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船代理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地圖、推薦、景點和餐廳等資訊懶人包

波特船代理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露易絲‧克拉斯薇姿寫的 迪士尼(2版) 和重金敦之的 微醺。與大文豪獨酌:偉大的作家個個愛寫酒,更愛喝酒,為什麼?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波特船 - 魚槍也說明:她就是最新設計多功能專利的帆船快艇! 記得5米內帆船可進口也免申請牌照喔 現正尋求台灣地區代理中. 快艇的功能展示. 她好大我如何存放呢? 你可以把她折起來再拖回家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于俊傑所指導 徐國淦的 科技發展下傳統媒體的組織變革與勞資關係:以《聯合報》系為例 (2020),提出波特船代理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組織變革、勞資關係、關鍵績效指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韓豐年所指導 邱千蕙的 從臉書粉專經營探討財經雜誌數位化發展 (2019),提出因為有 臉書粉絲專頁、雜誌數位化、財經雜誌的重點而找出了 波特船代理商的解答。

最後網站105普考則補充:二、定期航商選擇船務代理業者之考慮因素為何?(25分). 【擬答】. (一)法規範:查航 ... 等等,都會在這個點出現,波特五力運用得當的話,對於企業的策略方向和生存有很大. 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波特船代理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迪士尼(2版)

為了解決波特船代理商的問題,作者露易絲‧克拉斯薇姿 這樣論述:

  將夢想變為現實   他是米老鼠之父   他是迪士尼樂園的設計者   他也是改變世界的歷史巨匠   但是他最想作的,是創造你我真實的夢想~~   華特•迪士尼是一位藝術天才,為全世界的人們創造了無限歡樂。他成功塑造了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形象,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風靡世界,歷久不衰。他是有聲動畫片和彩色動畫片的創始者,一生榮獲了48項奧斯卡金像獎。他是迪士尼公司的創始人,也是迪士尼樂園的設計師;其創作至今仍影響我們的休閒活動、教育以及電影工業。   本書從文化的角度綜述這位天才不平凡的一生,探討激發他創造力的來源及靈感,並看迪士尼如何一步一步地把沒人看好的夢想變為現實。   作者簡介

露易絲‧克拉斯薇姿博士   美國著名人類學研究專家,主流電影、粉絲文化和禮儀等領域研究專家,目前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博物館工作,並在大學教授電影方面的課程,同時從事神話故事領域的研究。她和邁克爾‧比里茲合著了兩本名人傳記:《強尼‧戴普傳》和《阿諾‧史瓦辛格傳》,還和比里茲共同研究史瓦辛格東山再起的經歷,並出版《阿諾‧史瓦辛格:一個文化偶像的崛起》一書。   序言  第一章 華特‧迪士尼的家世  第二章 迪士尼的童年  第三章 動畫片的歷史  第四章 迪士尼兄弟工作室  第五章 一切始於一隻老鼠  第六章 迪士尼蠢事  第七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的宣傳戰  第九章 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  第十章 迪士尼的新玩具  第十一章 神奇的娛樂王國  後記 偉人、神話、老鼠  附錄 華特‧迪士尼大事年表  致謝  序   華特‧迪士尼是個舉世聞名的名字,但迪士尼更喜歡人們稱他為「米老鼠之父」、迪士尼樂園的設計者。確切地說,他是一個使數百萬人相信夢想能夠變成現實的人。但是真正的華特‧迪士尼是一個具有多面性的人物,從二十世紀初出生到一九六六年逝世,相比同時代的其他美國人,他對美國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影響都更加深遠。   一九○一年十二月五日,華特‧迪士尼在芝加哥出生,他是勤勞的中西部人伊萊斯和芙羅拉‧迪士尼的第四個兒子。一九○六年,迪士尼一家離

開芝加哥前往密蘇里州馬瑟林定居。多年以後,迪士尼功成名就時,他仍喜歡回憶在馬瑟林的四年幸福時光,並將這個小城鎮作為美國理想與懷舊的典範。當農場經營陷入困境時,迪士尼一家遷往堪薩斯市。迪士尼在這裡入學,但他在學校裏一直表現不佳,還常常因塗鴉和做白日夢被老師抓到。   迪士尼對美術的興趣獲得了家人的鼓勵,遷回芝加哥後,他參加了一些藝術課程,但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如火如荼的進行。迪士尼想參軍,可他當時年僅十六歲,未達到參軍年齡,只得偽造出生證明上的日期,最終加入紅十字會前往歐洲。在這裏,他的繪畫天賦得到了鍛鍊:為紅十字會繪製海報、編輯動畫片。戰爭結束後他返回堪薩斯市,找到一份商業美術設計的工作。

這時候的迪士尼嘗試製作了一些動畫片,並售出一部分影片,但最終還是破產了。   一九二三年,迪士尼帶著工具,懷著在好萊塢大顯身手的夢想前往西部,在加州與兄長羅伊會合。他們共同創建了第一個迪士尼工作室,開始製作創新性的動畫短片:將真人實景和動畫結合在一起。他們獲得了一份《愛麗絲》系列影片的合約,這一系列影片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的冒險,共需製作五十四部。此外,他們還製作了一個全新的動畫形象─幸運兔奧斯維德。此時,工作室不斷擴展,聘請了數名有天賦的動畫師,但他們最終被迪士尼的合作夥伴─狡詐的紐約代理商─引誘而離開了工作室。   迪士尼還發現他不能擁有奧斯維德這個動畫形象的所有權。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返回加

州的途中,在橫穿美國的鐵路上,迪士尼設計了一個全新的卡通形象─莫蒂默老鼠!迪士尼的妻子莉蓮建議取一個更恰當的名字─米老鼠。於是,一個影響全世界的動畫偶像誕生了。迪士尼忠實的動畫師厄布‧埃維克斯幫助迪士尼繪製和完善了這個新的動畫形象。米老鼠本應該在一系列影片中出現,但是電影界發生了一次巨大變革─有聲片出現了。在此之前,迪士尼工作室僅發行了一部米老鼠的影片。此後,幾乎所有的電影,包括動畫片,都進入了有聲時代,這也給迪士尼帶來了新的靈感。   一九二八年,迪士尼發行了第一部有聲動畫片《蒸汽船威利號》。影片的主角米老鼠一炮而紅,並最終成為文化現象。早期動畫片裡的人物形象經常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商品上,米

老鼠就是其中之一。迪士尼工作室制定了授權商品的標準,現在所有的傳媒公司都沿用了這套標準。到一九三○年,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加入米老鼠俱樂部,而米老鼠商品也達到幾百種之多。   工作室繼續製作米老鼠動畫片,同時開始製作新的動畫系列片《糊塗交響曲》,影片融入了音樂元素,是非線性動畫片。這個系列的影片廣受歡迎,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糊塗交響曲》之《花與樹》是電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動畫片,一九三二年,《花與樹》獲得奧斯卡獎,同年,迪士尼因創作的米老鼠而榮獲奧斯卡特別獎。一九三四年,《糊塗交響曲》之《三隻小豬》獲得奧斯卡獎,迪士尼工作室的授權商品被搶購一空,影片的插曲也風靡全國,形成了另外一種文化現象。

  儘管大蕭條時期經濟衰退,迪士尼的工作室仍雇用了許多動畫師,開始製作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一九三七年,《白雪公主》上映後轟動一時,第二年,世界各大影院都開始放映此片。影片為華特再次贏得了奧斯卡特別獎。一九三八年華特被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名譽碩士學位,但這一年他的母親芙羅拉卻在一場意外事故中去世了。   《白雪公主》賺到的資金使工作室得以搬遷到新的大樓,迪士尼根據動畫製作工序對大樓進行了特殊設計。動畫師們在此期間製作了多部影片:《皮諾丘》、《小鹿斑比》、《幻想曲》以及《小飛象》,它們在此後的幾年裡陸續上映,最終都成為迪士尼經典動畫片。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

爆發之後,迪士尼動畫片的歐洲市場被迫關閉。與此同時,迪士尼的動畫師和其他員工開始要求改善工作條件和規章制度。一九四一年初,員工們開始談論罷工,這一年夏季,數百名員工舉行了罷工。   迪士尼辛勤培養了這些員工,甚至在大蕭條時期仍堅持雇用他們,但此時這些員工開始反對他,這讓他想起了早期製作幸運兔時員工的叛離,使他心煩意亂。迪士尼在當地報刊上發表公告,稱這次罷工是由共產主義者煽動發起的。在談判繼續進行時,迪士尼應美國政府之邀前往南美洲訪問,以促進美洲國家之間的合作,防止它們加入法西斯軸心國。當迪士尼在國外為影片拍攝素材、廣交朋友時,他的父親去世了。此後罷工事件逐漸平息,迪士尼回來時,已經為製作數部

拉丁美洲的影片搜集了足夠的素材,這使得迪士尼市場轉向新的發展方向。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迪士尼工作室立即被軍隊佔用,軍人進駐迪士尼工作室是為了保護附近的軍事工業。數月之後,當軍隊離開後,迪士尼開始為美國軍隊和多個政府機構製作教育和宣傳影片。這些作品對工作室和美國文化產生了持久的影響,此後迪士尼鼓勵運用動畫片對大眾進行教育,進行親政府宣傳。迪士尼製作了一系列動畫片,鼓勵公民納稅;還為軍隊製作影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士兵展示如何調試武器以及如何在戰場上做出抉擇。他憑藉自己的力量製作了影片《空中致勝》,這部影片讓他相信:相比海軍力量,空軍力量才是戰爭獲勝的關鍵。他的動畫師

製作了多部反對希特勒的影片,像以唐老鴨為主角的《元首的面孔》等片十分受歡迎。   戰爭結束後,迪士尼工作室與政府的合約也結束了,工作室的規模不得不大幅縮減,但動畫長片的製作仍在繼續。此時華盛頓舉行了多場調查好萊塢共產主義者的聽證會,迪士尼出席了其中一場聽證會並作證。他將動畫師們參加罷工的行為視為不忠並耿耿於懷。迪士尼作為「友好證人」公開點名,指證數名他的員工為共產主義者或者「親共分子」。聽證會後,好萊塢公佈「黑名單」,許多天才動畫師因此失業了。   迪士尼一邊重建工作室,一邊開拓新領域。這時候他迷上了火車,參加了一九四八年舉行的芝加哥鐵路博覽會。迪士尼在參觀展覽後萌生了一個想法:在工作室附

近建立給遊客帶來歡樂的遊樂園─米老鼠公園。迪士尼還參觀了阿拉斯加州,這裡的自然景觀讓他產生了製作自然影片的興趣。一九四八年,第一部講述阿拉斯加州海豹生活的《真實生活歷險記》上映,第二年獲得奧斯卡獎。《真實生活歷險記》被視為早期的自然紀錄片,影響了數代人,使人們關注環保和野生動物的問題。   二戰結束之後,歐洲市場重新開放,但是由於歐洲政府制定的法規,工作室的大部分資金不能轉回美國。迪士尼決定用這部分資金在英國製作真人電影。從一九五○年的《金銀島》開始,一系列成功的影片陸續製作完成並上映。迪士尼沒有忘記籌建「米老鼠公園」的計畫,為此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WED公司,專職負責創建迪士尼樂園。華特在

加利福尼亞州南部購置了大量地產,並從銀行貸款。華特和他的夢想工程師們共同創建了遊樂園,一個適合家庭旅遊的主題公園,一個全新概念的主題公園。   一九五五年七月,迪士尼樂園正式開放。全國九千萬電視觀眾收看了實況轉播,其中許多觀眾是透過收看迪士尼主持的每週電視節目瞭解迪士尼樂園的。迪士尼樂園開放的第一年就吸引了近五百萬遊客,類似的主題公園開始大規模湧現。此後,迪士尼在東海岸為第二個樂園尋找適宜的場地。迪士尼為迪士尼樂園勞心費力,不斷擴展、改善迪士尼樂園的設計,嘗試新的景點和技術。   到一九六五年,迪士尼樂園的遊客量達到五千萬,迪士尼和他的兄長羅伊此時轉向佛羅里達州,打算在此創建新的遊樂園。這

個遊樂園的理念是創造一個未來城市社區的模型,發展人類生活的科技。同時,工作室繼續創作真人電影,出品了獲得多項奧斯卡獎的《歡樂滿人間》等影片。至此,在迪士尼領導下,迪士尼工作室總共獲得四十八個奧斯卡獎項。一九六六年,迪士尼被查出患有肺癌。確診後不久,迪士尼在加州逝世,並悄悄火葬(沒有像傳說中那樣被冷凍起來)。他的兄長羅伊將佛羅里達州的項目改名為「華特‧迪士尼世界」,這個公園開放後不久,羅伊於一九七一年逝世。   長期以來,迪士尼儼然成為家庭娛樂的代名詞,他的簡約理念以及對人性本善的信仰深深影響了幾代人。 一九二三年七月,迪士尼來到了加州,搬進他的叔叔羅伯特的家中。羅伯特‧迪士尼於一

九二二年和許多其他美國中西部人結伴移居到這裡。迪士尼沒有立即找到工作,但是他徘徊在電影製片廠周圍觀看和學習,假裝他是來這裡求職的。事實上,他在西部找到了一份做臨時演員的工作,但是因為大雨耽誤了拍攝。改日拍攝的時候,臨時演員都換了。迪士尼需要錢去支付在他叔叔那裡的寄宿費和膳食費,所以他打算製作一套全新的笑話電影賣給當地的電影院。他又成立了一家臨時的動畫工作室,開始從事電影創作。 同時,他給瑪格麗特‧溫克勒─紐約的動畫發行商寄去一封信。信中,他講述自己西遷後成立了一個新的工作室,他時刻記著《愛麗絲》系列電影並且希望她能發行。這一年的八月份,溫克勒失去了兩大動畫客戶:《菲力克斯貓》和《逃出墨水池》電

影系列的發行權。趁此機會,迪士尼將《愛麗絲的仙境》的電影拷貝寄給了溫克勒,但是這部電影並不屬於這次合作的內容(因為它的所有權屬於歡笑電影公司)。溫克勒被這部影片征服了,她與迪士尼簽訂了六部系列電影的合約,並承諾以後還可能續簽合約。合約約定每部影片一千五百美元,並要求迪士尼每月製作一部影片。一九二三年十月,動畫師華特‧迪士尼(他在信中就是這樣稱呼自己的),重新回到了動畫製作業。 迪士尼說服羅伊離開退伍軍人療養院和他合作,一起製作《愛麗絲》系列電影。迪士尼估算每部影片需要七百五十美元,算下來利潤非常可觀。他們成立了迪士尼兄弟工作室(Disney Brothers Studio),為了籌集資金,羅伊

把自己薪水中儲蓄的二百美元投了進來,他們的叔叔羅伯特勉強借給了他們五百美元,還有二千五百美元借款是他們的父母抵押了房子湊起來的。他們的父母此時居住在俄勒岡州(Oregon)的波特蘭(Portland)。迪士尼一家再次默默站在迪士尼(以及羅伊)身後,支持他完成自己的夢想。多年以後,迪士尼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羅伊的指導以及他在商業上的幫助。他說:「如果不是我的兄長,我肯定會因為財務問題數次鋃鐺入獄。我從來不知道如何精打細算的理財,是他使我一直沿著正軌前行。」

科技發展下傳統媒體的組織變革與勞資關係:以《聯合報》系為例

為了解決波特船代理商的問題,作者徐國淦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探討傳統平面媒體《聯合報》系,在面臨數位匯流挑戰時,如何因應市場結構改變,找出組織變革策略與行為,以及勞資雙方如何兼顧經營績效管理與保障勞工權益下執行協商。研究問題如下:(一)數位匯流下,傳統報業組織領導者,在報業媒體的轉型變革中扮演的角色為何?在解構與再建構的組織變革中,其態度與決策產生的影響為何?(二)數位匯流下,《聯合報》系在改變與再建構的組織變革中,推動那些重要的組織改造?(三)數位匯流下,《聯合報》系在解構與再建構的組織變革中,產生的勞資爭議為何?勞資協商的歷程與結果為何?研究發現如下:(一)《聯合報》系領導人與管理階層廣邀學者專家進行結構變化的盤點,透過內部刊物交流,讓

員工了解傳統紙媒面臨數位匯流之困境與機會;同時擘畫轉型變革目標、策略與手段,並對內容與人力提出重整因應。另外,透過願景溝通,讓員工了解未來的願景與方向。啟動不同階段教育訓練,進行員工職能與態度的轉化;並適時宣導成效,建立信心,化解抗拒。(二)因應數位匯流的組織變革,報系從1990年起,實施不同階段的優退、優離人事精實政策。報系在1980年代榮景時期,受雇人員高達5千多人,到了2020年底剩1,386人,減縮達2.7倍強。(三)2002年報系開始倡議改革薪級制度,並於2008年推動KPI績效管理,2011實施薪幅制,跳脫既有薪級制度,將同仁職務貢獻與薪資緊密結合,讓薪資結構更趨合理與彈性化,以強

化報系整體競爭力。(四)報系執行變革中,工會組織居中協商談判,推動團體協約簽訂、「久任年金」協議、薪幅制團體協約等。工會更適時反應有關KPI績效管理執行問題、考績爭議事件及記者工作負荷過重等等,力保員工在組織變革中的勞動權益。

微醺。與大文豪獨酌:偉大的作家個個愛寫酒,更愛喝酒,為什麼?

為了解決波特船代理商的問題,作者重金敦之 這樣論述:

芥川龍之介、彼得梅爾、太宰治、夏目漱石、椎名誠、江國香織、宮尾登美子、 迪克佛朗西斯、三浦紫苑………偉大的作家個個愛酒,為什麼?   ◎村上春樹怎麼喝威士忌?加水、加冰還是純飲?   ◎對作家魯迅來說,紹興酒只能配什麼食物?才是家的味道。   ◎為什麼從政治圈到路邊攤,都能看到威士忌的身影?   ◎生命之水是什麼味道?海明威說:「喝起來很清爽,卻讓你全身無力。」   曾任松本清張、池波正太郎、渡邊純一等名作家的編輯、   日本知名飲食評論家重金敦之,   他將自己豐富的飲酒知識與大文豪們的飲酒習慣(或怪癖)結合,   透過名作家筆下一個個生動的喝酒場景,與作家展開穿越時空的對酌──   

不會描述用餐喝酒、不會描寫女人,不配稱作家。只有本書能告訴你理由何在。   讓你看完也忍不住想浮一大白。   ◎不管怎樣,先來杯啤酒吧!   曾獲日本漫畫家協會大賞的東海林禎雄說:「最棒的啤酒,來自乾渴的喉嚨。」   但名監製椎名誠卻認為:「聚集了三惡的啤酒,不過是帶有酒精的冷水而已。」   大文豪喝啤酒,除了比快、比多,還能比……   他們又用喝完一杯啤酒的時間做什麼?   ◎威士忌在文學裡、在喉中,輕撫       從政治圈到路邊攤,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連新人想紅都要學「約翰走路」。   話說回來,到底威士忌該純飲、加水還是加冰呢?村上春樹有答案。   12年的「I.W.哈伯」,更是波本

威士忌中的經典,   讓曾獲芥川賞的作家池澤夏樹都說:「可以喝這個的話,其他什麼都不需要了。」   ◎葡萄酒到香檳的N種樂趣   鰻魚蓋飯與葡萄酒居然是天生一對?   喝香檳和紅酒一樣,都得先靜置一到兩天,開瓶時絕對不能發出聲音,   《山居歲月》的作者彼得.梅爾說:「這樣才能聽到氣泡嘆息的聲音。」   酒中的蒙娜麗莎──索甸,又有什麼樣的魅力,居然讓芥川龍之介的徒弟   小島政二郎,打破滴酒不沾的習慣,還對它讚不絕口?   ◎生命之水──烈酒(蒸餾酒)   如果歐洲的生命之水是白蘭地,日本的生命之水就是泡盛和燒酒。   而太宰治的生命之水,卻是綠仙子(艾碧斯),只是也毀了他的生命。   

話說回來,生命之水是什麼味道?海明威說:「喝起來很清爽,卻讓你全身無力。」   ◎雞尾酒做法搞缸,目的簡單   村上春樹眼中,「雞尾酒這種飲料,大多是為了追女孩而存在的。」   雞尾酒中的最高傑作非馬丁尼莫屬,   曾獲日本文學大獎的開高健更說:「雞尾酒只有馬丁尼才算數。」   如果有人能乾三杯乾馬丁尼,一定會讓大家另眼相看。   ◎紹興與老酒,不宿醉   對小說家司馬遼太郎而言,提到紹興就想到老酒,   但對中國作家魯迅來說,紹興就是得配上臭豆腐,這才是家的味道。   ◎日本酒怎麼喝最好?   熱的日本酒配冷食最搭!曾獲泉鏡花文學獎的角田光代連說夢話都不忘那滋味:   「熱燗好喝!蕎麥

麵好吃!這組合真是太棒啦!」   當然,日本酒也能喝冷的,獲菊池寛賞的吉村昭還特別強調,務必倒在葡萄酒杯裡慢慢品嚐。   在重金敦之眼中,最好喝的酒,不是與好友熱絡豪飲,   而是獨自微醺的逍遙,特別是與大文豪對酌,一起乾杯。 名人推薦   暢銷書作家 張維中   台灣日本酒同好會  陳麥可   知名節目主持人、作家 謝哲青   日本輕文化歷史書寫第一人 茂呂美耶 作者簡介 重金敦之   1939年出生於東京,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後進入朝日新聞社就職。任職於《週刊朝日》時,曾為松本清張、池波正太郎、渡邊純一等人的責任編輯,編出許多暢銷作品。離職後曾任大學教授、文藝記者,在食之領域造詣

深遠,亦獲得料理人們的廣大信賴。著有:《世界第一侍酒師 田崎真也物語》、《食之名文學家們》、《池波正太郎劇場》、《壽司的常識與非常識》、《作家的食與酒》、《食彩文學事典》等書。 譯者簡介 蘇胡   中日筆譯譯者。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譯有:《離群的勇氣》、《醫生自己不吃的藥》。   推薦序一 閱讀已是浪漫的微醺 推薦序二 愛酒的人不見得嗜酒,而是對微醺的飄然上癮 推薦序三 在獨酌微醺的低迴中,體會文學家與美酒間豁達真摯的浪漫 以酒代序 餐前酒,微醺得宜 第一章 不管怎樣,先來杯啤酒吧! 最棒的啤酒來自乾渴的喉嚨!喝啤酒就是要大口灌下,讓喉頭不斷咕嚕作響,喝完後再哈

的一聲,大口吐出一口濁氣,才是最理想的喝法。     第二章 威士忌在文學裡、在喉中,輕撫     很多人以為年分越久遠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會越好喝。其實不然,有些東西可以靠歲月獲得,有些東西卻會隨歲月消失。有的會隨蒸發而增加,也有的會隨之減少。 第三章 葡萄酒到香檳的N種樂趣                             想充分享受葡萄酒用餐時最少要有四個人。除了白酒與紅酒,配起司時另外要再開一瓶紅酒、享受甜點時若還要配香檳,只有一個人去實在不太方便。喝不完很浪費,如果硬是喝完,就不知是否能平安回家了。 第四章 生命之水──烈酒(蒸餾酒)                    

喝保樂的艾碧斯,我完全沒辦法純飲。要加一倍半的水再放冰塊,即使如此它還是非常烈,而且味道非常特別,它也不是上流法國人會點的酒,不過若能喝上三杯,服務生一定對你另眼相看。 第五章 雞尾酒做法搞缸,目的簡單                     「午後之死」真是極品,既掩蓋了酒精的味道,喝起來就像獨自從冰河破雪滑下來一樣。當喝到第六、七、八杯後,就像是不綁登山繩,直接從冰河俯衝下來一樣刺激。 第六章 紹興與老酒,不宿醉     紹興酒一定要配著中國料理喝才好喝。我記得那一年,拜訪一位在臺北經營廣告代理商的朋友,我們一行五個人一整晚喝光了35瓶紹興酒,就算紹興酒是不會引起宿醉的酒,隔天還是整天

感覺頭暈暈的。 第七章 日本酒怎麼喝最好?                             日本酒微妙之處就在於,喝起來的味道會隨身體狀況變化。無論吃火鍋或是烤魚等日本料理時,不配日本酒就渾身不對勁。 後記 與好友豪飲的熱絡,遠不及獨自微醺的逍遙   序 餐前酒,微醺得宜   大概在20年前,日本的侍酒師大賽上出現了「實技測驗」的項目。主辦單位準備了吧台以及各種酒與酒杯;參賽者必須依照考題所提示的季節、用餐人數及目的,調出最適合的餐前酒。   為客人端出餐前酒,是非常需要速度與品味的任務,因此,我深深認同這是考驗創意與技術的好題目。但賽後卻有不同的聲音表示,因日本關西地區

的餐廳,少有飲用餐前酒的習慣與文化,這種出題方式對關西地區的選手有失公平。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大概是因為關西人覺得,用餐時一定會喝葡萄酒,所以就不需要特別點餐前酒來喝,這倒是十分符合關西理性主義的表現。   我想無須多做說明,餐前酒就是於餐前飲用,給胃適當的刺激以促進食慾,也吊一吊人的胃口,讓用餐者更期待接下來的餐點。在法國的餐廳或咖啡廳用餐時,服務生一定會問:「用餐前要喝什麼呢?」如果在日本,大部分人則會搶在服務生提問前就開口說:「總之,先來杯啤酒吧!」   總之,先來杯啤酒!   以前,日本有些時髦的頂級法國餐廳不提供啤酒,這種餐廳不知該說是太自以為是,還是搞不清楚狀況,在日本飯前先來

一杯啤酒,早已成為不成文的餐桌禮儀。我記得某次梅雨季,和朋友約了去法國餐廳用餐,但那家餐廳不提供啤酒,正好餐廳前面有一家超商,我索性直接去超商買酒,就這樣拿著一瓶罐裝啤酒,邊喝邊走進店裡。其實,日本人這麼熱愛啤酒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日本的夏天悶熱無比,讓人不管做什麼事,都想先喝杯啤酒消暑,故順理成章的,自然會拿啤酒來當餐前酒。   日本這句「總之先來杯啤酒。」可說是風靡了一世。雖然有些人覺得,這樣就不用猶豫要點什麼酒,但我認為,這種盲目跟風的心態不太恰當。也有些人覺得,每次都一成不變的說:「總之先來杯啤酒……」很無聊,偶爾點些別的酒不是比較新鮮嗎?所以,京都市市議會便在2012年12月,一致通

過「以清酒乾杯」的條例。   這麼做的目的,是藉由推廣以清酒乾杯的習慣,讓清酒更加普及,促進大眾更了解日本文化。不過,這畢竟只是理念性的條例,沒有任何拘束力與罰則。   政府會出這樣的怪招,也不是沒有原因,因為近年日本酒在市場的占比日漸消退,對以美酒產地伏見聞名的京都而言,更是受到強大衝擊。故京都市政府才會主辦各種乾杯活動,積極推廣日本酒。不過,為此特別訂立條例,似乎是搞得有點太盛大了,我想這可能是想模仿法國第戎市,推廣著名雞尾酒「基爾」(編按:由白葡萄酒與黑醋栗糖酒混合而成)的做法。   提到乾杯,折口信夫(釋迢空,日本民俗學者、國語學者)曾主張,「乾杯」不應作為祝詞,應該以「恭喜」來

表示賀意。但如今,「乾杯」似乎已廣為全球所知,暫時還找不到能代替「乾杯」的祝詞。   這讓我想起最近參加許多追思會,「獻杯」一詞更讓我感到困惑。理論上,也不該有「獻杯」這樣的祝詞,但卻很多人這樣用。在某個作家的追思會上,擔任司儀的日本放送協會(NHK)主播說:「那麼,就由不才帶領大家獻杯給○○老師。」在這種   哀悼的場合,用獻杯實在不太適合。如果我受人委託擔任司儀,應該只會說:「請大家面向故人遺容靜默。」   還有一次,也是在某位作家的追思會,擔任司儀的人好不容易沒用獻杯,只說:「請各位安靜的喝完手中的酒。」結果,有一個人不知是否沒聽到,只有他大聲喊出:「獻杯──」,好不尷尬。 餐前酒

,微醺得宜   再回到餐前酒的話題上,所以,到底要怎麼選擇餐前酒呢?我認為,它就像是為了讓用餐更愉快的序曲,所以應避免喝會減低食慾、損害味覺或嗅覺的烈酒。再者,因為是在空腹狀態下喝,建議還是配些下酒菜,不要喝得太醉為佳。享用這篇餐前酒後,請各位看官好好品嚐今晚餐桌上的主題,享受千變萬化的美酒與文學世界。 推薦序一 閱讀已是浪漫的微醺   我曾經循著日本作家筆下提過的酒吧,進行過幾趟文學酒館之旅。比如吉本芭娜娜、森見登美彥以及在這本《微醺。與大文豪獨酌》書中提到的村上春樹、太宰治等人。   村上春樹迷肯定都知道,他熱愛威士忌和冰啤酒。臺灣人這幾年流行說的「小確幸」一詞,即出自村上春樹的

散文集中,他對啤酒的描述。他曾說過在炎炎夏日運動結束後,若能來一杯冰涼暢快的啤酒,那麼就是生活中微小而確切的幸福。又或者,他說過在自己尚未成為小說家以前,有一天在神宮球場外野席,一個人躺在草坪上飲著冰涼的啤酒,抬頭望天空,悠閒的眺望著比賽。就在啤酒入喉的當下,他說:「對了,來寫小說看看吧!」也早已成為村上迷奉為經典的畫面之一。   我便因為這段佳話,第一次拜訪了神宮球場。而他在《挪威的森林》中寫過渡邊君會去的新宿爵士樂酒吧,我也特地按「文」索驥親自朝聖過,想像在冬夜,一個作家在心底迴盪的城市樂章。   太宰治喜歡去的淺草「神谷BAR」已有百年歷史,曾是我的文學酒館行旅路線之一。神谷BAR的

招牌酒「電氣白蘭地」不僅是他的摯愛,同時也被晚近的暢銷作家森見登美彥以幽默的筆法,創造出「偽電氣白蘭地」在作品中登場。太宰治愛酒成癡,時至今日,就連在三鷹的太宰治墓園裡,也總有書迷會在他的墓碑前獻酒,一年到頭從未間斷。   日本始終存在著濃郁的喝酒文化,光是在居酒屋裡就有不少關於飲酒方式,且在斟酒之中還隱藏著輩分與性別的差異。想要融入日本社會,就必須明白那些潛規則。想要跟愛去居酒屋的日本人做朋友嗎?就算你不太能喝酒,開啟幾個關於《微醺,與大文豪獨酌》提到哪些作家愛喝什麼酒的話題,肯定氣氛迅速融洽,也讓人對你刮目相看。   最後必須坦承,我其實是一個不太能喝酒的人。不太能喝酒的原因不是不喜歡

酒,只是因為體質的關係對酒精容易過敏,所以總只能淺嘗則止。可是即便如此,我仍想說我是「喜歡酒」的。我「喜歡酒」更精準的說,是我喜歡杯觥交錯的氣氛,喜歡飲酒的環境,喜歡在喝酒的空間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尤其是日本作家當美酒入口,意識滑入微醺之際,逐漸在他們身上以及文字創作中,醞釀發生的那些或虛或實的故事。   無論愛酒或不愛酒,這本《微醺。與大文豪獨酌》都能讓你了解善用文字的作家,如何利用妙筆生花的創作能力去形容酒的美好。字裡行間,如此的閱讀感受,恍若飲酒,其實已是一種浪漫的微醺。 旅日作家、暢銷書《東京模樣》作者/張維中 推薦序二 愛酒的人不見得嗜酒,而是對微醺的飄然上癮   美

酒串起了無限可能。舉凡中外,許多大文豪都頗嗜杯中物,如中國的魯迅獨愛紹興酒;日本近代的文豪村上春樹特別喜愛威士忌;偉大的作家海明威,更以對蘭姆酒的熱愛著名於世。《微醺。與大文豪獨酌》的作者重金敦之,透過世界著名文學家筆下一個又一個描繪酒的場景,帶出大文豪與酒為伍的特殊癖好與軼事,而書中許多有趣的故事,更讓人在享受美酒之餘,也能品味美好文字。   本人自1999年開始從事酒業至今,已沉浸在酒海將近十七個年頭。年輕時錢包拮据,加上不懂得「品味」為何,喝酒的原因無非是為了酒精。然而,這長時間與酒為伍的生活,也讓我漸漸培養出對酒類研究的興趣,並從單純的享受酒精,到能喝出酒的底蘊。現在除了賴以為生的日

本清酒之外,我對各種酒類都有基本的涉獵與了解。這才了解到酒不只是酒,更是在人與人之間搭起橋梁的重要角色,很多人愛酒的原因也不是真的愛喝酒,而是對微醺的飄然上癮。   而人類部分的文化,也就在餐桌上分享酒精的過程中,悄然而生。   臺灣異於世界的飲酒文化──吃正餐時幾乎不喝酒   世界各國與臺灣本地的品酒習慣,最大的差異在於「食中酒」概念的有無了。不知道讀者有沒有發現,臺灣人尤其在吃正餐時,不太喝酒。再者,近年來政府嚴格取締酒後駕車,更讓一般人在餐廳喝酒的比率大減。然而,以日本人為例,酒類在他們的飲食生活中,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在日本旅行時常常觀察日本上班族,他們只要聚餐一定人手一杯啤

酒先乾一輪,接下來再點各自喜愛的酒款,一邊聊天、一邊享受美食。   而在日本的正式餐會上,絕對不能少了餐前酒,多半會搭配清淡的小菜,先提起味覺的渴望,為接下來的前菜做好開場準備。在這個階段,日本人會喝氣泡型態的日本酒或西式較不甜的香檳。開始上前菜時,則使用最高檔的純米大吟釀來作為序曲,慢慢前進。隨著宴會的進行,出菜的口味越來越濃重,這時候搭配的就是口感馥郁的純米酒(編按:原料為米、米麴及水,完全不加入釀造用的酒精與醣類才可以稱為純米,入口醇厚柔)或本釀造(編按:將米的雜質磨掉30%以上,會加入釀造用的酒精,味道較為清淡,清爽順口,被稱為有個性的日本酒),也有人會選擇冷酒或熱酒。餐後酒的選擇,

多數人會以陳年的古酒或西式的波特酒或威士忌,宣告餐會告一段落。   在臺灣,雖然我們在聚餐上的飲酒順序未必如日本人講究,然而了解各式各樣的美酒,也不失調劑生活的角度。以啤酒為例,現在的臺灣有很多進口商導入了席捲歐美風潮的精釀啤酒,這些擁有較高酒精濃度以及更多元風味的啤酒,一定會讓愛酒者大開眼界。至於威士忌,現在則開始流行使用更多樣橡木桶陳年的蘇格蘭威士忌;此外,葡萄酒也有更多的選擇,在歐洲傳統產區、新世界(編按:指來自美國、南美洲、澳洲和南非等地的葡萄酒)之外,更多林林總總的小型釀酒商產品,也開始打進臺灣市場並各自擁有不少擁戴者。有這麼多種選擇,真是嗜酒者的美好年代。   台灣日本酒同好

會/陳麥可 推薦序三 在獨酌微醺的低迴中,體會文學家與美酒間豁達真摯的浪漫   記得在十多歲時,第一次讀到這首體裁與風格都相當特別的唐詩: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以極具個性的生動筆

法,勾勒出盛唐開元天寶年間,八位雅士飲酒的倜儻磊落。讀了這首詩後,相信你一定對賀知章、李白及張旭酒後張揚顛狂的真性情印象深刻。   大家或許熟悉「少小離家老大回」中近鄉情怯的賀老先生,但應該對在長安大街「解金龜換酒為樂」的知章不太熟悉,杜甫說他喝醉酒後,騎馬就像駕著輕舟般搖搖晃晃,最後竟然掉到井裡後呼呼大睡。乃至醉中公然抗旨的太白,與倨傲不覊的書法家張旭,杜甫以寥寥數筆,揮灑出文學家們酒後的曠達飄逸。我們可以說,杜甫所描寫的,不只是大唐盛世的情調,更是浪漫俊逸的情愫。   文學家與美酒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難以言喻的鬱結,這種牽絆超越了國籍、突破了時代。不分中外,很多文學家都飲酒,有些甚至以

嗜酒聞名,被後世尊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的陶淵明,就是最好的例子。五柳先生愛酒,在憂國憂民的抑鬱悲憤中,留下著名的《飲酒詩》20篇,其中一首寫道: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古人認為在金秋綻放的菊花,有傲骨凌霜之品,食菊能修身自潔。詩人採下帶著朝露的菊瓣,浸酒而飲,不僅花氛和酒香融為一體,飲之更能解愁忘憂,讓情感更加脫俗超凡。   相較於魏晉名士的逍遙自適,及大唐文人的狂放豪邁,其實,我更偏愛秦觀的浪漫纏綿: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古人說:「花看半

開,酒飲微醺」,與朋友們之間熱絡飲酒的縱情飛揚,或許,就像重金敦之在書中所說,只有在獨酌微醺的低迴中,才能真正體會到,文學家與美酒間豁達真摯的浪漫情懷。   知名節目主持人、作家/謝哲青 最棒的啤酒來自乾渴的喉嚨大名鼎鼎的漫畫家東海林禎雄(代表作有《後天君》等),每天必喝啤酒。每到傍晚他就開始思考:「今天的啤酒該怎麼喝才好喝?」甚至還為啤酒做了一首詩:最棒的美味來自空腹。最棒的啤酒來自乾渴的喉嚨。而乾渴的喉嚨,來自如雨下的汗滴。──<這也想吃,那也想吃>,《週刊朝日》2013年7月號,東海林禎雄著從他位於西荻漥(位於東京杉並區)的工作室返回在荻漥的住所,約莫要走一站的路程,途中他會去某家

附有三溫暖的溫泉旅店。並在三溫暖與浴池間往返六次,再心滿意足的去吃飯。在洗完三溫暖之後,他必大口大口的灌下啤酒,對他而言,這就像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餐前儀式。咕嚕咕嚕咕嚕,仰頭直灌咕嚕咕嚕咕嚕。放在桌上喝完的空啤酒杯裡,只有兩圈泡沫。因為用兩口就乾完了。立刻又點了第二杯,咕嚕咕嚕咕嚕。這次變成了三圈泡沫。──<這也想吃,那也想吃>,《週刊朝日》2013年7月號,東海林禎雄著很多人都知道,剛洗完澡的啤酒最棒了!酒博士坂口謹一郎也說,因為洗完澡後的啤酒,滋味實在好喝到不行,連討厭洗澡的他都願意為此乖乖去洗澡。每個人都不會忘記第一次喝啤酒時的那股苦澀。但漸漸的不但不覺得苦,還越喝越喜歡。這種類似茶或咖啡

的癮,或許也算是啤酒的魅力吧!我常想,要是有比啤酒更棒的飲料或許也不錯,但說不定啤酒已經是人類智慧的極限了。──<啤酒贊>,《世界的啤酒》,坂口謹一郎著經他這麼一說,似乎真的找不到比啤酒更棒的飲料了。喝完一杯啤酒的時間,大文豪用來做什麼?在拚酒時,大家常會起鬨說看喝一杯或一瓶要花多少時間。在這一點,沒有人拚得贏德國人。以前我曾在相撲協會的關取(相撲力士的位階之一)們舉辦的活動上,看到他們將啤酒瓶倒過來,變成像漏斗一樣旋轉,然後讓酒倒入口中。但那樣倒過來,光是咕嚕咕嚕的猛灌,也來不及喝完。不過你可曾想過,喝完一杯啤酒的時間可以做哪些事?壇一雄(日本小說家、作詞家,代表作有《火宅之人》等)是對飲食

非常講究且熱情的人,這可能跟他小時候被母親拋棄,所以一肩挑起妹妹們飲食起居的遭遇有關。

從臉書粉專經營探討財經雜誌數位化發展

為了解決波特船代理商的問題,作者邱千蕙 這樣論述:

紙本雜誌在社群時代面臨兩大衝擊:讀者閱讀習慣改變,紙本雜誌銷售降低,放到網路上的內容眾多且多數免費,此外廣告部分雖有數位廣告,但廣告主預算被臉書、Google、YouTube分瓜。本研究根據文化部調查,國人購買雜誌類型第一名為財經雜誌,並以讀者閱讀率與臉書粉絲數排名前三名,選擇天下雜誌、商業周刊、遠見雜誌為研究個案。本研究目的:以企業經營面向(產品、行銷、人力、研發、財務)為切入點進行專家訪談,此外,因為臉書是台灣最大社群平台,本研究透過第三方臉書粉專分析工具取得三本雜誌粉專經營數據。透過臉書粉專數據分析與專家訪談兩部分的研究方法,探討以下問題:三家媒體的數位化轉型現況、三家媒體經營粉專的目

標、粉專在數位轉型扮演何種角色?研究果發現:研究個案在數位轉型過程,廣告部都已轉型成廣告顧問。此外,三家媒體均根據本身優勢,發展如:課程、線上付費訂閱等產品,來面對數位衝擊,而粉專經營目標不是衝高人數,而是加強互動找尋有品牌忠誠度的鐵粉,社群時代,粉專的重要性也提高,也從過去的雜誌出刊後的推廣,變成第一線回應讀者需求、製作更符合讀者想看的內容。研究建議部分:三家媒體數位營收仍未能超越紙本,但隨著數位產品越來越多元,媒體也要能增加核心能耐,因為競爭者早已不是媒體同業。此外,社群時代讀者對單一媒體的忠誠度降低,媒體除了被動追即時、熱門消息,亦必須思考在新聞專業上,如何將讀者意見納入,甚至成為合作夥

伴,讓內容產生更多共鳴。