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營區公所電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柳營區公所電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姚瑞中,LSD寫的 海市蜃樓IV: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柳營區公所兵役課」情報資訊整理 - 熱血南臺灣也說明:熱血南臺灣「柳營區公所兵役課」相關資訊整理- 內政部役政署成立於民國91年3月,掌理有關兵役及替代役行政業務, ... 臺南市新營區公所(06)6322105 轉143 .

國立臺灣大學 農業經濟學研究所 張靜貞所指導 高偉傑的 虱目魚養殖寒害熱點分析-以臺南市為例 (2019),提出柳營區公所電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虱目魚、寒害、智慧農業、空間自相關、熱點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吳宗憲所指導 陳淑眞的 我國地方政府行政區劃分調整評估指標建構─以臺南市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行政區劃分、行政區劃、臺南市的重點而找出了 柳營區公所電話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南市柳營區公所、戶政、地政事務所資訊查詢 - 微笑台灣319鄉則補充:台南市柳營區公所、戶政、地政事務所電話、地址、傳真資訊. 台灣地方自治自明鄭時期開始當時只設了一府二縣及澎湖安撫司、府是承天府即當時荷蘭佔的普羅民遮城範圍、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柳營區公所電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市蜃樓IV: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為了解決柳營區公所電話的問題,作者姚瑞中,LSD 這樣論述:

「蚊子館」的孳生, 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戰爭, 姚瑞中與「失落社會檔案室」以「視線所及」的匯聚力量, 與滋生中的蚊子軍團繼續對峙 ──全台閒置公共設施踏查,《海市蜃樓》系列作第四彈,重量上市!   從2010年以來,藝術家姚瑞中帶領著LSD(失落社會檔案室)的成員以「海市蜃樓」為名,進行了返鄉踏查全台的「閒置公共設施」──亦即現在耳熟能詳的「蚊子館」,到今年為止已經是第四年。但從《海市蜃樓》到《海市蜃樓IV》,蚊子館依舊各處滋生,第四年的踏查成果集結了高達七百頁的百項案例,相較於往年各冊的海市蜃樓都要更加厚實而沉重。   透過LSD成員們第一手拍攝、撰寫閒置現場的踏查記錄,不難發

現這些閒置空間的形成原因儘管錯綜複雜各有來由,但是歸咎其源卻來自相似的理由:原先規劃功能因時空背景變遷而消失、建設政策與民意需求脫節、規劃不夠周全等,導致這些空間儘管耗費公帑大肆建設,卻只能完全荒廢;另一方面,也有些蚊子館成因是選舉政策支票的結果、或出於公部門標案的弊案與業務貪瀆。在《海市蜃樓IV》中,更特別可以看見機關建物更新後閒置無用的原行政建物的荒廢、缺乏維修經費的老舊建築等。   「蚊子館」的踏查不僅揭露了政府公共工程政策的各種暗角所在,也揭露了國家發展中「硬體優先」、將「建設」等同於「經濟發展」的畸形傳統;在大興土木的建設政策下,存留下來的這些宛如廢墟一般的閒置公共設施,最終僅成為

一個個喑啞失聲的歷史遺體;一處處喪失故事、被蛻下、被拋棄的記憶殼鞘。   「蚊子館」是現代社會所共構出的廢墟;要深入這個共構之業的結構,必須從「看見」廢墟、尋找其中被遮蔽之處開始。

虱目魚養殖寒害熱點分析-以臺南市為例

為了解決柳營區公所電話的問題,作者高偉傑 這樣論述:

近年來因受到資源枯竭、污染加劇等影響,捕撈漁業已無大幅增產的可能性,養殖漁業逐漸成為漁業發展的重心。虱目魚為臺灣最為重要的養殖魚種之一,適應環境能力強、成長快速且營養價值高,從早期便成功發展虱目魚的人工繁養殖技術,被認為是將來解決糧食問題的最佳魚種之一。虱目魚的養殖產地以南臺灣為主,其中又以臺南市的養殖量最高,但天然災害一直是造成漁民損失的主要原因,其中寒害對虱目魚的影響甚大,因其特性對低於15 ⁰C以下氣溫時會逐漸出現損失,低溫發生熱點對虱目魚養殖寒害預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本研究以虱目魚主要產地臺南市為研究對象,導入各項圖資進行演算,透過空間分析來尋找寒害的熱點,並輔以專家訪談法,瞭

解因應寒害對策與產業未來展望。根據本研究的空間自相關分析之結果,證實虱目魚養殖產業具有群聚性,且透過LISA分析可以發現,虱目魚養殖熱點有往南發展的趨勢,因此,本研究進一步套入氣溫資料後發現,15 ⁰C以下低溫的熱區(High-High)分布位置集中在學甲區、下營區、鹽水區、新營區、後壁區、白河區、柳營區、東山區等八處。而當發生12 ⁰C以下氣溫時,熱區(High-High)之空間分布位置主要集中在下營區、鹽水區、新營區、後壁區、白河區、柳營區、東山區七處;當發生10 ⁰C以下氣溫時,空間群聚現象則較不明顯。專家訪談結果顯示,要突破產業目前之困境必須要突破在地化市場,而低溫寒害的問題可透過政府

所實施的智慧農業計畫,導入AI人工智慧及智慧養殖系統做為輔助工具,有助於穩定產量及品質。

我國地方政府行政區劃分調整評估指標建構─以臺南市為例

為了解決柳營區公所電話的問題,作者陳淑眞 這樣論述:

基於治理因素考量,我國及各國政府都有重劃行政區域的情形。探討行政區域劃分調整之考量因素,學者各有見解,而國內外之實際行政區劃案例,也因國家與地區的不同,而有不盡相同之考量。2010年12月25日我國五都成形。臺南直轄市之行政區仍維持原縣市加總之37個行政區,且存在城鄉差距、產業差異、人口集中在少數都會行政區的現象,故其行政區劃之調整與整併,備受地方關注,已成為政府部門必須積極進行的重要課題。鑒於行政區劃之重新調整,涉及民眾生活變動與資源重分配,倘能以科學化的研究方法,來嚴謹確立行政區劃考量因素的優先順序,當能規劃出較符合地方需求之行政區劃調整方案。本研究爰以臺南市為例,用客觀的研究方法,尋求

建構臺南市行政區劃分調整之客觀評估指標,提供臺南市政府執行行政區劃分調整之政策方案規劃之先期評估參考,也提供我國其他地方政府進行行政區劃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模式參考。本研究經由文獻分析法以及修正式德菲法(Moddified Delphi Method),歸納本研究之評估指標架構系統,透過2階段之德菲專家問卷調查,獲得6大構面10項目16個指標之一致性共識及其指標之重要性排序;再據以建構各指標之衡量標準,總計提出47個初步衡量標準之建議,確立臺南市行政區劃分調整評估指標系統之實證研究結果。對於後續研究問題,本研究建議相關政府機關或學術研究者,續行以客觀之研究方法,針對本研究所建構之評估指標系統,檢

核其初步衡量標準之合宜性,並探討其各層面之權重分配與排序,再據以評估各界所提出之區劃方案,擇選2-3案最適方案後,透過民主審議或公民投票之方式,讓在地居民自行選出最符合地方需求與城市發展的行政區劃分調整方案,實踐公民社會主權在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