年,日本東海大學醫學系的本間康彥醫師的研究團隊進行實驗,讓受驗者每天攝取3個蛋黃含量的膽固醇(750毫克),並持續兩週觀察其身體的變化。驗的結果顯示,壞膽固醇上升的人占總受驗者的35%,其他65%的人沒有變化,壞膽固醇降低而且好膽固醇上升的人則是約44%。由這次的實驗結果可知,蛋不是只能吃一顆,而是吃愈多對身體愈好。

-1999年,哈佛大學教授法蘭克·胡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的論文,調查了12萬人的飲食與心臟病情形,發現吃蛋與心臟病,沒有具體關聯。

-2013年,《英國醫學期刊》刊登一項薈萃分析,整合了17份、多達308萬人的研究,發現雞蛋攝入與心臟病發生無關。

-2015年,美國開始修改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取消每日最多食兩隻雞蛋的建議。不過對魷魚,蛋黃這些高膽固醇食物避之則吉的想法已深入民心。



** 文字主要補充文獻資料及歷史,請大家務必聽影片清楚解說噢



参考文獻
1. Ross R.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 perspective for the 1990s[J]. Nature, 1993, 362(6423):801-809.
2. Katagiri H, Yamada T, Oka Y. Adipo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disturbance of the regulatory system consisting of humoral and neuronal signals[J]. Circ Res, 2007, 101(1):27-39.
3. Glass CK, Witztum JL. Atherosclerosis: the road ahead[J]. Cell, 2001, 104(4):503-516.
4. Steinberg D. Atherogenesis in perspective: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inflammation as partners in crime[J]. Nat Med, 2002, 8(11):1211-1217.
5. 美國1977年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
6. 安塞·基斯的研究
7. 1984年,日本東海大學醫學系的本間康彥醫師研究團隊進行的實驗
8. 1999年,哈佛大學教授法蘭克·胡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的論文
9. 2013年,《英國醫學期刊》刊登雞蛋攝入與心臟病發生無關的薈萃分析(整合了17份、多達308萬人的研究)
10. 美國2015年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



以下是我推薦的必看影片:
【科學減肥知識系列】
5個斷食常犯錯誤
https://youtu.be/_yIWAooNGJ0
持久不復胖的減肥科學10大問題
https://youtu.be/PcHoW3VAFu8
如何減脂不減胸?
https://youtu.be/DIRFQ632yIE
增肌/減脂適合你?蛋白質 吃多少克?
https://youtu.be/N5vxgYtf9RE

【Zoe生酮必看系列】
生酮研究:(1)TDEE計不計(2)脂肪到底吃多少(3)酮體測量法
https://youtu.be/9jHB1iTJC10
生酮前要想清楚 !好處壞處I 內附健身教練身體檢查
https://youtu.be/KEGTjaUOSpc
生酮飲食吃什麼? 超市必備
https://youtu.be/LixYQVt5bL0
iHerb開箱 l 生酮減肥必買清單
https://youtu.be/N-VDDTjIcBQ

【跟教練做運動系列】
4mins HIIT 超燃脂間歇訓練丨美女們減肥生捱的秘訣
https://youtu.be/IMSrZKzS5QE
居家運動 20mins 全身消脂HIIT
https://youtu.be/V0HM4A32h4k

【Zoe精選食譜系列】
健身每天早餐丨牛油果or朱古力蛋白奶昔碗 丨無敵低醣甜點丨
https://youtu.be/DIRFQ632yIE



Zoe 是中文大學運動科學碩士、合資格生酮斷食教練。
Zoe 是一位健身教練也是健身中心老闆,全力研究及推廣健康飲食和運動,在youtube和IG裡經常放各類教學,歡迎大家留言,互相交流理性討論!記得馬上訂閱噢!

希望大家喜歡和訂閱: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c/ZoeSportDiary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oesportdiary/

尋找Basal forebrain 中GABAergic 神經元亞型的標記物

為了解決cell期刊的問題,作者方思敏 這樣論述:

基底前腦(Basal forebrain, BF) 在大腦認知行為結構中佔有一席之地。許多研究指出,BF 受損時對於神經退化性疾病具有重要的影響,例如:阿茲海默症。由於我們對於BF 區域的定位及位置並不清楚,因此,找尋可以用來辨識位於BF 區域的神經細胞類別與子類別的生物標記(biomarker) 就成了重要的研究方向。藉由生物實驗來找尋生物標記物是一件耗時而且昂貴的事情。Cell 期刊在2018 年刊載了一篇文獻,其利用單細胞RNA 定序(singlecellRNA sequencing, scRNAseq)技術,針對小鼠的腦分區域採樣及測定細胞,並建置了一個公開的資料庫DropViz 來

存放其實驗數據。DropViz 網站所記錄的Globus pallidus (GP) 分區資料中涵蓋了BF 腦區,並進一步定義了GP 的細胞類別與子類別。DropViz 也透過tSNE演算法提供各種細胞類別的視覺化結果,以及挑選出各類細胞的代表基因。然而,我們對於DropViz的細胞分類結果仍存疑。因此,我們透過GP 區域的神經細胞資料、以GP 中的子類別217與218為研究標的,先使用特徵選擇法(Feature selection) 篩選出生物標記,再搭配監督式機器學習來建立預測模型;我們測試了兩種機器學習演算法,分別是支持向量機(SVM) 以及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相較之

下,隨機森林在本研究中表現較好且穩定。而我們挑選出來的生物標記也具有辨識BF 中特定區域的潛力。

打造防疫共同體:解析COVID-19醫藥、人權、大數據與前瞻政策

為了解決cell期刊的問題,作者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防疫科學暨健康一體研究中心團隊 這樣論述:

集結20篇醫學、法律、公衛界研究者專論 全面檢視新冠病毒對臺灣、全球帶來的影響及因應之道     COVID-19疫情衝擊各國社會體制,也暴露出國內在防疫作為與人權法治、新科技的快速引進的配套法規、群聚爆發的動員經驗,皆需逐一檢視與提出未來因應之道。本書特別集結醫學、法律及大數據研究等研究及重要見解,為讀者全面解析COVID-19各個面向,期望本書可為凝聚民眾對社會法治、人權及防疫如何精進的共識作出貢獻,亦可作為政策擬定之參考。     第一卷為「解讀真實世界訊息」,內容將從新冠病毒的傳播、檢驗方法,逐一列出感染COVID-19後的症狀,以及預防方法;第二卷「人權、法治與防疫」則從臺灣的防

疫經驗出發,討論校園民主防疫、科技防疫及防疫物資的法制整備等問題,當中亦探討國際人權、疫苗分配正義及防疫知識信任等重要議題。     第三卷將帶領讀者探究「大數據下的真實世界」,以大數據為研究基礎,檢視我國COVID-19防疫措施的成效及政府效能,同時針對疫情以來的網路輿情分析有深入討論。本卷亦有專篇介紹「雲端隱形低血氧監測平台」,有助於掌握隱形缺氧救援時間。最後一卷主題為「打造防疫共同體的前瞻政策」,本單元不僅談醫藥創新與防疫、美國醫療對應措施立法、美國與歐盟的疫苗產品比較分析,納入國外觀點與觀察,更以專文解析《藥事法》第48-2條的緊急使用授權、COVID-19與全民健保,以及亞太醫療與防

疫特區布建規劃。   重量級推薦     全民的團結與各界專業的支持,是臺灣防疫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讓我們一起打造兼具人權與法治的防疫共同體。——陳時中(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生福利部部長)     忠實記錄了榮陽交團隊兩年多來參與防疫的點滴與成果,讓民眾得以一窺「象牙塔」內的面貌,有助於瞭解學者在面對歷史轉折點的努力。——郭旭崧(本書主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防疫科學暨健康一體研究中心榮譽主任、外交部無任所大使)      這本書是陽明交大對歷史的交代,也是對臺灣防疫的歷史見證。——林奇宏(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

中醫癌症處方多由癰瘍、和解之劑與寒方組成,並隨氣溫下降而更改組成

為了解決cell期刊的問題,作者邱佩洵 這樣論述:

癌症是由於細胞的基因發生突變,突變的發生除了基因自然突變之外,生活環境(例如,暴露於有毒化學藥劑、紫外光、輻射線與病毒感染等)與老化,皆會增加基因發生突變的機會。2011年,癌症分子生物科學家Douglas Hanahan 與 Robert A. Weinberg在Cell期刊,發表一篇回顧文章,歸納10種與癌症相關的分子標誌,例如:細胞過度增生、細胞不死與誘導血管新生等癌症分子標誌。每一個分子標誌皆說明各機制中,發生變異的基因與基因間(或者基因與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該文章不僅整合癌症的特點及指標,也詳述了癌症細胞發展的組織原則,同時也指出未來癌症治療的方向。2013年,美國癌症基因體圖譜

計畫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在Nature期刊發表一系列文章,說明不同類型的癌症,例如,惡性子宮內膜癌、惡性乳癌與卵巢癌,分享相同的突變基因,例如,PTEN、CTNNB1、PIK3CA、ARID1A與KRAS等。西方醫學治療癌症之方法發展至今,除了基本腫瘤手術切除、放射性治療與化學性治療外,還有針對癌症類型的標靶治療。隨著癌症擁有不同的分子標誌,若能針對突變基因的多種路徑,做多重性標靶個人化治療,將會為未來癌症治療帶來曙光。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醫學,已有個人化醫療的概念。西元1973年,在湖南省長沙馬王堆三號西漢古墓出土了馬王堆醫書,被人文歷史學家認為

是最早的中醫醫書。在馬王堆醫書中記載,醫者是透過判斷脈象來診斷患者之疾病。醫者經由為患者診脈方式瞭解個人之臟腑經絡,判斷其體質之虛實、冷熱,根據疾病所致之症候輕重,分別給予具緩解功能之針灸、中草藥物(單/複方),用以調節個人陰陽氣血之平衡。本研究利用台灣健保局資料庫,分析了2007年共187,230個中醫癌症處方,其中涵蓋了30種類型的常見癌症。根據本論文發現,一個中醫癌症處方平均為兩味複方與四味單方所組成,其中複方在處方中扮演主要的角色,而單方則扮演輔助與微調的角色。在所有處方中,為健保給付所包含的中草藥之單/複方(共746種科學中藥)做重量與排名分佈,並發現重量與排名之分佈,遵循齊普夫分佈

。 中草藥單/複方之重量百分比越重,則其排名之名次越高。因此,名次越高之單/複方,是處方中重要的成分。依據中草藥之單/複方重量做排名的中醫癌症處方,能夠明顯地被齊普夫分佈法,將中醫癌症處方分類為良性與惡性腫瘤之處方,其中惡性腫瘤處方的齊普夫指數比良性腫瘤處方低。齊普夫指數越低,代表處方中之單/複方(之重量百分比)越相近,同時也意味著齊普夫指數較低的惡性腫瘤之疾病複雜度高。除此之外,本論文亦將癌症處方按照中草藥之單/複方的功能與特性,分別為各類癌症做分類。中草藥單/複方依照,清代汪昂的著作《醫方集解》(西元1682年),將單方依照四氣與五味分類;複方分為21類,分別為30種癌症做分類。階層式層級

法分析結果,所有的中草藥單/複方能明顯地被階層式分析法,將中醫癌症處方分類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之不同的群組,且惡性腫瘤的群組間距離相近之處方,推論是按其身體解剖部位與生理功能所開立。由於處方中多為有補養、和解與理血功能等為主的複方與寒苦性等之單方,因此本論文推斷,中醫視癌症為陰虛與血瘀之熱性症候的疾病。此外,本論文將處方依四季分類,透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數據,發現四季中之處方,屬秋季進入冬季的處方變化差異最大,而造成差異之氣象因素為溫度下降。本論文也探討30種類型的癌症之處方與其中單/複方之功能與特性,並將常用之中草藥單/複方,對應於西醫已知的10種癌症分子標誌(hallmarks of canc

er)。如西醫觀點認為癌細胞過度增生的分子標誌,中醫則利用癰瘍之劑功能的複方與寒性的單方來治療,化解體內氣血毒物、幫助手術傷口癒合與抑制發炎反應。本論文並對各別癌症處方做深入的研究,發現各類型的癌症依據其不同的解剖位置與生理功能會有常用的組合,包含複方-複方、複方-單方與單方-單方的中草藥組合。整理出中醫癌症處方,針對每一種癌症類型排名最常使用的前12名複方與單方草藥與其功能。例如:歸類為理血之劑之桂枝茯苓丸最常與,歸類為和解之劑的加味逍遙散作組合,適用於治療女性的子宮肌瘤。本論文透過健保資料,將中醫處方與西醫疾病做對接,未來期望利用生物實驗與臨床試驗證明中醫處方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