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分析坵塊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坡度分析坵塊法– Kaanobu也說明:Skip to content. Kaanobu. 坡度分析坵塊法. 坡度分析坵塊法. 39:01. 操作步驟1.製作等高線圖Cntr :Raster→extraction→contour2.製作坵塊網格線L1 ...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軍事工程碩士班 陳國賢所指導 潘銘儀的 應用空拍機於坡地地貌特徵辨識之研究 (2019),提出坡度分析坵塊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空拍機、物件導向分析方法、常態化差異植生指標、影像辨識、地貌特徵。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水土保持學系所 詹勳全所指導 吳博軒的 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查定及其訴願案例探討 (2019),提出因為有 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查定分類標準、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國土保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坡度分析坵塊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坡度計算範例、坵塊定義、平均坡度查詢在PTT/mobile01評價 ...則補充:坡度 之計算方法,有實測地形圖者採坵塊法,無實測地形圖者得採等高線法. ... 水保法坡度分析_坵塊法程式(ArcGIS10 ToolBox)操作範例程式下載位置: https://www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坡度分析坵塊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空拍機於坡地地貌特徵辨識之研究

為了解決坡度分析坵塊法的問題,作者潘銘儀 這樣論述:

臺灣因地形、地質、水文及天候等因素,極易發生坡地災害,過去坡地災害發生時常以人力現勘方式來掌握災情,然此方式除易受限於交通狀況及有人員安全疑慮,更是費時費力,故現多以效率高可執行大範圍勘查之衛星或航空照片來獲取災情,但此方式除費用較高外,亦有解析度不足及即時性不佳之缺點,而影響坡地災害判釋準確性及災害防救時效。近年來,地物地貌辨識上多以物件導向分析(Object-Based Image Analysis, OBIA)技術進行,除可減少椒鹽效應影響,亦可快速且安全地掌握災區地貌及災害狀況,惟此方式常只適用於單一地區,應用於其他區域之適用性則不明。為簡單、快速取得影像圖資,本研究利用定翼型空拍機

及其搭載之微型多光譜感測器Sequoia進行空拍作業,此一感測器具有紅、綠、紅邊及紅外光等四個不同窄波段之光譜以及可見光譜,以取得高精度及高解析度的影像,進行初步辨識;而後運用ArcGIS軟體之影像處理及資料分析,與eCognition軟體之影像分割及分類,進行研究區內坡地地貌特徵之分類及萃取工作,以獲得一體適用之影像分類法則。本研究初步以常態化差異植生指標(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數值將地面區分為植被及裸露兩部分,準確率可達8成以上;而後以亮度、坡度及形狀指數等參數,將裸露區域進一步細分為裸露地、水體及房建物等區,其準確率亦可

達8成以上。本研究提出之方法,可快速、安全地對多個地區進行影像辨識及分類工作,進而迅速掌握現地災情狀況,提供救災及後續復原工作之用。

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查定及其訴願案例探討

為了解決坡度分析坵塊法的問題,作者吳博軒 這樣論述:

依據「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查定分類標準」,未查定之山坡地依照其坡度、土壤有效深度、土壤沖蝕程度與母岩性質等四大因子之等級,查定為宜農牧地、宜林地或加強保育地。本研究針對南投縣、嘉義縣及彰化縣之山坡地進行土地可利用限度查定分析,採用地理資訊系統配合統計軟體,逐筆土地進行坡度與土壤深度分析,考量臺灣地區實測土壤資料不完整性,在無實測土壤深度之地區,以地形濕度指數進行土壤深度推估,土壤沖蝕程度及母岩性質則透過土地利用圖及衛星影像圖分析,前述結果並與查定訴願案例進行個案分析,評估查定之正確性與瞭解衍生的問題。本研究辦理南投縣、嘉義縣及彰化縣共18鄉鎮市共7,621筆土地查定作業,其中查為宜農牧地的土

地有4,934筆、宜林地680筆、加強保育地1筆及不屬查定範圍2,006筆;本年度完成山坡地可利用限度查定公告面積總計14,413,281.24平方公尺,其中9,541,783.55平方公尺查定為宜農牧地(66.20 %)、2,832,770.16平方公尺查定為宜林地(19.65 %)、45,858.29平方公尺查定為加強保育地(0.32 %)以及1,992,869.24平方公尺為不屬查定範圍之土地(13.83%)。107年被訴願案件為13件,全數審理駁回。因此,所有土地皆維持原查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