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立動物園預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新竹景點|新竹市立動物園:明星動物、交通停車&門票攻略也說明:2020重新開幕的「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最新最熱門的新竹親子景點,不過新竹市立動物園很小,據說面積比台北木柵動物園小60倍,裏頭動物也不多,其 ...

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暨景觀學系 林晏州所指導 楊舜雯的 解說導覽系統使用行為意向之研究 (2012),提出新竹市立動物園預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資通訊科技、解說導覽、科技接受模式。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觀光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顏家芝所指導 廖敏琪的 由國小學童參與校外教學探討環境教育之實施成效-以台北市立動物園為例 (2004),提出因為有 環境行為、環境態度、環境知識、校外教學、環境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竹市立動物園預約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2高雄運動品牌賽事大賞.全國第六十五屆和家盃排球錦標賽則補充:七、 比賽地點:. 高雄市立福誠高中體育館、福誠高中多功能綜合運動場、高雄市立前鎮國中、高雄市立樂群國小、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竹市立動物園預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解說導覽系統使用行為意向之研究

為了解決新竹市立動物園預約的問題,作者楊舜雯 這樣論述:

近年來資訊科技日新月異,雲端技術與無線網路的應用日趨成熟,加上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逐漸普及,資訊得以更快速地傳遞。有鑒於此,眾多國家風景區紛紛開發在行動裝置中可運行之行動解說導覽系統。行動解說導覽系統有別於以往的傳統解說媒介,以新穎且方便的方式達成解說導覽的目的,也因此對於使用者如何接受並使用新科技系統來吸收資訊的相關研究就變得相當地重要。Davis(1989)提出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提到當使用者接觸一項新科技的時候,可以透過科技接受模式來預測與解釋使用者接受的程度或是不接受的原因。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根據Wixom & Todd(

2005)之滿意度結合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利用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開發之行動解說導覽系統,其解說成效及系統品質對使用者滿意度、認知、態度及行為意向之影響。本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行動導覽系統為研究媒介,研究方法為利用平板電腦至陽明山國家公園園區內,請受測者實際操作系統後填寫問卷,以得知受測者之使用感受。調查時間為民國102年4月22日至5月2日為止,共得有效問卷260份,資料分析方法主要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路徑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以行動解說導覽系統作為解說媒介具有良好之解說成效,除了能帶給使用者正向的解說體驗,亦能帶動公園的觀

光效益;而多數受訪者認為此行動解說導覽系統具有良好之系統品質,它除了是方便的解說媒介之外,亦能快速的讓使用者取得新資訊,且節省了詢問的時間;另外透過路徑分析發現解說成效會正向的影響使用者對資訊內容之滿意度,而系統品質則是會正向的影響使用者對系統方面之滿意度,接著滿意度會進一步正向影響使用者之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接著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會進而正向影響使用者對系統的態度,最後透過認知有用性及態度正向影響到使用者的行為意向。應用資通訊技術開發之行動解說導覽系統為未來發展趨勢,本研究結果可提供給相關單位作為參考依據。

由國小學童參與校外教學探討環境教育之實施成效-以台北市立動物園為例

為了解決新竹市立動物園預約的問題,作者廖敏琪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國小學童參與校外教學對環境教育之影響。在環境教育的評估上,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做為評量準則。環境知識包括「生態學知識」、「環境科學知識」、「環境議題知識」共20題;環境態度分為「資源回收」、「污染防治」、「自然生態保育」、「外控行為」、「內控行為」、「反環境」六個構面共23題做為研究依據;環境行為則分為「說服」、「消費行動」、「生態管理」共22題。個人資料分別從性別、年級、過去經驗、有無解說員、家庭社經背景、公私立學校方面,來探討與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台北市立動物園做為環境教育推行成效之研究地點,其中以「知性一日遊」的戶外教學預約最多

的熱帶雨林區做為環境知識施測的基地;此外另針對學童的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一併做研究及探討。研究結果發現,在動物園環境教育的實施對學童的成效方面,顯示接受環境教育解說對學童在環境知識上的成效無顯著差異,但參加有解說員校外教學的學童環境知識的平均分數比較高。其次,環境教育程度不同的學童在環境教育成效上的差異,分析結果如下:(一) 環境知識部分:不同的教育經驗的學童在環境知識上有顯著差異,過去一年參加0次和1~4次的學童在環境知識有顯著差異,參加過0次的同學進步的較多,不同年級的學童在環境知識上有顯著差異,五年級的平均成績高於四年級的學童,公立及私立學校的學童在環境知識上無顯著差異。(二) 環境態度部

分:不同環境教育經驗的學童在環境態度上並沒有顯著差異,不同年級的學童在環境態度上無顯著差異,但四年級的平均態度略高於五年級,公立及私立學校的學童在環境態度上無顯著差異;(三) 環境行為部分:不同環境教育經驗的學童在環境行為上並沒有顯著差異,不同年級的學童在環境行為上有顯著差異,五年級的平均成績高於四年級的學童,公立及私立學校的學童在環境行為上並無顯著差異;而在人口變項方面,除了在環境行為上性別會造成明顯差異外,家庭背景對各方面並無明顯差異。(四) 在環境知識、態度、行為間有無關聯性方面,研究結果顯示學童的環境知識和環境態度間有顯著關聯,關聯性達0.299;其中環境議題越高,內控行為的環境態度越

好;科學環境知識越高,則反環境的態度越低;環境知識的議題越高,則資源回收的態度越好。學童的環境知識和環境行為間無顯著關聯;學童的環境態度和環境行為間亦無顯著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