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普賢菩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峨眉山普賢菩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釋首愚寫的 準提修證禪觀記 和張克群的 尋宗與覓跡:問道寺觀,坐聽建築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普贤愿王- 峨眉山佛教网也說明:普贤菩萨 是中国佛教所尊崇的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之一,与文殊菩萨一起为四大菩萨之首。通常汉地佛教寺院中,文殊骑狮子立于释迦牟尼佛左侧,普贤乘白象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老古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李芝瑩所指導 徐瑜的 《四大菩薩圖文書》之詮釋研究 (2020),提出峨眉山普賢菩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四大菩薩、繪本研究、圖像詮釋、故事改編。

最後網站峨眉山求什麼最靈驗,向普賢菩薩求能力最靈驗 - 知識網則補充:峨眉山 ,向普賢菩薩求能力最靈驗。四川峨眉山,那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縱橫400餘里,千巖萬壑,流雲瀑布,雄偉險峻;蒼松翠柏,翠竹冷杉,奇花爭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峨眉山普賢菩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準提修證禪觀記

為了解決峨眉山普賢菩薩的問題,作者釋首愚 這樣論述:

  誰能說法談經後,肯到人間幾度來。   本書收錄首愚法師於三十六次禪關經驗中之個人身心修行體悟,並附錄多篇與佛法修證事理相關之文稿。

峨眉山普賢菩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樂山大佛,全名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的石佛像。整座佛建成於唐朝,先後歷經3位負責人,耗時約90年才最終完成。大佛整體開山而建,而發髻等部分結構則為後期添加。大佛在建成時,外側曾有木閣加以保護,但後來已經完全損毀。樂山大佛歷史上曾有過多次維修,在民國時期曾被楊森所屬士兵在軍事訓練中部分擊毀,但隨後又由他人集資修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樂山大佛得到妥善保護和維修,1956年8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即嘉定大佛。1980年7月7日公佈為四川省重新公佈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即樂山大佛。1982年2月24日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樂山大佛的具體始建時間並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僅記載了一個大致的唐代「開元初」,最早是由貴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修建的,修鑿的佛像為彌勒佛,其目的是為了減弱該河流交匯處的水勢。佛像開建後收到了人們大量的捐物捐資,當地的官員因此曾向海通和尚索賄,海通和尚拒絕,稱「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前來索賄的官員仍然強行索賄,海通和尚便自挖一隻眼睛,將這隻眼睛放在盤子裏遞給該官員,該官員此後再無針對大佛的索賄行為。海通和尚去世後,大佛的修造一度停止。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章仇兼瓊擔任劍南節度使,為重修大佛而捐出了20萬錢的俸祿,大佛得以再次開工。天寶五載(746年)時,章仇兼瓊調任戶部尚書,大佛的修造再次停滯,這時的大佛僅修鑿到膝蓋位置,膝蓋以下並未鑿出。貞元元年(785年)時,韋皋擔任西川節度使,大佛得以第三次開工,期間韋皋專門捐出50萬錢俸祿作為資金。貞元十九年(803年),樂山大佛修造完成,整個工期前後歷時約90年的時間。為此韋皋專門撰寫了《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並將其刻在了大佛龕窟右側的臨江崖壁上。建成後的樂山大佛成為了世界上最高的大佛,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坐像。
剛建好的樂山大佛屬於凌雲寺的內屬佛像,其外表塗有顏料,鑲嵌有寶石,部分地方還貼有金箔,大佛的外面還建有木閣加以保護。唐末和五代十國期間,大佛的相關維護工作並沒有明確記載,到北宋初年,樂山大佛已經損毀,佛身長滿青苔,外面的木閣也已塌毀。宋仁宗在位期間,大佛曾有一次大規模維修,外側的木閣也重建。此後大佛的相關毀壞和重建的記載一直缺失,而其原有的所屬寺廟凌雲寺也曾多次毀於戰火。1898年,樂山大佛的體表已經年久失修,外面覆蓋了大量的青苔,木閣已完全損毀。1914年,凌雲寺的僧人曾經對大佛進行維護。1925年時,大佛右眼的眼角出現一處非常大的矩形坑穴,鼻子和右耳已經全部缺失。對此,樂山當地的軍閥陳洪範出資幾千元維護大佛。由於缺乏有效的技術,在這次維護中,大量的樂山當地的紅砂石被開成石條,直接做成面套覆蓋在了大佛臉部,五官部分由於難於修復而直接採取了描畫的方式,最後再用紅砂將大佛的面部全部塗紅,經過修繕的大佛面目全非。同年,楊森率軍將陳洪範驅離樂山,楊森下屬的部隊隨後將樂山大佛當做炮靶子進行軍事訓練,大佛修建完成不久的紅面罩的左眼部分在這次訓練中被打出一個大洞。這處大洞於1927年被當地的一位居士出資修復。1930年至1933年期間,樂山大佛再次大修。在這次大修當中,之前被加裝的紅面罩被敲掉,已經嚴重損毀的鼻子部分用搭建木質三腳架的方式修復。樂山大佛依山體而鑿,露頂開龕,佛像為倚坐雙手扶膝式的彌勒佛,總高71米,頭寬10米,高14.7米,耳長7米,眼長3.3米,鼻長5.6米,嘴寬3.3米,頸長3米,肩寬24米,手部中指長24米,腳背寬9米、長11米,其中右耳和鼻子部分為後來的維修中用木質結構塗灰修補上去的。頭上有1021個螺髻。大佛的佛身各部分比例勻稱,整體嚴格按照佛教《造像度量經》上的記載和要求施工,形態端嚴、鎮靜,完全符合唐代造像的風格。

《四大菩薩圖文書》之詮釋研究

為了解決峨眉山普賢菩薩的問題,作者徐瑜 這樣論述:

  四大菩薩信仰是大乘佛教中國化的重要特色。佛光文化出版的繪本系列當中,《四大菩薩圖文書》以白話文在綜合同類故事的基礎上以戲劇的方式重新改寫經典故事,並以手繪水彩技法呈現故事人物和場景畫面,創造出現代版的四大菩薩,方便人們從易懂的文字和生動的圖像當中管窺菩薩精神的全貌。  本論文第二章梳理四大菩薩從印度流傳到中國的整個歷史脈絡、名號由來、以及相關經典對於菩薩修行法門的描述來為整個研究提供完整的背景知識。第三章著重於《圖文書》的圖像研究,主要從創造詮釋學、圖像學以及符號學的角度對書籍的整體設計、色彩使用、構圖以及人物造型進行分析研究。第四章則是以戲劇學和敘事學理論,在講故事原文與原典和其他同類

故事進行互文參照,就故事內容的節選方式、故事結構的調整、故事情節的設置進行分析,最後系統歸納出四大菩薩利他的實踐必須透過善巧方便,而善巧方便又是在般若平等的空慧基礎上以四攝法來實現。  在圖像和文字改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筆者得出結論,因應時代審美心理的佛教藝術創作更能引發大眾的心靈共鳴,進而願意了解佛教圖像要傳達的佛法義理;契合當代人理解的故事改編才能加深人們對於菩薩精神的理解,並效仿他們,將菩薩行落實在生活當中。

尋宗與覓跡:問道寺觀,坐聽建築故事

為了解決峨眉山普賢菩薩的問題,作者張克群 這樣論述:

本書通過清晰明瞭的講解、生動詼諧的語言,解讀有關佛、道、儒的古代建築,講解這些建築中有關雕塑、佛教名山、佛教寺廟、佛塔、道教名山、道教廟宇、孔廟、關帝廟、武侯祠等方面的建築知道。小小一本書,帶你領略中國傳統建築的精巧與魅力,發現深藏在其中的生動的歷史文化與智慧。 張克群,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受教于建築學大家梁思成先生。畢業後一直從事建築設計工作。 家學淵源深厚,親友中名人輩出。父親張維,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土。母親陸士嘉,流體力學家、教育家,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創校教授之一。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醫之一。兒子高

曉松,音樂製作人。女兒高曉江,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工學博士。   第一章 雕塑 / 001 1. 佛像、神像/ 003 2. 石窟/ 024 第二章 佛教四大名山的藝術/ 047 1. 山西五臺山/ 049 2. 浙江普陀山/ 056 3. 四川峨眉山/ 057 4. 安徽九華山/ 057 第三章 佛教的寺廟/ 059 1. 遼寧奉國寺/ 061 2. 山西大同華嚴寺/ 063 3. 河北正定隆興寺/ 064 4. 北京法源寺/ 066 5. 山西廣勝寺/ 069 6. 安徽黃梅縣五祖寺/ 071 7. 湖北鄂州觀音閣/ 073 8. 四川宜賓內江聖水寺/ 075 9.

雲南石屏縣秀山寺/ 078 10. 拉薩大昭寺/ 079 11. 昌都強巴林寺/ 081 12. 北京黃寺/ 081 13. 雲南曼春滿寺/ 083 14. 夏魯寺 / 085 第四章 佛塔/ 087 1. 樓閣式塔/ 091 2. 密簷式塔/ 100 3. 亭閣式塔/ 104 4. 覆缽式塔/ 106 5. 花式塔/ 108 6. 金剛寶座塔/ 110 7. 經幢塔/ 113 第五章 道教名山/ 115 1. 湖北武當山/ 120 2. 四川青城山/ 123 3. 江西三清山/ 127 4. 江西龍虎山/ 128 第六章 道教廟宇/ 129 1. 北京白雲觀/ 131 2. 北京大慈延

福宮/ 134 4. 湖北荊州黃陵廟/ 141 5. 四川省內江市羅泉鎮鹽廟/ 142 6. 廣西容縣真武閣/ 146 7. 山東章丘常道觀/ 147 8. 山東長清靈岩寺/ 148 9. 山東泰安岱廟/ 150 第七章 崇拜/ 153 1. 先賢孔子和孔廟/ 155 2. 關公的廟——關帝廟/ 167 3. 武侯祠/ 175 4. 文丞相祠/ 183 5. 海瑞祠/ 185 後記/ 190 參考資料/ 192 什麼是膜拜?一般來說,都是指信教而言。對於自家的祖宗只是祭祀而已,談不到膜拜。那麼,什麼是宗教呢?百科全書上如是說:“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

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也就是說,宗教並不是自打有人類以來就出現的現象,而是人為的現象。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像有些國家一樣,大部分國人都信某一種教。 為什麼中國人大多數不信教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歷史上,中國一直是皇權至上的國家。說白了就是一直有皇上。你想啊,哪個皇上能讓自己的子民去弄出一個比自己還要至高無上的物事去崇拜呢?歷代的一些皇帝還經常一會兒滅這個教,一會兒滅那個教的,唯恐他們幹出什麼不利於皇上的舉動。 不過在中國,信教的還是有的。如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及基督教。 那麼,在中國前前後後出現的這些教是打哪兒來的呢?其來源是多方面的,有出去請來的,有自己創造的,也有

外來人(傳教士)帶來的。 在咱們中國本土,尤其在漢族人裡,好像跟佛教、道教的關係比跟其他的教要密切得多。信教不信教的,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是“菩薩保佑”“老天保佑”。所以我這裡涉及宗教藝術的,就只表普通老百姓熟悉的佛、道兩家了。要想瞭解其他宗教同樣輝煌燦爛的藝術,請看本系列的其他書籍。 佛教作為一種文化,其領域涉及繪畫、雕塑、建築、音樂甚至天文等,給我國古代的文化增添了極豐富的內容。大到整個廟宇的佈局,小到抱鼓石、欄板、柱頭、牆面的花飾,無不精雕細刻。用“雕欄玉砌”四個字形容,真是貼切得很。 佛教給中國文化的貢獻還遠不止這些。我們平日所用的詞彙裡,有許多是從佛家躉(dǔn)來的。就拿“胡說八

道”這個詞來說吧,其實人家本意不是貶,而是“胡人講佛的八個正道”的意思。又如“一絲不掛”,也不是如今人們所指的不穿衣服,而是沒有一點點牽掛的意思,是悟性很高的境界。又如“世界”也是佛家用語,“世”是指時間,“界”是指空間。“一念之差”裡的“念”,在佛家用語裡是度量時間的最小單位。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崇拜偉人和英雄。詩歌、繪畫、雕塑乃至民間故事裡無不歌頌我們先人的事蹟。在建築方面就更是為他們建祠立廟。只看城市多有孔廟,稍大一些的城鎮多有關帝廟,就可見一斑了。本書收集了其中的一部分,用以弘揚他們的精神,也借此傳承咱們中華的精神。 張克群   媽媽領著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頤和園長廊,仰著頭講每一幅畫的

意義,在每一座有對聯的古老房子前面讀那些抑揚頓挫的文字,在門廳回廊間讓我們猜那些下馬石和拴馬樁的作用,從那些靜止的物件開始講述無比生動的歷史。 那些頹敗但深蘊的歷史告訴了我和妹妹世界之遼闊、人生之倏忽,和美之永恆。 從小媽媽對我們講的許多話裡,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與詩——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最遠處。 在我和妹妹長大的這麼多年裡,我們分別走遍了世界,但都沒買過一尺房子,因為我們始終堅信,詩與遠方才是我們的家園。 媽媽生在德國,長在中國,現在住在美國。讀書畫畫、考察古建築,頗有民國大才女林徽因之風(媽媽年輕時容貌也毫不遜色)。那時梁思成與林徽因兩位先生在清華勝因

院與我家比鄰而居。媽媽最終聽從梁先生讀了清華建築系而不是外公希望的外語系,從此對古建築癡迷一生。媽媽對中西建築融會貫通,家學淵源又給了她對歷史細部的領悟,因此才有了這部有趣的歷史圖畫(我覺得她畫的建築不是工程意義上的,而是歷史的影子)。我忘了這是媽媽寫的第幾本書了,反正她充滿樂趣的寫寫畫畫總是如她樂觀的性格一樣情趣盎然,讓人無法釋卷。 從小媽媽教我琴棋書畫,我學會了前三樣並且以此謀生,第四樣的笨拙導致我家迄今牆上的畫全是媽媽畫的。我喜歡她出人意表的隨意創造性。這也讓我在來家裡的客人們面前常常很有面子——“這畫真有意思,誰畫的?”“我媽畫的,哈哈!” 為媽媽的書寫序想必是每個做兒女的無上驕傲。

謝謝媽媽,在給了我生命,給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後的很多年,又一次給了我做您兒子的幸福與驕傲。我愛你。 高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